歷史上的匈奴是現在什麼地方的人?過得如何?你可能永遠猜不到

2020-12-14 夏目歷史君

匈奴在唐朝之前一直生活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對我國歷代中原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可是自從唐朝之後,史書上就再也沒有記載過有關於匈奴的歷史,匈奴也像是從人間蒸發了一般,沒有了任何的消息。

有關於匈奴後來的故事,一共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為法是曹操時期北匈奴都被趕到了歐洲,而南匈奴逐漸的被漢人吸收。北匈奴到歐洲地區之後有了自己的國家,也就是當年的奧匈帝國,捷克斯洛伐克這些國家。

另外一種說法指的是,匈奴在漢武帝時期向中亞地區逃亡,並且在中亞地區繁衍生息建立國家,而現在的土耳其就是當年匈奴人所建立的國家。

但無論是哪種說法似乎都有些道理,但又都不算準確。

那麼當年中國歷史上的那批匈奴人到底去了哪個地方呢?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今天就來詳細解讀下匈奴人的前世今生。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歷史上匈奴人這個群體。

根據《史記》記載:「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獯鬻、燻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

根據這樣的一個定義,我們看出來當年的匈奴和現在的蒙古人的習性非常的相似,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遊牧民族。

與中原人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沒有一個固定的居所,哪裡有草他們就趕著牲口去哪裡放牧。

——

因此,其生存資料主要是來源於牛羊,所以存在著很大的不穩定性,而且生存物資也不容易累積,非常容易受到天氣影響,生活條件相對惡劣一點。

但有壞處也有好處,這種環境也造就了匈奴人的身體,他們往往都比較強壯,野外生存能力比較強。而且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是一個最為強大的兵種,所以匈奴人當年的騎兵的作戰能力還是比較高的。

而且匈奴也並非是一家,而是有好幾個部落組成,所以匈奴並非是指的一個民族,而是指的一個群體,比如說咱們現在說歐洲人一樣。

——而與之相對比,中原人則是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居所,已經進入了農耕文明社會,所以容易積累一些生產資料,雖然受到了一定的天災影響,不過應對自然災害的打擊能力要高於匈奴這樣的遊牧民族。

而中原王朝雖說沒有像匈奴那般戰鬥力極強的騎兵部隊,但是工藝相對先進,可以製造一些相對先進的武器從而佔據優勢。同樣是也會對匈奴的優點進行吸收,比如說當年趙王就提出了「胡服騎射」,從而強大了趙國的軍隊的作戰能力。

歷史上的匈奴與中原王朝之間的瓜葛

匈奴應該是歷代能夠與中原王朝相匹敵的外部力量之一,從戰國時期中原王朝和匈奴的戰爭都沒有斷過。匈奴的生存方式是相對原始一點,所以作戰能力也非常的弱——當時像燕國這樣的小諸侯國都能夠吊打匈奴,讓匈奴好好的俯首稱稱臣。而趙國更是屢次北卻匈奴千裡之外。

不過由於遊牧民族有著較高的機動性,所以不可能徹底的讓他們打敗他們,無非也就是一打而散。當時各國為了防著匈奴,也就修建起了長城。

等到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便將河南套地區的匈奴趕出去,並且命令蒙恬將之前燕趙長城修繕一下,連成了後來的萬裡長城防禦匈奴。匈奴也算是正式的和中原王朝進行了一定的分離。

劉邦在打贏項羽之後,也曾嘗試過想要北卻匈奴效仿秦始皇,但劉邦卻吃了敗仗,被匈奴困在包圍圈之中,後來劉邦不得不通過賄賂匈奴老婆逃得一命。從那之後,漢朝也就在沒有主動攻佔匈奴,反而實行了一套防禦政策。

根據史料記載:「漢遂取河南地,築朔方,復繕秦時蒙恬所為塞,因河為固」。

而在此期間匈奴經過不斷的吸收中原文化開始慢慢變得的發展壯大。在此期間北方的匈奴各部逐漸統一,並且形成了一個較為強大的統治集團。同時北方匈奴也開始嘗試著農耕,在一些適合種植農作物的地方讓漢人俘虜屯田收糧。

「以滅夷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北州以定。」「匈奴稍強,蠶食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國,引弓之民,併為一家」。

當時的匈奴從面積上來說甚至超越漢朝的實際控制區域,而軍事力量上完全也有和漢朝對抗的能力,甚至超越漢朝,而此時匈奴也算是進入到了一個巔峰時期。

匈奴轉盛為衰,開始分化、遷徙(重點)

等到漢武帝時期百姓生活富足,糧草也積攢的具有了一定的數量,綜合國力大大的提高。

在漢武帝之前,漢朝可以說是受盡了匈奴各種凌辱,但無奈匈奴當時比較強大,漢朝只能夠和匈奴保持著一種隨時願意和談的態度。

漢武帝時期一共向匈奴發起了三次戰爭。

——首先派衛青收復了原本的河套地區。

——公元前121年又派霍去病奪取了河西走廊。此地當年也是匈奴掌握的唯一可以耕種的地方,失去了這些可耕種之地,匈奴的生產資料也就變得相對不穩固,其實力開始迅速衰退。

——而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又派衛青、霍去病,被卻匈奴千餘裡一直打到封狼山,也就是現在的俄羅斯境內。

這幾次戰爭,基本將匈奴軍隊主力給打散了,不過當時的匈奴還是堅挺,並沒有消失。

匈奴本身就是一個遊牧的民族,本來就居無定所,所以漢朝軍隊也不可能說將匈奴給趕盡殺絕。

但當時由於匈奴勢力衰弱,內部自然就會開始出現分散現象——當時有不少匈奴部落直接向漢朝臣服,成為了漢朝的子民。

漢朝則對於匈奴曾生活的河南套地區加強了管理,而在那之後,中原王朝不斷的壓縮匈奴人的生存空間,讓匈奴喪失成氣候的基礎,並且不斷讓他被其他部落給吞併或是融合。

而三國時期,曹操對於比較乖巧聽話的南匈奴不斷的進行漢化,對于堅持抵抗的北匈奴則進行了驅趕。

1、先說被驅趕的。

——而這批被驅趕的北匈奴人中的一小部分人也就來到了歐洲地區,雖說無法與中原王朝匹敵,但在當時分裂的歐洲卻是相當強勢的,他們給當時的歐洲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歐洲歷史上記載,匈奴人來到歐洲後被稱為「上帝之鞭」。

不過由於匈奴的文化相對落後,而且人口少一些,在歐洲定居後,開始不斷的融入到歐洲本地的一些居民中,慢慢的被當地的民族所同化,畢竟少數被多數給融合是必然。

但至今也不確定當年的這一小批匈奴人到底融入了哪些歐洲國家,均有涉及也不是沒可能。

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遷移到歐洲那麼遠的,則是遷徙到了離的最近的中亞、俄羅斯、蒙古等國,也就是說中亞的斯坦人、俄羅斯人、蒙古人都可能有匈奴血統。

2、再說當時被漢化的。

南匈奴不斷的被漢化,晉朝時期則是發動了八王之亂,而在之前這些匈奴人已經被漢化的差不多了,在五代十國時期匈奴人不斷的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界限也就逐漸變得不太明顯。

不過仍然有一些匈奴部落或群體也開始開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比如說後來建立西夏的党項族,北方的蒙古族,女真族、契丹族等,還有一些在歷史中根本沒有提起名字的民族,姑且不論。

後來在漢人政權再次崛起之後,有一些小民族開始不斷的被漢人所吞併,並且進行了非常徹底的融合,這群人也就徹底成為了漢族人的一員。

那些不願意投降漢族的則是又被趕到了北方地區,成為了後來的西夏國,金國遼國等這些國家的主體民族之一。

像金國、遼國這些學徒人所建立的國家對於國家內的一些匈奴小民族進行了統一的大融。後來在金國和遼國這兩個國家滅亡之後,其主體民族則是又逐漸的被漢族以及蒙古族所同化。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基因庫分析,當時融入中國最多的匈奴人,主要分布在現在的遼東半島一帶,蒙古地帶,還有新疆等地區。

總的來說,嚴格來講匈奴並非消失在歷史當中了,他們依舊存在,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成為了其他國家或者是民族的一員。

這裡再來簡單回答下,他們過的怎麼樣

——曾經的他們是一個強大的遊牧帝國,即便分裂了也依舊能在一些地區稱王稱霸,所以他們可以說還是過的很不錯的。

有人或許會認為衰落後,他們一直被中原王朝打著跑,應該很可憐才對。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別忘了,他們是遊牧民族,居無定所才是天性,整天跑對於他們是在平常不過的事,所以這也不是啥大問題。

而至於現在的他們,大多已經融入到了民族、國家的,自然是有好有壞了,大家都看在眼裡,這裡我們就不用進行過多贅餘。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匈奴」是如今的哪個民族?他們現在大都居住在什麼地方?
    霍去病與匈奴作戰時說的一句話:「匈奴未滅,何如家?何謂霍去病?漢武帝時期與匈奴作戰的英雄。透過霍去病的話,可以感覺到匈奴曾經是大漢王朝的隱患,令人十分頭痛。但是,在我國歷史上,匈奴除了令人頭痛之外,還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先秦時期,就有關於匈奴的傳說,他們是北方遊牧民族,一直困擾著中原王朝。
  • 古時候的匈奴是現在的什麼地方人呢?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詩中的「陰山」,就是我國古代為患北方的匈奴的發源地。大致位置就是現在的內蒙古包頭地區,其活動區域大概就是現在的鄂爾多斯草原一帶。關於匈奴的起源,可謂是眾說紛紜,司馬遷的《史記》中說「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 匈奴最早是出現在哪個朝代?後面又是如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不過,在他北伐匈奴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糗事,劉邦被匈奴帶領的大軍圍困在白登,就是今日的山西大同市附近,圍困了7日7夜,歷史上叫做「白登之圍」。漢高祖之後是如何的呢?那就是和匈奴籤訂了和親協議。可能是皇族的女兒,被封為公主。所以,在當時和親政策之下,昭君出塞之後,令南邊的匈奴與漢朝的關係非常好。所以,後來匈奴內鬥的時候,南匈奴就出現了依附漢朝的情況,而北匈奴就繼續留在漠北。那什麼時候才開始打破這種平衡呢?就是到漢朝最厲害的皇帝一一漢武帝劉徹時期。
  • 項羽能打得過匈奴人嗎?
    司馬遷不懂軍事,記載這段歷史時,違背歷史真相,刻意記載說:陳平賄賂了單于閼氏,閼氏給單于吹枕邊風,單于就放跑了劉邦。冒頓單于是傻子嗎,把劉邦包圍在白登城,匈奴騎兵缺乏攻城器械,七天七夜打不下來,不得不撤圍退兵。如果匈奴能短時間打下白登城,冒頓單于怎麼會把這麼大一塊肥肉吐出來。
  • 李廣毒辣詭計帶100人打敗萬人匈奴,並斬首領,匈奴兵卻大聲叫好
    李廣毒辣詭計帶100人打敗萬人匈奴,並斬首領,匈奴兵卻高興吹口哨,大聲叫好,匈奴兵打了敗仗,為何會如此高興?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舉進軍蕭關,漢代需要更多人從軍以對抗匈奴,李廣登上了歷史舞臺。匈奴與漢朝的衝突越來越嚴重,有一次李廣帶100人去山中打獵,在路上遇到萬人匈奴騎兵,首領看到李廣帶著少數人,懷疑李廣在這裡是作為誘餌,便退到山上不敢妄動。匈奴有萬騎兵,李廣只有一百騎兵,軍營裡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不可能去救他。
  • 永遠讓人猜不到的邪少
    有的人是不按常理出牌,他是出牌出到一半,開始跟你打麻將。你永遠猜不到,他到底要出什麼角色,為什麼他要出這個角色。你明明看到,他也認認真真出了一些常規角色。你COS馬天宇MV裡馬天宇反串的女主角 是什麼情況?一般人根本GET不到這個點好不好?
  • 中國人的手下敗將,歐洲人卻聞之喪膽,匈奴給西羅馬好好上了一課
    羅馬帝國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帝國之一,時至今日,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上還有許多羅馬帝國的粉絲,其中的一些,逢羅馬帝國則必誇,以至於被大家冠以「精羅」(精神羅馬人)的稱號。
  • 威壓中原數百年,攪亂歐洲政局的的匈奴是何來歷?現在是什麼民族
    「匈奴」,是中國古代歷史繞不過去的話題,它伴隨著中國原始文明而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可深遠的影響,關於它的典故遺蹟隨處都是,如長城就是為防禦匈奴而建,再如蒙恬、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還有著名的的「昭君出塞」都與匈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奇怪的是,匈奴自南北朝之後,就再無聲息,這個民族真的從歷史上消失了嗎?
  • 「匈奴未破,何以家為」:「匈奴」究竟是什麼民族,如今在哪裡?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漢朝霍去病將軍的豪言:「匈奴未破,何以家為?」 作為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如雷貫耳的傳奇民族的匈奴,一度統治著現在中國的大規模疆域。
  • 令古人頭疼的匈奴人,到今天是哪個民族?哪個國家有匈奴後裔?
    2、西遷匈奴人所經之地均留有後裔西遷入歐的北匈奴,在和帝初年為竇憲所敗,向西北逃至烏孫以西。後來到了悅般地方,建立了悅般國,後又遷至今天的中亞地區。所以現在的一部分歐洲人是擁有匈奴血統的。3、匈奴人、匈人、匈牙利人的區別有些朋友可能發現了,為什麼我在上文中沒有提及匈奴人攻打東哥特人,以及消滅羅馬帝國的歷史。因為那不是匈奴人,而是匈人。
  • 被東漢打殘了的北匈奴,一路西逃,最後到底去了哪裡?做了什麼?
    公元91年,大將軍竇憲打得北匈奴作鳥獸散,從那之後,漢朝就再也不知道北單于帶著殘兵跑到哪裡去了。而到了公元347年,在東歐東哥特邊境上突然出現一票匈奴人,成為東哥特人、西哥特人,甚至羅馬人的噩夢。大多數匈奴史研究者已經確認,這兩部分匈奴人的活動是同一歷史運動過程的首尾部分。但是,首、尾之間的部分,則是大片空白,尚未有效銜接。
  • 中國三個知名小鎮,一個在江西,賣瓷器的,另外兩個可能你猜不到
    中國三個知名小鎮,一個在江西,賣瓷器的,另外兩個可能你猜不到,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想出去旅行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有些城市自然成了人們的第一選擇, 鎮上的景色都很美,有濃濃的風俗習慣和特色地區的風情,所以我喜歡讓人們開心,去這些地方旅行。
  • 匈奴人的面貌如何,是否真的醜陋,為什麼漢代和親只嫁不娶
    匈奴,一個已經消失了的民族。這個民族雖然消失了,但是這個民族對世界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而這個民族到底是什麼樣的,到現在仍然有很多的爭議,比如這個民族到底是什麼人種,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最後她們是怎麼消失的,到底融入了那些民族,他們的相貌到底是什麼樣的?
  • 匈奴人到底去了哪裡,蒙古是匈奴的後裔嗎?
    外國的話,整個中亞包括部分歐洲有很多地區都算是匈奴人的後代,尤其是匈牙利,首都廣場上還有北匈奴首領阿提拉的銅像。但是,注意,他們都只能算是匈奴的後代,匈奴這個族群早已消失。歷史上,匈奴曾經有兩次高光時刻,第一次是秦末漢初的時候,冒頓領導的匈奴帝國。
  • 古代匈奴為何會消失?其後裔分布於什麼地方,是現在哪些民族?
    小孩可以騎射的鳥和鼠,稍微長大可以射狐兔,成年的人可以披甲騎馬、拉硬弓。匈奴推崇弱肉強食,不尊老幼,死了之後母為妻,兄亡弟為妻。匈奴的勢力比冒頓單于強大得多,其疆域達到頂峰時,北鄰伏爾加河;西至中亞國家;南至漢朝的河朔地區;東至遼東、朝鮮和俄羅斯西伯利亞一帶。
  • 古代讓人頭痛的「匈奴」,是如今的哪個民族?你可能想不到
    現在55個少數民族當中並沒有匈奴族的存在,這個曾經叱吒中國幾百年,一度讓中原王朝很頭痛的「匈奴」民族,是屬於現在55個少數民族中的哪一個?我不說你可能想不到。
  • 古 之匈奴為何會消失,其後裔分布於什麼地方,現在是那些民族?
    後來在漢朝的軍事打擊下,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融入中原漸漸被漢化;北匈奴西遷,號稱上帝之鞭橫掃歐洲。 早期的匈奴人沒有文字與書籍,平時用語言來約束族人的行為。逐草而居,不事耕種。兒童能騎羊射鳥和鼠,稍稍長大就能射擊狐兔,成年男子都能披甲騎馬、拉硬弓。匈奴人推崇弱肉強食,不尊老愛幼,父死子以後母為媳,兄亡弟以嫂為婦。
  • 一些永遠猜不到劇情走向的動漫,看著看著就覺得智商不夠用了
    每次漫畫更新,總覺得劇情在朝著我完全想不到,卻又很合理的地方發展,我永遠猜不到諫山創老師的下一步。即便是藉助網友的分析,也有一種雲裡霧裡的感覺。進擊的巨人現在更新到一百多話了,艾倫他們成功走出牆內世界,卻又遇到了更大的難題。巨人、艾族人,還有馬萊人,甚至是其他國家的人,他們究竟怎樣共存,如何避免重蹈覆轍,這一切簡直太難了。
  • 投降匈奴卻被殺的李廣利,臨死前詛咒匈奴,嚇得匈奴為其立祠祭祀
    其中歷史貢獻最大的就是李廣利。平心而論,李廣利能夠成為名將,也不完全依靠李夫人帶來的裙帶關係。當然也不能完全忽視這個因素了。李廣利、李夫人兄妹中除了李夫人以外,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好結局。李季因為與宮人有染被處死;李延年被李季牽連也被處死。因為李廣利當時領兵在外,躲過了漢武帝的怒火。
  • 幽默一笑:你的心思我永遠都猜不到
    1、逛街時,老公對我說道:「你的心思我永遠都猜不到!要買哪個你就說唄!來回試呀!」於是我說道:「我的心思很難猜嗎?這件貂皮我都第八次試穿了,我就只求你一句好看,就這麼難嗎?」2、剛剛上樓梯,和弟弟一起,弟弟在前面走,我打了他一下,後來他累了,讓我在前面走,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因為他是要打回來,於是我就跑,我弟看我跑就害怕,就跟著我跑,於是我就以為他是要追著我打,我就跑,然後,我就,摔在樓梯上了,腿上磕的包比腿都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