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於奔波的大人,也許早已無心觀察身邊的微觀世界。
但孩子,依然能從小小的世界,哪怕是細如毫髮的世界裡面發現精彩、有趣,以及和小生命對話的感覺。
這篇寫螞蟻的作文,居然還是科學實驗作文呢!
老師看完,表揚他進步了。不過呢,學無止境,還有兩點建議,必須提出。
我們一起來點評三下第四單元實驗作文《螞蟻衝破包圍圈》。一看題目,就覺得有點意思吧!
01先說優點
01 過程寫得比價具體
跟第一次的作文相比,這位同學明顯有了進步。可喜可賀!
原文從翻找樟腦丸一直寫道自己如何如何」捉弄「螞蟻,給它設置包圍圈,再到最後螞蟻還是衝出包圍圈。
觀察、描寫、感受,都基本上寫出來了。我們讀者也能從中體會到孩子的樂趣。
這說明這篇習作是不錯的。
02 運用了一些生動的描寫
比如,原文中有這樣一句:
只見螞蟻東奔西跑,沿著圈子走,它像一隻無頭蒼蠅,卻始終跑不出」包圍圈「。
這樣的描寫,比較恰當,也很形象。這讓讀者感受到小作者是用心體會實驗過程的,觀察細緻,描寫生動。
02再說修改建議
01 螞蟻衝破包圍圈的實驗過程,可以增加感受和心理等描寫
雖說這是一篇寫跟小昆蟲有關的作文,但依然是科學實驗作文。所以還得把過程寫得生動有趣一些。
具體該怎麼辦呢?
應該在合適的位置加上感受、心理、或者狀態描寫。
比如,原文中「我趕緊在它面前畫了一條又長又直的線,只見那隻小小的螞蟻靠近那條線的時候,突然拼命往後退」
這裡,就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孩子的心裡想法或感受。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寫:
難道真是樟腦丸起作用了?是不是螞蟻真的怕樟腦丸呢?我覺得這下可好玩了,我又在它身後畫了一條粗粗的線......
類似這樣的語句,是不是能增加文章趣味性?
你覺得呢?
02 學會用恰當的詞語來表達
其實,咱們學習語文課,每篇課文都會有很多新的詞語出現。
那麼只要有意識地加以運用,孩子的語言材料庫就會日益豐富,運用詞句進行表達的能力也可逐步提高。
怎麼運用呢?
給還修改作文的時候,就可以結合起來引導。比如,原文中有這樣一句:「老師提出了個問題......我們都說了起來......」
很顯然,這句話中的「我們都說了起來」完全可以用「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來表達,是不是更有文採,更能體現孩子們的好奇心呢?
舉一反三,你還能學會運用更多更好的詞句。
三年級孩子寫出500字優秀作文:老師看了叫好,不過仍提了2點建議
孩子在作文裡寫了故事,我給出3個建議:節日類作文可以更優秀
孩子的《放風箏》作文寫了400字,老師告訴他最重要的不是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