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有很多被我們忽略的小細節
就比如飲酒的時候我們總會碰杯
但你有沒有想過
為什么喝酒一定要碰杯呢
這個習慣是源自祖先?
還是我們自己發明的?
誠然乾杯事件中,酒並不是絕對的主角。無論在什麼場合,當有人說一聲「乾杯」或者「cheers」,所有人起身碰杯,將酒一飲而盡。拿著的是酒杯,傳遞的是愉悅和快樂。
關於喝酒碰杯的起源有很多說法。
古時候還沒有「乾杯」這個詞,據說古代人們在飲酒時,也會說類似「乾杯」這樣的飲酒用語,並且還會用力碰撞對方的酒杯,將酒灑在桌子上,以此來驅除妖魔鬼怪。
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在喝酒之前,必須向希臘神話中的酒神迪奧尼索斯(羅馬神話中叫巴克斯)敬酒,並在儀式上呼喊酒神的名字。羅馬人更是把祝酒放到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參議院甚至通過法令,規定所有人在進餐時必須用酒祝願他們的皇帝奧古斯都身體健康。
而北歐人,也會向神話中的神敬酒,比如酒神埃吉爾,雷神、戰爭與農業之神託爾,以及主神奧丁。而在葬禮的宴會上,他們會用碰杯這一行為來祭奠死去的人,因為他們相信這樣能夠使得在世的人依然能得到源源不斷的美酒,以撫慰他們死後的靈魂。
在現代,我們常說酒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潤滑劑。在飲酒的時候碰杯,大家很自然就有了一個交集,通過碰杯這個動作,便打開了交流的話題。交流和碰杯,很自然就完成了「說」與「喝」這兩個動作的轉換,也平添了酒桌上的樂趣,讓酒桌上不再那麼沉悶。
生活裡處處都有儀式感,見面要點頭握手擁抱,告別要揮手再見親吻,酒文化更是存在即為合理。不論東方西方中國外國,全世界都默契地把「乾杯」變成了喝酒時不可或缺的儀式。
總而言之,人們喝酒時碰杯的真正原因,已經無從考證是從哪國傳來,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唯一可以有實質性證據的是關於「乾杯」這個詞的來源。
舊時期的法國「chiere」這個詞的意思有「臉,面容,看起來,表情」。到了中世紀時,在安格魯的詞語裡「cheres」是指我們的臉,而14世紀後期的時候「cheres」這個詞衍生成為「cheere」,意思是「臉上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後來到18世紀,它的意思開始轉變為高興,被廣泛用來表示支持什麼事情,或者鼓勵什麼事情。
拿著的是酒杯,傳遞的是愉悅和快樂,提升的是樂觀積極的精氣神,一切酣暢盡在不言中。但願我們都能在乾杯過後的液體裡,喝出源自靈魂深處的真實人情味。
嘗遍苦辣酸甜,才懂醬香沉澱。我不是白酒的搬運工,我是好酒的生產者。關注我,品味美好醬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