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
大腿內側肌肉主要作為髖關節的內收肌,如果過於緊張縮短,容易導致髖關節處於內收和內旋的狀態,使得腿部呈現X型腿。
本文介紹了內收肌的基本解剖學和全面拉伸內收肌的動作。
肌肉的知識
這五塊內收肌位於大腿內側,可分為三層,最前面的是恥骨肌和長收肌,中間是短收肌和大收肌,股薄肌靠後。
① 長收肌
長收肌起於恥骨結節,止於內側唇粗線。
② 短收肌
短收肌起於恥骨下支,止於恥骨線和內側唇粗線。
③ 大收肌
大收肌是最重要的內收肌,它分為兩束,中間束和垂直束。中間束纏繞在坐骨、恥骨支至股骨上;垂直束起於中間束的後方,直接下行至股骨內側髁。垂直束在使得髖關節內收的同時,還能使其內旋。
④ 股薄肌
股薄肌位於表層,起於恥骨,止於脛骨鵝掌區。股薄肌是雙關節肌,同時參與髖關節和膝關節的運動。
⑤ 恥骨肌
恥骨肌位於內收肌群的最上部,起於恥骨上支,止於股骨恥骨肌線。
仰臥內收肌拉伸
在仰臥的姿勢下,可利用腿部的自重來拉伸髖內收肌。仰臥於墊上,雙手置於身體兩側維持穩定,將雙腿伸直抬起,朝向兩側打開。如果在這個姿勢下無法伸直雙腿,可微微屈曲膝關節,但要保證大腿要向兩側打開。到達拉伸姿勢之後,可微微向頭部方向和遠離頭部方向運動腿部,逐步提高腿部打開的幅度。
大腿內側應有拉伸的感覺,由於內收肌除了內收之外,還參與髖關節的旋轉,因此,可以通過增加髖關節內旋和外旋的動作更加衝分地拉伸內收肌。動作時,兩側腿部可以採用不同方向的運動,比如一側內旋,另一側外旋;或是一側向頭部方向運動,另一側向遠離頭部方向運動。
動作應緩慢,可配合呼吸。由於這個姿勢主要依靠腿部的自重,對姿勢維持的難度較低,因此可以在這個姿勢下停留更長的時間,讓肌肉更加深度地放鬆。
大青蛙式內收肌拉伸
大青蛙動作與拉伸內旋肌的小青蛙類似,也是在支撐位置進行拉伸。
從四足支撐姿勢開始,用兩側小臂、肘部(也可以用手部支撐)、膝關節小腿和足部內側作為支撐。先調整軀幹的姿勢,使得頭部、脊椎和骨盆處於中立的位置,然後調整呼吸,與此同時,將腿部打開,屈膝90度,兩側膝關節遠離,兩側小腿應接近平行。
小臂和肘部推向地面,保持肩胛骨緊貼軀幹;收緊核心,避免塌腰或弓背。以緩慢而流暢的方式前後移動身體,向後運動時,拉伸感逐漸增強。可以通過移動手臂的位置來進一步提高拉伸強度,將手臂支撐的位置向後移,從而在向後移動時獲得更大的幅度。當然,前提是能夠保證軀幹的中立位和穩定。
動作中膝關節、小腿和足部內側都不離開地面,這樣才能在下肢關節對齊的情況下拉伸內收肌。由於這個動作中,膝關節屈曲,因此對於內收肌中的單關節肌拉伸效果更加顯著,包括大收肌、長收肌、短收肌、恥骨肌。
保持自然呼吸,配合身體的前後移動,並在呼氣時探索更大的拉伸幅度。每次拉伸1~2組,每組6~8次呼吸。
可以在大青蛙的基礎上,將一側腿伸直,增加對於這一側的股薄肌的拉伸。當然,在能夠維持穩定的基礎上,可以嘗試將兩條腿都伸直。
坐姿內收肌拉伸
在坐姿上進行內收肌的拉伸比支撐位的姿勢控制要求更低,因此能夠維持更長時間。從坐姿開始,將雙腿伸直,置於身前,然後向兩側打開。保持軀幹的直立,調整呼吸,然後慢慢下降軀幹,注意中立位要始終保持,不能弓背或塌腰。
如果雙腿伸直時,無法保持軀幹挺直,那麼可以採用單側屈膝或兩側都屈膝的姿勢,也可以在腿部下方墊上一個軟墊。
不管採用何種姿勢,要點都是類似的。達到拉伸姿勢之後,通過兩側髖關節的內旋和外旋,可以更好地活動髖關節,拓展髖關節內部的空間。體會一下這種方法,坐好之後,保持軀幹的姿勢,頭頂向遠延伸,將脊椎拉長,然後嘗試旋轉兩側髖關節,可以同時配合膝關節的屈曲和伸直,感覺像是用骨盆向前走路。
在動作中,應能感受到股骨根部都牽拉的感覺,甚至覺得有些彆扭或是聽到輕微的咔咔聲。通過這樣的動態運動,可以改善髖關節內軟組織的黏連。
動作全程保持自然呼吸,如果隨著動作的推進,拉伸的幅度有所提高,那麼可以保持長一些的時間,直到不管如何調整,都無法進一步提升。
相 關 閱 讀
糟了!你可能得了斜方肌肥大症候群!
如何通過芭蕾站姿修煉優美體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