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定汪村來寧波「拜師學藝」,寧海葛家村的藝術振興鄉村模式將...

2020-12-12 瀟湘晨報

通過藝術設計改造過的葛家村,每一個角落都藏著驚喜。

7月的寧海葛家村百花爭豔,藝術振興之風再掀熱潮。昨日,「同走藝術振興鄉村路:寧海葛家-晴隆定汪結對」儀式在這個遠近聞名的網紅村舉行。根據雙方約定,寧海的藝術振興鄉村模式不日將「遠嫁」貴州晴隆,甬黔兩地村民攜手,用藝術扶貧的方式助力貴州這個小山村尋找發展契機。

去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叢志強教授帶著一幫做園林設計的研究生來到葛家村,展開了一場藝術振興鄉村的探索之旅。

通過師生與村民的共同協作,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在半年時間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五步一景,十步一畫。從往日的髒亂差,到如今美不勝收,藝術和鄉土的碰撞,擦出了絢爛的火花——「葛家村現象」開始走紅。

去年,村裡一家裁縫店經過庭院設計改造後,幹起了農家樂。「前幾天剛碰到這戶村民,他們現在一個月的收入已經有兩萬元。」叢志強說,他們剛進駐葛家村時,也曾遭遇不理解。一些村民甚至認為,這個團隊是打著藝術的幌子來「騙錢」的。經過大半年的相處,村民們才發現,這群藝術家真的是用創意設計在讓村子變得更美,更有藝術氣息。

「現在周末來這裡的人很多,農家樂、民宿等都要預訂。」在村文化禮堂旁開小超市的阿姨告訴記者,每周三四她就要開始備貨,防止飲料、零食賣斷貨。

葛家村的蝶變,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去年,該村被評為浙江省善治示範村;上個月,這個網紅村入選浙江省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推薦名單。千裡之外的黔西南晴隆縣定汪村與寧海葛家村是東西部幫扶合作對象,聽聞這裡的鄉村田園變形計劃,他們專門派人前來拜師,打算將葛家村的經驗帶回去,在當地複製一個「葛家村」。

晴隆縣光照鎮扶貧工作站的李榮芬這次帶了7位村民一道前來,在這裡參觀學習已有一個星期。其間走訪了很多村民家庭,不僅了解了各家的創意設計改造項目,還請教了大家的思路,以及新農村致富的經驗。

「葛家村就地取材搞創新建設的做法,特別吸引我。定汪村有130多戶人家,但絕大部分青壯年都出去務工了。」說到這裡李榮芬不禁感嘆,葛家村的創新建設,主要也是靠著中老年人,他們完全可以借鑑成功經驗。她說,定汪村的主要問題是當地人缺乏專業的指導,村民對政府部門的依賴性較強,也缺乏自主性,「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我們那裡的特色刺繡、木工、釀酒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

「我們村有原生態的木材、石材,還有一個由山泉匯聚成的水塘,很適合旅遊業開發。」定汪村三組組長羅昌雲說,目前村裡幾乎沒有遊客前來,他非常期待藝術家早日進駐定汪村。

「以往我們村裡搞建設是政府貼、村民等,經歷過這次藝術振興改造,大家的思路轉變了。」葛家村所在的大佳何鎮黨委書記李文斌告訴記者,如今的葛家村,人人都是村裡的主人,大家幹得熱火朝天。他透露,通過就地取材式的改造設計、藝術提升,葛家村總共花費了60萬元左右,如果完全通過商業模式操作,這個數字至少要翻十倍。

對於葛家村經驗能否成功複製到晴隆定汪村,李文斌顯得信心十足,「當下新農村建設很需要這種結對模式,可以讓村民之間互相交流學習,讓他們發揮村莊主人翁精神,自己的村子自己建設。」他說,通過藝術振興鄉村系列工作,除了改變鄉村面貌,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和提升,這也帶動了當地百姓發家致富。「葛家村村民如今在家就能賺到錢,農家樂、民宿、酒吧、文創產品、研學項目等,業態很豐富。」他認為,只要能提升村民的認知與理念,葛家村的發展模式,完全可以複製到定汪村。

【來源:寧波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小山村激發藝術活力,人民日報帶我們欣賞寧波寧海葛家村的美
    藝術賦能鄉村讓村子活起來、美起來、富起來寧海葛家村在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團隊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以融合設計模式對葛家村進行了藝術改造和提升開啟寧海藝術振興鄉村的新篇章也讓村子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村」今天人民日報副刊蘇滄桑的小山村的藝術活力(決勝2020)帶我們又一次走進葛家村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葛家村的美▼
  •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攜手晴隆定汪振興鄉村
    在晴隆定汪村村民羅運舒的小院裡,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叢志強和當地村民面對面交流起來。8月18日,叢志強帶著寧海葛家村村民走進定汪村村民家中,挖掘村莊特色、了解民俗文化、徵詢村民需求。走進羅景川的家,叢志強看著滿掛在牆上的樂器,充滿了好奇。「能不給我們拉上一段?」羅景川、羅景才等人拿起自製的樂器,給大家演奏了一段布依小調,得到了陣陣掌聲。
  • 大山深處,從北京來了「小褲腳教授」!中國寧波網推出系列報導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之後,今年7月和8月,叢志強團隊再度行走農村,先後來到寧波鄞州區城楊村、貴州晴隆縣定汪村,開展「藝術點亮鄉村」的實驗。如今,這兩村也正發生蛻變,面貌煥然一新。「北京來的『小褲腳教授『厲害著呢!」定汪村村主任羅雲豎起大拇指。這位北京來的「小褲腳教授」,叫叢志強,是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與設計專業的副教授。在定汪村,人們喜歡與他一起嘮嗑、一起幹活千年不變留一撮小鬍子,穿一條收腳褲,「小褲腳教授」因此得名。
  • 「小褲腳教授」的鄉村故事在汙水橫流的定汪,改變了主意
    從寧海葛家村、鄞州城楊村,到貴州定汪村,此時,「小褲腳教授」疲憊至極。 8月18日早晨,車往定汪開的路上,叢志強坦言—— 「說實話,起初不太想來了。七八月間最熱的時候,一直在葛家村、城楊村幹活。五十多天下來,真心有點幹不動了。原本打算去,也就是先看看。」
  • 寧波「藝術振興鄉村」入選 全國「對外傳播十大優秀案例」
    其中,寧波市委宣傳部報送的「『藝術振興鄉村』藉助民間平臺——寧波打造中外藝術家的國際家園」從全國參選的110多個案例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2020年度對外傳播十大優秀案例」,這也是寧波首次獲得該項榮譽。    藝術振興鄉村,設計激發活力。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㉕ 為誰設計?三個案例讓他茅塞頓開
    叢志強在貴州定汪村指導村民營造小品。那段時間,叢志強不斷自問——設計,到底有什麼用?設計師,到底能做什麼?11月12日,甬派「知行新說——百名兼職思政導師進高校」首次從寧波移師外地。在貴州定汪村,叢志強坦露心聲。到農村去!
  • 中國婦聯報聚焦葛家村"變形"
    今天,中國婦女報刊文《浙江寧海引領激發婦女參與鄉村建設,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葛家探索」》,聚焦寧海。 甬派全文轉載,以饗派粉—— 這是曾經無地理優勢、無「厚家底」、無文化底蘊的葛家村能從困境中「突圍」的密碼。 「鄉村振興,一定是要讓農民成為主角,站在『聚光燈』下。」2019年帶領團隊入駐葛家村的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叢志強說。作為「外援」,他成為葛家村「村民賦能,文化深耕」的破局者。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⑰ 大學藝術系老師教你做盆景
    從寧海葛家村到東錢湖城楊村,再到2000公裡外貴州定汪村,這句話一直是叢志強的口頭禪。定汪村,地處雲貴高原1500米的大山深處,山上植被不豐富,可不缺石頭。「我們山上石頭多,形狀各種各樣,不是可以派用場嗎?」在「小褲腳教授」叢志強的啟發下,村民們上山尋「寶」。
  • 寧波唯一入圍「好新聞」!為3號寧海投上你寶貴的一票!
    月22日17點寧海入圍的推文如下↓↓↓ 日前,浙組小編實地探訪寧海縣大佳何鎮葛家村這個「網紅村」,來解析藝術振興鄉村的密碼。在藝術團隊駐村伊始,村班子帶頭成立藝術振興「桂語先鋒」紅色衝鋒隊,村支委葛萬永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主動提出將自己的庭院交給藝術家進行設計,打造了「桂香茶語」庭院;村委葛品高將自家老屋改造成酒吧、圖書室等公共空間。在村幹部的示範引領下,葛家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藝術振興鄉村熱潮。
  • 定汪布依族鄉親成「學習狂」
    位於定汪村村尾的羅運富家,是此次「藝術賦能」團隊重點打造的一個重要節點——「織夢坊」所在地。「織夢坊」的主要功能,是發掘村裡布依族婦女代代相傳的織布和刺繡手藝,並將其往旅遊產品方向轉化,為將來定汪村成為旅遊「打卡地」做好準備。
  • 黃葛樹下話振興——叢志強團隊「援夢」晴隆縣光照鎮東方紅社區小記
    今年8月,由叢志強帶領的「藝術振興鄉村」團隊主創一行和13位寧海縣葛家村村民組成的首批「鄉建藝術家」來到晴隆縣光照鎮定汪村播撒藝術的種子後,11月中旬,這批團隊帶著藝術振興定汪村的成功經驗,又開始走進光照鎮東方紅社區,正式開啟了現場踏勘的賦能之路
  • 大佳何鎮:融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探索藝術振興鄉村之路
    同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藝術系叢志強教授帶領的寧海首個駐村藝術團隊入駐大佳何鎮葛家村。駐村期間,叢教授團隊通過「激發內生動力」方式,就地就近取材、培養本土「鄉建藝人」、挖掘鄉愁元素,通過融合設計理念激發村民「內生動力」藝術改造家園,讓環境更整潔、更美觀、更具藝術感,葛家村也成為了一座有生活情趣、有文化內涵的全國網紅村,被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宣部、學習強國等90餘家重點媒體爭相報導,前來葛家村參觀交流的團隊達130餘批,吸引遊客近萬人,為鄉村振興探索出一條既「富腦袋」又「富口袋」的藝術振興之路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㉔那一幕,輾轉難眠
    與此同時,叢志強也陷入沉思,「鄉村振興是國家大戰略,貧困的地方難道就不要做了嗎?」一個念頭冒了出來——一定要找到一條相對花錢少而且靈活高效的鄉村振興路徑。如今,「小褲腳教授」在葛家村、城楊村和定汪村,都對村民反覆強調三句話,「儘量少花錢,用本地材料,請本地人做」。「藝術點亮鄉村」實驗,也在實踐中逐漸成形,「在沒法開源的前提下,咱先把節流的文章做足了!」
  • 「小褲腳教授」鄉村故事㉑定汪的第一場帶貨直播
    點擊播放 GIF 1.8M「這裡是寧海巧娘、定汪繡娘聯名款手作直播間……」8月的最後一天,一場東西部扶貧協作愛心直播,讓貴州省晴隆縣定汪村的織夢坊高光環繞鏡頭前,定汪村的繡娘們身著布依族傳統服飾,和來自寧海巧娘工作室的巧娘以及葛家村村民袁小仙,推薦自己的手作。「布依織布、刺繡的手藝是代代相傳的,以前我們只是做點衣服、鞋子自己穿,更年輕的女孩子甚至不太會做傳統手藝了,想不到手藝還能用來賺錢。」 38歲的布依族女子王志蘭說。
  • 圍繞8公裡長汶溪,寧海將新添一座國際鄉村度假區
    12月17日,寧海縣橋頭胡街道舉行寧海哩呀羅國際鄉村休閒旅遊度假區項目啟動儀式。 據悉,寧海哩呀羅國際鄉村休閒旅遊度假區項目區位優勢明顯,距寧海高鐵站12公裡,距寧海高速路口7公裡。 區內文旅資源豐富,以8公裡長的美麗汶溪為紐帶,串聯起「谷、溪、林、村、禪」等豐富的山水田園和人文歷史資源。
  • 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寧波有5個,看看到底怎麼樣
    2019年7月,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公布了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寧波市的滕頭村和鹿山村榮登榜單。2020年8月,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公布了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寧波市的葛家村、雙林村和方家岙村榮獲桂冠。
  • 浙江寧海「春節檔」民宿人氣爆棚 折射鄉村振興活力
    圖為遊客在「楠山南」民宿裡包餃子 蔡麗麗 攝 (新春走基層)浙江寧海「春節檔」民宿人氣爆棚 折射鄉村振興活力中新網寧波2月10日電(記者 李佳贇)準備「原生態」早餐、確認入住名單……在浙江寧海的一個寂寂山村,民宿「桑裡雲煙」的管家盧素娣早早地便忙碌開來。
  • 寧波大學-象山縣鄉村振興設計研究中心舉辦概念方案設計展暨答辯會
    12月1日,寧波大學-象山縣鄉村振興設計研究中心鄉村概念方案設計展暨答辯會在象山縣塗茨鎮黃沙村舉行。會上,寧波大學潘天壽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徐順畢老師首先介紹了校地合作項目的進展情況和本次畢業答辯流程。他說自今年9月寧波大學-象山縣鄉村振興設計研究中心成立以來,精心組織寧波大學潘天壽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藝術設計系的43名應屆畢業生,分7小組對塗茨鎮黃沙村、定塘鎮花港村的7個節點進行了概念方案設計,共形成了23套節點設計方案。接下來將通過答辯論證、群眾打分等形式對這些設計方案進行綜合評比,最終將形成7套有效方案參加鄉村設計方案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