蔦屋書店的成功有其一定的地域文化特性和歷史背景。中國這輪的複合業態體驗式書店的興起,表面上看似學習了蔦屋書店和誠品書店的豐富業態重體驗的模式,但了解了蔦屋書店背後的體系之後,會發現蔦屋書店的模式是無法照搬到國內的,一味地生搬硬套蔦屋模式,只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目前國內與蔦屋模式比較接近的我認為倒不是書店,而是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
1、盒馬生鮮線上線下業務高度融合,互相補充。線下以「超市+」的模式為核心,線上行動支付為大數據收集奠定基礎,同時APP下單可享5公裡30分鐘送達。這種線上送貨上門、到店體驗消費的模式,為消費者提供一種生活方式。
2、主打生鮮品類因為其消費頻次高,電商滲透率低,為其線下超市築起護城牆。「+餐飲」旨在增加客戶在店停留時間,同時方便臨期生鮮產品的處理。
3、盒馬定位中高端,價格策略是靠高性價比生鮮產品吸引用戶,靠其他品類賺錢。篩選出中高端客戶,能通過線上高客單價平衡履單成本,保障線上業務健康發展。
4、店鋪布局動線較為自由,一般都是生鮮水產放入口出,營造檔次感。食品加工區與用餐區聯動,旨在提升用戶體驗。
新零售與消費升級的當下,跨界經營、多元複合業態已成為實體書店乃至零售店的轉型趨勢,如何進行業態組合打造場景、應用數據科技提升效率以及致力於用戶體驗等,是決定各商業模式的核心競爭力,蔦屋模式值得借鑑。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更多內容,請參考領易諮詢購物中心深度觀察系列文章:
領易諮詢
助力中國大消費產業升級
專注於文化、旅遊、商業和房地產
文旅小鎮策劃諮詢、旅遊目的地戰略諮詢、
產業小鎮諮詢、城市更新戰略諮詢、大型企業集團戰略諮詢
微信:brian378183884
微博:鄒毅_Brian
公司網站:www.linkeasechina.com(可點擊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