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日本明星商業蔦屋書店的本質是一家偉大的策劃公司

2021-01-15 房地產觀察家

蔦屋書店的成功有其一定的地域文化特性和歷史背景。中國這輪的複合業態體驗式書店的興起,表面上看似學習了蔦屋書店和誠品書店的豐富業態重體驗的模式,但了解了蔦屋書店背後的體系之後,會發現蔦屋書店的模式是無法照搬到國內的,一味地生搬硬套蔦屋模式,只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目前國內與蔦屋模式比較接近的我認為倒不是書店,而是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


1、盒馬生鮮線上線下業務高度融合,互相補充。線下以「超市+」的模式為核心,線上行動支付為大數據收集奠定基礎,同時APP下單可享5公裡30分鐘送達。這種線上送貨上門、到店體驗消費的模式,為消費者提供一種生活方式。


2、主打生鮮品類因為其消費頻次高,電商滲透率低,為其線下超市築起護城牆。「+餐飲」旨在增加客戶在店停留時間,同時方便臨期生鮮產品的處理。


3、盒馬定位中高端,價格策略是靠高性價比生鮮產品吸引用戶,靠其他品類賺錢。篩選出中高端客戶,能通過線上高客單價平衡履單成本,保障線上業務健康發展。


4、店鋪布局動線較為自由,一般都是生鮮水產放入口出,營造檔次感。食品加工區與用餐區聯動,旨在提升用戶體驗。


新零售與消費升級的當下,跨界經營、多元複合業態已成為實體書店乃至零售店的轉型趨勢,如何進行業態組合打造場景、應用數據科技提升效率以及致力於用戶體驗等,是決定各商業模式的核心競爭力,蔦屋模式值得借鑑。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更多內容,請參考領易諮詢購物中心深度觀察系列文章:

領易諮詢

助力中國大消費產業升級

專注於文化、旅遊、商業和房地產

文旅小鎮策劃諮詢、旅遊目的地戰略諮詢、

產業小鎮諮詢、城市更新戰略諮詢、大型企業集團戰略諮詢

微信:brian378183884

微博:鄒毅_Brian

公司網站:www.linkeasechina.com(可點擊原文連結)

相關焦點

  • 飆馬中國│蔦屋遠不止一個書店這麼簡單,它的本質是家偉大的策劃公司
    代官山T-SITE的開業迅速使蔦屋書店名聲大噪,不僅被外媒評為全球最美20個書店之一,還激活了代官山社區的活力。之後幾年間,蔦屋不斷實現了對蔦屋品牌的快速增值和進一步變現,開設了5個T-SITE綜合體、2家蔦屋家電、兩家TSUTAYA BOOK GARAGE(蔦屋的二手書業務)和一家BOOK APARTMENT。
  • 蔦屋書店的秘密-虎嗅網
    擁有了完備的會員體系和數據能力,讓蔦屋書店轉變成一個面向未來的全新商業形態,與傳統書店在商業模式上最根本的區別。正因為蔦屋書店有會員在手,有數據在手,它才有能力與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相抗衡,「做亞馬遜做不到的事」。在場景設計、多元經營、市場定位、運營方式等方面,蔦屋書店變著花樣玩創新、玩氣質、玩另類,還遊刃有餘。
  • 吉井忍:中國蔦屋和日本蔦屋並不是同一家書店
    值得關注的是,在六本木沒有了TSUTAYA,但換來一家「六本木蔦屋書店",同類的事情在中目黑(目黑區)也發生了,2016年在中目黑車站前出現了「中目黑蔦屋書店」,而在當地原來有的TSUTAYA租賃店,今年11月與TSUTAYA歌舞伎町店一併關門大吉。
  • 實體店難做,轉學蔦屋書店,其實蔦屋書店早已不是一家書店
    就在我們快要懷疑人生時,日本蔦屋書店的新零售模式,映入眼帘,新零售典範蔦屋書店,1450家店,銷售額過79億,據說2020年要登陸上海。看看蔦屋書店的經營模式,我們發現,蔦屋其實不是一個書店。賣書不是賣書籍本身,而是賣書籍裡面的內容和它所表述的生活方式。傳統實體書店都把自己定位於賣場,每個人走進來,就是為了找書和買書的。
  • 我眼中的蔦屋書店
    對網際網路人來說,蔦屋的迷人之處不在於其標新立異的藝術之美和細緻入微的日式服務,而是值得持續學習的用戶經營標杆案例。19年因為一個項目原因,花了些時間研究他的商業模式,僅了解到一些皮毛。一直希望能到日本親眼看一看,親身感受下這個新物種,不曾想在杭州可以一睹芳容,其實是匆忙中只看了一眼 Logo。借心血來潮,整理一些理解和感受。
  • 蔦屋書店,來中國大規模開店了!
    儘管疫情肆虐,實體書店業績斷崖式下跌……惡劣的外部環境,似乎並未影響這個亞洲最大連鎖書店進駐中國市場的節奏和決心。全球最火書店靠的不僅僅是顏值經濟帶動,更是一家依靠大數據算法來開書店的公司。據蔦屋書店介紹,作為出售藝術作品及雜貨的綜合型書店,上海門店是蔦屋書店繼浙江省杭州之後在海外開設的第二家。上海門店面積約達2000平方米,在區域內構築起一個全新藝術文化策源地。03大規模開店計劃曝光作為日本最大的連鎖書店,蔦屋書店全球經營有大約1198家門店,會員人數有7000萬人。
  • 31年的誠品書店關門,而蔦屋書店卻將在杭州開新店
    5月31號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宣布關門,這是一家被時代雜誌都稱為「亞洲最佳的書店」。具有31年的經營歷史,關門那天不少臺灣明星和民眾都紛紛前去送別,並表示非常惋惜。而同樣開書店的日本蔦屋書店,1985年增田宗昭創立了文化便利俱樂部,簡稱ccc株式會社,計劃在杭州開辦第一家中國的蔦屋書店。一個關門,一個開新店,形成鮮明的對比。為什麼蔦屋書店在實體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還能保持高速的發展?
  • 中國蔦屋和日本蔦屋並非同一家書店?
    據企查查顯示,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正是在「株式會社蔦屋書店」旗下,而非直接隸屬於「CCC株式會社」。 不僅如此,據業內人士透露,「中國的蔦屋書店並不是CCC自己開的,而且不是同一家。各地的蔦屋書店都是獨立的,是各地的地產公司引入蔦屋品牌和指導。
  • 上海蔦屋書店「牛」在哪裡
    上海蔦屋書店的一樓長廊,是許多人「拍照打卡」的必選項「空間設計的確可以為書店加分,但國內一些書店沒有拿捏好空間設計的尺度,店裡的『人造景觀』反而喧賓奪主了。」曾鋒表示,書店本質是經營性場所,支撐實體書店生存的始終是經營活動。他告訴記者,業界將書店投入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即空間設計、書架和產品。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這間經營到晚上11點的書店很快獲得了年輕人的青睞,僅一年便擴張至55家。1985年,增田宗昭成立了CCC(Culture,Convenience,Club)公司。CCC的定位是一家策劃公司,正如名字本身的意義,旨在為消費者提供文化與便利,倡導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公司不但剛成立便擁有了會員經營和社群經濟的雛形,還錨定了今後的發展領域:書店、圖書館、商業設施和家電。
  • 蔦屋書店丨最美書店的生活提案
    他最早想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但那時三宅一生、高田賢三已經成名,他自認為無法成為超越他們,於是轉行從事商業空間策劃。他在1983年成立了蔦屋書店。後來他又意識到年輕人三大娛樂是:讀書、音樂、電影,於是他在1985年成立了CCC公司。
  • 上海蔦屋書店為何這麼「火」?
    人造景觀有保質期 杭州天目裡,作為建築大師倫佐 · 皮亞諾在中國承接的首個項目,在去年10月日本品牌蔦屋書店中國首店在此開業後迅速成為「網紅打卡點」。記者前不久去「打卡」,感到意外的是,作為「主力店」,蔦屋書店並不位於天目裡的核心位置。
  • 日本蔦屋書店:全球最火書店的秘密 | 礪石
    蔦屋書店的標籤有很多:森林圖書館、北野武最愛的書店、日均人流量破萬……30多年間,蔦屋書店在全世界開了1400多家店,霸佔了日本90%的圖書營業額,每月盈利上億日元,其母公司CCC旗下的「T-Card」積分卡活躍用戶更是佔到了日本人口總數的50%以上。新零售有一句戲稱:「盒馬鮮生是拿著超市的租金做餐飲,而新書店則是拿著書店的租金做零售。」
  • 蔦屋書店的經營哲學,你學不會
    文|銳裘上個月的 Future Space,我們推薦了即將開業的杭州天目裡,其中,備受關注的,就是即將落地於園中的,國內首個「蔦屋書店」。只要是對日本當代商業與文化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必定對蔦屋書店有所了解,而不論它在中國的首家店落在哪裡,都必將是 2020 年國內現象級的商業事件。
  • 日本總人口的一半是它的會員,蔦屋書店到底做對了什麼?
    為什麼說這是一家很難理解的公司?2018年李靖做客混沌,和大家探索了「不傳統「的蔦屋書店背後的經營邏輯,希望對當下的我們有所啟發。 基於這一個邏輯,非常推薦大家深入研究蔦屋書店這家公司,這是一家創始於1983年的公司,卻非常難能可貴地一直在實踐和深化經營用戶的邏輯。 我相信這家公司會對所有在現在這個時候,反思工業化的人,帶來很大的啟發。理解蔦屋
  • 6000萬會員數據,造就日本蔦屋書店基業長青
    日本人口總數為1.27億(2018年),而蔦屋書店的會員人數竟達到了6000萬,佔日本總人口的50%。在實體書店持續衰退的今天,它為何能締造逆勢崛起的神話?自2011年開始,蔦屋書店的營業額就屢創日本新高,每月盈利上億日元,是日本其他品牌書店總營業額的90%。
  • 日本蔦屋書店將入駐成都,中國版會員制App也已悄然上線
    界面新聞此前報導,蔦屋書店天目裡店面積將超過3000平方米。「天目裡」緊鄰杭州西溪溼地國家公園,由著名建築師倫佐·皮亞諾設,整體項目包含酒店、藝術中心、劇場、美術館等多種功能業態。杭州天目裡蔦屋書店進入中國市場的選址符合該公司近年來的發展思路。2011年,蔦屋書店在日本東京涉谷開設了首家複合型文化空間「代官山 蔦屋書店」。
  • 蔦屋書店的秘密
    可以說,蔦屋書店是最懂用戶的書店。早在1985年,它就開始通過會員制與用戶實現連接,而且,是雙向、互動的連接。1983年,蔦屋書店創始人增田宗昭在故鄉大阪府枚方市開設了一家集音像製品租賃和圖書銷售於一身的鳶屋(TSUTAYA)1號店,並在當時就開始在書店裡提供咖啡。
  • 被譽為世界最美20大書店之一的蔦屋經營哲學
    蔦屋書店是日本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株式會社(簡稱CCC)旗下的連鎖書店,目前在日本擁有1400多家分店,其會員人數已達6000多萬,約佔日本總人口的一半。其中位於東京都澀谷區的代官山蔦屋書店於2011年開業,被譽為"世界最美20大書店之一"。
  • 在書店業的黃昏中,蔦屋書店是如何讓人怦然心動的|近觀日本
    中國的聽眾當然會問他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在實體書店越來越蕭條的形勢下,為什麼蔦屋書店依然顧客盈門?為什麼蔦屋書店的會員卡能賣出6000萬張,而日本人口才不到1.3億;聽眾們一邊看著老書蟲、讀庫的窘境以及誠品書店敦南店開始關門倒計時的消息,一邊看著蔦屋書店的輝煌,他們以為這中間一定有什麼難解的奧秘。增田宗昭搖搖頭,他說:「我們不是書店,我們是一家企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