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 | 喝茶需要演技麼?

2022-01-30 三聯生活周刊

整整一個春夏,為梳理茶的系統脈絡,搭配體系明晰的香檳及雷司令酒做了許多活動。活動多是關於茶的知識體系的梳理及講解,內容其實已經豐富到超過了許多收費天價的茶課。但周圍至親的好友們,還是有人在參加不明就裡的茶會,身著長袍做閉目狀,吟誦些佛經發朋友圈而沾沾自喜。這不由讓我想起著名的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寫的那本《演員的自我修養》。似乎沒學會表演藝術,很難喝懂一杯茶。

喝茶需要學習表演藝術麼?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員的自我修養》一書中說:「……只有這種充滿了人——演員的活生生的、有機的體驗的舞臺藝術,才能夠把角色內心生活的一切不可捉摸的細微變化和全部深度,藝術地表達出來。」並且認為 :「只有這樣的藝術才能完全抓住觀眾的心,使觀眾不僅弄明白舞臺上所發生的一切,更主要是還能夠真實體驗到它們。這才能豐富觀眾的內心的經驗,在他們心中留下時間無法磨滅的痕跡。」  深覺得這與日本靜岡文化藝術大學校長熊倉功夫所定義的日本茶道有異曲同工之妙。熊倉功夫先生從歷史學的角度對茶道進行分析,並主張茶道是一種室內藝能。

日本茶道

藝能是日語的直譯,它包括舞臺藝能(歌舞伎、能樂……)民俗藝能(神樂、田樂……)、室內藝能(花道、香道、茶道……),是通過技藝修煉達到完善個人修養的目的。而室內藝能顧名思義就是需要在室內空間、私人場所進行的藝能。這就需要在室內的所有人參與到室內藝能的表演中,而場所本身的場景布置也講究搭配春、夏、秋、冬季節的更迭來做相應變化。

參加室內藝能的人,舉手投足都要按照規則進行,因此氣氛變得安靜而小心,甚至是緊張。加之茶道藝能場所沒有桌椅,主客都得在無遮的情況下跪坐,在沒有視覺障礙物的情況下,站起及坐下的身體動作就格外明顯,因此而產生了各種歷練身體動作的禮儀。這一切並沒有因為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社會變化而流失,相反,作為一種文化模式被保留下來。在經濟上揚,茶文化興起的這些年,日本的室內藝能改頭換面來到中國,換成了中式的場景布置跟身著中式長袍的新演員。只是這些演員並沒有以增加自我修養本身為目的,可以說這是日本室內藝能流變過程中的墮落吧。

電影《尋訪千利休》中千利休的扮演者是歌舞伎演員市川海老藏

甚至會有這樣的標題:「泡茶泡到沒有一個多餘動作,十年修練也不夠。」 一夜之間,在茶湯裡浸泡十年,稍會著裝、布景的大批茶道演員新鮮上市。這似乎已經變成屢見不鮮的社會現象,甚至漫步景德鎮這種以市井風格著稱的手工藝城市,制瓷的小師傅們也學會了故作深沉的泡一杯茶給你喝。喝茶似乎變成了一種加速人跟人阻隔的多餘的事兒。我身邊許多新結識的朋友得知我通曉茶事都會被嚇得提前宣明:我不懂茶啊! 茶的臺階太高了,阻擋了許多心思純粹僅是想靠近了解一杯自然之飲的人。 

喝茶早應該進入工業4.0時期了。

在陸羽及千利休所生活的農業社會,茶的體驗隨著人力的良莠不齊表現的尤為明顯。而到了工業發展迅速的時代,大量類似可口可樂這種廉價的標準化的產品通行於世。隨後以堅持一成不變,少量的產出品,成了這種廉價標準工業產品的硬幣反面大行於世,這算3.0版本。而4.0又是什麼呢?

前不久跟朋友在北京一起喝咖啡,發現他沒多久就要看一下手機上不知名的app,好奇的詢問他是否有新的好玩兒軟體?才知道,他正通過app的數據,看上海店鋪中每一杯手衝咖啡的出品係數。這引起了我的興趣,身在異地如何控制自己店鋪每一杯咖啡近乎完美萃取比例的出品?聽他講述才知道,店裡用了智能化系統衝泡咖啡,一次可以穩定出品五杯不同產地的咖啡,並且比店員手衝萃取的還要好喝,這就是由Poursteady團隊出品的咖啡手衝機器人。

Poursteady團隊出品的咖啡手衝機器人

成熟的咖啡師可以通過錐形的咖啡過濾器,慢慢將新鮮的咖啡萃取出明亮的花果香及圓潤的湯感。但即使是熟練的咖啡師,每一杯咖啡萃取出來的時間都需要五分鐘。如果在場的人員增加到五位以上,就足以挑戰專業咖啡師的心手協調度。人滿為患的咖啡網紅店,往往因為出品率的限制被排隊買咖啡的人投訴。Poursteady智能手衝機器人的緣起就是因為它的設計師在等待一杯手衝咖啡的時候,花掉了漫長的時間。手衝機器人的首席設計工程師 Stuart Heys 曾經為NASA設計製作火星機器人,所以在製作Poursteady的時候,整個團隊幾乎沒花費什麼時間成本就成功了。

實用性及簡單穩定的操作是最初設計的初衷,所以這臺手衝機器人即使一天製作450杯咖啡,仍舊可以保證每一杯咖啡達到黃金萃取比例而不損品質。咖啡師們可以通過後臺app,設定不同咖啡豆的衝泡時間及萃取比例,甚至控制衝泡水流的直徑。執行長Von Muehlen 認為,在咖啡製作的過程中人的參與同樣重要,咖啡師通過對咖啡的了解,設定智能參數,讓它完成原本要人用手工完成的一切步驟。不僅沒有讓品質變得粗糙,甚至通過智能調控變得更為精準。對於想喝到咖啡味道本身的飲者,這似乎不再需要看咖啡師專注衝水的表演,直接就可以享受完美的一杯咖啡了。

設計師Mark Sibenac 和 Stuart Heys在2013年的MakerFaire(全世界最大型的DIY聚會)上,那時候他們才剛剛決定進行商業化運作。

前不久的一次品鑑會中,我提前在吧檯內手衝了一百人需飲用的茶湯,每一次衝泡都按照平時喝起來可口的萃取比例進行,雖萃取出來的茶湯最終讓在場許多人驚豔,但這巨大的工作量還是讓你覺得勞神費力。但我仍舊拒絕在品鑑會現場,用僅僅能滿足五人飲用的表演形式來開場,因為這樣就難避免墮入表演者的身份,讓「吃茶去」變得繁瑣複雜。希望阿拉丁神燈賜我一個愛喝茶的NASA 智慧機器人設計師,設計一款如同咖啡手衝機器人的裝備,讓我在品鑑會中解放出自己來跟更多的人溝通茶味本身。

「人」這個詞的拉丁文原意,即「人」(persona)是透過(per)面具發出的聲音(son),換言之,人是隔著面具說話的。生活已經讓我們不得已帶上層層面具,喝茶的時候希望我們不用再讀《演員的自我修養》。得味,得自在。

丁酉年秋於掃葉山房

點擊下圖或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點擊閱讀原文,今日生活市集發現更多好物。

相關焦點

  • 【紫藤茶事】喝茶的門道
    飲茶不但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一,是一件很有雅趣的事,而且由於茶葉中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因此喝茶也具有養生保健的作用。
  • 傳說喝茶能減肥?這是真的麼?哪些人不宜喝茶
    談起愛喝茶的理由,除了它的口感,給人帶來精神上的寧靜,喝茶這件事也寄託了人們對健康的希冀。 在眾人眼中,茶是一種健康飲品,對身體大有好處,但凡想養生的人,沒有不曾接觸過茶的。 市面上的茶品類也是相當多,綠茶、青茶、紅茶、黃茶、白茶、黑茶......
  • 茶知識|喝茶時候需要茶濾嗎?
    小喜年今天與朋友們一起享受下午茶時候。大家一起閒談聊到放置在公道杯上的濾網。在一些茶友眼中覺得這是泡茶出湯的一個必需品,有一些茶友覺得可以不用。因為濾網可過濾掉茶葉中殘渣,如葉梗這些,同時可以讓茶湯更加明亮清澈,提高喝茶時的體驗。為什麼不用茶濾?
  • 日常喝茶時,泡茶、煮茶,需要配備哪些基礎型的茶具呢?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從去年冬天開始,常用一個汝窯杯喝茶。通常,不推薦用太大的品茗杯喝茶。喝茶品茶,是件雅致修身的事,適合小口的飲茶。容量太大的茶杯,容易顯得呆頭呆腦。並且搭配上標準的蓋碗,如果茶杯像喝湯的碗那般大,那可分不了幾杯茶。
  • 【茶聊】茶能減肥?吃藥不能喝茶?喝茶必看的 10 個真相
    對茶的依賴,從習慣使然,到精神依憑,喝茶已成為日常生活必做的一件事。常常收到大家對於喝茶的困惑、疑問、擔憂:喝茶能減肥嗎?孕期、經期可以喝茶嗎?喝茶不影響吃藥吧?溼熱體質,是不是不能喝茶啊?喝茶成癮了怎麼辦?
  • 懂不懂茶不重要,每天喝茶才重要
    好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於塵世偷來閒暇時光,不失為人生之樂事。曾經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總是小心地說: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隨便喝喝。不管這謹慎的態度是不是謙虛,其實懂不懂茶對大多數人來說不那麼重要。
  • 為什么喝茶之前需要先「洗茶」或者叫醒茶?
    想要有所成就,那麼就需要經歷磨難,在整個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任何困難都是在修煉的過程,我們只有不斷的突破自我,才能有不一樣的人生,先苦才能回甘,先苦才能後甜,人生如茶,茶如人生!說起喝茶,我們需要從頭開始了解裡面的學問,洗茶、醒茶是關鍵,就如我們剛步入社會,必須要改變自我,才能綻放自我,茶葉也是需要先洗茶才能釋放自身的香味。
  • 喝茶前,需要先洗茶?茶葉第一泡水太髒,有必要倒掉嗎?
    中國人愛喝茶,這是家喻戶曉的事情,從很早以前就有了茶文化,在古代喝茶也是一種技藝。茶文化流傳至今,一直被大家看作為不可或缺的文化遺產。喝茶這件事,並不是隨意之事,其中還是有很多講究的,有些愛喝茶的人,都會講究品茶。
  • 茶是閒的,誰有閒喝茶?
    茶是閒的。明代馮可賓於《茶錄·茶宜》中列出喝茶有十三個條件,滿足不了,則不足以談茶,霸蠻去喝是喝 不成氣的。這諸多條件中首要一條便是閒,便是無事。馮先生還說喝茶有七不宜,其中大不宜,是「忙冗」。衣食住行,為人生者要作稻粱謀,你沒得一身衣服出得了門,你沒得一兩米下得了鍋,你閒得安心麼?那般終日提籠架鳥、垂拱籠袖的耍公子四處打溜,那不是閒, 那是懶。董橋先生說:「現代人慕閒之名,求閒之似,於是品茶賭馬以為怡情,逛街打牌以為減壓,浪跡歡場以為悅性,那只是閒的皮毛,沾不到閒的神情。」
  • 竟然還有人喝茶比中國人還講究?伊朗人不可一日無茶!
    所以,往往動蕩的年代,酒成了奢侈品而被禁止了,而茶就成了最理想的替代品了。可是你知道嗎,在如今這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和平年代,還有個國家居然全民推行以茶代酒。而這個國家對茶的需求量不輸中國,只是對於小約來說,他們喝茶的習慣有那麼點小奇葩。
  • 茶能減肥?吃藥不能喝茶?喝茶必看的 10 個真相
    茶,在很多人心裡已經成為了「不可替代」。對於中國人而言,茶就是咱們的精氣神。對茶的依賴,從習慣使然,到精神依憑,喝茶已成為日常生活必做的一件事。常常收到大家對於喝茶的困惑、疑問、擔憂:喝茶能減肥嗎?孕期、經期可以喝茶嗎?喝茶不影響吃藥吧?溼熱體質,是不是不能喝茶啊?喝茶成癮了怎麼辦?
  • 千秋大業一杯茶,喝茶都有哪些需要講究的問題?
    文人喝茶,講究風雅,喝的是一種境界。商人喝茶,講的是一種價值,資源共享。那我們喝茶了為了什麼?單純的喜好。那麼關於喝茶的這些小知識,你了解多少?1.衝泡有講究泡茶時間根據水溫的高低、茶的嫩度以及品類適當調整。一般情況下,第二次時間比第一次稍長一些,衝泡次數多以後,衝泡時間也要跟著逐漸延長。綠茶、紅茶、黃茶的衝泡水溫在90°左右,其它茶類則需要100°。除此之外,茶水的比例也是有講究的。
  • 什麼茶好喝?喝茶更要了解茶,做到喝茶心中有數
    導語:什麼茶好喝?喝茶更要了解茶,做到喝茶心中有數中國人大多數都愛喝茶,長期喝茶其實對我們的身體還是有很多益處。不同的茶,它們的功效也是各有不同,例如普洱茶可以幫助我們排油減肥,菊花茶能幫助我們清熱去火。每天喝一些熱熱的茶,身體舒適,還能改善身體很多不良的狀況。什麼茶好喝?喝茶更要了解茶,做到喝茶心中有數。
  • 尋茶說讓喝茶成為了一件很酷的事情
    飲茶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中國不僅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經過千年歷史與文化的不斷演變,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在全世界生根發芽,像是大家熟知的英國的下午茶文化還有日本煎茶道文化皆由中國茶發源而來。
  • 秋季適合喝哪些茶養生?喝茶需要注意什麼?
    而喝茶就是很好的進補方式。 不同的茶能給身體帶來不同的營養物質,而且它的熱量非常低,維生素和纖維素含量高,所以喝茶養生可以說的上是最好的選擇。 秋季適合喝哪些茶養生呢?
  • 喝茶失眠,是因為茶喝太少?!喝茶提神 or 安神?
    還有茶葉的選擇,是否為提神茶。以及喝茶的方式,是否正確。正是這三個因素,造成了茶葉的不同效果。個人體質對喝茶有什麼影響?每個人的體質都不盡相同,不同的體質對茶多酚、咖啡鹼的反應也有不同。如果目的是為了提神,茶葉中起到作用的便是咖啡鹼成分,茶葉中咖啡鹼含量甚至高出咖啡三倍有餘,咖啡鹼提神功效明顯,使人興奮。
  • 僅僅「喝茶」這件事是不夠的
    而且「晚香」裡那些古樸的老器物,以前是不可能用於喝茶的,確實是第一次接受。這之前,大陸人喝茶沒有幹泡與溼泡之分,都是一個大茶海,不太講究於茶席的布置,甚至,喝茶的場所必須配有麻將室,生意才會火爆。這種安靜喝茶的方式,也是全新的。
  • 什麼時間喝茶最好,可以空腹喝茶嗎?看看茶友們怎麼說!
    喝茶是多數國人每天的必備功課,好茶有的濃烈、有的清雅,各有滋味,在有色有味的茶湯中,蘊含著國人對生活的感知,就如林語堂所說的那樣:「只要有一隻茶壺,中國人到哪都是快樂的。」國人對茶飲的喜愛,穿越古今融於生活,我們亦可從文人墨客的詩文中窺見一二。
  • 唯有喝茶和讀書不可辜負 茶書坊
    【點擊聆聽李健:《等待黎明》】 前言:喧囂的世界,我們需要一顆寧靜的的心。 工作後,發現自己越來越浮躁,越來越難以靜下心來做一件事;經常因為工作上的一些小事煩躁不安,無所適從;曾經的夢想也都煙消雲散。一杯茶,可以讓煩躁的心安靜下來;一本書,可以讓思想穿越古今,跨越中西。 不管氣質如何,喝茶久了,溫文爾雅,氣若幽蘭,姿態典雅,行為翩翩;可以遇見全新的自己。
  • 郭寶玉:我也喝茶——茶與禪、道【3041】
    我也喝茶——茶與禪、道作者:郭寶玉喝茶,喝的是味道,更是心境。喜歡喝茶,或者喝得久了,就慢慢有了自己的感悟,也更易思索品味其中蘊含的文化。而茶與文化的關係,首先就要提到「禪茶一味」。  但有傳說,他親手栽植過茶樹,據民國《英德縣續志》卷16《物產》記載:「赤朱山茶,石蓮鄉藍山茶,阿婆嶂嶺茶,溪頭鄉黃嶺茶,鶴子鄉浮雲山茶,皆奇品,若中隅西華山茶,相傳六祖手植……」禪宗「禪茶一味」的說法,究其實質,主要指禪與茶都有「苦、靜、凡、放」的特點。茶為自然之物,味略苦,進而有特別之清香。喝茶時環境和心境都需靜,這點與酒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