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要訣與技巧(精簡收藏篇)

2021-02-12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
 

寫給粉絲的話:

微信改版後,我們每天辛苦推送的好文越來越少人看到,為了能繼續為大家服務,請喜歡和支持本號的朋友,千萬!一定!要記得多給「我國居民膳食指南」評論、在看、分享哦


醫乃仁術,醫天下人之疾苦是為天職,勿貪婪財物而敗德。《靈樞·官能》:「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針艾。」可見,對針灸醫生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其次是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灸法雖無多大痛苦,但用火在人肉體上點燃,不免有恐懼心理。所以耐心講清道理,讓人相信灸法,樂意接受灸法,雙方配合好,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直接灸法經長期施灸會落下疤痕,為了不妨礙美容,應儘量避免在顏面部及明顯外露部位施灸,最常用的是背部、腹部及四肢,因為這些部位肌肉豐滿肥厚,又不常外露,即便有個小疤痕也無妨礙。

取穴要先講姿勢,或坐位,或臥位,必須自然放鬆,充分暴露穴位,要有依靠,穩妥舒適,能夠持久,然後點穴施灸。 

穴位是按骨度法取的,固定不變。敏感點也叫阿是穴,或熱敏點,或嗜熱點,會隨病情改變而轉移或消失。用直接灸法則取固定穴位不變,以免多處灸成疤痕。 

取穴宜精簡,以治病主穴為主,配穴少用。如胃病取胃俞、中脘為主穴,配足三裡穴,僅此5個點。一般以3~7個點為宜。每穴灸5~9個艾炷,每次總數以30~60個而已,操作熟練不過10分鐘左右。 

直接灸不能用粗艾絨、新艾絨,它含揮髮油多,不易點燃,不易滅,燒得時間長,痛苦較大。用極細之艾絨、陳艾絨,顏色土黃,綿軟,無雜質,無油性,易燃易滅,知痛時已滅了,無甚痛苦,易被患者接受。 

初用直接灸法,一定要用小艾炷,寧可多灸幾壯,這也和用藥一樣「寧可再劑,不可重劑」。

古人多用大艾炷,一二次灸成,要求化膿成灸瘡,每天清洗,一個月以上才能痊癒,非常痛苦,而且麻煩,雖然療效好,但現代人多難以接受。

所以,用小艾炷輕灸、多灸、長灸同樣有效。人體產生免疫力,調整內分泌,改善體質,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是慢慢形成的,不必要求速效。

艾炷要做成寶塔型,下平上尖,不松不緊,太松易散,太緊燃燒時間長,灼痛重,必須講究。 

安排好體位點準穴位之後,用75%乙醇棉球消毒皮膚,把艾炷放在穴位上,用細線香點燃尖端使之均勻向下燃燒。

初灸階段燃至一半知熱即捏起或壓滅,術者要用自己的拇食二指迅速大膽操作,眼明手快不會疼,這樣患者才能立即止疼;

再灸燃至大半知大熱時,捏起或壓滅;重複灸燃燒將盡時捏起或壓滅,次數一多就無甚痛苦了,耐心灸下去待結痂之後就不怕痛了。時間久了有的會出現感傳,還會感覺舒服,就像一種溫熱享受。 

如果痂下有分泌物照常施灸。萬一感染化膿,用外科換藥方法很快就會痊癒,接著再灸,不要間斷,免得再打基礎。內衣如乾淨一般不會化膿,有的連灸數月至一二年也平安無事。如果僅起一個小水泡,那就更不用擔心了,很快就吸收了。 

如果上下前後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以此進行。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

如果不講次序,往往有面熱、咽幹、口燥的後遺症或不舒服之感覺。

即便無此反應,也應當從上往下灸,循序不亂,不會遺忘。而免得患者反覆改變姿勢,省事省時間了。

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陰晴天也不避忌,失眠症可在臨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隨時灸之。止血後,還應繼續施灸一段時間,以免復發。 

由於體質和症狀不同,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發熱、疲倦、口乾、全身不適等反應,但一般不需要顧慮,繼續施灸即能消失,必要時可以拉長間隔時間,如出現口渴、便秘、尿黃等症狀,可以服中藥加味增液湯。藥用生地15g,麥冬15g,玄參15g,肉蓯蓉15g,水煎服。

按中醫臟腑經脈辨證,選用循經或局部、俞募、原絡、下合穴等配方取穴。 

病毒性B型肝炎,主穴取肝俞、脾俞、足三裡,配穴取期門、太衝、內關。

慢性腎炎(尿毒症),主穴取腎俞、脾俞、命門、大椎、關元,配穴取三陰交、水分、足三裡、築賓、三焦俞。

慢性氣管炎,主穴取肺俞、中府、足三裡、羶中,配穴取豐隆、魚際。

哮喘,主穴取定喘、大椎、肺俞、羶中、足三裡,配穴取豐隆、中脘、內關。

肺結核,主穴取肺俞、膏肓、足三裡、脾俞,配穴取中府、豐隆、大椎、曲池。

肺門淋巴結核,主穴取身柱、肺俞(或只灸身柱),配穴取中脘、足三裡。

慢性結腸炎,主穴取脾俞、大腸俞、天樞,配穴取足三裡、上巨虛。

橋本氏甲狀腺炎(慢性甲狀腺炎),主穴取人迎、大椎、足三裡,配穴取合谷、中脘。

食道癌(各種腫瘤),主穴在胸腹部病灶直上相應的體表上取穴,或敏感點上取穴,艾護眾生提醒您配穴在病灶背部相對應處取穴,或身柱、靈臺、中脘及足三裡、內關。

白血病,主穴取膈俞(血會)、大椎、關元,配穴取足三裡、中脘、曲池。

系統性紅斑狼瘡,主穴取大椎、關元、足三裡、血海,配穴取中脘、內關、三陰交、陰陵泉、百會、風池。

系統性硬皮,主穴取大椎、腎俞、足三裡、肺俞,配穴取關元、中脘。

愛滋病,主穴取大椎、肝俞、肺俞、脾俞、腎俞、關元,配穴取中脘、內關、足三裡、天樞、大腸俞。

經常感冒,主穴取風門、肺俞、大椎、關元,配穴取足三裡、外關。

類風溼關節炎,主穴取大杼(骨會)、大椎、腎俞、命門,配穴取關元、中脘、足三裡、絕骨(髓會)。

強直性脊柱炎,主穴取大椎、身柱、靈臺、病灶兩側華佗夾脊穴,配穴取腎俞、絕骨(髓會)、太溪、三陰交。

養生保健灸——可取足三裡、大椎、中脘、神闕、關元、三陰交,選1~2穴。或單灸足三裡,就有很好的健身作用。

小兒——可獨取身柱穴,能促進發育,強壯身體。

灸字,從久從火,必須長期耐心灸下去,日久見功。尤其慢性病及疑難病,可以灸數月至數年,對老年人養生保健更應常灸。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END —

相關焦點

  • 直接灸的要訣與技巧
    本人 1953 年師承針灸大師承淡安,在灸法方面得到他的真傳。從醫 60 多年來一直為灸法的保存和發揚光大努力。下面就灸法講幾點要訣和技巧。 1、以人為本做好思想工作 首先是醫生之醫德,醫乃仁術,醫天下人之疾苦是為天職,勿貪婪財物而敗德。《靈樞·官能》:「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針艾。」
  • 艾灸基礎篇:直接灸的要訣與技巧,一定要注意這10個事項
    用了1個多月肚臍貼,她的肚子就軟了》近代針灸學家承淡安主張:「取穴中肯,精簡疏針,灸穴勿多,熱足氣勻。」也就是說,取穴必須準確,用針要精簡,灸穴勿太多,熱力應充足,火氣宜均勻,切勿亂刺暴灸使人難耐,這是很有道理的。
  •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苦瓠​灸)
    二十六、隔苦瓠灸【概念】隔苦瓠灸是在患處和艾炷之間隔以苦瓠施灸 的一種灸法。隔物灸之一。首見於《普濟方》。《串雅 外編》把該灸法命名為「苦瓠灸」。臨床用於治療癰 疽證。灸法篇——瘢痕灸灸法篇——瘢痕灸灸法篇——壓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姜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蒜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
  •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草苗餅灸)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厚樸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苣著根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香附餅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徐長卿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桃葉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商陸餅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蚯蚓泥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麻黃灸)
  •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豆豉灸)
    七、隔豆豉灸【概念】隔豆豉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以淡豆豉餅 而施灸的一種灸法。屬於隔物灸法之一。【適應證】隔豆豉灸法具有散洩毒邪、斂瘡生肌作用。所 以本法臨床上適用於外科癰疽發背、頑瘡、惡瘡腫硬不潰、潰後久不收口、瘡面黑暗等證。【注意事項】(1) 豆豉餅的厚薄,應該根據施灸的部位和病 證而定。(2) 若豆豉餅被艾炷燒焦,可以更換新的豆豉 餅後再灸。(3) 灸後宜暫避風吹,或以幹毛巾覆之輕揉,使 其汗孔閉合,以利恢復。
  • 灸法篇——非 艾 灸 黃蠟灸
    此法最早載於《肘後備急方》,吳亦鼎編撰的《神灸經綸》一書中也對該灸法做了詳盡的介紹。【灸前準備】黃蠟或白蟾,銅勺,炭火,香油,蔥白,研缽,圍布,麵團,橡皮膏等。【施灸法】可分為單純蠟灸法和藥蠟灸法。(2)藥蠟灸法法一∶灸材∶醫用石蠟、蜂蠟、中藥、食醋。
  • 灸法篇——非 艾 灸 4.21 罐 灸
    【按語】罐灸法是對傳統拔罐法的一種發展。針灸工作者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穴位拔罐後如留置時間較長,局部可出現水泡,類似直接灸或隔物灸過程中輕度燙傷皮膚後產生的水泡,因此稱之為罐灸法。有人曾將本法與針刺法用於腰痛治療的對照觀察,結果表明罐灸法的效果更為明顯。
  •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粉 灸)
    ②灸盞灸法∶灸盞製作∶取銅、鋁或其他金屬片,制或圓周較針撞稍大,直徑2cm、高1.2cm,底部留有直徑1.2cm的孔,底上有一稍大幹底孔之舌,舌柄從一邊伸展向外朝上高1.5 cm。灸法∶灸盞內裝滑石粉,置於選定的穴位,將底部舌柄拉出,露出底孔,膠布固定舌柄,用藥匙按實底孔部的滑石粉,使之中間稍凹,撤丁桂散於其上,上置艾炷點燃施灸,灸法同上。
  • 現代灸法篇—— 內科疾病 32. 抑 鬱 症
    —— 內科疾病 11.2 動脈粥樣硬化現代灸法篇—— 內科疾病 12.1 神經性頭痛現代灸法篇—— 內科疾病 12.2 神經性頭痛現代灸法篇—— 內科疾病 13.1 胃炎現代灸法篇—— 內科疾病 13.2 胃炎、現代灸法篇—— 內科疾病 13.3 胃炎現代灸法篇—— 內科疾病
  • 灸法篇——非 艾 灸 4.6 桑 木 灸
    吳尚先《理瀹阱文》認為桑枝灸法可治風痺,名之為"桑枝針"。灸法篇—— 艾條灸第三節3.1懸 起 灸灸法篇——艾條灸3.2雀啄灸灸法篇——艾條灸3.3迴旋灸灸法篇——艾條灸 3.4 齊 灸灸法篇——艾條灸 3.5  排
  • 灸法篇——非 艾 灸 4.11 麻 葉 灸
    灸法篇—— 艾條灸第三節3.1懸 起 灸灸法篇——艾條灸3.2雀啄灸灸法篇——艾條灸3.3迴旋灸灸法篇——艾條灸 3.4 齊 灸灸法篇——艾條灸 3.5  排灸灸法篇——實 按 灸 4.1.太乙針灸灸法篇——實 按 灸 4.2.雷火針灸灸法篇——實 按 灸 4.3.艾火針襯墊灸灸法篇——實 按 灸 4.3.百發神針灸法篇——實 按 灸 4.5.清癖神火針灸法篇——實 按 灸 4.6.指 灸灸法篇——實 按 灸 4.7.點 灸 筆
  • 灸法篇——實 按 灸 4.3.百發神針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厚樸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苣著根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香附餅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徐長卿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桃葉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商陸餅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蚯蚓泥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麻黃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草苗餅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碗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蓖麻仁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
  • 灸法篇——非 艾 灸 4.10 竹 茹 灸
    【適應證】因竹茹灸法具有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所以臨床上主要用該灸法治療病腫療毒,蟲蛇咬傷等病證。【注意事項】(1)對身體衰弱、糖尿病、皮膚病及面部、關節部穴位不宜用竹茹灸法。灸法篇—— 艾條灸第三節3.1懸 起 灸灸法篇——艾條灸3.2雀啄灸灸法篇——艾條灸3.3迴旋灸灸法篇——艾條灸 3.4 齊 灸灸法篇——艾條灸 3.5  排
  • 灸法篇——其 他 灸 5.1.11溫 罐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1 燈 火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2  疏 磺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黃蠟灸灸法篇——非艾灸 4.4 菸草灸灸法篇——實 按 灸  4.5  桃 枝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6  桑 木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7 藥 錠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8 藥 捻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9 大面積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10  竹 茹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11 麻 葉 灸
  • 灸法篇——其 他 灸 5.1.14 燻灸器灸
    —實 按 灸  4.5  桃 枝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6  桑 木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7 藥 錠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8 藥 捻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9 大面積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10  竹 茹 灸灸法篇——非 艾 灸 4.11 麻 葉 灸
  •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商陸餅灸)
    三十三、隔商陸餅灸【概念】隔商陸餅灸是在患處和大艾炷之間隔以商陸 根餅而施灸的一種灸法隔物灸法之一。首載於 唐-《千金翼方》,治療九漏,「生商陸捻作餅子,如 錢大,厚三分,貼漏上,以艾灸之。餅乾熱則易之, 可灸三四炷艾。」同時代的醫著《外臺秘要》也記載: 「痴病、喉痺攻痛,生商陸根搗作餅,置病上,以艾炷 於上灸三四壯,良。」同菌麻仁一樣,生商陸根也可 用於敷貼。《本草綱目》指出:「方家治腫滿、小便不利」。
  • 艾條的使用方法與技巧—直接灸法
    很開心今天能夠給眾多用艾條進行艾灸養生保健的朋友們分享艾灸中很重要的一種艾條的使用方法與技巧,那就是直接灸。
  • 遊泳姿勢技巧圖解和要訣,收好!
    今天為那些不會遊泳的小夥伴搜集了一些遊泳技巧,你可要認真收藏了 !仰泳身體姿勢:兩耳剛好放在水中,臀部剛好在水面下,雙腳剛好露出水面,頭保持穩定。臂部動作:入水、抱水、向下劃、向後劃,第二次下劃、復位、移臂。打腿:雙腿靠攏上下交替打腿,膝部可彎曲但不能露出水面。
  • 針灸泰鬥謝錫亮著作《謝錫亮灸法》廣受歡迎
    《謝錫亮灸法》詳細介紹了著名老中醫謝錫亮從醫近60年對灸法的深刻理解、獨特經驗及舉辦30餘期針灸培訓班的講義精華。全書共10章,包括灸法概論、灸法基本知識、常用灸法及技巧、經絡穴位、保健灸法、常見病灸法治療、灸法醫案,名醫灸法及灸法醫活等。
  •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香附餅灸)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厚樸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苣著根灸)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