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精品:種花記 (散文)

2021-02-24 擺渡文學

作者:你好樣的

   房間裡擺上幾盆綠植,陽臺上種上幾株花卉,是許多人居家生活的常態,更是一種打發閒暇時光的生活方式。近幾年,在我居住的這座小城鎮裡,這種方式似乎成了人們生活起居的一種必須。原以為種花養草,是女人的專利,因為女人比男人更喜歡花的嬌豔與芬芳,更喜歡花意花語的溫馨與浪漫。隨著年紀的不斷增大,我漸漸發現,自己對花草的興趣與喜愛也越來越濃厚。雖然喜愛,還是不好意思大張旗鼓的宣揚,總覺得一個大老爺們喜歡擺弄這些花草,會顯得很沒男子氣概,似乎很另類一樣,更怕別人冠之以「偽娘」的稱號。正因為心裡有這種擔憂,生活中就很少流露出對花草的喜愛之情。但看到嬌豔的花卉綠植時,內心深處的那份欣喜仍然會流露出來。

   說起對花草的喜歡,可能源於小時候家裡菜地邊的那株牡丹。

   小時候住在農村,在那個為衣食忙碌的年代,農村的生活似乎與花卉並無多大關係。那時,農村裡房前屋後的空地都是用來種蔬菜瓜果,或種植果樹的。唯獨我家門口的菜地裡除了有四季蔬菜外,還有一株大如八仙桌的牡丹。每年春天,那株牡丹都會開出數十支碩大的花朵,那嫣紅的花瓣像少女迷人的笑臉,隨墨綠色厚實的葉子在微風中搖曳生姿。秋天到了,牡丹葉子會慢慢變黃飄落,冬天裡枯葉落盡,枯瘦裂皮的枝幹仍頂著北風傲著霜雪,枝頭冒出蓓蕾。家人都喜歡這株牡丹,養護牡丹的任務自然落在爺爺的身上。至於這株牡丹是什麼時候種的,是誰種的,我們都不得而知。爺爺說他小的時候這牡丹就已經大如磨盤了,其它的他也不知道,甚至連這牡丹的具體品種都不知道,但這一切都不影響我們對牡丹的喜愛。

   牡丹花春天的驚豔與冬日的蕭瑟形成的強烈反差,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問一直養護牡丹花的爺爺,這是為什麼。爺爺就給我講了牡丹花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牡丹是百花之王,生長在長安,統領著世間百花按時開放。有一個冬天,女皇武則天遊園時,看到蕭瑟的御花園毫無生氣,於是下旨命百花開放。天下花卉中,唯有花王牡丹不遵武則天的旨意。於是武則天非常生氣,並下旨用大火烘烤牡丹,使其開花。大火燒光了葉子烤枯了枝幹,牡丹依舊沒有開放。最後武則天老羞成怒,將牡丹從長安貶到洛陽。牡丹到洛陽後,仍舊按季節開枝散葉,依時節冒蕾開花,但枝幹卻變成了被大火焚燒過的這種枯瘦裂皮的模樣。聽到這個故事時年紀尚小,不知這是民間傳說,全當是真的了。於是就認為,每一種花都有一個神奇而迷人的故事,慢慢地也就喜歡上了各類花卉。

   成家後,我一直忙於生計疲於奔波,沒有空閒時間去養花種草。但只要看到漂亮的花卉或路過花卉市場,自然也會流連一翻,看著各色花朵,自覺心情愉悅煩惱盡散。有時會在鮮花店選擇自己喜歡的買上幾枝,插在花瓶裡,使家裡增添幾分嬌豔與春意。

   後來,生活逐漸穩定下來,進城買房時,是否有露天天台的頂樓,成了我選房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當時很多人不解,因為願意買頂層的人不多。親朋好友總覺得我的決定不可理解,甚至家人也反對。當然,這種不理解和反對的理由是很充分的,比如頂樓樓層高難爬;頂層防水不好會漏雨;頂層是露天天台,夏天房間太熱等等。但我還是選擇買頂樓,最主要原因只有一條,那就是有天台好種花草。

   在裝修的時候,我就考慮怎麼在樓頂種花,種什麼花了。房子裝修好了,樓頂也被我擺上了幾十個裝滿泥土的花盆,還特意請泥水工砌了個長方形花壇,我理想中的空中花園的基礎設施,就這樣打造好了。

   原以為,有了花盆、花壇和泥土,隨便種上幾株花,就會迎來春意盎然、繁花似錦了。其實不然,種花遠不止如此。我先後在樓頂種了幾十種花,都因為各種原因而失敗了。其中有杜鵑、茶花、米蘭因受不了高溫暴曬,會枯葉而死。還有海棠、綠蘿、文竹,吊蘭等不能接受長時間的光照和高溫,會脫水而死。還有的如玉樹、曇花、吊蘭、富貴竹等在樓頂受不了嚴寒低溫會凍死。養花的頭兩年,總是種多活少,兩年下來,角落裡堆放著的枯死枝條就有一大捆,每次看著這些枝條,我曾想到過放棄,可內心深處,總有一個聲音在激勵我,「堅持、堅持,你一定會成功的。」經過幾次失敗,我終於明白了,養花不是憑一腔熱情就能隨意種好的。這正如做事一樣,做任何事也不可能只依靠興趣愛好,就能把事情做好,做成功的。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也不應該是成功的喜悅和收穫的欣慰,而應是過程的艱難和付出的艱辛。

   痛定思痛後,我焚燒了那些枯枝爛葉,並將草木灰收集起來,於是重新配土,選花,種植,養護。又經過幾年的摸索實踐,有幾種花,終於被我養好了。現在為了更好地養植花草,我把樓頂接上了水電,搭建了陰棚,修了避雨間,並且選擇了一些適合露天養植的花卉如三角梅、月季、玫瑰、茉莉,鴛鴦茉莉、薔薇、紫薇、茶梅、黃楊、夜來香等。養花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掌握土壤的選擇,營養成分的配比,病蟲害防治等知識,同時還需要有修剪造型的知識。養活花草不容易,要養好花草就更不簡單了。在這個過程中,我漸漸地明白,興趣和愛好,不是做事情成功的條件,但絕對是堅持下去的原動力。堅持與學習是我種花的兩樣法寶,沒有堅持,做事就會半途而廢,不虛心學習,做事就沒長進。種花如此,生活也亦是如此,不僅要堅持,更要在堅持中學習。這樣才能獲得成功,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種花有苦也有甜,平時養護花草是件瑣碎繁雜的事情,既要觀天氣,更要勤動手。除草、施肥、修剪、澆水、通風、遮陽、防蟲、防病樣樣要細心,事事要留意。在外人看來,種花養草,是閒暇之餘的消磨時間,是無需費力勞心的小事。其實不然,這其中的苦與累只有種花人自己知道。當然,看到滿園的枝繁葉茂,花團錦簇時的那種欣喜與快樂,也是其他人很難體會與感受的。 

   種花的過程更有驚喜與欣慰。茶梅是我喜歡的木本花卉之一,它屬山茶科花卉,兼有山茶花和梅花的雙重屬性。山茶花每年的一月到三月開放,花開時很是豔麗隆重,花謝時卻是整朵凋零全樹萎靡,給人一種愴然涕下的失落與無奈。茶梅與山茶花不一樣,每年十一月份到來年的一月份都會競相開放。花開時悄無聲息,但越開越濃,越開越豔,全樹開滿時,朵朵茶梅似鳳凰一樣在枝頭舞蹈。茶梅不會凋零,只是花瓣片片飄落,正因如此,茶梅盛華期就會出現,滿樹花朵如少女出浴般嬌豔欲滴,滿地落紅芬芳依舊,更有「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坦然自若。遠遠看去,樹上樹下都是花,使人不忍心打掃,不忍心驚擾。

相關焦點

  • 彼岸花,靈魂的擺渡花
    唯獨有一種花,我喜愛它的美麗,卻又不敢親近,對它甚至還充滿了一絲陰翳和恐懼。它那麼嬌豔地開在低溼處,像一滴暈染開的血,散發著淡淡的紅光,妖嬈而悽迷。它就是彼岸花,開在夏末秋初。彼岸花之名充滿禪意,也讓人感到無法言說的憂傷。在鄉下,它有個接地氣的名字,因根莖滾圓緊緻如蒜故得名石蒜。石蒜長在低溼處,葉子細長深綠如韭,泛著深綠的油光,三五成叢,靜默匍匐。
  • 華麗蝶變,耀眼詩壇——《散文詩》雜誌轉型記
    35歲的《散文詩》是有故事的,由「一本小拖車拉出來的刊物」成長為詩壇的聖殿、心中的綠洲,光環與傳奇一直同在。她誕生於益陽,成長於益陽,但影響力輻射全國。本期,我們聚焦《散文詩》,與讀者一同品一品詩後的那些故事。 陳旭明 讓我們把時針回撥到2019年12月25日。這天,散文詩雜誌社公眾號推出了一則消息:「今天,《散文詩》(音頻版)完美誕生!」
  • 程雪華:擺渡人|小小說
    《文學天空》網刊關注原創,傳播優秀作品,主發小說、散文和詩歌等作品。如果你喜歡文學天空,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文學天空。河上有一條渡船,擺渡人叫吳老奎。年近古稀的吳老奎,高高的個子,花白的頭髮,黑瘦的臉龐,身子卻很強健,一年四季幾乎很少見他生過病。大熱天,總見他光著一雙腳,高高地綰起褲腳。深秋之後,薄霜鋪地,他才捨得穿上那雙穿了十多年的高筒雨鞋。渡船就像他的命根子,每日一有空,他就會擦拭渡船。看到乾乾淨淨的渡船,坐船人的心情格外舒,暢,有的禁不住大加讚嘆。
  • 擺渡精品:無聲的朋友(散文)
  • 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早鳥票開售
    《靈魂擺渡·黃泉》,網絡分帳收益突破4000萬,創造中國網絡電影傳奇,至今在小成本影視劇中仍是收視佳話,記錄始終未被打破。2020年7月,《靈魂擺渡》將被改編成舞臺劇的消息一經官宣,瞬間點燃了粉絲們的觀劇熱情,掀起了一陣重溫經典網劇的熱潮。短短幾天內,留言點讚數十萬有餘,粉絲直呼「爺青回!終於要看見鐵三角合體了!」「啊啊啊,靈擺女孩暴風哭泣」……為了不辜負粉絲們的厚愛和期望,主創團隊始終秉持「出品即是精品」的藝術理念,有條不紊地開展了一系列前期準備工作。
  • 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北京首演落幕
    近日,由北京長信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和北京四海一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中文原創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北京站首演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落幕。  大型中文原創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以熱門懸疑網劇《靈魂擺渡》為藍本,從中國文學經典《山海經》中汲取靈感進行創作,從現實和虛幻兩個角度展現人們「貪嗔痴恨」的欲望,講述了由靈魂擺渡人趙吏、有著特殊陰陽眼的夏冬青和九天玄女王小亞組成的
  • 【散文、隨筆】釵頭鳳 ‖ 劉秋實小記
    劉鑫偉,筆名劉秋實,山東六分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師;棗莊市文聯會員,滕州市文聯理事,其作品曾在《山東文學》、《齊魯文學》、《燕趙文學》和《德州晚報》發表,散文曾在全國散文徵文比賽中獲得三等獎,安徽緣酒徵文比賽中獲得優秀獎
  • 謅議古典散文之一斑 漫談散文「話中有畫」
    謅議古典散文之一斑漫話散文「話中有畫」                  作者:李建達 各類辭書對「散文」一詞的定義性概述,都未涉及「散文是一種閒暇時光,興之所至,隨意抒發作者潛思默想的小品文」這一屬性。散文的閒散、自任的一種屬性,俗氣一點說,就是散文有「話中有畫,畫裡有話,話外有話。」
  • 世上最後一個孟婆千年傳奇愛情故事,靈魂擺渡也是救贖
    在這裡是靈魂擺渡,還是相互救贖?孟婆傳說裡,八百裡黃泉只有一人,名曰孟婆氏,每日幫助經過黃泉的已故之人,忘塵事,度輪迴。八百裡黃泉,寸草不生,唯有一種花會如期綻放,花一千年,葉一千年,花開不見葉,葉現不見花,花葉永不相見,這就是曼珠沙華,也就是傳說中的彼岸之花。
  • 散文 | 李秀真:挨餓記
    近期作品散文 | 李秀真 : 聊聊那些年的高考散文 | 李秀真:相聚後的離別(外一篇)隨筆| 李秀真:偉大的背影(外二篇)【一封家書】李秀真:給兒子的一封信【一封家書】李秀真:給兒子的第三封信散文 | 李秀真:別樣的情人節(外一篇)隨筆 | 李秀真:家庭教育,從小事抓起 ——小洞不補大洞難堵散文 | 李秀真:一位老黨員的家校情懷(外一篇)隨筆 | 李秀真:由「校長叫我爺爺」引發的事件(外一篇)元旦專欄 |
  • 《靈魂擺渡黃泉》:煙火味的孟婆
    我不是靈擺粉,《靈魂擺渡》三季網劇都沒看,但今年則看了兩遍電影《靈魂擺渡黃泉》。這部今年開春上演,即引來一片好評的靈異玄幻片,拍得唯美純情,沒有大製作,沒有高科技特效,沒有當紅流量小鮮肉小花旦,豆瓣評分7.4,算是個很不錯的成績了。說來誰不忌憚鬼?
  • 深圳市擺渡一下物流有限公司
    大致先分為兩種大的類型,FBA精品運營和FBM無貨源模式操作。新手剛開始,為了降低降低風險,想從FBM開始做起,又擔心沒有流量;直接做FBA,又擔心投入太大,貨賣不出去。。。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吧。1.FBA就是亞馬遜的倉儲派送。賣家提前通過頭程備貨到亞馬遜海外倉庫。
  • 擺渡造句和解釋_擺渡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擺渡(bǎi dù)。近義詞有:傳遞。 [趙樹理《實幹家潘永福》:「想到校場村去,須著從安澤的馬壁村坐船擺渡。」] 也指擺渡的船。 [冰心《南歸》:「我坐在顛簸的擺渡上。」] 傳遞。
  • 散文丨陳友:洗花
    灌園叟秋先是個花痴,他種花愛花,並且葬花、醫花。秋先葬花,堪稱是林黛玉的師父。不過,秋先不把洗花叫洗花,而是「謂之浴花」,顯然,他是把花當作人在看待。很久以來,我都被病魔糾纏著,不得不遠離沸騰的生活,孤獨、揪心就不必說了,這次洗花,就權當是清洗心靈瘡痕的一次機會吧。廚房的洗滌槽可以用來洗花。
  • 《擺渡人》:你是過來擺渡的,不是過來念獨白的|五官科
    《擺渡人》劇照進了場才發現,這是一部作家張嘉佳執導的作品。在之前《擺渡人》的宣傳中,我一直看到的最大名字是王家衛,以為張嘉佳只是作為原著作者來來行使改編權的。《擺渡人》劇照整部電影中,最讓我無法忍受的是,大量矯情做作的獨白。
  • 原創散文:飯館裡的鄉愁
    我也不止一次問自己,酒酣之際,我忽然明白,我的鄉愁就是這「蒼蠅」館裡的鄉音、鄉情和鄉味……作者介紹:冷潤生,號紅巖居士,中國散文家協會、詩賦學會會員,瀘州市作家協會、詩詞學會、評論家協會會員,作品多次獲全國散文徵文獎。小說、散文、詩詞作品發表在全國及海外30多家報刊雜誌;新聞、通訊發表在國家10多家核心媒體、重要媒體、重點新聞網站。
  • 莫礪鋒:論朱熹的散文創作
    作為政治家,他要用散文來議政;作為理學家,他要用散文來論學;作為教育家,他要用散文來講學。況且到了南宋,散文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最切實用的文體,舉凡序跋、書信、碑記、墓誌等,無往而不用散文。朱熹一生不停地在思考,有無數觀念要表達,這就決定了他必然要寫下大量的散文。傳世的朱熹文集多達121卷,其中大多數文字都是散文。當然, 奠定朱熹在文學史上地位的並不是其作品數量,而是他的散文寫作所達到的水準。
  • 小花兒……(散文)
    動筆寫這個小花兒,還因為一位如小花一樣的女子,是這些開不敗的小花兒讓我記起她。我的一件毛衣就是她一針一針織成的,元寶針,駝色,粗線,寬鬆型。那時我在青海當兵,與她所在的勞改農場不過三裡多路,光是我們團機關,就有十幾個幹部的毛衣是她織成。她與她的丈夫都是上海人,丈夫是個教師,四九年之前在教會學校教過書。
  • M【熱映】《擺渡人》誰知道擺渡是什麼意思~
    由王家衛監製,張嘉佳導演,梁朝偉、金城武等主演,阿里影業、澤東電影、橫店影視等聯合出品的賀歲愛情喜劇電影《擺渡人》,將於12月23日在全國上映。電影《擺渡人》改編自張嘉佳同名小說,當年該小說在微博上的轉發量累計超過150萬次。擺渡就是把人從痛苦中解救出來,用快樂和溫暖來抵抗這個世界的悲傷。
  • 新圖書《擺渡人》大熱 讀者最愛看東野圭吾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創作的小說。這位中學教師從少年人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溫情,通過男女主人公的所見所感,道出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的嚮往,摘下多項世界性文學獎。在前日於廣州圖書館舉行的2020年媒體交流會上,記者獲悉,2019年館方新出版圖書借閱排行榜的首位,就是這本《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