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凋工序與紅茶品質

2021-02-07 安根團隊

萎凋作為紅茶加工中的第一道工序,是紅茶品質形成的基礎工序。萎凋是在一定的溫、溼度條件下,將採下的鮮葉進行薄攤,適當散失水分以降低鮮葉張力的工藝處理過程。鮮葉經過萎凋,含水率下降,葉質變軟,葉色變暗,青草氣逐漸減弱,清香和花香味開始顯現。適度萎凋以萎凋葉含水率在60%左右為宜,遵循「嫩葉適度重萎凋,老葉適度輕萎凋」的原則。在加工過程中,不同的萎凋方式(如自然萎凋、萎凋槽萎凋、日光萎凋等)和萎凋環境(如溫度、溼度等)均會對紅茶品質產生較大影響。

萎凋過程中,鮮葉因失水而柔軟,便於揉捻和成型。另外伴隨著水分的散失,細胞液相對濃度提高,細胞膜透性隨之增強,各種水解酶的活性提高,引起了內含物質的一系列變化,為茶葉香氣和滋味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在水解酶的作用下,鮮葉中一些高分子有機化合物轉化為簡單的水溶性物質,如澱粉和蔗糖分別在澱粉酶、蔗糖轉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成可溶性糖;蛋白質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游離胺基酸;在果膠酶的作用下,不溶性的原果膠物質轉化為具有粘稠性的水溶性果膠,並能進一步分解形成半乳糖、阿拉伯糖等物質。這些水溶性成分有助於提高茶湯的甜醇味和鮮爽度。水解酶也能促進香氣物質的轉化,如在糖苷水解酶(β葡萄糖酶、β-櫻草糖苷酶、半乳糖苷酶)的作用下,糖苷鍵合態香氣物質水解產生單萜、倍半萜、降倍半萜等游離態香氣組分。

與此同時,胺基酸和類脂物質(如類胡蘿蔔素等)開始降解,長鏈脂肪酸發生氧化裂解轉化為醇、醛、酸,醇、醛進一步發生氧化和酯化形成芳香類物質,從而使鮮葉中低沸點的青味物質(如青葉醇等)大量揮發,高沸點的芳香物質(如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香葉醇、橙花叔醇等)含量增加,香氣成分的總量(尤其是醇類、酯類、芳香族類)可增至鮮葉原料的10倍以上。

紅茶加工過程中常見的萎凋方式有室內自然萎凋、萎凋槽萎凋、日光萎凋等。室內自然萎凋是在通風的萎凋室內,利用空氣流通,通過控制溫、溼度等條件來實現萎凋;日光萎凋是利用太陽光照射進行萎凋;萎凋槽萎凋也稱為萎凋槽熱風萎凋,是通過電熱作用,讓適度的熱風通過鮮葉表面,加速水分蒸發的萎凋方式。日光萎凋能明顯縮短萎凋時間,並有助於提高紅茶的香氣,但日光萎凋時間不宜太長,否則會導致鮮葉失水過快,影響紅茶的滋味。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為了提高紅茶香氣,多採用先日光萎凋後自然萎凋的「複式萎凋」方式。曹藩榮等指出人工光源(12000~13000LX)兼自然萎凋加工獲得的成品茶感官品質最好。曹冰冰等採用室外日光萎凋0.5h(溫度≤30℃),中間輕翻1次,再置室內自然萎凋1h,得到的紅茶茶黃素含量高,香氣比例協調。

此外,有研究表明冷凍萎凋也能縮短萎凋時間。所謂冷凍萎凋,即冷凍輔助萎凋,是將鮮葉或萎凋葉置於低溫環境中冷凍處理(一般為-20℃環境條件下冷凍2h),然後再恢復自然萎凋(融凍)的處理過程。冷凍萎凋能夠實現在短時間內增加葉細胞的膜透性,從而降低茶葉水浸出物和茶黃素等的消耗,使成茶湯色紅亮、滋味醇厚爽口。黃建琴等發現冷凍萎凋能明顯縮短工夫紅茶的萎凋和發酵時間,增加茶黃素和茶紅素含量,提高成茶的品質。張雁飛等研究指出冷凍萎凋製得的祁門紅茶除可溶性糖略低外,其餘成分含量均高於傳統萎凋,但特徵香氣組分的含量低於傳統萎凋,這與冷凍作用下香氣形成關鍵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受抑制有關。

影響紅茶品質的萎凋環境因素有溫度、空氣相對溼度、通風條件等。

高溫會降低空氣相對溼度,加速萎凋葉水分蒸發,提高萎凋葉失水速率,縮短萎凋時間;同時隨著溫度的升高,萎凋葉內的酶促反應速率加快,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鮮葉內含成分的轉化,提高萎凋效率和質量。萎凋溫度一般控制在25~35℃,溫度過高,酶活性迅速增強從而縮短了活化時間,甚至可能造成酶失活,均不利於揉捻發酵過程中多酚類物質的酶促氧化。金心怡認為室內自然萎凋溫度宜控制在20~24℃,劉德榮等指出室溫以23℃為宜;陳成基認為萎凋槽萎凋槽溫從高到低,溫度控制在28~33℃,餘成法建議熱空氣溫度28~32℃。夏濤等研究指出,萎凋期間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逐漸增強,低溫(26℃)時,酶活性上升較慢,約12h達到最大值,而高溫(35℃)條件下,酶活性增加較快,約5h即達峰值。

萎凋環境的空氣相對溼度是影響萎凋葉含水率變化最直接的因素,空氣溼度相對較低時,萎凋葉表面的水分蒸發速率加快,從而間接影響萎凋葉內含成分的轉化過程。仇方方等對比了55%、65%、75%、85%四個溼度條件對紅茶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65%的溼度條件下,紅茶感官審評綜合得分最高,溼度超過75%,紅茶香氣悶,缺乏甜香;滋味青澀,缺乏鮮醇,且萎凋溼度與茶多酚的含量變化呈正相關,與可溶性糖含量變化呈負相關,對胺基酸含量影響則不明顯。王偉偉指出在70%的相對溼度下進行萎凋的工夫紅茶,茶黃素含量最高,但在高溼條件下茶黃素和茶紅素的形成量較少。

通風條件會改變萎凋環境的溫、溼度,進而對萎凋葉產生影響。研究表明,萎凋風速的增大會加快鮮葉水分散發,特別是表層水分的散失,縮短萎凋時間。丁勇等、仇方方等均比較了不同風速對紅茶品質的影響,結果顯示,風速對紅茶內含成分和香氣的影響較小,但對紅茶滋味的影響較大,風速超過4.89m/s,紅茶滋味略澀,缺乏鮮醇。因此,在紅茶萎凋過程中,不宜使用太高的風速。

此外,不同光質也會對萎凋葉的品質產生影響。已有研究表明,紅光有助於多酚類物質的積累,藍紫光能夠促進胺基酸等物質的合成,黃光則有利於成茶香氣的提升。項麗慧等發現黃光在萎凋前期能夠促使CsBG1、CsBG2和CsBP上調表達,並在萎凋後期提高β-葡萄糖苷酶的催化活性,進而提升紅茶的香氣品質。也有研究指出,黃光萎凋的原理可能是葉綠體能夠強烈吸收黃光,使光合作用增強,間接促進了茶葉內含物質的積累。黃藩等發現經藍光處理的鮮葉胺基酸總量較紅光和白光高,推測可能是由於藍光照射提高了植物體內穀氨酸合成酶的活性,促進了氮循環,從而提高了胺基酸含量。周穎等指出,紫外光穿透力強,可以破壞葉肉細胞,促使細胞質內的各種酶與其底物充分接觸,增強了物質轉化能力,可有效調節紅茶的各種品質成分。

相關焦點

  • 細說萎凋與茶葉品質
    目錄:1.萎凋失水與鮮葉老嫩2.萎凋方式與茶葉品質3.萎凋溫度與茶葉品質4.萎凋時間與茶葉品質
  • 攤晾和萎凋,區別在哪?
    常見於綠茶、黃茶和黑茶的製作工序中。鮮葉採摘下來後,並沒有馬上死,在一定時間內生命還在繼續,其生命因水分、養分的減少逐步減弱。隨著呼吸作用繼續進行,水分開始均勻地分散到葉片和葉梗的各個部分,最後鮮葉逐步把生命內化為茶葉的品質。在通常的氣候條件下,鮮葉薄薄攤開,使水分蒸發從而降低葉溫,鮮葉內含物氧化所釋放出來的熱量,也就能隨著水汽向空中發散。
  • 鐵觀音是紅茶還是綠茶
    我們在談到某一種茶的歸類,不得不再次提到六大茶類紅茶、綠茶、黑茶、白茶、青茶、黃茶。由於商家的廣告宣傳原因,紅茶和綠茶是這六個茶類中出現的頻率最高。六大茶類的分類依據主要是生產工藝和茶葉的品質性質。鐵觀音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其由來故事有三。
  • 六大茶類之紅茶基礎知識大全
    圖為:祁紅工夫紅茶茶湯各地所產的工夫紅茶,在外觀和品質、滋味上雖有一定的差別,但其製程卻是基本相同的,其工藝分為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四道工序。工夫紅茶萎凋的方式主要有室內自然萎凋、日光萎凋、萎凋槽萎凋、萎凋機萎凋以及加溫萎凋等等;其萎凋的程度根據鮮葉的嫩度不同,以嫩葉重萎凋、老葉輕萎凋為原則,嚴防萎凋過度。揉捻——揉捻是工夫紅茶外型的塑造和內質形成的一個重要的工序。是通過機械力的作用下葉片形成條索,同時通過機械力的作用使葉細胞受損,茶汁溢出,為發酵創造必要的條件。
  • 萎凋工序對茶葉有什麼作用?
    摘來的鮮葉茶為什麼要做萎凋呢?這對茶葉有什麼作用?將當天採摘的鮮葉,均勻攤放於萎凋槽中,使其在陰涼通風的環境下,散發水分和青草氣,自然完成萎凋。萎凋時間要根據季節、氣候、樹葉嫩度等因數來決定。完成萎凋的鮮葉,含水量減少,葉片柔軟,利於後續手工殺青。沒有及時攤開萎凋的鮮葉,會因為自身發酵作用,出現紅梗,嚴重影響毛料質量。萎凋的概念:是將茶鮮葉薄攤在萎凋簾(槽)上,使其散發水分,由脆硬變為萎蔫凋謝狀況的過程。萎凋既有物理方面的失水作用,也有內含物質化學變化的過程。
  • 想喝到一杯好紅茶,竟然這麼難?紅茶都有哪些種類呢?
    紅茶屬於全發酵的茶,因茶性溫和,滋味醇厚,香氣高揚,深受茶友喜愛!我國紅茶包括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其製法大同小異,都有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四個工序。各種紅茶的品質特點都是紅湯紅葉。而很多人都喝紅茶,但是對於紅茶的製作工藝和種類,卻一無所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解密紅茶的製作工藝。
  • 紅茶和綠茶居是同一種鮮葉製作的
    茶葉鮮葉那我們喝到的紅茶和綠茶到底是怎麼變成我們所看到的樣子的呢?答案就是加工工藝的不同。在這裡就我比較熟悉的黃山毛峰(綠茶)和祁門紅茶(紅茶)來和大家聊聊。黃山毛峰加工工序主要分為:採摘、殺青、乾燥。
  • 紅茶有哪些種類?(內含製作流程詳解)
    很多人都喝紅茶,但是對於紅茶的製作工藝和種類,卻一無所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解密紅茶的製作工藝。 我國紅茶包括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其製法大同小異,都有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四個工序。各種紅茶的品質特點都是紅湯紅葉。
  • 大紅袍居然不是紅茶,那麼它和紅茶有什麼區別?
    大紅袍名字中雖有「紅」字,卻非紅茶,而是武夷巖茶中的一種,屬於六大茶類中的烏龍茶,是由其加工工藝而定,大紅袍是武夷山的高貴象徵,品質優異,是武夷巖茶中的名叢極品。 那麼大紅袍和紅茶有什麼區別呢?
  • 從枝頭到茶杯,想喝到一杯好紅茶,究竟有多難?
    不同的生長環境對紅茶品質影響不同。研究者通過對祁門紅茶的生長環境分析發現,茶樹在高溼度、氣溫相對較低、高海拔及植被覆蓋率較高的情況下生長,鮮葉加工後的香葉醇等香氣物質含量較高。另外,通過對雲南滇紅產地研究顯示,雲南紅茶中茶黃素、茶紅素、茶多酚含量較高;工夫紅茶中,臨滄地區的紅茶明顯優於其它地區,表明良好的自然環境是形成優質紅茶的前提條件。茶樹品種同樣一片鮮葉,可根據不同工藝製成不同茶類。但只有適合的茶樹品種,才能制出來最合適的茶類。
  • 紅茶製作工藝:發酵
    與此同時,偶聯發生一系列內含物質的化學反應,從而形成紅茶特有的香味物質。紅茶發酵既不是微生物發酵,也不是單純的化學氧化,而是依賴於鮮葉內源酶的酶促氧化作用。 發酵是製作紅茶的關鍵過程,沒有發酵就不能形成紅茶的品質特徵,發酵作用不正常,紅茶品質就會下降。
  • 為什麼說「萎凋」是白茶製作的關鍵步驟?
    註:本文配圖均來自攝圖網1.首先,了解一下福鼎茶人常用的幾種「萎凋」方式福鼎白茶傳統工藝的製作工序很簡單,只有「萎凋」和「乾燥」兩個過程,今天重點說「萎凋」。福鼎茶人常用的「萎凋」方式主要有三種:自然(日光)萎凋、室內萎凋、複式萎凋。
  • 工夫紅茶發酵新技術簡介
    1冷凍萎凋技術 萎凋是紅茶加工的首道工序,適度的萎凋可以提高發酵所需酶的活性,保證發酵葉有較充足的水分,提高發酵質量。袁弟順等人(2004)將萎凋葉在-17℃條件下速凍2h處理,冰凍的萎凋葉葉細胞的破碎率增大,縮短了發酵時間,提高了水浸出物的浸出速率。黃建琴(2005)和Muthumani(2007)將鮮葉在-20℃環境下冷凍2h,結果都表明,鮮葉經冷凍萎凋處理後,細胞膜透性增加,發酵時間縮短,茶黃素的消耗減少,從而使紅茶品質得到提高。
  • 六大茶類 - 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
    一、綠茶綠茶屬於不發酵茶,因清湯綠葉的品質而名之綠茶。基本工藝流程分為殺青、揉捻、乾燥三個工序,其中殺青是關鍵工序,殺青的實質是短時高溫,以確保茶葉酶特別是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在短時間內喪失活性,從而保持翠綠的色澤。
  • 工夫紅茶特色形成的關鍵技術
    工夫紅茶特色產品首先在於味(醇厚、滑口、回甘、帶花香),其次在於香(香幽、細、長且具有明顯的品種風格),再次在於形與色,因此,要形成該品質風格就必須從鮮葉原料的選擇、萎凋、揉捻葉發酵
  • 神奇的萎凋
    通過萎凋,讓葉子含水份多的部位(如:葉脈)向水份少的部分進行補水,達到整體平衡;二、通過萎凋,讓葉子開始產生花香,其原理是:促使葉細胞氧化反應,散發出芳香物質。花香的發現,以及萎凋工藝的完善,讓以花香型著稱的烏龍茶類得以出現,並迅速發揚光大。花香型的烏龍茶,以高香為最大亮點,而高香的神秘來源就在於「日光萎凋」。
  • 紅茶合集丨正山小種、祁門紅茶、滇紅,甜美優雅,一茶一味!
    正宗的正山小種,初制環節就要經歷:採摘、萎凋、揉捻、發酵、過紅鍋、炭焙等多道工序。據《滇紅史略》記載:「1940年後,『滇紅』年有發展,成為祖國茶史上的一朵燦爛的名茶之花。萎凋萎凋是形成紅茶香氣的重要工藝之一,傳統恆溫萎凋,需要把茶鮮葉攤得很薄,讓茶葉能充分接觸到空氣,使得紅茶具有高甜高香的同時,保持一定鮮爽度。
  • 日光萎凋,白茶的凋零與重生
    什麼是萎凋?白茶是一種輕發酵茶,經過萎凋、乾燥工序,採用不揉不炒的方法加工而成。白茶加工不經炒揉,關鍵程序是萎凋。萎凋的目的,是「蒸發茶葉水分,以達到萎凋幹度要求,伴隨著茶葉水分的蒸發和呼吸作用的進行,茶葉內含物質發生緩慢水解、氧化變化,形成白茶的外形內質特點,揮發青臭氣,增進茶香。」白茶製作中的萎凋工藝,最早也最原始的是日光萎凋。
  • 「中國十大名茶」之祁門紅茶的起源和品質特點
    從此「祁紅」不斷擴大生產,形成了中國的重要紅茶產區,胡云龍也成為了「祁紅」鼻祖,這就是祁門紅茶的歷史。出於祁門一帶自然條件優越,所制祁紅的品質超群出眾,因此祁紅的產地不斷擴大,產量不斷提高,聲譽也越來越高。祁紅在國際紅茶市場上引起了茶商的極大興趣,日本人將祁紅稱為「玫瑰」,英國人最早稱之為「祁紅」,即「祁門紅茶」。
  • 茶葉知識(十九)—— 紅茶
    分為條形紅茶和紅碎茶【香 型】 具有麥芽糖香、焦糖香或煙燻松香【滋 味】 濃厚略帶澀味,蜜桃香【茶 性】 溫和,興奮神經效能較低,溫胃,抗衰老和一定的抗癌作用。【代表茶】 祁紅、滇紅、小種、紅碎等【加 工】 鮮葉→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紅茶,屬全發酵茶,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製成。有紅條茶和紅碎茶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