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魯迅只能寫寫短篇小說,《阿Q正傳》我覺得太長,需要刪減

2021-01-15 騰訊網

「愛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麼苦於終成眷屬的厭倦,要麼苦於未能終成眷屬的悲哀。」一部《圍城》,寫盡愛情婚姻的無奈與悽涼,也讓錢鍾書這個名字風靡一時。

沒有華麗繁雜的語言,也沒有囉嗦的話語,《圍城》字字珠璣,批判直指人心,錢鍾書也因此落得個愛吐槽的習慣。民國時期文人圈人才輩出,錢鍾書的至交好友也不在少數,沒人能逃得過錢鍾書的吐槽,就連魯迅先生這位大師,也沒能逃得過。

「神童」之名

錢鍾書的故事要從清華大學說起,十九歲的錢鍾書帶著滿懷的憧憬踏入清華校園,開始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入學伊始,錢鍾書「神童」的名聲便已傳遍清華校園的每個角落,過目不忘的記憶力,豐富的文學修養,讓悶不作聲的錢鍾書名聲在外,誰知沒過多久,神童的名號就徹底被錢鍾書自己打破。

文學修養極高的錢鍾書,國學成績自然是讓老師無比驕傲,英文成績也能輕輕鬆鬆達到滿分級別,優異的成績瞬間成為各位老師的寵兒。

可惜數學成績十分不理想,十五分的成績創下清華大學的歷史,對數學毫不感興趣的錢鍾書,曾被楊絳調侃為「痴兒」,在人才輩出的清華大學站穩腳跟,錢鍾書只能憑藉自己的文學與英語。一個偏科嚴重的「神童」用實力展示「術業有專攻」。

赤子之心

錢鍾書的反應自幼慢人一步,童年時期甚至被同齡人所排斥。所幸錢鍾書懂得自娛自樂,頭腦中自小充滿了豐富的想法,沒人陪伴也能玩得開心。年齡漸長,錢鍾書於學習上的天賦讓人忘記他的愚笨,他也逐漸學會用成人的方式去與世界交流,唯一不變的是他那顆赤子之心。

不同於研究歷史的老學究們的嚴肅,錢鍾書身上始終有一種屬於孩童的「痴氣」。偶爾哪天心血來潮,總會開一些看似幼稚的玩笑。在美國求學之時,錢鍾書曾趁楊絳午睡,用毛筆在她臉上畫畫。誰知楊絳臉上吸墨效果極好,怎麼洗也洗不掉,只得帶著墨水在校園行走,為此錢鍾書還挨了罵。

在清華大學教書時,錢鍾書夫婦與梁思成夫婦是鄰居,兩家的貓時常聚在一起打架。無奈錢鍾書與林徽因皆是愛貓之人,為防止自家貓受欺負,錢鍾書時常用竹竿幫自家貓,像極了護短的貓媽媽。

林徽因也是愛貓如命,兩人為此沒少爭吵。楊絳也是又氣又笑,擔心因此破壞了鄰裡之間的親密關係。不過也正是因為錢鍾書行事風格如同幼童一般,才會大膽吐槽至交好友,一點兒情面也不留。

大膽吐槽

民國時期文人圈百家爭鳴,每個人的風格都有所不同,錢鍾書的毒舌遠近聞名,只因他吐槽從不看對象,自己看不順眼之處便隨時吐槽。

清華大學教書先生沈從文,從湘江邊來到京城教書,學識淵博且待人溫和,在別人看來說話溫聲細語,在錢鍾書看來卻是軟綿綿地毫無男子氣概。「恨不得把他像無線電收音機似的撥一下,放大他的聲音」。

吐槽周作人親日派行為為「向日葵」,吐槽林語堂文章「像吃代用品」。錢鍾書吐槽聽起來像在講故事,卻總是一針見血,毫不留情。吐槽至交好友時不留情面,吐槽前輩時也依舊不會嘴軟,最讓後人津津樂道的故事,莫過於錢鍾書對魯迅先生的吐槽,只用一句話,便把魯迅先生的得意之作吐槽至體無完膚

雖然同為民國人,錢鍾書與魯迅先生其實並無任何交集,錢鍾書上大學之時,魯迅先生早已去世多年。作為民國文學界泰鬥級的人物,魯迅先生的地位始終無人撼動。

在他去世後的多年間,無數與之關係親密的人寫了數不清的作品,無一例外皆是懷念,感謝其衝鋒陷陣點亮黑暗的世界,或是懷念其在世時以筆為刀對抗黑暗的風採。

錢鍾書生不逢時,他所了解到的魯迅先生,只能從旁人的講述或是書裡的描繪看到,對於魯迅先生的風採只能通過作品感受一二。或錢鍾書對魯迅先生展現了自己的毒舌功底,吐槽的毫不留情。許驗證了「同行是冤家」這句話,拜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後,

錢鍾書在創作《圍城》之時,為讓自己的作品字字珠璣,更加完美地批判這個時代,他每天只寫五百字,反覆修改。此番功夫下來,《圍城》雖長,卻做到了一字千金,沒有任何一句多餘的話語。

對於魯迅先生的作品,錢鍾書卻直言:「魯迅的短篇小說寫得很好,但是他也只適合寫寫短篇小說了,《阿Q正傳》我都覺得寫得太長了,還值得刪減」。此話一出,無數人為之震驚。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向來被世人推崇,被奉為白話文寫作的開端,其文學價值向來無人撼動,錢鍾書此話難免有些大言不慚,所聞之人無一不被錢鍾書的毒舌所震驚。

但仔細思索,錢鍾書所言似乎並無不妥,《阿Q正傳》創作之時,白話文運動剛剛興起,過渡時期文無定法,難免有些詞不達意。錢鍾書生於白話文寫作興盛之時,白話文寫作得心應手,自然能準確表達心中所想,《圍城》同《阿Q正傳》相比,語言運用略勝一籌也是無可非議。

一千個人讀《紅樓夢》尚且有一千個林黛玉,錢鍾書讀《阿Q正傳》自然也有自己所理解的阿Q,此次吐槽言詞雖短卻一針見血,足以讓後人為之稱奇!

民國文壇百花齊放,錢鍾書便是其中一株傲人的玫瑰,犀利的言辭讓人望而生畏,實則有一顆火熱的赤子之心。以言辭為武器對抗世界,內心敬重絲毫不減,以一顆赤子之心相交,縱然以毒舌著稱,依舊有好友無數。若是魯迅先生在世,兩人或許也會因毒舌而惺惺相惜吧?

相關焦點

  • 《阿Q正傳》:為什麼阿Q沒有女人?
    魯迅先生是中國一個偉大的旗幟,在民國的時候,他通過他自己的文章深刻的諷刺了一些社會現實,同時有想那些反動革命者插入了幾把刀子,深深的讓他們難受。但最主要的就是要激起國人,一生都在呼號著,不怕揭露傷疤,用自己鋒利如刀的筆去喚醒沉睡麻木的人。
  • 畢飛宇解讀魯迅《阿Q正傳》
    文學史告訴我們,魯迅是現代白話小說的奠基人。如果我們往細裡說,魯迅不僅是現代漢語短篇小說的肇始者,也是現代漢語中篇小說的祖師爺。我們的「中篇小說」就是從《阿Q正傳》起步的,是《阿Q正傳》為我們提供了「中篇小說」的體制模式,或者說美學範式。毫無疑問,《阿Q正傳》擁有史學的和美學的雙重地位。
  • 在墨子書院讀《阿q正傳》有感
    眾所周知,魯迅的小說以思想深刻、技巧精練而聞名,《阿q正傳》是魯迅小說中最典型也是最著名的一篇,是中國現代文學中最重要的傑作。它寫於1921年,最初分章發表於《晨報副鐫》,後收入《吶喊》。《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未莊為歷史舞臺,以主人公阿q的活動為線索,以批判阿q的病態心理精神勝利法為重點來組織材料。在藝術創造的過程中,作者不但從中國的現實社會出發,以農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著眼於辛亥革命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設計未莊這樣一個閉塞落後的江南農村,作為阿q生活的典型環境。
  • 畢飛宇|畢飛宇解讀魯迅《阿Q正傳》
    文學史告訴我們,魯迅是現代白話小說的奠基人。如果我們往細裡說,魯迅不僅是現代漢語短篇小說的肇始者,也是現代漢語中篇小說的祖師爺。我們的「中篇小說」就是從《阿Q正傳》起步的,是《阿Q正傳》為我們提供了「中篇小說」的體制模式,或者說美學範式。毫無疑問,《阿Q正傳》擁有史學的和美學的雙重地位。
  • 《阿Q正傳》:背後映射的中國精神
    《阿q正傳》是魯迅的代表作。不單單以刻畫鄉下無賴漢為能事,阿q是中國人各種劣根性的結晶體,是每個中國人,卻不是任何的個人。魯迅是有意識地要指出中國民族性的弱點。影射中國民族普遍的劣根性。《阿q正傳》不單單讓人笑,其中包蘊著一種嚴肅的意義。
  • 魯迅|阿Q正傳全文
    魯迅|阿Q正傳第一章序我要給阿Q做正傳
  • 魯迅《阿Q正傳》中的阿Q到底叫什麼名字?
    魯迅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諷刺小說文學家,其小說內容高深,諷刺意味深長,包含了對舊社會和人性麻木的極端批判。在當時白話文小說作者之中有著很高的地位。而其作品《阿Q正傳》便是其代表作之一。魯迅《愛情正傳》中的主人公阿Q是一個窮酸落魄的底層人民。他在趙莊本來就不被任何人看得起,被好多人都欺負。而阿Q卻只能用精神上的幻想來彌補安慰自己在現實之中受到的不公。其中的趙老太爺便是阿Q最嫉妒的人。
  • 為何莫言會說,他願意全部的作品,換魯迅的一篇《阿Q正傳》
    莫言說過:「我願意用我全部的作品換魯迅的一篇小說,換他一個《阿Q正傳》。如果我能寫出一部類似於《阿Q正傳》那樣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地位的小說,那我願意把我所有的小說都不要了。」在《第一章·序》裡,作者向讀者解釋,在繁多「傳」的名目裡,為何捨棄了「列傳,自傳,內傳,外傳,別傳,家傳,小傳」,而選擇了「正傳」。其中幾句令人不禁啟顏:「『自傳』麼,我又並非就是阿Q。……倘用『內傳』,阿Q又決不是神仙。
  • 莫言:我願用我所有的作品換一部《阿Q正傳》
    但是在一次採訪中莫言表示:」我認為要求一個作家每年都要有好的作品出來面世是不現實的事。同時如果你每年都可以相互上乘的作品也是沒有意義的。我現在也越來越體會到,與其發表十部一般化的作品,不如發表一部比較好的作品。所以我願意用我全部的作品換魯迅的一個短篇小說,換他一個《阿Q正傳》,如果我能寫出一部類似於《阿Q正傳》,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那我願意把我所有的小說都不要了。
  • 來一部經典看電影《阿q正傳》
    阿q正傳《阿Q正傳》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阿Q正傳作者魯迅下面說說咱們的主人公阿Q,他很卑怯,他喜與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對手。口訥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與王胡打架輸了時,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假洋鬼子哭喪棒才舉起來,他已伸出頭顱以待了。
  • 莫言談魯迅:我所有的作品,都比不上《阿Q正傳》
    前有杜甫贊先賢李白,評其詩句足以流傳萬世,現有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談前人魯迅,說自己所有作品都比不上《阿Q正傳》。同樣都是對前人的致敬和崇拜之情,杜甫之於李白,宛如莫言之於魯迅,都是文學道路上的指明燈,照耀著彼此行徑的方向。
  • 再讀魯迅的《阿Q正傳》:生活中,我們也需要一點兒阿Q精神!
    文/飛魚在生活中,我們偶爾也需要用精神勝利法去調整我們的心態,讓我們在受傷在失敗的生活,快速地恢復過來。提到精神勝利法,不得不想到阿Q。阿Q是魯迅寫的《阿Q正傳》裡面的主人公。《阿Q正傳》是以辛亥革命前後的農村為背景,通過貧苦,落後,愚昧的農民阿Q的一生,揭開了當時窮苦農民在封建地主統治下,走投無路的生活場景,精神上也嚴重遭到了摧殘,而主人公阿Q在每次被人欺負完之後,卻用了獨特的方法轉敗為勝。阿Q,沒有家,也沒有固定的職業,哪裡需要就在哪裡做短工,做完就走。
  • 再讀魯迅的《阿Q正傳》:有時候,我們需要一點兒阿Q精神
    提到阿Q,大家都知道,他是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中的主人公。他是一個頭上生著癩瘡疤 ,無家無業、無名無姓,晚上住土谷祠,白天給人賣苦力的窮苦短工。他被人打了,卻在心裡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別人知道他有這個精神勝利法後再打他都會逼他自己罵自己,他乖乖地罵了之後卻覺得自己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因此很滿意。當他押牌寶好不容易贏了錢卻又弄丟了之後,他用右手打了自己兩個嘴巴,不久之後就覺得自己打的是另一個人了,於是又心滿意足了。
  • 莫言致敬魯迅:我所有的作品,都比不上《阿Q正傳》
    如此人物,相信很多人都想要知道他對近代中國另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的魯迅先生及其作品是如何評價的吧?曾經,莫言就公開表示過:我所有的作品,都比不上《阿Q正傳》。與其說是莫言的自謙,不如說是莫言對《阿Q正傳》,對魯迅的推崇吧。
  • 有人問魯迅為什麼捉拿一個無聊的阿Q要用機關槍,魯迅的回答神了
    有人質疑魯迅為什麼捉拿一個無聊的阿Q要用機關槍,魯迅的回答神了魯迅先生所寫的大多都是短篇小說。寫得最長的一篇小說,應該是《阿Q正傳》了吧?《阿Q正傳》是一篇中篇小說。講述了男主人公阿Q在革命年代的經歷,以及批評了他個人的精神勝利法。
  • ​孫伏園:催生了《阿Q正傳》的魯迅好友
    孫伏園(1894-1966)的《魯迅先生的小說》是一篇長達一萬二千餘字的魯迅小說評論,長期以來鮮為人知。在魯迅逝世八十二周年紀念來臨之際,此文的出土,想必為魯迅研究界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所樂聞。他的老子反太疼愛他,不肯將他鎖起來。呵,後來不是全屯動了公憤,和他老子去吵鬧了麼?可是,沒有辦法——幸虧我家的死鬼(原註:稱他的亡夫)那時還在,給想了一個法:將長明燈用厚棉被一圍,漆漆黑黑地,領他去看,說是已經吹熄了。」「騙」是緩和革命的一條最巧妙,最毒辣,最有效的方法。革命史上不知遭逢了多少次「騙」。等到真正騙不住了,革命才真正爆發了。
  • 漸漸的,我們都活成了魯迅筆下的阿Q
    魯迅先生的偉大,在于震聾發聵的筆鋒,即在於思想的深刻,也在於文筆的凝練;在於在他筆下的那些可有可無、可憎可鄙、冷清麻木、瑣碎悲戚的每一個小人物身上,都能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哀就是讀懂了魯迅,才讀懂了人生!莫言先生曾說,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比不上《阿Q正傳》。
  • 淺談魯迅名傳《阿Q正傳》雕塑賞析
    賣香蕉人物雕塑,民俗雕塑,商業街景觀雕塑 《阿Q正傳》是一篇諷刺小說。諷刺是理智的文學的一支,是古典的寫實作品。 阿Q正傳雕塑,小說人物雕塑,民俗文化雕塑
  • 魯迅阿Q正傳:阿Q調戲尼姑十分得意,看客們卻九分得意,差在哪?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一部不朽之作,除了對那個特定的時代有深刻的表現之外,阿Q的形象可以說是永不過時的。阿Q就潛伏在我們的身體中,潛伏在周圍的環境中,阿Q可以是我們每一個人。今天我們就結合小說文本探究一下阿Q的具體形象,藉此來窺探潛伏在我們生存空間中的這個無處不在的影子。
  • 阿Q與陳奐生之「精神勝利法」對比
    我主要論述阿Q、精神勝利及他的後來人。主要選取《陳奐生上城》與其做對比。用魯迅的話解釋精神勝利法:「中國人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地滿足著,即一天一天地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精神勝利法的主要功能是維繫奴隸的心理平衡,用自欺、瞞自己、騙自己的方式使自己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