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每當母親做手擀麵的時候,我便在廚房仔細觀察媽媽手擀麵的整個過程,看著母親如此嫻熟的動作,讓我痴迷的忘乎所以,尤其是媽媽連推帶碾壓向前滾動擀麵的同時,震得案板下不停地咚咚作響,我真是替媽媽出力。
看著媽媽切好的麵條,我就饞得直流口水,終於等到開始你煮飯啦,藍色的火苗添著黑色的鍋底,母親便將細如麻絲的手擀麵下入鍋中,不一會兒功夫鍋裡便煮得開了花,再翻幾個滾就熟啦,媽媽麻利地將麵條撈在碗裡,舀一勺菜湯,看著如珍珠似的油花和裡面的其它配菜真讓人饞誕欲滴,真的是「湯如甘露面似金,一條入口賽神仙」啊!
麵條最初只稱為餅,其意指用水將麵粉和在一起所做出的食品均稱為「餅」,以水煮的麵條或面塊兒亦全作「餅」稱,是大眾的重要主食之一,並深受人們的喜愛。近年來,麵條的品種越來越豐富,但家常手擀麵卻被忽視啦。
以下就是母親做手擀麵的全部過程供大家參考。
---【家常手擀麵】---
準備食材:麵粉500克,溫水250ml,食用鹼2克,鹽少許,北瓜,胡蘿蔔,土豆,白豆腐,花椒,青尖椒,蔥姜蒜。
做法步驟;
1·盆中加入麵粉500克,食用鹼2克,鹽,分別加入250ml的溫水裡面融化攪勻,再緩慢倒入面中攪拌成雪花狀,之後用力揉成麵團,反覆揉搓,記得和面的時候水不要一次性全部加入,先緩慢加入大部分水,再看麵團的的情況是否繼續加水,有句古話叫做"軟麵餃,硬麵條",所以加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是做手擀麵關鍵之一。
2·麵團蓋上蓋子,放15分鐘左右,放的時間長一些麵條就會越勁道,這是做好手擀麵關鍵之二,之後取出麵團,在案板上反覆再揉,儘量多揉揉,付出的勞動不會白費。
3·揉好之後撒上一些玉米面,將麵團擀成圓餅狀,再擀成橢圓形的面片,將面片卷在擀麵杖上,來回滾動。
4·滾動幾下時,就開始進行連推帶碾壓的滾動方式,滾動幾下展開面,撒點玉米面,以防粘到擀麵杖上,依照方法連推帶碾壓的滾動方式,直至把面擀開,達到自己所需要的厚度,展開面片,撒上玉米面粉。
5·感覺達到自己的厚度之後,把面片疊加,每疊加一下就得撒依次玉米面粉,防止切出的麵條 粘連到一起。
6·切麵條的時候,注意刀不要放得太正,稍微有一點點斜度就好,另外麵條的寬窄粗細自己選擇。
7·將切好的麵條,從上拿起抖開,都開依次碼在篦子上面,鍋中開水,等水開再下麵條,下入麵條的時候,需用筷子輕輕攪一下,以防鍋底粘粘。
溫馨小貼士:
1·和面的時候一定注意不要一次性加水。
2·食用鹼和鹽要用溫水化開,加入麵粉中,這也是能做出筋道麵條的要點。
3·擀麵的時候力度要掌握好,不能擀成一頭薄一頭厚。
以上就是小編母親親自指導做手擀麵的具體做法和步驟,如果這個方法能對寶寶們有提高,別忘了點讚,收藏,分享,關注剛哥廚房,每天為大家分享最接地氣的美食做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