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裡的小昆蟲:《詩經》裡的「螽斯」是一種怎樣的草蟲?

2020-12-14 晉公子

本期話題

《詩經》在中國古代是孩子們認識草木蟲魚的啟蒙讀物,裡面記載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動植物。而在這些動植物當中,「螽斯」無疑是最神秘的一種。

有人說「螽斯」是蝗蟲,有人說它不叫「螽斯」而該叫「螽」。究竟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小蟲子呢?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昌黎先生的這段話,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曾讓我產生錯覺:句讀(也就是斷句標點)只是基礎到不能再基礎的幼功。閱讀古籍應該專意於書中的義理與思想,不要在句讀餘事上無謂浪費時間。

那個時候,我還只是一個徘徊在學術研究領域之外的古文愛好者,免不了有些眼高手低的幻想。直等我踉踉蹌蹌地入了門,才發現韓愈的話恐怕不可全信。

國學大師黃侃曾說:

為學必先讀經,讀經必先明句讀。未有句讀不明,而能探索義理者。——《量守廬學記》

不要瞧不起標點斷句,誤把它當小孩子家該作的功課。事實上,正確標點古籍不僅是我們理解文意的先決條件,更重要的是,這個訓練,也只有這個訓練,才能培養出閱讀和寫作文言的良好語感。

我曾經嘗試過按照黃侃的方法點讀影印本的《毛詩正義》,不過只堅持點了半部——「殺書頭」。這是黃侃最忌諱的事,像我這樣半途而廢的後生,恐怕是要被他打入不成器的另冊的吧。但即便只點過半部《詩經》,這個過程也帶給我不少樂趣。比如《國風·周南》裡的這一首: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螽斯》

這首詩一共三章,每章的開頭一句該怎麼讀呢?

有人讀作:

螽斯羽,振振兮。

也有人讀作:

螽斯,羽振振兮。

雖然這兩種讀法在斷句的位置上只有一字之差,卻有可能對文意的理解造成方向性的差別。從每章的次句「宜爾子孫」來推測,《螽斯》極有可能是一首在婚禮上演奏的祝福曲。所謂「宜爾子孫」是要祝福喜結連理的新人多子多福,生活美滿。這個美好的願景在每一章的首句中是以一個比喻的形式來勾畫的。

如果我們認為這個比喻的主語是「螽斯」,那就意味著多子多福的寓意與一種小昆蟲有關。而這種小昆蟲震動翅羽的動作可能與上述寓意存在某種密切的聯繫。

但是斷句如果作「螽斯羽」,那麼主語就成了這種小昆蟲的翅羽,也就是說是翅羽的某種特徵(可能是形狀,數目,花紋等等)讓人產生了多子多福的聯想。

雖然這兩種理解看起來都是關於一隻小蟲的事兒,但帶給讀者的形象性和畫面感卻有不小的差別。

形象性是詩歌的生命,詩歌的血與肉都必須靠一幀一幀鮮活的畫面來組成。「因為……所以……」的抽象邏輯或許可以構成一篇體大思精的論文,但它卻不是成就一首好詩的材料。

讓我們再把話題說回到《螽斯》。要還原這首詩的畫面感,我們遇到了一個點讀上的困難選擇:究竟是要讀作「螽斯」,還是讀作「螽斯羽」呢?

當我們要去尋找答案的時候,另一個相關聯的問題馬上又會浮出水面:究竟這隻小蟲該叫「螽」,還是「螽斯」呢?瑞典漢學家高本漢所著《高本漢詩經注釋》一書說:

A 《毛傳》:螽斯,蚣蝑也(一種蟲);所以:「螽斯的翅膀」。《眾經音義》引作「螽蟴」。《豳風·七月》:「五月斯螽動股」(五月裡斯螽動它的腿)。《爾雅》有個相當的複詞「蜤斯」。B 另一說(朱熹提到,但是沒有依照它):「斯」和常用的語助詞「斯」一樣。所以,「螽」一個字指「蟲」,而「斯」只是虛字。《小雅·小弁》:「鹿斯之奔」(鹿的奔跑),《小雅·斯幹》:「如鳥斯革」(像鳥換羽毛)——這種用法是常見的。《七月》:「五月斯螽動股」,「斯」也可以說是個語助詞。(高本漢案:)把「螽斯」說成蟲名在別的古書裡沒有同樣的例證,並且我們也不知道究竟是「螽斯」,還是「斯螽」。因此,A說確有問題。《小弁》和《斯幹》中相同的用法可以使我們覺得B說好。——《高本漢詩經注釋·螽斯》

這位歐洲學者的分析非常嚴謹,遺憾的是,有些話似乎沒有說透。請允許我稍微做一點補充:

首先,高本漢提到,《螽斯》裡面的這種小蟲,在古代典籍中有不少異名,比如「斯螽」、「螽蟴」和「蜤螽」。其實這些名稱都是由「斯」和「螽」兩個字的組合演化而來的。

中國的古文字講究循聲求義,換句話說,在上古時代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往往在意義上也具有密切的聯繫,可以通借。

《說文解字》曰:「斯,析也」,這應該是聲訓,證明「斯」、「析」二字讀音相近,原可通借。「斯螽」如果是本字的話,「析螽」就是借字。而以它們為基礎,通過轉注的造字法,又再衍化出「螽蟴」和「蜤螽」。

所以,我們在研究這種小蟲的名稱時,不必理會這些異名的幹擾,那只不過是「悟空的毫毛」而已。

但接下來的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認真對待了:高本漢提到,部分古代學者認為「螽斯」之「斯」是一個湊成音節的語助詞,本詩中的這種小蟲其實名叫「螽」。高本漢沒有指出這種觀點最直接的文獻依據,其實它應該在《春秋》裡:

《春秋·桓公五年》:(秋,)螽。《春秋·僖公十五年》:八月,螽。《春秋·文公三年》:雨螽於宋。《春秋·文公八年》:螽。……

像上面這樣的記載,《春秋》當中一共有10處。提到這種小蟲的時候,孔子無一例外,只管它叫「螽」,而不叫「螽斯」。這證明「螽斯」不是蟲名,它應該叫「螽」

什麼是「螽」呢?《春秋》記載的「螽」就是蝗蟲。凡在《春秋》中出現了「螽」的記載,意味著在那一年裡,曾有某地發生了大面積的蝗災。但《詩經·螽斯》所寫的卻不是惱人的飛蝗。日本學者竹添光鴻說:

《說文·虫部》「蝗,螽也」;《虫部》「螽,蝗也」。二字相轉注。「螽」與「蝗」皆蟲之大名,其類繁多,區別之則各有主名。——《毛詩會箋》

竹添光鴻的意思是,無論「螽」還是「蝗」都不是一種昆蟲的專名而是一大類昆蟲的總稱。它們其實各有指向,只不過偶爾也會混用。

「螽」這類小蟲有什麼特徵?高本漢引用《毛傳》「詵詵,眾多也」,認為是螽的翅膀很多。我私意以為這恐怕是他對《毛傳》有所誤解。《螽斯》說:

螽斯羽振振兮

而《豳風·七月》又說: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螽斯》裡的「螽」,應該是《七月》裡寫到的「莎雞」(即我們今天熟知的蟈蟈),這可以從兩首詩描寫的共同特徵——靠震動翅羽發聲——來確定。至於抖動雙腿產生蟲鳴的應該是另一種昆蟲,而《七月》也把它稱為「螽」,這可能意味著「莎雞」是「螽」下面的一個小類,兩者只有在並舉的時候才需要作區分。

蟈蟈的翅羽當然不像高本漢說的非常多,但它震動翅羽發出的聲音卻很響亮。只需三五隻蟈蟈就能奏出一大片密集的和鳴,給人以數量繁多的錯覺。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說:

「螽斯」蓋「柳斯」、「鹿斯」之比,以斯為語詞耳。斯螽以股鳴者,至此詩螽斯,三章皆言「羽」,蓋以翼鳴者也。又按:舊讀以「螽斯羽」絕句,武氏億讀從「螽斯」絕句,而以羽字屬下「詵詵兮」連文,竊謂武讀是也。詵詵、薨薨、揖揖,皆形容羽聲之眾多耳。——《毛詩傳箋通釋》

馬瑞辰說得不錯,《螽斯》這首小詩是用密集的蟲鳴來做比喻,祝願這個新婚的家庭未來人丁興旺,點讀也應該作「螽斯,羽詵詵兮」。

但「螽斯」之「斯」,恐怕不僅是一個湊音節的語助詞,而更有可能是一個感嘆詞——「斯」字的用法同於《小雅·小弁》「弁彼鸒斯,歸飛提提」(快樂的寒鴉啊,那麼安詳地投林)——把《螽斯》的首句翻譯出來,應該是這樣的:

螽啊,那繁盛的蟲鳴!

「螽斯」甫一出口,婚禮的幸福和喜悅已經溢於言表。

參考文獻:

高本漢《高本漢詩經注釋》;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竹添光鴻《毛詩會箋》。

本文系晉公子原創。已籤約維權騎士,對原創版權進行保護,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歡迎分享轉發,您的分享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絡

相關焦點

  • 《詩經·螽斯》,一首祝辭的詩歌,竟是宮廷劇裡螽斯門的典故
    看宮廷劇的人們總能發現劇裡的一宮之名都很特別,而且大部分劇裡都有「螽(zhōng)斯門」,比如《甄嬛傳》裡,太后知皇后並非良善,殘害皇嗣,為了警示她,就讓她在螽斯門罰站。《如懿傳》裡,因關於子嗣的口角,貴妃讓侍女阿箬在螽斯門罰跪;亦或者是妃嬪在螽斯門前求子祝禱。那麼這個螽斯門的典故是從何而來呢?故宮內螽斯門的典故就出自《詩經》中的第5篇——《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shēn )兮。宜爾子孫,振振(zhēn)兮。
  • 詩經·周南·螽斯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螽斯詩經·國風·周南·螽斯原文螽斯[1]羽[2],詵詵[3]兮。螽斯注釋及注音[1]螽〔zhōng〕斯:俗稱蟈蟈,直翅目昆蟲,身綠色或灰褐色,善跳躍,雄螽斯顫動翅膀能發聲。[2]羽:振翅。[3]詵詵〔shēn shēn〕:眾多貌。[4]宜:合適,適宜。
  • 祝福他人多子多福的詩《詩經·螽斯》賞析
    詩經中就有一首詩是祝福他人多子多福的,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吧!螽zhong斯羽,詵詵shēn兮。宜爾子孫,振振zhèn兮。螽斯煽動者翅膀,密密麻麻的在空中飛翔。你的子孫那麼眾多,你的種族那麼興旺!螽斯煽動者翅膀,在空中嗡嗡作響。你的子孫那麼眾多,你的後代綿延不絕,世代昌盛!螽斯羽,揖揖yī 兮。宜爾子孫,蟄蟄zhé兮。螽斯煽動者翅膀,在空中成群的飛翔。
  • 一個人的思念有多長,《詩經·草蟲》一首來自遠古的思婦詩
    喓喓[yāo]草蟲,趯趯[t蕨,今蕨菜,多年生草本,一種常見的蕨類植物。可入藥。其葉含毒素,以避免動物、昆蟲啃食,但煮至紫色時毒素消失可食。是傳承至今的食用野菜,有「山珍之寶」的盛譽。薇,草本植物,野豌豆苗,又名巢菜。
  • 中國畫裡的「草蟲」
    試議中國畫裡的「草蟲」文 / 羅亞琳(中央美術學院博士)「草蟲」一詞最早出現於畫史是在北宋黃休復《益州名畫錄》中,他對唐末畫家滕昌祐的一段記載,其言滕昌祐「畫蟬蝶草蟲,謂之點畫,蓋唐時陸杲、劉褒之類也①」。
  • 《詩經螽斯》專家解讀互相矛盾,祝福還是諷刺,蝗蟲打了誰的臉?
    這話看的小編我要大腦空白,這位書作者是怎麼得來這個結論的?一千個作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然古人已為塵土,原意誰也難再明確。可是,小編在這裡分析一下裡面的漏洞,請大家繼續看下去。本人製作《螽斯》第一點漏洞——排版順序首先,我們從《詩經》排版來看,《螽斯》是《詩經》中《國風·周南》中第五篇。
  • 《詩經》:中國古詩「季語」書寫的開端
    論及中國古詩季節書寫傳統,前人多以楚辭為其開端,同為先秦詩歌藝術高峰的《詩經》則被研究者重視不足。實際上,《詩經》中大量出現的自然現象、具體動植物常帶有或顯或隱的季節性,為中國詩史貢獻了最早的一批「季語」。
  • 《詩經》裡,有一大波的野菜
    有人在《詩經》裡摹狀愛情的模樣,有人在《詩經》裡復原戰爭的心殤,有人在《詩經》裡打撈生活的原狀,春天來了,咱們一起在《詩經》裡挖一挖中國免檢ISO
  • 注音版《詩經》|國風·周南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現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由於年代久遠,大部分讀者對古音古字缺乏了解,讀起來都很費勁,更別說去理解了。為了解決大家的閱讀障礙,我們決定為《詩經》注音並簡單解釋其含義,以便大家更方便地去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風》,也成「國風」,是《詩經》的第一部分,包括15個地方(多為黃河流域)的民歌,共165篇。我們今天先來看其中的《周南》。
  • 甄嬛傳:太后為什麼罰宜修在螽斯門前思過?原來用意不淺
    並且讓宜修去螽斯門下站一會,好好領悟一下自己的苦心。要知道,皇后是後宮之主,是天下人之母,被罰站是件很丟人的事情,可見太后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皇城裡門的名字,大多都有出處,很多名字也很高大上,比如乾清門、隆宗門、景運門等等,而螽斯門是以昆蟲命名的門。
  • 螽斯: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昆蟲中的「音樂家」——螽斯。在螽斯總科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蟈蟈和紡織娘了。蟈蟈,是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可以發出「括括括」的聲音。
  • 在《詩經》裡邂逅萬物,草木鳥獸魚蟲,都美到不可言說……
    提到《詩經》,你腦海裡最先想到的是什麼?「關關雎洲,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織,田園牧歌」今天為你推薦:《萬物有靈:<詩經>裡的草木鳥獸魚蟲》,既可以欣賞《詩經》的原文,還可以幫你認識《詩經》中的「神秘物種」。
  • 手機鏡頭裡的昆蟲記
    對於躍剛這樣在農村當過知青,又在山野裡做過地質隊員的人,追蹤昆蟲回到故鄉後,尚且感到「昆蟲之多,多有不識」,他進入故鄉的昆蟲世界還是靠了一群農村孩子的幫助,「他們風一樣出門,回來時,玻璃瓶子裡裝著螢火蟲,老遠捧著,黑夜裡像是一個個燈籠在跑;幾十隻筍殼蟲被竹枝一扇穿著,頃刻間放在大桌子上,互相牽扯四處爬,爬呀爬呀爬不動」,喜獲豐收的躍剛則以大個西瓜犒勞這些滿頭大汗的孩子
  • 《下裡巴蟲》:手機鏡頭裡的昆蟲記
    對於躍剛這樣在農村當過知青,又在山野裡做過地質隊員的人,追蹤昆蟲回到故鄉後,尚且感到「昆蟲之多,多有不識」,他進入故鄉的昆蟲世界還是靠了一群農村孩子的幫助,「他們風一樣出門,回來時,玻璃瓶子裡裝著螢火蟲,老遠捧著,黑夜裡像是一個個燈籠在跑;幾十隻筍殼蟲被竹枝一扇穿著,頃刻間放在大桌子上,互相牽扯四處爬,爬呀爬呀爬不動」,喜獲豐收的躍剛則以大個西瓜犒勞這些滿頭大汗的孩子
  • 昆蟲篇|行走的地衣
    地衣螽斯(俗稱地衣蟈蟈)(lichen katydid)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雨林。顧名思義,地衣螽斯善於把自己偽裝成地衣的樣子,以適應環境。地衣(lichen)是真菌和光合生物(綠藻或藍細菌)之間穩定而又互利的共生聯合體,真菌是主要成員,其形態及後代的繁殖均依靠真菌。
  •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詩經》裡的薇是什麼?難道是「紫薇」?
    《詩經》裡描繪過的植物,春夏秋冬,各有不同,它們在古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或為果腹之物,或有賞玩之趣,或寄相思之情。其中,「薇」便是時常出現的一類植物。《採薇》中說「採薇採薇,薇亦作止」,《草蟲》中也有「言採其薇」的描述,那麼「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呢?「薇」不是紫薇從字面上理解,有些人會簡單地將「薇」等同於紫薇,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 螽斯:吃了我的肉,就是我的人
    這些營養物質,對他本身也是一筆長期投資,營養充足的雌蟲,會產下更大,更健康的卵。有些螽斯的精子「包裝」分成兩部分,一個很大的精莢(Spermatophylax),和一個裝著精子的精護(Ampulla),雌蟲吃掉精莢,同時,精護(像吊瓶一樣)注入精子。
  • 《詩經》裡的植物,美了千年
    《詩經》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繞不過的一本書,不僅因為它是古代詩歌的開端,更因為它熱情浪漫,意境優美,尤其是其中出現了許多美麗的植物,光聽聽名字都覺得很驚豔。一百多年前,一位來自日本江戶時代的儒學者細井徇,撰繪了一部《詩經名物圖解》,為大家解密《詩經》裡的各種「奇珍異草」細膩的工筆畫,色彩相宜的著墨,靈動的物種神態,都令人覺得遙遠的先秦是值得敬仰的年代。
  • 楚辭詩經中唯美的女孩名字,古詩女孩名字大全!
    如何應用楚辭詩經中的唯美的句子為女孩起名字,怎樣應用古詩中的經典名句為女孩起名呢?這也是我們大多數父母起名的母的。名字跟隨寶寶一生,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給孩子起名字就像是給孩子一個特殊的標記一樣,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下楚辭詩經中唯美的女孩名字,古詩中女孩的名字大全,希望以下內容對寶爸寶媽們起名有所幫助。
  • 深宏莫測的雲爐吉語小套花 (一、詩經類)
    雲爐中有一種八字吉語小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