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荸薺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原產於印度,後來引入我國,這種植物多生長在水田中,它的根莖為橢圓狀,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與其他食材一起煮製後食用,味道甘甜,口感脆嫩,營養價值極高。但直到現在很多對荸薺的了解還不全面,不知道它的具體功效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
功效與作用1、預防呼吸道感染
荸薺這種食材中含有豐富的抗炎抗菌成分,它對多種敏感菌和病毒都有明顯抑制作用,平時經常食用可以有效預防呼吸道感染,減少氣管炎和肺炎以及咽喉腫痛等多種不良症狀發生,除此以外平時多吃荸薺還能有效減預防麻疹和流腦以及百日咳等高發疾病的發生。
2、潤腸通便
潤腸通便也是荸薺的重要作用,它含有豐富的粗蛋白和澱粉,以及一些植物纖維素,這些物質都能促進人體大腸蠕動,可以加快大腸中垃圾與毒素的代謝與排出,能潤腸通便,緩解便秘。另外荸薺還是一種寒性食材,它對腸道中熱毒過重引起的腸燥便秘也有明顯緩解作用。
3、清肺化痰
荸薺這種食材還能清肺化痰,它不但能清除肺熱,還能消除肺部與氣管中的炎症,而且它還含有大量的天然粘液物質,能生津潤肺,它對人類的肺燥以咳嗽以及咳嗽痰黃等不良症狀有一定的調理作用。
營養價值荸薺是一種高營養食材,這種食材中不但含有蛋白質和澱粉還含有一些胡蘿蔔素和多種維生素,另外視黃醇、核黃素以及尼克酸等物質也是這種食材中最重要的存在。除了這些人體代謝時必須的營養成分以外,荸薺中還含有一些微量元素鉀和一些荸薺英,這些物質不但能降低血壓,還能有效預防人體經組只細胞癌變,平時經常食用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發病率。
荸薺常用別名:水茅、烏芋、馬蹄、通天草
植物基源:為莎草科植物荸薺的球莖及地上部分
識別特徵:多年生水生草本,高15~60釐米。地下匍匐莖膨大成扁球狀,黑褐色;地上莖多數,叢生,直立,圓柱狀』,中空,有多數橫隔膜,色綠,表面光滑。葉片退化,葉鞘膜質,葉端截形。穗狀花序,頂皇圓柱形,淡綠色;花數朵或多數;鱗片螺旋式或覆瓦狀排列,有細密縱直條紋,剛毛6條,有倒剌。小堅果呈凸透鏡形,被六角形網紋,成熟時棕色。花期秋季。栽植於水田中。我國溫暖地區均有栽培。
採收加工10~12月挖取,洗淨,風乾或鮮用。
性味功用:甘,平。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利溼化痰。內服:全草15~30克,球莖60~120克,水前服:或適量搗汁服用。
驗方精選:
1口渴咽幹:荸薺汁、梨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糖漿)。適量攪拌均勻後服用,不喜歡喝涼者可以燉熱服用。
2血便:荸薺搗汁大半碗,加半碗好酒,空腹時燉熱溫服。
3黃疸溼熱、小便不利:荸薺打碎,煎湯代茶喝,每次120克。
4下痢赤白:荸薺(完好的)洗淨拭乾,不損破其表皮,放在瓶內密封,用酒浸泡,每次取2枚細細咀嚼,空腹時泡酒送下。
5咽喉腫痛:荸薺絞汁冷服,每次120克
老祖宗們留下的偏方,很多簡單且實用!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用得著的時候,那就存起來吧,同時也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們,相信它的真的能幫到大家的!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網際網路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信息分享,不作為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