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嶠
我用了一天讀完了陳坤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然後我馬上就把它漂流出去了,我希望自己可以慢慢地放下對圖書的執著。我心裡想著要斷續精簡書櫃裡的存書,又有些舍不行,心想那就爭取重讀舊書,再分享給別人吧。就這樣我開始重讀胡因夢的《生命的不可思議》。
我在2009年8月購買了這本書,當時讀了以後,印象很深的就是感嘆於胡因夢的敞開與真實。在我的閱讀體會裡,這種感嘆只出現在讀到周國平的《歲月與情懷—我的心靈自傳》。還有印象深刻的是胡因夢說到自己初學數學的時候懵懂和不愛運動,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鳴,因為在我的身上就有如此的特質。
記得當時我還把這本書推存了我認為最能讀得懂這本書的思寧。
這次重讀《生命的不可思議》,才發現我過去並沒有共振到書中最精華的東西。或者說那時的生命狀態和現在有所不同,讀同樣的書,收穫也是不一樣的。
有人說大陸的身心靈啟蒙獲益於臺灣的兩位女性——胡因夢和張德芬。我不知道別人的感受如何,對我來說臺灣的女作家一直在滋養我的心靈。從中學時代的三毛、席慕容、張曉風等,甚至瓊瑤也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她們讓我感覺到一種內地文學中比較缺少的溫情與美好。
胡因夢和張德芬的書,我讀得不多。胡因夢的除了這本書自傳《生命的不可思議》,她的其他書我並沒有讀過,但是當我進入有意識的內在學習與成長以後,我發現到處都是胡因夢的影子,因為我讀的很大一部分身心靈書籍都是她翻譯過來的。
在我2015年生命蛻變以後,偶然的因素加入了「心靈自由「的讀書群,「心靈自由「的陳壽文老師是非常推崇胡因夢的,他也曾跟隨著胡因夢老師學習。在他的微信公眾號時常分享胡因夢的文章、演講和課程文字內容,他也主辦胡因夢在內地的工作坊。從群友的反饋中可以看得出來胡因夢確實影響了很多的人。
張德芬的書我也只讀了《遇見未知的自己》系列,這套書給我留下的印象不是特別地深,今年做「斷舍離」,我把她的全部書送給了一個書友,我個人的感覺她的書對生命的探索比胡因夢要淺一點,對於那些剛剛轉變生命,剛開始靈性探索的人比較有幫助。
這次重讀《生命的不可思議》,讀完以後,才明白這是當下給我的最好的引領。胡因夢在46歲的時候寫了這本自傳,對她前半生的人生有了一個全面而完整的梳理。她對自己生命的方方面面都以非常坦誠的態度真實呈現,坦蕩到震撼人心。
歷經生活中的各種試煉,最終踏上了她的尋道之路。在不斷的探索當中,漸漸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真正的解脫,還是必須面對現實生活裡的冷酷挑戰。解脫是放下,不是放棄。
(以上文字寫於6月11日)
春節假期我回老家的時候帶了胡因夢翻譯的《克裡希那穆提傳》,這本書我買了很久卻一直沒有看。在讀的時候,我再一次領悟到讀書真的需要機緣,剛買這本書的時候,我確信自己是讀不懂的。克裡希那穆提對胡因夢求道之路上的影響非同尋常,胡因夢那種超越教派的、只臣服於真理的理念,我想她在很大程度都是受了克裡希那穆提的影響。
當我讀完了《克裡希那穆提傳》,再回頭看胡因夢的自傳後半部分,我終於體會到了把書讀到心裡的感覺。胡因夢在接觸到克裡希那穆提的教誨以後,自己如饑似渴地閱讀,還把它們翻譯成中文,在這個過程裡自己也獲得生命一次次的蛻變和超越。
原來長期困擾她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健康問題等等都一一突破,在生命更大的藍圖當中,領悟到宇宙真理。在不斷的蛻變過程中,漸漸地看清自己的人生使命。她說:「四十多年來豐富的受創經驗和自療過程,全都成了與學員們分享的寶貴資糧。」
在過去五年的自我梳理和自我療愈的過程中,我也慢慢地體會到過去那麼多生病的經歷也給今天的我有很大的幫助。了解了自己,懂得了別人。讓我對生命有了不一樣的眼光。當我們開始往自己的內心走,就會發現過去所有的經歷都是充滿意義的。
今年我虛歲46,這個2020年對我來說也註定是不一樣的。生命當中有些東西在死去,而全新的自己也正在成長。面對陳舊的東西,或許是慣性,或許是因為懶惰,或許是逃避,總是假裝看不見,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但是最終一切都無法掩飾,必須直面自己的生命功課,學會放手,學會勇敢地前行。
「我發現從三年的谷底經驗走出來之後,更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人一旦放下對面子的執著,集體的制約也就差不多解脫了。」這也是我的體會。最近我特別想赤腳走路,晚飯後帶孩子去樓下散步,我就赤腳在草地上行走,孩子說媽媽這樣走路好醜喲,我對孩子笑笑,說我感覺好舒服喲。
多少人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何而活。
胡因夢說:「我從漫長的自我探索過程中發現,每一個人的身心靈都是宇宙隱含的奧秘,如果只是一味捨本逐末地追求物質次遠的名利、地位或權勢,我們將永遠停留在夢遊與夢囈的沉睡狀態,身心靈的奧秘也將如同古生物的化石隱埋在地表之下,永無揭露之日。」
昨天在一位文友的朋友看到幾句話,真是說到我的心裡去了。「投資自己,不要問老公,也不要問朋友,應該問鏡子裡的自己,你還有多少個十年?」人到中年,如果能活到九十歲,已經過半了,還有多少人根本就活不到九十歲呢。
不要為無謂的人和事去浪費自己的心血,下半生真的要好好地疼惜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愛那些值得愛的人,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生命是用來珍惜的,而不是拿來浪費,要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就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讓心兒歡笑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