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蕾在陽光高考平臺北京大學的公示中看到自己的名字後,第一時間撥通了曹燕華桌球培訓學校的電話,跟老師和教練分享喜訊。她是上大附中今年唯一一名被北大錄取的學生,也是從曹乒校走出的第二名北大學生。
沒有畢業旅行,段蕾很快便回到曹乒校,像往年一樣,和上大附中畢業,也是北大的學姐張譽文在球檯前揮拍。會打桌球的孩子,也能讀好書,體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在桌球和高考兩個賽場,她們都有收穫。
圖說:段蕾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下同)
打球讀書 兩者兼得
2009年,奔著曹燕華的名氣,9歲的張譽文來到曹乒校。2012年,曹乒校在寶山區教育局、體育局的帶領下,攜手楊泰實驗學校、上大附中、上海交大進行「桌球一條龍籤約」。桌球項目在寶山區桌球聯盟學校內自主展開,並在楊行地區形成了區域化項目特點。一條龍的培養模式,為張譽文的「北大夢」鋪下了道路。
曹乒校的學生和楊泰實驗學校的學生在一起上課,張譽文每天上文化課到下午3點,之後到晚上的時間用來打球,周末也要在館裡訓練。「小學和初中階段,我沒有參加過一次課外補習班,但我們桌球班的學生讀書不輸給其他班。」張譽文說:「因為我們在訓練中學會了時間管理,讀書更有效率。」
桌球越打越好,功課也名列前茅,張譽文要升中學了,「桌球和讀書,我都捨不得放棄。為什麼一定要走獨木橋呢?」當她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曹校長時,曹校長鼓勵她,那就在好好學習的同時繼續打球。
文化和體育成績都達標的張譽文考入上大附中。高中學習壓力更大,可同學們都很羨慕張譽文,因為她是學校的桌球高手,在連續兩屆全國中學生錦標賽上奪取女單金牌,她的學習成績始終處於年級中上遊。
張譽文承認,高中的確很累,可每當周末回到曹乒校,酣暢淋漓地打一場球之後,包袱卸下了,精神抖擻了。「我越來越覺得,我的人生離不開桌球。」
在張譽文之前,曹乒校還沒有學生考上過北大,可她並不退縮。「我們打桌球的孩子同其他學生相比,抗壓力、抗挫折能力更強。在輸贏之間,變得更自信、更頑強。」
張譽文悄悄告訴記者:「小學時,每次輸了比賽我都會哭,但我從沒想退出。我做過的唯一一件違反『紀律』的事,是晚上偷偷溜回桌球房,給自己加練。」
2019年4月,張譽文在北大高水平運動員招生測試中順利過關,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隨後的高考也取得不俗的成績,她選擇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專業,立志成為一名外交官。
圖說:張譽文
學妹備考 充當「軍師」
學姐張譽文創造了曹乒校的歷史,段蕾也暗暗給自己鼓勁,「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個大學夢,我也要拼一拼。」
段蕾出生於浙江,小時候來上海參加桌球夏令營,結果吵著要留在上海。初中時,她入讀曹乒校,很快便和學姐張譽文成為好朋友。她也考入上大附中,也參加了全國中學生桌球錦標賽,取得雙打亞軍。
段蕾高三這一年,張譽文成了她的「軍師」,從學習到打球,張譽文將自己的經驗全部傳授給段蕾。今年一月的高水平運動員招生測試,在第一檔志願裡,北大、北京郵電、中國政法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只能擇一,段蕾毫不猶豫選了北大,北大在全國範圍內只招四名桌球特色學生。「聽學姐介紹,北大的學術氛圍特別好,而北大桌球隊在全國高校更是數一數二,所以我只選北大。」
測試賽前,張譽文幫段蕾分析對手、研究戰術,段蕾信心滿滿站上了賽場。儘管沒有教練陪伴,但張譽文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就能讓段蕾充滿動力,段蕾榮膺第一那一刻,張譽文也開心地跳了起來。
高考成績揭曉,段蕾的文化成績非常好,酷愛文言文的她,選擇了赫赫有名的北大元培學院的文科試驗班。這對曹乒姐妹花,將在北大校園繼續並肩作戰。
圖說:曹燕華與張譽文、段蕾
曹乒模式 碩果纍纍
迄今為止,從曹乒校輸送到上大附中的學生,高考本科錄取率達到了100%。
曹乒校負責人陳寶熙表示,上大附中與交大的加入,使得曹乒校的人才輸送路子更順暢。作為民間辦學的曹燕華桌球學校與公辦學校楊泰實驗、上大附中無縫銜接,形成了小學、初中、高中 「一條龍」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為桌球後備梯隊人才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一條龍」培養輸送的學生運動員在重大賽事上也斬獲佳績無數。這樣的「曹乒模式」,放眼全國也極為罕見。
圖說:曹燕華桌球培訓學校的莘莘學子
自建校以來,校長曹燕華一直強調:「文化學習很重要,成績好了,練球的悟性高、邏輯性強,利於球技的提高。」在張譽文和段蕾備戰高考期間,曹燕華一直給她們打氣鼓勵,她相信,曹乒校培養的孩子,在桌球和高考兩個賽場,都能當領頭羊。
36℃的高溫天,張譽文和段蕾又回到了母校,每天泡在桌球館裡,繼續享受著桌球的快樂。(新民晚報記者 陶邢瑩)
圖說:中國中學生桌球錦標賽上,張譽文(左二)和段蕾(右一)創造佳績 官方圖
場外音|一條龍培養 兩條腿走路
背「兩個書包」,負重前行,這必然是一趟艱辛的旅程。但憑藉曹燕華桌球培訓學校的育才之道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段蕾和張譽文這對「姐妹花」打破了「體育生文化課肯定不會好」的刻板印象。
昨天學校匯報演出,放下桌球拍,每個孩子都文武雙全,小提琴演奏、相聲小品、歌曲舞蹈,節目琳琅滿目,現場氣氛熱鬧非凡。
曹乒校攜楊泰實驗學校、上大附中和交大的「桌球一條龍」培養模式,為體教結合起到了積極示範效應。因材施教,讓孩子都有好出路,這是曹乒辦校22年來的辦學思路。曹燕華曾說:「寶山是塊寶地,也是我的福地。」22年前,在得知曹燕華想創辦桌球學校的想法後,寶山區政府給她開了綠燈。1998年,曹燕華桌球培訓學校在當時的楊泰實驗學校正式成立,這是當時上海唯一社會力量舉辦的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
隨著寶山桌球合作共建一條龍項目的籤約,曹乒校先後完成了專業人才培養和體教結合人才培養兩個體系。既培養奧運冠軍,又培養北大學子,「曹乒模式」為中國乒壇輸送了許昕、尚坤、趙子豪等優秀國手,也為不走桌球職業道路的學生搭建了一個文化學習的平臺。(陶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