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回家,廚房由我掌管。因為爹媽歲數大一些,素食居多,我特意多弄一些粗糧和蔬菜,肉排海鮮什麼的,他們不愛吃。
有一道必做,香菇油菜,因為老爹喜歡。按他的話,我能做出飯店味兒。
油菜不易入味,梗厚葉薄不分明,又易煮軟,大一些的梗不熟有麻生味。既不能像空心菜一樣梗葉分開炒,也不能像娃娃菜一樣小火慢燉。
烹飪油菜合理又簡單的方式為,開水泡,可以保證熟度均勻,口感清脆,再澆上芡汁調味。
香菇儘量用幹的,香味足。挑肉厚但不太大的,一口一個,不然得切成四塊。
看一下準備的食材,幹香菇九粒,油菜五顆,姜三片,大蒜兩瓣,蔥一段,醬油兩勺,砂糖兩勺,蠔油兩勺,鹽少量,水澱粉兩勺到三勺。
把香菇用溫水泡發,水溫五六十度,加一小勺白糖,可以讓香菇更甜美。一般泡發得半小時以上,中間翻兩三次面。若趕時間,可以裝在保鮮盒裡搖晃,大概十分鐘即可,但稍硬一些。
蒜切片,蔥切丁。炒蔬菜蒜稍微多一些,提味。中式炒菜,別低估蔥姜蒜的作用,可以產生豐富迷人的味道,缺一不可。
香菇泡發後,拿水衝一下再擠幹。
煮一大壺水。
炒鍋上灶,大火燒兩分鐘,轉小火。之前有人留言問我,為什麼熱鍋涼油依舊粘鍋,仔細詢問是因為倒油後加食材太遲,下鍋已成熱鍋熱油。講一小竅門,鍋燒熱後轉小火再倒油,加食材後調回中火或大火。
倒油,蔥姜蒜和香菇一起放入,調大火,煸炒。炒蔬菜一般用菜籽油,相輔相成,也可以混合一些豬油,味道互補。
混炒出香味後,倒一勺料酒,有條件的可以把鍋引燃燒一下多餘的油和酒精。
再炒大概一分鐘左右,加沸水,沒過香菇。
加兩勺糖,一勺鹽,兩勺醬油,兩勺蠔油。因為靠醬油和蠔油調味,鹽少量或者不加也可以,但糖得加,可以提鮮。
大火煮半分鐘後,轉小火,蓋蓋煮十分鐘,小火煨可以讓香菇更加軟嫩入味,特別是稍硬的根。
熱水倒入燉鍋,多加一些鹽,再倒兩勺油,上灶煮沸。焯蔬菜記得加鹽,會更翠綠。油可以包裹在菜上,避免更多水溶性物質析出和過度氧化。
這時候把油菜切一下,中間對半下刀,再去掉屁股上的硬根。
放一邊,注意硬根別切太多,不然菜葉會散開。
煮沸的燉鍋端下來,泡入油菜。泡的時間是三到五分鐘,三分鐘更脆,但有些麻生味,五分鐘的時候我比較喜歡。若想更軟一些就再多泡兩三分鐘,不影響太多。
香菇煮夠十分鐘的時候,揭蓋,聞起來特別香。轉中火,收一下汁,大概半分鐘。
倒兩勺水澱粉,上次有講,澱粉和水按一比三調配,然後不停翻炒。
湯汁濃稠後關火,滴兩滴香油。
撈出油菜,菜葉朝裡,挨著擺在盤中。
澆上香菇和芡汁,看看。
清脆鮮甜的油菜,蘸著濃厚美味的芡汁,再配上軟嫩多汁的香菇,拌米飯吃。
試一下,保證比炒出來的美味。
歡迎轉發,感謝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