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詩仙都寫過嶽陽樓,關於嶽陽樓的唐詩你喜歡哪一首?

2020-12-18 彥曰

嶽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於湖南岳陽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之美譽。洞庭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同時,洞庭湖位於中國的中部,不僅是長江中遊的湖泊,也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洞庭湖風景壯觀秀麗,匯聚天下英豪文人,從這裡經過之人無不登上湖邊的嶽陽樓,「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然後發出各種感慨,「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因而關於嶽陽樓和洞庭湖的詩作特別多,今天一起欣賞唐詩中關於嶽陽樓的著名篇章。

詩聖杜甫是北方人,安史之亂後,流落到成都,後因思鄉心切,意欲回到家鄉,於是駕著小船順著長江,幾經奔波到了洞庭湖,並登上了嶽陽樓,看著遼闊的水面,自己漂泊的一生仿佛如放電影般一一再現,於是寫下了這首《登嶽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所謂「乾坤日夜浮」,不僅是萬般景物映入眼帘,更是過往人生的縈繞回味,越是回憶過去,越是想念家鄉,可惜,這麼多年來,沒有親朋的音信,自己一人孤老在小舟之上,何時才能回到家鄉?想到這些情不自禁老淚縱橫。可惜,此時的杜甫年老多病,窮困交加,天堂已經在向他招手,詩聖再也沒能回到心心念想的家鄉。

唐代另一個偉大的詩人李白,也曾多次登上嶽陽樓,寫下《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這是一首遊記詩,李白晚年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辛遇大赦放還,途徑洞庭湖,寫了不少詩歌,這是其中一首,這時候李白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義,和自己分享快樂和喜悅,雁兒高飛,帶走我的憂愁,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在嶽陽樓上住宿、飲酒,好似在天上雲間一般,一杯接著一杯,暢快無比。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是何等瀟灑,何等舒展流暢。超脫豁達、豪情逸致,溢於言表。

這段時間李白心情很好,無憂無慮,酒足飯飽,寫了不少詩作,如《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只用洞庭五首》藝術成就都非常高,也可以看出此時的李白,即將步入花甲,歸隱之心越來越濃重,從而感嘆「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人生苦短,追求了一輩子,似乎真的要歸隱山林。

當然,令李白和杜甫都景仰的孟浩然,一生也愛好旅遊,當然到過洞庭湖,並寫下一首著名的幹謁詩,堪稱毛遂自薦書信的經典,這首詩就是《臨洞庭上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孟浩然雖然是田園詩人,但骨子裡還是想做官的,所以曾多次到長安科考、求官,且得到了宰相張說、張九齡等人的認可推薦。可惜在面對唐玄宗無意間的面試時,說了句「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自己搞砸了,讓皇帝都下不了臺,算是掛上了號,從此與官場無緣。後來張九齡當了宰相,孟浩然吸取教訓,寫了這首非常含蓄的求官詩。

洞庭湖對岸如此美好,猶如朝堂一樣非常有吸引力,可惜我沒有小船,根本不可能過去呀,這麼聖明的時代,我卻天天閒在家裡,在這看別人釣魚。張大宰相,你這個釣魚高手,當今伯樂,是否看得上我這條小魚?把我送到對岸去,送到朝堂去!

可惜,張九齡並沒有舉薦成功,直到多年之後,張九齡到地方工作,才邀請孟浩然擔任自己的幕僚,算是對其才能的一種認可,可惜孟浩然和李白、杜甫一樣都是胸懷天下,眼界很高的人,一個沒有官階,不入流的幕僚,他又有多少心思認真幹活呢?不久之後就辭職離開了。

中唐時期,和柳宗元一起搞「永貞革新」而遭遇一輩子貶謫的劉禹錫,也曾寫過一首《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這是寫景,不過劉禹錫是「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貶謫期間走了很多江南大地,能夠如此樂觀地望洞庭,其心境要比杜甫好很多,當然杜甫是餓著肚子登嶽陽樓,劉禹錫再怎麼貶謫、不如意,還是有官位在身,不用為生活發愁。或許這就是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餓肚子的杜甫再怎麼樂觀也不可能不關注自己餓了幾天的肚子,其感慨自然無奈而悽涼很多。

唐珙作為元代人,也有一首《過洞庭》被誤選入《全唐詩》,氣勢磅礴且想像豐富,不妨把他歸到唐詩中: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首詩疑點很多,因唐珙在後世沒有傳記,也沒有事跡流傳,因而不知其為何傷感,為何喝酒且醉得一塌糊塗,更不知道滿船的美夢究竟是什麼?倒是讓後人展開了翱翔的翅膀,去想像暢遊各自的美夢。

唐朝著名詩人太多,關於嶽陽樓的詩更是數不勝數,白居易、李商隱、韓愈、元稹這些大詩人都寫過嶽陽樓。摘錄幾首律詩:

白居易《題嶽陽樓》

嶽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倚曲欄。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李商隱《嶽陽樓》

漢水方城帶百蠻,四鄰誰道亂周班。如何一夢高唐雨,自此無心入武關。

元稹《嶽陽樓》

嶽陽樓上日銜窗,影到深潭赤玉幢。悵望殘春萬般意,滿欞湖水入西江。

這些唐詩中,雖然都寫嶽陽樓,但心情各不相同,或悲傷、或歡暢,所以後世宋代範仲淹寫《嶽陽樓記》時,不禁發出感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算是對前人詩作的總結和對自己人生的鞭策。

這些關於嶽陽樓的唐詩,您更喜歡哪一首?

相關焦點

  • 範仲淹最大氣的文章,詩仙詩聖都寫過,若在世估計都要甘拜下風
    詩仙太白的詩自然是灑脫大氣,整首詩沒有直接寫嶽陽樓,而是從洞庭湖、大雁、山月、雲間下手,以這些大氣澎湃之景來襯託嶽陽樓,無處不顯出樓的高。在完全不露痕跡之下,將嶽陽樓之壯麗帶到了我們眼前。2. 當然也不能少了詩聖杜甫的佳作《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 同一地點,杜甫一首便拿下唐詩第一稱號,李白8首也難以匹敵!
    說起唐詩,最耀眼的兩位大咖級別人物便是杜甫和李白,一位稱為「詩仙」,寫詩浪漫瀟灑,頗有仙氣和傲氣,讀來讓人稱快,有忘卻煩惱的功效;一位被稱為「詩聖」,寫的詩工整規矩,多為老百姓苦難和國家興亡發聲,讀來仿佛是在閱讀一幕幕的歷史,讓人沉重卻引人深思。
  • 範仲淹不曾到過嶽陽,更沒有登過嶽陽樓,嶽陽樓記是怎麼寫出來的
    嶽陽樓之所以能延續千年,為天下人所知,最主要是因為它是一座有靈魂的樓閣,它的靈魂就在於千古雄文《嶽陽樓記》。一提起嶽陽樓,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範仲淹,《嶽陽樓記》, 想到其中表明範仲淹寬闊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還會讚頌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生活態度。在讀嶽陽樓記時,人們大多會聯想到範仲淹站在嶽陽樓上,看著煙雨飄渺的洞庭湖,有感而發,寫出了千古名篇嶽陽樓記,而是事實上是範仲淹根本沒有去過嶽陽,更沒有登過嶽陽樓,之所以能寫出這篇名記,起因是他的友人滕子京。
  • 巴陵勝狀洞庭俊秀——嶽陽樓
    提到嶽陽樓大家都不陌生吧,只因它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更重要的它是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而三大名樓中的黃鶴樓和滕王閣,都是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嶽陽樓最後一次被毀是在1922年,湘軍進佔嶽陽,嶽陽樓窗梁棟柱等多半被毀。至1923年古城牆僅嶽陽樓與半邊街尚存少許,1934年重修。
  • 訪問嶽陽樓是什麼感覺?你可以在嶽陽樓享用什麼樣的食物
    上面和下面有三層嶽陽樓,都有紅色的欄杆和黃色的瓷磚,在古代,鬥拱的飛簷使人們感受到充滿魅力,屋簷的一角有鳳凰雕塑,他們嘴裡都有風鈴,當微風吹來時,風鈴會響。不過,大樓裡簡單的擺設讓我有點失望,這時小田對我說:「怎麼?你好像不是很喜歡這裡啊,不過我告訴你啊,這嶽陽樓可不簡單啊,據說這是三大名樓之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建築,尤其是這盔頂結構,更是十分了不起呢。」
  • 詩仙李白寫了一首懟人詩,詩聖杜甫也寫了一首,兩首讓人無言以對
    詩仙李白寫了一首懟人詩,詩聖杜甫也寫了一首,兩首讓人無言以對盛唐時期,以詩歌最為著稱,而在這一時期,詩歌卻以李白為首,故曰其為詩仙。當然詩仙之名也是名副其實,千古絕句朗朗上口,只不過詩仙也有情緒,有情緒就會喝酒,喝酒之後詩意就會大發,比如那一首「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將進酒》氣勢磅礴,不過也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心煩之事,遇到一些看不慣的人,醉意上了梢頭,一時不爽,寫了一手懟人的詩,以此表達自己的憤懣之情。「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 登臨嶽陽樓是什麼感覺?在嶽陽樓可品嘗什麼美食
    嶽陽樓上下一共有三層,都有著紅色的欄杆,黃色的瓦片,鬥拱飛簷讓人感受到了古代的丰韻,那屋簷的邊角處有鳳凰樣的雕刻,它們的口中都含著風鈴,當微風拂過的時候,風鈴便會發出聲響。走入了嶽陽樓之後,給我的第一印象竟然是這裡的質樸,一樓有木質屏風,上面雕刻著《嶽陽樓記》,二樓懸掛著紫檀木的屏風,上面也刻著《嶽陽樓記》,據說這是清代書法家張照的書法作品,他功力深厚,將範仲淹作品中那些重複的七「憂」十「之」都寫得各有不同,讓人感嘆他的才華。
  • 湖南省資訊|嶽陽樓是什麼時候建的?嶽陽樓有什麼歷史背景?
    嶽陽遭遇火災的第二年,宋朝統治者便命人重修了嶽陽樓,後來又頻繁出現了多次災難和多次重修。嶽陽樓最初不是為了觀光而建造的,而是三國時期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後來在西晉南北朝的時候更名為「巴陵塔」,在唐代的李白,在這裡作詩,之後將其更名為「嶽陽樓」,這個名字一直持續到現在,連所在城市也改名為嶽陽城,一直到現在嶽陽樓都是嶽陽城旅遊文化的一大招牌。
  • 杜甫最著名的一首詩,寫盡他晚年的孤獨無依,悽慘境遇讓人心疼
    大唐最奪人眼球的兩位偉大詩人當屬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了。年長杜甫10多歲的李白時運正佳,正好趕上了大唐盛世的這股雄風。他20多歲開始遊歷全國,走遍了大唐的千山萬水,揮筆寫下了一首首令世人拍手稱讚的千古名篇。不愁吃喝、無憂無慮造就了李白的狂放不羈。讀李白的詩總能給我們一種暢酣淋漓之感。他善用誇張手法,將狂放和瀟灑注入每一句詩句之中。成就了世間最為歡快、最為灑脫的詩篇!
  • 沒有範仲淹就沒有嶽陽樓!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成著
    就像嶽陽樓修建起自何年何月一樣自古爭論不休,嶽陽樓名來自哪朝哪代、誰人筆下,至今難以定論。比較統一的說法是出自李白的詩中,也就是說不管嶽陽樓始建於什麼時間,唐朝李白之前是沒有嶽陽樓之稱謂的,至少在初唐或中唐嶽陽樓還被叫做「巴陵城樓」「洞庭驛樓」「洞庭連天樓」「南樓」等。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文/成長新視點序言: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化載體,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源遠流長,群星璀璨。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強大的國家實力、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深厚的文化沉澱,為唐詩的繁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營養,湧現出了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李白和杜甫,就是裡面傑出的代表。一、浪漫主義的偉大代表,詩仙李白。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嚮往建功立業的詩人。
  • 慶曆四年,《嶽陽樓記》背後的風雲變幻
    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範仲淹《嶽陽樓記》,我們再熟悉不過了。慶曆四年是1044年,這一年,宋仁宗三十五歲,在位已經二十一年。自寶元元年西夏元昊自立為帝,宋夏曆經五年交戰,雖然宋敗多勝少 ,但西夏也沒討到多少好處,連年戰事兩國國計民生都深受其害。
  • IMRaD解構《嶽陽樓記》
    本人公號堅持原創,都是利用臨睡前的寶貴時光熬著黑夜、敷著面膜、絞著腦汁寫出來的,雖然內容往往無趣並不討喜,但打字過程中的色香味已然俱全
  •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嶽陽樓
    洞庭湖畔有座嶽陽樓,範仲淹倡導變革被貶,恰逢另一位被貶在嶽陽的朋友滕子京重修嶽陽樓,要他寫一篇樓記,他便借樓寫湖,憑湖抒懷,寫出了那篇著名的嶽陽樓記。範仲淹用與洞庭湖波濤差不多的節奏,把寫景的文勢張揚的滾滾滔滔。於是,人們對著浩淼的洞庭湖,想人生,思榮辱,知使命,每遊歷一次,便是一次修身養性。
  • 李白為何被稱為「詩仙」?想不被孩子的唐詩問題難倒,翻翻這本書
    兒子背得最熟練的是李白的詩,無論是《望廬山瀑布》還是《送孟浩然之廣陵》他都能朗朗上口,今天小傢伙在讀課外書簡介的時候,看到李白有個名號「詩仙」,跑來問我:「媽媽,李白為什麼被稱為『詩仙』呢?是誰給他起的名號呢?」哎呀!把我考住了,怎麼辦呢?哄著小傢伙,「媽媽待會幫你查查,你先去背吧!」
  • 詩仙李白年輕時寫的一首詩,狂放不羈,56字寫盡他的自信與傲慢
    #李白#讀唐詩,必讀李杜,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便是唐詩的兩座大山。李白的性格極度張揚,和他寫的詩一樣,在當時讀李白的詩就像飲了一杯烈酒,火辣辣地刺激著人的神經。李白曾經在二十出頭的時候拜會了當時比較有聲望的李邕,李邕年長,李白年少,二人話不投機,遭到了書法家李北海的白眼,李白哪裡受得了這個,當即來了個睚眥必報,賦詩一首給李邕。詩仙李白這首年輕時寫的詩,狂放不羈,56字寫盡他的自信與傲慢。
  • 歷史上有名的三位詩人,詩仙、詩聖與詩魔,都是從「何」而來?
    他們都是因為詩作成名,一個成了詩仙,一個成了詩聖,一個成了詩魔,那他們的成名作品都是什麼呢?詩魔的一首詩讓他天下聞名,究竟有多麼的經典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唐朝是一個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都非常繁榮的時代,其中也包括詩歌。
  • 唐代的「詩仙」「詩聖」「詩鬼」「詩佛」都是誰,你還記得嗎?
    到唐朝的時候,唐詩就已經發展到鼎盛,而且與唐詩相關的名人非常多,我們不妨再認識一下,不然真的就把在學校學的知識還給老師了。其實在唐朝的時候,文學大家非常的多,唐朝早期有駱賓王、王勃,盛唐時期有李白、杜甫,晚唐時期有李商隱等,那麼你還記得「詩仙」、「詩聖」、「詩佛」和「詩鬼」都是誰嗎?
  • 煙波浩渺的八百裡洞庭湖,是誰成就了嶽陽樓
    修葺一新的嶽陽樓坐西朝東,為一座純木結構建築,整體坐落在寬度17.24米,長14.54米,高度為0.65米花崗巖圍砌而成的臺基上,樓高19米。四根楠木柱子從一樓直抵三樓,是整個樓的主要支柱,與其他木柱彼此牽制,結為整體,既增加了樓的美感,又使整個建築更加堅固。樓頂為層疊相襯的「如意鬥拱」託舉而成的盔頂式,展現出這座樓的無與倫比的美麗和高超技藝。
  • 中國古代的「懶」詩人,一生連一首詩都沒寫完,詩句卻人人會背
    除了文學家所作的文章外,還有唐詩、宋詞、元曲等內容流傳於世。而在詩歌方面,我國則湧現出了很多傑出的詩人。比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王白居易等,都留下了成百上千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寫得多了,自然會有一些精品出現。但爆史君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詩人卻有些另類,他一生只寫了兩句詩,結果卻流傳千古,被後世爭相傳頌,幾乎到了人人會背誦的地步。這位詩人是誰呢?他又寫出了怎樣的佳作呢?咱們接著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