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癌治療有了新進展,載藥囊泡技術將惠及湖南腫瘤患者

2020-12-12 瀟湘晨報

華聲在線7月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段涵敏)惡性程度高、患者預後差的膽管癌,近期有了新的治療方案。7月6日晚,天津醫科大學南開臨床學院(以下簡稱「南開醫院」)王西墨團隊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黃波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上發表一篇題為《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緩解肝外膽管癌患者的膽道梗阻》的文章,首次展示了中國科學家首創的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針對膽管癌治療的一項臨床應用成果。

王西墨團隊透露,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曾獲得湖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目前已在湖南省獲批上市應用,後續將陸續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湖南省腫瘤醫院展開應用。

據《2018中國癌症報告》統計,我國消化道腫瘤佔全部癌症發病率的43.3%。膽管癌在消化道腫瘤佔比約3%,屬於罕見病的一種,按此測算,每年膽管癌發病人數約4萬人。其發病率相對不高,但惡性程度僅次於胰腺癌,對患者影響嚴重,是臨床界一個至今無法攻克的難點。

文章第一作者、南開醫院張暉主任指出,目前國內外均沒有針對膽管癌治療的標準化療方案,僅有專家共識。現有專家共識推薦的首選治療方案為手術切除,但因膽管癌患者前期症狀表現不明顯,當出現梗阻性黃疸明顯症狀就診時,膽管癌大都進展到中晚期階段,此時僅有20%不到的患者有根治性手術的機會。而膽管癌尤其是肝門部膽管癌手術難度大、危險性高,對醫生技術水平要求極高,並非所有醫院都可開展。目前針對中晚期膽管癌的膽管腔內治療,只能通過放置導管或支架解決膽道梗阻,並沒有針對腫瘤本身的治療。

為攻克膽管癌,南開醫院已開展了為期5年的臨床轉化。2015年,南開醫院開展了載藥囊泡治療膽管癌的臨床轉化,該團隊以20例晚期肝門部膽管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該類型患者生存期一般在3-6個月),經治療後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約30%的患者影像學顯示膽道梗阻部分緩解,約有50%患者首次療程治療後黃疸症狀減輕、肝功能有所恢復,排便顏色由陶土色轉為正常的黃色,隨訪患者中生存期最長達到21個月,大部分患者飲食狀況、生活質量均有所改善。

據悉,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是一項基於細胞外囊泡來源的、具有天然特性的創新性腫瘤治療技術,它將來源於腫瘤細胞的囊泡,與微量的化療藥物結合後,將化療藥物富集於囊泡內,並激活免疫反應,用於惡性腫瘤的治療。這是一項集生物化療和免疫治療為一體的新型抗腫瘤技術,也是當前全球範圍內熱門的將細胞外囊泡用於腫瘤治療方案中,臨床轉化進展最迅速且具獨創性的技術之一。

【來源:華聲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阻擊膽管癌,載藥囊泡將腫瘤細胞「吹爆」
    惡性程度高、預後差的膽管癌,尤其是肝門部膽管癌,是目前全球消化系統腫瘤研究的熱點和難點。近期,天津醫科大學南開臨床學院(以下簡稱南開醫院)王西墨團隊,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黃波團隊首創的「載藥囊泡治療膽管癌技術」,為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膽管癌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 膽管癌治療有了新方案
    惡性程度高的膽管癌,尤其是肝門部膽管癌,是目前全球消化系統腫瘤研究領域的熱點和難點。近日,該治療領域有了突破性進展。我國科學家首創的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對膽管癌治療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將給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膽管癌患者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 中國科學家首創膽管癌治療技術臨床轉化成果獲《Nature》子刊刊發...
    「現在專家推薦的首選治療方案是手術切除,但因為膽管癌患者前期症狀表現不明顯,當出現梗阻性黃疸明顯症狀就診時,膽管癌大都進展到中晚期,此時只有不到20%的患者有根治性手術的機會。而手術難度大、危險性高,對醫生技術水平要求極高,不是所有醫院都可以開展。」王西墨指出,長期以來,臨床界不斷探索新的治療方法,希望改善這種臨床治療格局,但均難達滿意療效。
  • 膽管癌治療最新突破!安徽多家醫院正在開展臨床研究及轉化
    2019 年 6 月 26 日,"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 " 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舉行技術應用啟動會,率先用於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標誌著這種由中國科學家首創的腫瘤治療技術正式在皖應用。一年過去了,這項中國科學家首創的腫瘤治療技術有了最新突破。
  • 從確診到去世僅半年時間,為什麼膽管癌這麼「兇狠」?
    自己也聽過一些癌症患者,能活好幾年,甚至幾十年,為什麼這些「奇蹟」不能發生在父親身上? 膽管癌惡性程度高 膽管癌,又叫膽管細胞癌或者是膽管細胞性肝癌,它是肝臟內膽管細胞演化而成的腫瘤疾病,屬於肝癌的一個分支類型。
  • 2020膽道腫瘤年終盤點靶向篇:正式邁入精準治療新時代
    一直以來,膽道腫瘤都是唯化療治療時代!隨著精準治療的興起,膽道腫瘤可選擇的治療方案也越來越多,尤其是FGFR抑制劑Pemigatinib的獲批,正式開啟了膽道腫瘤靶向治療的大門!那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在過去的一年裡靶向治療在膽道腫瘤都有哪些成就!
  • 2020年膽管癌攻破!pemigatinib,對FGFR有效率達82%
    肝內膽管癌發病率約佔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的15~20%,近年來膽管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手術是唯一具有治癒潛力的治療方式,但是僅有少數早期患者在診斷時具有手術機會。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復發率仍較高,不能手術切除或晚期膽管癌目前已有的系統治療療效較差,標準治療(順鉑聯合吉西他濱)總生存期小於1年。
  • 膽管癌首個靶向療法!FGFR抑制劑Pemigatinib成全新選擇
    膽管癌是一種比較少見的癌症,其形成於將膽汁從肝臟運送到膽囊和小腸的膽管,膽管癌患者通常在診斷時已處於疾病後期或晚期,預後較差,聯合化療藥物一直是標準的初始治療方法。不過,隨著FGFR激酶抑制劑Pemigatinib(Pemazyre)的獲批,膽管癌迎來了全新的靶向療法,這是第一個獲FDA批准用於治療膽管癌的靶向藥物。
  • 中年男子全身發黃、瘙癢確診肝門部膽管癌,專家奮戰六小時挑戰生命...
    家人商量,將陳先生送至省會長沙一家知名三甲醫院進一步檢查,被確診為肝門部膽管癌,一種比肝癌和胰腺癌更為兇險的癌症。因腫瘤佔位,導致陳先生膽管梗阻,膽汁排洩受阻,因而全身發黃、瘙癢。由於腫瘤部位非常特殊,手術難度極大,醫院給予陳先生進行支架植入,暫時緩解膽道梗阻現象,並進行姑息性放療。醫生告訴張女士,陳先生治療機會微乎其微,可以放棄治療。
  • 38歲油漆工患上兇險膽管癌 醫生在他膽道裡放了兩個支架和一個秘密...
    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邵國良教授介紹,從去年11月份開始,腫瘤微創介入創新共同體已舉行線上線下共三次會議,每次聚焦一個主題,本次會議以膽道治療為主題,從外科治療、內科治療、介入治療三個方面展開,各個學科專家團隊通過病例討論等形式系統梳理。而本次提出的問題、難點,還將在接下來的會議中進一步整理,並提出科研設想、攻堅目標等。
  • 主動脈夾層治療技術獲重要突破 惠及每年五萬發病患者
    如何降低手術難度,成為及時救治患者的關鍵。人體的主動脈由內膜、中膜和外膜組成。所謂主動脈夾層,就是原本流動在主動脈腔內的血液由於內膜的破裂流入內膜和中膜之間,造成了夾層。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主動脈破裂,造成人體內大出血或者重要臟器缺血。
  • 抗腫瘤 | 免疫治療進展迅速 一大波「新面孔」來襲
    在一項I/IIa期臨床試驗中,共納入了經PD1/PDL1單抗治療後進展的68例黑色素瘤患者,使用Relatlimab 80mg+nivolumab(納武單抗,PD1單抗)240mg,q2w。其中46%患者的既往治療線數≥3。61例可評估患者中,客觀有效率(ORR)是11.5%,包括1例完全緩解(CR)及6例部分緩解(PR)。
  • 腸道菌群組成影響腎細胞癌患者腫瘤免疫治療的應答
    簡稱/名詞介紹:ORR:客觀緩解率,指腫瘤縮小達到一定量並且保持一定時間的病人的比例,也就是在任何時候完全緩解和/或部分緩解的患者數量。PFS:無進展生存期,指從隨機分組開始到第一次腫瘤進展或死亡時間。
  • 首個膽管癌靶向藥!信達生物夥伴Incyte強效FGFR激酶抑制劑Pemazyre...
    值得一提的是,Pemazyre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FDA批准用於治療膽管癌的靶向藥物,該藥可通過阻斷腫瘤細胞中的FGFR2來阻止腫瘤細胞的生長和擴散。由於膽管癌是一種醫療需求嚴重未滿足的毀滅性癌症,Pemazyre之前已被授予了孤兒藥資格、突破性藥物資格、優先審查資格。
  • 微藻,腫瘤細胞新剋星 浙大二院在癌症治療應用上取得新進展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周民團隊與孫毅團隊合作,在工程化活性微藻的體內癌症治療應用上取得新進展。研究表明,微藻介導的光合作用在腫瘤原位產生氧氣,可改善腫瘤的低氧環境,提升腫瘤放射治療效果。相關論文於5月20日發表在《科學》雜誌旗下的綜合性期刊《科學進展》上,並被該期刊選為「高光圖片」。
  • 迄今為止最全的腫瘤質子治療39大適應症盤點!
    隨著全球質子治療患者數的逐漸增加,學術界對質子治療技術優勢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臨床試驗促進了質子治療在更多癌症類型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並關注這個放射治療領域的新秀,不少患者將其視作「治癌神器」。那麼,質子治療真的有這麼神奇嗎?究竟哪些患者才能從質子治療中獲益?什麼是質子治療?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具體來說,可針對患者基因分型來精確的推薦合適的靶向藥物,對患者的重要變異基因進行解析,並針對靶向藥物及化療藥物進行用藥提示。同時,一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常會存在耐藥問題,而耐藥機制眾多,只有明確耐藥原因才能選擇進一步的治療方案。基因檢測即可針對複雜耐藥進展患者,分析耐藥機制和進展原因,為進一步調整用藥提供指導方案。
  • 欒川縣人民醫院內鏡室:新思路成就技術,新技術惠及眾鄉親
    「醫院給我們購置最好的設備,請來最好的專家,全科人員努力精煉技術,真誠服務患者,讓家鄉父老有病不出門,少花錢,療效好是我們最大的心願!」12月19日上午,在欒川縣人民醫院,內鏡室主任李珂珂一邊望著候診區排起的長隊,一邊對我們說。
  • 葆元醫藥從第一三共引進兩個臨床階段腫瘤靶向藥物
    9月7日,葆元生物醫藥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簡稱「葆元醫藥」),一家專注於服務全球市場腫瘤領域未滿足臨床需求的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通過其子公司安赫特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和第一三共株式會社 (簡稱「第一三共」)籤訂了引進兩個臨床階段腫瘤領域候選創新藥物的許可協議
  •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成功完成全省首例機器人肝門膽管癌根治術
    紅網時刻7月23日訊(通訊員 李發釗)藉助機器人圖像放大、裸眼3D成像、精準切除等優勢技術,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肝臟外科戴衛東教授團隊,近日成功完成了湖南省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輔助下肝門膽管癌根治手術,填補了湖南省在此領域的空白,患者術後5天順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