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擊膽管癌,載藥囊泡將腫瘤細胞「吹爆」

2020-12-12 中國經濟網

惡性程度高、預後差的膽管癌,尤其是肝門部膽管癌,是目前全球消化系統腫瘤研究的熱點和難點。近期,天津醫科大學南開臨床學院(以下簡稱南開醫院)王西墨團隊,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黃波團隊首創的「載藥囊泡治療膽管癌技術」,為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膽管癌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該項目成果刊載在最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上。

病死率和手術復發率達到50%—70%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膽管癌在消化道腫瘤佔比約3%,屬於罕見病的一種,發病率相對不高,但惡性程度僅次於胰腺癌,病死率和手術復發率達到50%—70%,被視為消化道「癌王」。中國是世界上膽管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且發病率逐年上升。

但針對膽管癌的治療難度大、手段有限,治療方法對患者危害大,使膽管癌成為臨床上難以攻克的疾病。

在生物學表現上,膽管位於膽汁引流和肝功能正常運轉的關鍵位置,因為解剖位置特殊和膽管癌腫瘤組織的「外殼」堅硬,膽管癌尤其是肝門部膽管癌患者對放化療均不敏感,一旦失去根治性手術機會,患者基本面臨「無藥可醫」的局面,從而導致消瘦、乏力、營養不良、胃腸道梗阻等問題,生存質量差、生存周期短。而現在癌性膽道梗阻發病率明顯增加,這類病人一旦出現感染,病情更加兇險。

「臨床上目前只能用胰腺癌或消化道腫瘤的化療方案對其進行治療,且療效不佳,故無法成為公認的標準治療方案。」論文第一作者、南開醫院張暉主任介紹,現有專家共識推薦的首選治療方案為手術切除,但膽管癌前期症狀不明顯,當出現症狀就診時,膽管癌大都進展到中晚期,此時僅有不到20%的患者有根治性手術的機會。

新技術調動「免疫大軍」殺滅癌細胞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來源於腫瘤細胞的囊泡,與微量的化療藥物結合後,將化療藥物富集於囊泡內,並激活免疫反應,用於惡性腫瘤的治療。

載藥囊泡能夠使得膽管癌細胞像吹氣球一樣,不斷脹大直至爆裂,這種炎症性細胞死亡形式,被稱為細胞焦亡。當載藥囊泡到達膽管癌瘤體上方的膽管腔時,大量的中性粒細胞被募集過來,進而對膽管癌細胞周圍的基質進行破壞,裸露出一個個的癌細胞。這些癌細胞能夠與載藥囊泡接觸,進而被殺滅即焦亡。膽管癌細胞的焦亡,還進一步刺激中性粒細胞,使得後者也對癌細胞進行攻擊,也就是免疫細胞殺傷腫瘤細胞。另外,膽管癌細胞焦亡時,釋放的致炎因子,亦能有效吸引中性粒細胞。通過多種途徑招募的中性粒細胞,實施了對膽管癌細胞的二次殺傷。

這是一項集生物化療和免疫治療為一體的新型抗腫瘤技術,由於載藥囊泡獨特的作用機制,即既有化療藥物的部分作用,又有生物載體的特性,更動員了機體免疫大軍中性粒細胞,並巧妙利用膽管癌部位極為狹小的空間,最終對梗阻性膽管癌產生不尋常的療效。

該技術主要研究者之一王西墨教授表示,隨著後續樣本量的擴大和方案的逐步優化升級,未來有望成為一線的膽管癌治療方案,改變當前膽管癌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臨床格局。

膽管癌只是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的適應症之一,據介紹,該技術的產品管線已涵蓋惡性胸腔積液、惡性腹水、肺癌、食管癌等實體瘤及其併發症。同時,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臨床轉化進展迅速,目前已在湖北、河北、安徽、湖南、山東、深圳、天津等7省市獲批上市。

相關連結

膽管癌病因尚不清楚

膽管癌是指源於肝外膽管包括肝門區至膽總管下端的膽管的惡性腫瘤。其病因可能與膽管結石、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疾病有關。臨床可採用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方法,但預後較差。

膽管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膽管結石。約1/3的膽管癌患者合併膽管結石,而5%—10%的膽管結石患者將會發生膽管癌,說明膽管長時間受結石刺激,上皮發生增生性改變,可能與膽管癌發生有關。

——華支睪吸蟲。在東南亞,吃生魚感染肝吸蟲者導致膽道感染、膽汁淤滯、膽管周圍纖維化和膽管增生,是導致膽管癌發生的因素之一。

——膽管囊性擴張症。少數膽管囊性擴張症患者發生癌變。囊腫內結石形成、細菌感染,特別是由於匯合部發育異常導致胰液反流,是導致癌變發生的主要原因。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有報導認為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是膽管癌癌前病變。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膽管癌治療有了新進展,載藥囊泡技術將惠及湖南腫瘤患者
    7月6日晚,天津醫科大學南開臨床學院(以下簡稱「南開醫院」)王西墨團隊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黃波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上發表一篇題為《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緩解肝外膽管癌患者的膽道梗阻》的文章,首次展示了中國科學家首創的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針對膽管癌治療的一項臨床應用成果。
  • 膽管癌治療有了新方案
    惡性程度高的膽管癌,尤其是肝門部膽管癌,是目前全球消化系統腫瘤研究領域的熱點和難點。近日,該治療領域有了突破性進展。我國科學家首創的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對膽管癌治療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將給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膽管癌患者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 膽管癌治療最新突破!安徽多家醫院正在開展臨床研究及轉化
    2019 年 6 月 26 日,"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 " 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舉行技術應用啟動會,率先用於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標誌著這種由中國科學家首創的腫瘤治療技術正式在皖應用。一年過去了,這項中國科學家首創的腫瘤治療技術有了最新突破。
  • 中國科學家首創膽管癌治療技術臨床轉化成果獲《Nature》子刊刊發...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主要研究者之一、南開醫院院長王西墨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膽管癌屬於罕見病中的一種,惡性程度僅次於胰腺癌,患者整體5年存活率小於10%。目前,國內外均沒有針對膽管癌治療的標準化療方案,現有專家共識推薦的首選治療方案為手術切除。
  • 從確診到去世僅半年時間,為什麼膽管癌這麼「兇狠」?
    膽管癌惡性程度高 膽管癌,又叫膽管細胞癌或者是膽管細胞性肝癌,它是肝臟內膽管細胞演化而成的腫瘤疾病,屬於肝癌的一個分支類型。解放軍第302醫院肝臟腫瘤診療與研究中心主任陸蔭英表示,膽管癌的發病沒有肝細胞癌發病率高,但是膽管癌的惡性程度更高。
  • 2020年膽管癌攻破!pemigatinib,對FGFR有效率達82%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在腫瘤細胞增殖、存活、遷移和血管生成(新血管的形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FGFR基因融合/重排、易位和擴增極可能導致多種癌症的發生。在膽管癌中,目前的研究已證實FGFR2基因融合/重排可促進腫瘤的發生和發展,靶向藥pemigatinib在對存在此類FGFR2變異的膽管癌具有明顯療效,且安全性高,有效緩解率達85%,持續緩解時間(DOR)為7.5個月,總生存期(OS)達21.1個月,該藥將為膽管癌病人帶來新的希望。
  • 首個膽管癌靶向藥!信達生物夥伴Incyte強效FGFR激酶抑制劑Pemazyre...
    值得一提的是,Pemazyre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FDA批准用於治療膽管癌的靶向藥物,該藥可通過阻斷腫瘤細胞中的FGFR2來阻止腫瘤細胞的生長和擴散。由於膽管癌是一種醫療需求嚴重未滿足的毀滅性癌症,Pemazyre之前已被授予了孤兒藥資格、突破性藥物資格、優先審查資格。
  • 膽管癌首個靶向療法!FGFR抑制劑Pemigatinib成全新選擇
    膽管癌是一種比較少見的癌症,其形成於將膽汁從肝臟運送到膽囊和小腸的膽管,膽管癌患者通常在診斷時已處於疾病後期或晚期,預後較差,聯合化療藥物一直是標準的初始治療方法。不過,隨著FGFR激酶抑制劑Pemigatinib(Pemazyre)的獲批,膽管癌迎來了全新的靶向療法,這是第一個獲FDA批准用於治療膽管癌的靶向藥物。
  • 30種腫瘤標誌物合集|腫瘤標誌物|乳腺癌|血清|細胞|肺癌|患者|肝癌...
    腫瘤標誌物,是指特徵性存在於惡性腫瘤細胞,或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的物質,或是宿主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產生的物質,並能反映腫瘤發生、發展,監測腫瘤對治療反應的一類物質。腫瘤標誌物存在於腫瘤患者的組織、體液和排洩物中,能夠被免疫學、生物學及化學的方法所檢測。本期就臨床上常見的腫瘤標誌物進行匯總分享。
  • 上海矽酸鹽所在多糖基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及其腫瘤聯合治療研究中...
    在動物模型實驗中,微針可直接插入皮下腫瘤附近區域,利用透明質酸的溶脹能力將納米顆粒擴散至腫瘤組織中。改性葡聚糖上的縮醛基團在低pH值的微環境下發生水解,導致納米顆粒解體,從而實現藥物/光敏劑pH響應的控制釋放。 在外源雷射輻照下,釋放的光敏劑對腫瘤進行光動力學治療並產生腫瘤相關抗原,進一步引發機體免疫反應,促進免疫T細胞的產生。
  • 38歲油漆工患上兇險膽管癌 醫生在他膽道裡放了兩個支架和一個秘密...
    「這是一個叫沈某的孤寡老人,68歲,膽管癌Ⅰ型……」專家們正在為一位膽管癌患者進行多學科診斷。8月22日,由浙江省抗癌協會、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共同組織的「2020年腫瘤微創介入創新共同體第三次會議」在杭州召開。
  • JACS:流體多價仿生納米界面高效富集循環腫瘤細胞
    Apt-納米囊泡與EpCAM-陽性的SW480腫瘤細胞有選擇性地結合,而與血細胞不結合(Figure 2E)。 a.晶片外觀b.晶片中腫瘤細胞和血細胞沿DLD模型的運動路徑c.納米囊泡覆蓋的微柱界面d.生物素-鏈黴親和素反應組裝納米囊泡到晶片的原理圖B.流體多價結合在仿生膜納米界面上的工作原理圖(圖片來源:J. Am. Chem. Soc.)
  • 全球首個膽管癌靶向藥Pemigatinib正式獲批!
    根據解剖部位,膽管癌可分為肝內膽管癌(iCCA)、肝門部膽管癌(pCCA)、遠端膽管癌(dCCA),35%的膽管癌患者可以進行手術,但其中35%會在2年內復發。
  • 中年男子全身發黃、瘙癢確診肝門部膽管癌,專家奮戰六小時挑戰生命...
    家人商量,將陳先生送至省會長沙一家知名三甲醫院進一步檢查,被確診為肝門部膽管癌,一種比肝癌和胰腺癌更為兇險的癌症。因腫瘤佔位,導致陳先生膽管梗阻,膽汁排洩受阻,因而全身發黃、瘙癢。由於腫瘤部位非常特殊,手術難度極大,醫院給予陳先生進行支架植入,暫時緩解膽道梗阻現象,並進行姑息性放療。醫生告訴張女士,陳先生治療機會微乎其微,可以放棄治療。
  •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成功完成全省首例機器人肝門膽管癌根治術
    紅網時刻7月23日訊(通訊員 李發釗)藉助機器人圖像放大、裸眼3D成像、精準切除等優勢技術,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肝臟外科戴衛東教授團隊,近日成功完成了湖南省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輔助下肝門膽管癌根治手術,填補了湖南省在此領域的空白,患者術後5天順利出院。
  • eLife:腫瘤微環境維持細胞存活 外泌體是重要手段
    2016年3月8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萊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貝勒醫學院等多個研究單位的研究人員共同揭示了腫瘤微環境通過外泌體為癌細胞提供營養物質幫助癌細胞度過營養匱乏等情況的新機制。
  • 2020膽道腫瘤年終盤點靶向篇:正式邁入精準治療新時代
    一直以來,膽道腫瘤都是唯化療治療時代!隨著精準治療的興起,膽道腫瘤可選擇的治療方案也越來越多,尤其是FGFR抑制劑Pemigatinib的獲批,正式開啟了膽道腫瘤靶向治療的大門!那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在過去的一年裡靶向治療在膽道腫瘤都有哪些成就!
  • T免疫細胞衰竭會引起腫瘤細胞逃逸
    在體內,發育中的Tex細胞表現出代謝紊亂,包括抑制細胞呼吸、降低葡萄糖攝取和線粒體能量失調。 PD-1阻斷可以恢復合成代謝,增強葡萄糖攝取,導致腫瘤微環境中葡萄糖的增加。 拮抗T細胞耗竭的細胞因子 IL-2是T細胞存活和活化所必需的關鍵細胞因子,增強感染和腫瘤免疫應答。用IL-2來重振Tex細胞的治療效果喜憂參半。與PD-1通路阻斷相結合,IL-2在慢性LCMV感染中具有明顯的協同作用,為腫瘤免疫治療提供了一種有吸引力的策略。
  • 南昌排名前十的腫瘤醫院,南昌腫瘤醫院
    南昌排名前十的腫瘤醫院,南昌腫瘤醫院 時間:2020-10-20 11:50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那麼南昌排名前十的腫瘤醫院有哪幾家呢,相信很多被腫瘤所困的患者都是想知道,雖然廣東的醫院很多,但是專業的專科腫瘤醫院卻不是很多哦,建議患者可以到廣州的專科腫瘤醫院且醫療技術水平高的醫院去看一下比較好
  • 談「癌」不色變——認識腫瘤標誌物,超實用!
    腫瘤標誌物在腫瘤的篩查、診斷、鑑別診斷、預後判斷和復發監測中具有重要價值。什麼是腫瘤標誌物腫瘤標誌物是指在惡性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合成分泌或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異常產生或升高的一類物質,可反映腫瘤的存在和生長。腫瘤標誌物包括蛋白質、激素、酶、癌基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