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淘榜單(ID:taocharts),作者:小羅,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歷史告訴我們,每一次流量遷移,都可能帶來一場行業洗牌。
08 年淘寶電商興起,催生了韓都衣舍、茵曼等一批淘系品牌; 10 年微博走紅,雪梨、張大奕等紅人品牌應運而生。 16 年,直播電商出現,並在三年後爆發:一塊 6 寸手機屏幕裡,裝著一個 4000 多億規模的新世界。
聰明的品牌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它們在直播間奔走,尋找種子用戶,摸索、沉澱,再蓄勢待發。風口之下,群雄逐鹿,藍海變紅海,一些品牌熬不過,但也有些幸運者活了下來、攪動格局。
今天,淘榜單發起「播品牌觀察」系列,通過發掘直播間崛起的新品牌,尋找直播電商這個新渠道對商業世界來說真正的價值點所在。他們不一定誕生於直播間,但都在直播間經歷了突圍、迭代或者重生,並最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那一群消費者們。下面,是播品牌觀察的第 1 篇,你將了解到:
o1
初見穀雨
穀雨,二十四節氣之一,意為雨生百穀,滋養萬物。 2016 年,一個同樣叫「穀雨」的護膚品牌在廣州誕生。
如果你看過穀雨的官網,大概就能猜出一二它的品牌定位。在清爽的鼠尾草綠背景前,水乳產品統一為簡潔的米白色瓶身和原木瓶蓋,配以植物成分命名,面膜包裝上還帶了點兒中國風的手繪圖案。
天然、植物成分、國潮……這個渾身都長在今天消費升級點上的品牌,目前在社交平臺小紅書上擁有 1 萬多條筆記。穀雨旗下的一款洗面奶,去年摘得了「小紅心大賞」國貨賞中的品類第一,在穀雨天貓旗艦店的月銷量達到 2 萬。
淘榜單了解到,穀雨花了 4 年時間,成長為如今月銷售 3500 萬元、年銷售 4 億元的規模。而在快速起量之前,穀雨於 2017 年初在淘寶直播真正打開了第一筆銷量,它也是最早入駐淘寶直播的商家之一。
o2
靠直播起量
2015 年,王安寧在廣州經營禮品生意,錢賺得很快,但他總覺得該做點兒長久些的事業。「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王安寧的理想是進入中醫、中藥行業,但實踐起來卻很困難。他決定換個思路。因為家族從事十多年化妝品代工生意,自己也接觸過這個行業,他想,也許能做一個有中國文化底蘊的護膚品牌。
「那時哪有國潮,我只是覺得能讓國人的文化自信建立起來,能在國貨發展進程中起點作用,會是件很有意義的事。」王安寧告訴淘榜單。「穀雨」的想法由此產生。品牌提倡「時節護膚」,即遵循肌膚規律、自然之道,這是中國文化帶給王安寧的靈感。
而作為全新品牌,最頭疼的事情是找渠道推廣和銷售。在京東、蘇寧、微博、公眾號等渠道投放卻效果甚微後, 2016 年 7 月,王安寧開始嘗試淘寶直播,那時距淘寶直播成立還不到半年。在王安寧看來,直播電商的品效銷合一是一件性價比極高的事情。「你想,宣傳你的產品是實木蓋子的、產品是天然的、品牌是時節護膚理念的,這三個點要花三部分錢,但直播只要花一次錢就把這三個事都說了。」
不過,直播的帶貨效果雖然令他較為滿意,「但扣除各方面佣金、扣點,品牌還是賺不到多少錢。」於是,一方面他繼續尋找合適的主播合作,另一方面,索性成立了一家美妝垂直類MCN機構「本新文化」,自此在直播帶貨上兩條腿走路。
2017 年初,穀雨的直播有了起色。王安寧回憶說,當時每場店鋪直播,穀雨能賣一萬多元,月銷售額很快到了 50 萬元,主要是因為他們在直播運營上找到了突破口,包括對主播的口播方式、產品演示方法、直播時長等都有了一定經驗。之後,他們又加大直播的投放力度, 50 萬的體量很快變成 1000 萬元。「對一個新品牌來說,通過直播快速拉升自己的體量是最好的渠道,沒有之一。」王安寧這樣說道。
根據穀雨提供給淘榜單的數據, 2017 年,直播渠道佔穀雨銷售額的70%-80%。隨著穀雨體量的擴大,這一數字在逐漸下降, 2018 年仍超過50%,現在則在10%-20%。
o3
直播電商「放大」成分護膚營銷優勢
事實上,作為一個植物護膚品牌,穀雨的產品本身擁有較強的內容屬性,而直播電商恰恰能為這類品牌「放大」內容營銷的優勢。
如何理解?我們抓取了穀雨天貓旗艦店中的所有商品,對其商品名做了詞頻分析,發現高頻詞彙主要集中在兩類,一類是光甘草、胺基酸、仙人掌、山參等成分,另一類是補水、亮膚、緊緻、清潔等功效描述。
有意思的是,穀雨的產品往往只含一種主打成分,對應一類主打功效。比如,「光甘草」被稱為「美白黃金」,那麼所有帶「光甘草」字樣的的乳液、爽膚水、面霜,都會強調美白亮膚功效;山參只對應修復緊緻,仙人掌則對應補水保溼功能等等。
近年來國內大火的功效性護膚,遵循的正是這個精準護膚思路。所謂功效性護膚品,類似於海外「藥妝」,強調產品的安全和專業性,有的針對敏感肌、痘痘肌等特定膚質,有的則強調保溼、美白、抗衰等細分肌膚訴求。像是薇諾娜、玉澤、HomeFacialPro等被大家追捧為「國貨之光」的品牌,都屬於功效性護膚品。
在營銷方面,功效性護膚不倚靠明星代言,而是以一種普及科學護膚的態度,對消費者循循善誘,進行「知識型種草」。淘榜單發現,穀雨的產品文案就深諳這一營銷「套路」:比如剛才提到的光甘草,你不知道沒關係,因為它會引論文、用數據來向你「證明」——光甘草的美白效果是你熟悉的維C的 80 倍。
同時,在復配成分中,穀雨也會詳盡羅列那些「成分黨」們常掛嘴邊的化學名詞,像是去黑頭神器「霍霍巴油」、保溼必備「透明質酸鈉」等等,進一步強化營銷效果。
在圖文時代,成分黨們曾如饑似渴地閱讀護膚KOL的文章,但看完後才發現,根本記不住這麼多知識點,無奈先收藏,以供下次購物前再調出來學習。過去,功效性護膚營銷是一直存在理解門檻高、種草和購買行為分離的痛點的。
但這回,直播不僅降低了圖文的解釋成本,還能通過主播的重複、口播感染力等技巧,放大產品在醫研背景、原料方面的優勢,甚至給你的「衝動購物」營造出一種「理性消費」的自我良好感覺。
在淘寶主播雨辰Shinley今年 7 月 10 日的一場直播中,為了種草穀雨的角鯊烷精華,主播端出小白板,花了半小時來依次科普皮脂膜、講解角鯊烷修復皮脂膜的功效、再到角鯊烷的挑選和用法等知識,內容密度如此之大地完成了一次直播帶貨。
因此,對於這類內容的主播,穀雨有自己的選擇標準。王安寧告訴淘榜單,在他們合作過的主播中,有的主播帶貨歷史數據很優秀,然而和穀雨合作下來,ROI(投資回報率)不到1,「我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品牌目標人群和主播粉絲不匹配,二是主播配合度不高,沒有好好了解和介紹產品。尤其第二點,主播對產品的認可會直接影響他在直播間的表現,進而影響粉絲。只有溝通順暢、能了解、認可穀雨產品的主播,我們會同他深度合作。」
另外,淘榜單了解到,穀雨目前的消費主力在20- 30 歲,其中20- 25 歲最多,佔比38%,其次是25- 30 歲,佔比30%。要知道, 25 歲以下的 95 後們,正是成分黨的主力軍。個推大數據指,所有女性和男性成分黨中,18- 24 歲的消費者最多,分別佔 5 成和 4 成以上。
o4
直播回歸購物本質,產品變得更加關鍵
關於如何做直播的更多實操層面,王安寧沒有分享很多。但在談到將直播作為穀雨推廣的第一站,會否擔心對新品牌的價值造成侵損時,王安寧表現得有點激動。
「我沒有一天覺得直播low過,我覺得它很好。就像明星以前覺得它low,現在全世界的明星都去直播了。不要被這些階段性的偏見和無知迷惑,影響到自己的判斷。」
王安寧進一步解釋了他對直播電商的理解,「什麼是購物?你和閨蜜到線下,看到好看的衣服,賣衣服的是一個漂亮親切的老闆娘,她還給你打折,那我就買了,這是你的線下購物場景。直播也是一樣,你進到一個直播間,看到主播和藹可親,他又給你打折,還要幫你試衣服,你就也買了。直播還原的是線下購物場景,一個事情往本質發展,它一定是能長久的。」
所以,在王安寧的觀點中,從回歸購物本質來看,直播電商的核心依然在於產品。「首先是產品要好,其次是品牌要清晰。一個品牌,如果說它是依靠渠道起來的,這個品牌是沒辦法走得很遠的,因為渠道會變化。」
而對於穀雨的產品和供應鏈能力,王安寧非常自信:「穀雨有自己的實驗室,自己採購,有原料儲備,在產品的研發方面投入很多。工廠只是負責幫忙罐裝、生產。所以,我們公司人比較多,有 220 人。合作工廠也都是行業優秀的工廠,比如寶潔、歐萊雅的供應鏈工廠,也有用我們自己家族的工廠。我們供應鏈的反應能力很強,一般說來, 30 天內可以補大量貨,快的話7、 8 天就行。」
臨近一小時談話末,淘榜單希望穀雨能最後概括下自己如何在直播中起量的經驗。王安寧思考了後回復淘榜單說:「做得早,我做得很早;而且,我願意在直播上投入,穀雨的產品又很好,那就可以做起來。而且,直播可能基於標準價有一定優惠,但我從來沒有給過誰最低價,要保持品牌的調性,不能亂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