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肚、豬肚雞、毛肚火鍋……中國哪裡的肚(dǔ)子最好吃?

2020-12-17 三個料理人

肚(dǔ),一般情況下指的是豬牛羊等家畜可被人食用的胃,算是典型的下水。

在農耕社會,肉並不是普遍的食材,對於平民來說,下水就成為肉食最好的替代品。

北京的滷煮、西北的羊雜湯、川渝的火鍋、嶺南的滷水……數不盡的下水美食,無時不刻地衝擊著我們的味蕾。

肚兒自然也不例外:寒夜裡一鍋胡椒香氣撲鼻的豬肚雞;沸騰的牛油火鍋上懸著的那片牛百葉;貌不驚人卻口感脆嫩的北京爆肚……

豬肚、羊肚、牛肚、兔肚、驢肚,中國人用這些不起眼的食材,創造出了多少美味?

01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吃肚(dǔ)子的?

中餐裡,有不少以動物下水為食材做出的美味:熘肝尖、九轉大腸、爆腰花、滷口條……就連異味較大的豬肺,都能用來燉湯,或是加到滷煮中。

在眾多下水中,肚兒算是小清新的了,它既不像腸子那麼油,也沒有肺那樣怪異的味道,掌握好火候,還可以做出獨一無二的口感。

那麼,包括肚兒在內的動物下水,為什麼會進入到中國人的飲食序列呢?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他老人家就提出「七不食」: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在孔子看來,飲食不僅是吃飯,還是一種禮儀。

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很長一段時間裡,能留下食譜的中國人極少會吃動物下水,直至唐宋時期,下水才慢慢地出現在食譜上。

▲宋代飲食對後世影響巨大。圖/水滸傳

為什麼這一時期出現了變化?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唐代對外交流開放且頻繁,帶來了很多「胡人」的食材、調料和飲食習慣;二是宋代廚藝大爆發,中餐烹飪技術趨於成熟,人們有更多的手段去處理動物下水;三是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提出的「以形補形」「以髒補髒」的觀點,儘管沒什麼科學道理,但它卻影響了中國人一千多年,直至今天,還有許多人深信。

豬肚、羊肚、牛肚也都是在這一時期,開始在食譜中顯露蹤跡。

唐代製作「雜糕」,就是將豬肚、豬腸內填滿肉末、澱粉,再配以花椒、茴香、肉桂等香料,看起來接近今天的灌腸。

到了宋代,豬肚在料理中的運用更加廣泛。《武林舊事》曾提到宋高宗參加的一場盛宴,其中就有一道「豬肚假江瑤」,是用豬肚切得很細,來模仿一絲絲撕下來的瑤柱絲。

唐宋的達官貴人甚至皇室,都是吃羊肉的,羊肚自然也成為食材。

唐朝宮廷流行一種有名的宴席叫燒尾宴,主要是唐代大臣們拜宮或升遷時,為感謝皇帝向其進獻食品的宴席,有不少羊肉或是羊下水做成的美食。

其中有一道羊皮花絲,這道菜是將羊肚切成細長之絲,而且這種絲要達到一尺之長。

到宋代烹飪羊肚的技術更加成熟。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宋代以羊肉為原料的精美菜餚就有燉羊、鬧廳羊、入爐羊、蒸羊頭、羊肚、羊腰、煎羊白腸等數十種。汴梁城還有店家以製售「血肚羹」聞名,而「血肚羹」很可能就是由羊血、羊肚、羊腸等製成的羊雜湯。

元代關漢卿所著的名劇《竇娥冤》,一些地方劇種就給改了個名字《羊肚湯》。因為劇中,流氓張驢兒在竇娥給婆婆做的羊肚湯中下毒,誤將其父張老兒毒死,進而誣陷竇娥殺人,才有了六月雪的冤情。可見當時,羊肚在北方已經成為普遍食材。

無論唐宋,牛肚都不常見。畢竟農耕社會,牛是重要勞動力,歷朝歷代都禁止私下宰牛,也只有梁山好漢大碗喝酒、大塊吃牛肉了。

直到清朝中葉以後,農業技術以及養殖技術的進步,殺牛才變得不是問題。吃牛肚,則是從清末民初的重慶流行起來的,賣力氣的人們將牛下水放到麻辣牛油滷汁中煮熟,一百多年後,這種吃法成為所有人都心心念的火鍋。

02豬肚

雖然同樣是下水,但嫌棄豬肚的人似乎比嫌棄豬腸子的人要少些。

豬腸子獨特的口感和氣味,使得愛它的人有多少,恨它的人就有多少;豬肚雖然同樣有氣味,但清洗可以去除絕大部分味道,口感也不怪異,讓人覺得它更像豬身上某一部分的肉,而不是下水。

當然,清理豬肚也不容易,要用清水反覆衝洗,把豬肚上的脂肪一點一點剔淨,最後還要用生粉揉搓,去除有異味的黏液。

處理好的豬肚,可以勝任各種烹飪方式,無論是清燉、清炒,還是是爆炒、涼拌、做滷水都能適應,堪稱百搭。

豬肚美食中,現在知名度最高的算是源於客家的豬肚雞了。濃香的湯底將包裹在豬肚裡的仔雞燜熟,在寒冷的冬日,一鍋胡椒香撲鼻的豬肚雞,最能撫慰人心。

現在有很多店家,將豬肚切條、雞肉斬塊,一鍋燉出就稱之為「豬肚雞」,這完全失去了豬肚雞的精髓。

正宗的豬肚雞,一定得是「豬肚包雞」:豬肚因為內部有雞肉的支撐,不會因為受熱而過分收縮,軟糯卻不失脆爽;仔雞被包在豬肚中,是半煨半燜而熟,雞肉依然嫩滑而不會軟爛。到食用時,才將豬肚和雞切塊斬件。

粵菜中的冷盤「冷水豬肚」源於廣東韶關。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資料,上世紀六十年代,不允許農戶私宰生豬,有一次私宰生豬的農戶正好遇到工作隊巡查,將宰好的豬肉、豬肚拋入井中,第二天工作隊離開才撈起來,結果發現經過冷水浸泡的豬肚更為脆爽。

於是,這種「猛火煮,冷水浸」的料理方法連續至今。浸泡好的豬肚改刀成厚片,再用沙薑汁或是酸辣汁調味即可。

炒豬肚全國各地都很常見,清炒、爆炒都不少,而且全國各地都喜歡用口味較重的鹹菜、泡菜來炒豬肚。

在潮汕,不起眼的鹹菜是豬肚的最佳搭檔,鹹菜是由芥菜醃製而成,橫刀切大薄片,搭配上白胡椒,不需要更多複雜的調味;到了東北,酸菜、豬肚、肥腸、白肉,再加上血腸同鍋燉煮,便是年味十足的殺豬菜;四川的泡菜罈子裡,隨便撈出點泡菜、酸蘿蔔,也是炒豬肚的絕妙搭檔。

廣西欽州還有一種不常見的豬肚巴。豬肚改刀後醃製入味,然後晾乾去除水汽,下油鍋炸至金黃,配上酸汁蘸料,既不失香氣,又緩解了脂肪的油膩。

此外,南京皮肚面、鎮江鍋蓋面、廈門沙茶麵……各種面的澆頭裡,豬肚都是常見的存在。

除了豬的胃被稱為豬肚,豬身上還有一個部位被稱為「小肚」,這其實是豬的膀胱。煮熟後的小肚嚼勁十足,源自哈爾濱的「松仁小肚」便是將松仁與肉餡灌入小肚內。

03羊肚

與豬不同,羊是反芻動物,它的胃有四個倉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羊有四個胃」。

羊胃的四個倉室分別是: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前三個是由食道變異而來,第四個皺胃才真正的具有胃功能。

羊肚的四個部分,口感和滋味相差不小,而中國人也是物盡其用,將羊肚吃出了花兒。

最講究的一定是北京的爆肚。梁實秋先生曾在《雅舍談吃》中寫道,1926年他留學歸國,「把行李寄存車站,步行到煤市街致美齋獨自小酌,一口氣叫了三個爆肚兒,鹽爆油爆湯爆,吃得我牙根清酸。然後一個青油餅,一碗燴麵雞絲……生平快意之餐,隔五十餘年猶不能忘」。

究竟什麼樣的爆肚能讓梁實秋先生念念不忘?

首先,爆肚將一個羊肚細拆成七八個部位:

食信:食道,口感較硬,不易嚼爛。

肚板:瘤胃,一般僅有這個部位切方片。口感較脆,味厚,不易嚼爛。

肚領:瘤胃上的一條隆起,肉厚,口感脆嫩,在食客中人氣很高。

肚仁:將肚領的皮去掉,留下的白嫩部位。口感最為細嫩,是爆肚中最名貴的部分,價格也是一般爆肚的2-3倍。

葫蘆:網胃,一般切短條。口感硬且有特殊味道,最難嚼爛。如果火候稍過便完全無法嚼動。

散丹:瓣胃,相當於牛百葉。口感較平均,口感脆嫩。

蘑菇:皺胃,一般切圈,嫩白色,口感較韌。由於靠近消化道的下端,蘑菇有其特殊的味道。

蘑菇頭:蘑菇的末端部分,比蘑菇味道更濃,口感更韌。由於出產量小,要6-7隻羊才能湊齊一盤,在各家店裡最難見到。

其次,在料理上分為湯爆、芫爆和油爆。

湯爆是將羊肚在水或是高湯中汆煮,少則幾秒多則十幾秒,不同部位時間各不相同,如果火候掌握不好,就會變得不脆或者根本咬不動;芫爆常被誤寫為「鹽爆」,其實它是在烹飪中加入香菜(芫荽),現在很多館子仍有芫爆散丹這道菜;而油爆肚在魯菜中有類似做法,用水燙過肚後再用油爆炒,現在比較少見了。

最後是醬料,民國時多用的滷蝦油,而如今,基本都是芝麻醬、豆腐乳、醬油、醋、蝦油、香菜、香蔥調成的芝麻醬汁。

▲《大宅門》裡,吃爆肚也是經典名場面

魯菜中還有一道「爆雙脆」,是雞胗與羊肚同炒,一旦過火,就會嚼不動,十分考驗掌灶者的手藝,如今還做這道菜的館子,基本都已經改用豬肚了。

很久以前,動物的胃便是遊牧民族的烹飪工具。如今,這種古早的料理方式仍然存在,浸透佐料的羊肉包在羊肚中,然後將它烤熟。最原始的做法也最能顯現出羊肉的香氣。

04牛肚

和羊一樣,牛也是反芻動物,胃的結構與羊類似。在吃法上,牛肚與羊肚也有異曲同工之處,比如牛肚也有爆肚,但是相對羊肚,牛肚的口感更老,所以能用來爆的部位也比較少。

不過在料理手法上,牛肚比羊肚更加多樣化,牛肚上的每一個部分,幾乎都有自己代表性的美食。

先來說瘤胃,它是牛肚四部分中最大的一個,因為瘤胃內壁覆蓋著一層細密的「乳狀的突起」,毛絨絨像草坪一樣,所以瘤胃也被稱為「草肚」。

草肚的料理方式多樣,既能爆炒,也可燜燒,還可以用來煲湯。

網胃,因為布滿了蜂窩狀的六邊形突起,也叫蜂窩胃,在粵港一帶,人們又稱之為「金錢肚」。

金錢肚上的花紋可以富集汁水,所以它最好的做法就是滷水滷製。金錢肚在滷水中煮至酥而不爛,軟糯又不失嚼勁,咬一口,滷水的鮮香給味覺最大的滿足。

瓣胃,內部有許多大小不等的「頁瓣」,它生產出了我們最熟悉的火鍋搭檔——牛百葉(千層肚),因為表面有很多突起,也叫毛肚。

前文說過,重慶火鍋的起源是,清末賣力氣的工人涮食廉價的牛下水。但到了民國初年,毛肚憑藉它爽滑鮮脆的口感,從一眾下水裡脫穎而出,開出了專門的毛肚火鍋店。

「七上八下」,十幾秒的時間,毛肚吸滿了濃鬱的火鍋湯汁,鮮香誘人,放到嘴裡,脆嫩的口感又使它在滿桌的食材中脫穎而出嗎,直至今天,毛肚仍然是川渝火鍋界最暢銷的單品。

除了重慶,最近一些年,涮毛肚也被融入東北燒烤之中,一桌子各種烤串的旁邊,總要有一個咕嘟咕嘟煮著的毛肚鍋。

我們吃到的毛肚有黑有白,黑色其實才是它本來的顏色,用鹼水泡過的毛肚會呈現土黃色,而那些潔白的毛肚是用雙氧水泡過的。

皺胃,牛真正的胃,味道比較濃鬱,一般直接稱為「牛肚」,粵港地區也叫它「沙瓜」。它最適合用來燉煮,廣州的煮牛雜就一定不能少了牛沙瓜。

當然,除了豬肚、羊肚和牛肚,還有一些動物的肚兒也經常被我們食用。

比如河間驢肉火燒,就可以用驢腸、驢肚等內臟與驢肉一起夾在新鮮出爐的火燒裡,澆上蒜汁,酥脆的火燒與有嚼勁的驢腸驢肚一起入口,一本滿足。

川菜裡,很多菜的食材都是兔子,兔肚自然也不能捨棄:火爆兔肚、泡椒兔肚、香辣兔肚、水煮兔肚、兔肚米粉……兔肚的口感,為「脆」這個字做了最好的詮釋。

- The End -

文 | 衛奕奕

封面圖 | 攝圖網

- 參考資料 -

[1]《飲膳正要》,[元]忽思慧

[2]《紅油中翻滾的千層肚,是雪天裡最大的幸福》,果殼網

[3]爆肚,Wikipedia

[4]《爆雙脆》,梁實秋

相關焦點

  • 爆炒豬肚、毛肚火鍋: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吃肚子?
    肚(dǔ),一般情況下指的是豬牛羊等家畜可被人食用的胃,算是典型的下水。 在農耕社會,肉並不是普遍的食材,對於平民來說,下水就成為肉食最好的替代品。 北京的滷煮、西北的羊雜湯、川渝的火鍋、嶺南的滷水……數不盡的下水美食,無時無刻不衝擊著我們的味蕾。
  • 彩椒爆肚
    豬肚,肚的讀音(dǔ)三聲,小的時候不知道這個「肚」是什麼意思,一直以為豬肚就是豬的肚子,至於為什麼讀三聲也是稀裡糊塗,長大了才明白原來豬肚就是豬胃。不過,這個「肚」也只能用在可以把胃當做食物的動物身上,比如豬肚,牛肚等等,但是千萬不能用在人身上,比如「人肚」
  • 老北京爆肚哪家強!一篇爆肚科研報告
    :第一個胃表面像毛巾,第二個表面像蜂巢,第三個就是一層層的百葉(毛肚),第四個跟豬肚差不多厚厚滑滑。傳統爆肚一共可以爆13種!牛的四種,羊的九種。據我了解,北京著名爆肚店裡爆全這13種肚的只有金生隆和同城四季爆肚涮羊肉,後面有去金生隆,到時候詳談味道。其他爆肚店已經不會再做這麼多品種了。
  • 我們平時吃的牛肚、千層肚、金錢肚、毛肚竟然是它!
    牛百葉,毛肚,牛肚,金錢肚,這四個磨人的小妖精永遠讓人分不清誰是誰。哥悄悄告訴你們,其實吃了這麼多年的牛肚,竟然都是牛的胃!!!是的,你沒有看錯,你吃火鍋時候的牛肚不是牛肚,是牛的胃!牛是反芻動物,他們在休息的時候嘴不停地嚼啊嚼,是把胃中的食物再次嚼爛。而牛的胃由4個胃室組成,即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
  • 鑲牛肚、牛肚包、肚包飯,他們吃得香著呢
    爆肚、豬肚雞、毛肚火鍋……中國哪裡的肚(dǔ)子最好吃?今天,來說說歐洲人是怎樣吃肚兒的。圖/rtbf.be腸包肚(L』Andouillette)是裡昂非常有特色的美食,但也是十分重口味的料理。這是一道用豬腸、豬肚等食材製作的豬下水香腸:將豬大腸、豬肚和其它豬內臟剁碎,搭配上各種香料,最後一起塞進腸衣裡,這道驚人的「腸包肚」便做好了。
  • 「湯系火鍋」界大佬「網紅港式打邊爐」熬製八小時花膠雞+胡椒豬肚雞①口入魂!不可錯過!!
    花膠其實就是我們常說鮑參翅肚裡面的「肚」,就是魚肚。花膠雞裡面用的花膠,是曬乾後的魚肚,要吃之前再泡出來,等到鍋底開了,就可以倒進去煮。在鍋裡煮上一分鐘左右,花膠變軟了就可以吃了。千萬不要煮久了,花膠會化掉,融入湯中。先別著急吃肉,吃花膠雞得一步一步來!
  • 中國到底哪裡的火鍋最好吃?
    恰也是這方霧氣氤氳的天地,最能治癒人心。▲ 在易中天看來,「火鍋熱,表示『親熱』;火鍋圓,表示『團圓』。」中國哪裡的火鍋最好吃?火鍋統一了中國人的審美,但在口味上,卻是百鍋千味。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不同地區生長著不同的動植物,這也是火鍋口味、食材花色紛呈的保證。
  • 饞死人的豬肚雞火鍋來了!讓你的胃不可抗拒
    擱家太久,一出家門 最適合圍著桌子吃一頓熱氣騰騰的豬肚雞 皇廷豬肚雞
  • 中國到底哪裡的雞做得最好吃?
    圖/網絡從雞頭吃到雞屁股中國人到底多會吃雞?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首發於2019年10月12日,原標題為《中國到底哪裡的雞雞雞雞雞最好吃?》,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中國的版圖,像是一隻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
  • 豬肚雞的做法及訣竅
    【整雞入肚】雞肚內放入蔥結,5片生薑。最後將整隻雞填入豬肚,在豬肚內塞5片薑片,用棉線將豬肚開口處系好,用牙籤在豬肚上扎些小孔。(注意:一定要記得扎孔,防止豬肚脹氣發生危險)。 【慢燉豬肚雞】將豬肚雞和香料包放於鍋內,加滿清水淹過豬肚,放5片薑片,蔥結。大火燒開後倒掉開水。
  • 一人食豬肚雞,人均20元mark美顏靚湯,年輕人都要學會的「養生之道」.
    湯底味道多達九種,胡椒豬肚雞、原味豬肚雞、菌菇豬肚雞、麻辣豬肚雞、蟲草豬肚雞……胡椒豬肚雞湯是他們家的招牌,經過長時間的燉煮,湯汁混合著些許藥材的醇香,加了胡椒的湯更加鮮美,選用具有暖胃功效的白胡椒,湯裡那股胡椒勁滑溜下肚,從喉嚨暖到了胃裡。
  • 火鍋裡什麼菜最好吃?
    火鍋裡什麼菜最好吃? 今天讓我們來聊聊 火鍋裡什麼菜最好吃?
  • 豬肚雞+酸蘿蔔老鴨鍋!可以喝的港式火鍋外賣來嘞
    強烈推薦這個每日小火久煮8小時的濃醇豬肚雞湯底~作為一道滋補風鍋物料理, 北美撈神在熬製豬肚雞原湯的時候減輕了胡椒的辛辣,而突出了湯汁滿滿的營養與鮮味。鍋底滿噹噹一層豬肚+走地雞斬塊~!豬肚柔韌彈牙,久煮之下仍舊很有彈性~再看這湯裡的雞塊~每一塊都是精華!地道走地雞斬塊,肉質相對更有韌性嚼勁!肉質緊實卻不柴,有淡淡的雞油香氣,滿滿的鮮味和營養都百分百融進湯底啦靜等湯底沸騰,先盛一碗原湯暖暖身~!
  • 牛有4個胃,每個都能吃,最愛吃的毛肚排第3,第1個很少見
    火鍋一直是人見人愛的美食,麻辣過癮,有時候,可能會為了吃一頓火鍋等兩三個小時的位子,可見火鍋有多麼地招人喜歡。大家在吃火鍋的時候一般會點什麼菜呢?美食君最喜歡吃牛肚、黃喉、鴨血、娃娃菜、金針菇、凍豆腐……美食君能把整個火鍋店的菜單都背下來,因為火鍋實在是太好吃了,好吃到每一樣我都喜歡!在眾多食材中,牛肚最受大家歡迎,幾乎每一桌的點菜清單上都會有。想想新鮮的牛肚在滾燙的湯底中涮熟,立即夾到有白芝麻、辣椒麵、鹽和花生碎調成的幹碟中,牛肚的爽脆加上辣椒麵的鹹、香、辣、鮮,經過唇齒間的交合,慢慢呈現出來。
  • 石家莊這家超高人氣の豬肚雞火鍋,簡直就是寒冬「治癒神器」!
    「最近老夏安排了好多工作我的吃雞遊戲最近是玩不成了但我這個混跡美食圈的小菠蘿說起全國各地關於雞的美食那真是有說不完的話題!什麼辣子雞,三杯雞,口水雞,黃燜雞...自從2年前從廣東玩回來以後一直對豬肚雞這道特色美食念念不忘奈何北方城市吃這個的機會太少了!
  • 京城10大脆嫩爽口的爆肚名店
    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記載。過去和現時,每當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館和攤販就經營爆肚。梅蘭芳、馬連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萬春等名流無不喜食。爆肚又脆又鮮,不油不膩,據說還可治胃病。吃爆肚的人如會喝酒,總要喝二兩,喝完酒,吃兩個剛出爐的燒餅,確實是一大快事.爆肚的吃法在過去很講究,要按肚部位選料加工成爆肚.爆肚肚板、肚葫蘆、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顧客願吃哪個部位,隨便選擇。
  • 這樣做豬肚包雞,驅寒祛溼,補陰補陽,好吃又好喝連喝三大碗!
    這樣做肚包雞,異常好吃且奶白濃湯,營養豐富!此湯濃中帶清,具有濃鬱的草藥味及胡椒香。烹飪方法也很講究:先喝豬肚包雞湯,然後將豬肚包雞肉切成小塊,倒入湯中繼續煲5~10分鐘,即可吃出豬肚和雞肉,豬肚爽口異常,雞肉鮮嫩可口,湯中添加了雞肉的香味;再倒入乾菜、冬瓜等,吸收肉味,湯味變得香醇;最後加入肉丸、鮮雞什、竹腸等肉類,如同火鍋,湯汁越加越香。上癮並且營養豐富!
  • 豬肚雞火鍋這樣做,熬出奶白鮮美的湯底,健康又美味
    小夥伴們下午好啊,又到了每天醒來不知道晚飯吃什麼的時候了,今日份美食豬肚雞火鍋,愛了嗎?反正小編是超級愛了!小編真的是超級愛吃火鍋的,可以說天天吃火鍋都不膩的那種,卻真的不愛吃米飯,當然啦,要是小夥伴們愛吃米飯,小編也是可以破例去做米飯的,後期去給大家分享用米飯怎麼做美食!好了,話不多說了,我們現在就開始動手吧!
  • 毛肚比胸寬、鵝腸比人高...難怪這家火鍋紅遍成都!
    說起這個霸王毛肚,初見那一片比心坎還寬的毛肚,巴適妹兒自嘲沒見過世面。大多數火鍋桌子上擺的都是豬肚,而這個是肚頭。目前來說,成都還只有這一家敢吃這個部位的。不是因為怪,而是因為兩個肚子才能備好一份肚頭。▼銷魂骨
  • 中國最好吃的火鍋,到底在哪裡?
    從南到北,祖國人民把火鍋吃出了花!四川有麻辣鮮香的紅油火鍋,貴州有酸辣爽口的酸菜魚火鍋,海南有清新香甜的椰子雞火鍋,儼然是一場火鍋大亂鬥!△圖|攜程旅拍@旅行卡西莫多從12月01日到12月07日,打開攜程APP,點擊底部社區/旅拍頁面,發布火鍋相關主題帖子並關聯話題#冬日火鍋大亂鬥,帖子被評為優質或精選,便可參與瓜分最高5000元火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