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配速有氧訓練=垃圾跑量?

2021-01-14 東方體育

低配速有氧訓練=垃圾跑量?

高水平馬拉松運動員需要具備極強的速度耐力,這樣才有可能在比賽中拖垮對手,取得比賽的最終勝利。可以說速度耐力水平和中長跑運動員的成績呈正相關。

所以,高強度的無氧訓練(專項能力、速度耐力訓練),成了專業中長跑、馬拉松運動員的重要訓練內容。

大量研究也證明,無氧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心肺、血管和肌肉功能,提高最大攝氧率、乳酸閾、耐乳酸能力等,對提高中長跑成績有直接幫助。

而很多業餘跑友隨著運動能力的不斷提高,在平時訓練中也開始不斷提高配速,增加無氧和混氧訓練。那麼,既然高配速訓練效果那麼好,我們一直以高配速訓練不就好了嗎?

實際上,低配速的有氧訓練同樣有著不可忽略的地位,高水平馬拉松運動員雖然比賽配速快,但他們練得最多的還是中低強度的有氧訓練課。

註:本文所指的低配速、中低強度,大概在最大攝氧量的60%-70%之間。可以做個對比:系統訓練的跑友參加全馬、半馬比賽,一般在最大攝氧量的80%以上(水平越高,這個百分比更高)。

低配速訓練的作用

1、低配速有氧是高配速無氧訓練的基礎

馬拉松運動員有氧代謝能力和無氧代謝能力的提高,意味著運動水平的提高。

其中有氧能力決定於心肺功能、血管功能、血液運輸氧的能力、肌肉中的氧化酶含量等。有氧能力不僅是馬拉松水平的基礎,也是無氧能力的基礎,比如:無氧代謝產生的乳酸,就要靠有氧氧化分解。所以,提高有氧能力是馬拉松訓練的前提,也就是說,沒有有氧,就沒有無氧。

而中低強度的有氧訓練,正是提高有氧能力的最常見、最安全、最有效的訓練內容。進行低配速訓練時,雖然和個體乳酸閾、最大攝氧率、和比賽配速相差很遠,訓練後速度不會顯著提升,但是可以為更高強度的無氧訓練打好有氧的基礎。

否則,當你只練高配速,就像在地基不穩的樓房頂端不斷往上加蓋,很容易倒掉。當你有氧能力不強時,心肺、血管等功能一定不會好,這就導致你進行高配速的無氧訓練時,就無法滿足更多的攝氧需求,乳酸堆積也會更多,那麼你就很難以高配速堅持下來,影響了訓練效果。

所以,專業馬拉松運動員即便達到了高水平,但是他們的大部分訓練內容,還是中低強度的有氧訓練,一周13次訓練中有10次是有氧訓練。

而業餘跑友更是一定要堅持有氧訓練為本,特別是剛入門的跑友,如果水平不是很高,建議前期先練好有氧,無氧訓練可以往後推一推。

2、低配速有氧訓練具有恢復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低配速」訓練,是一切訓練的基礎!
    對於大眾跑者來說,無論是從競技角度出發,還是從健身角度出發,都應該多從有氧訓練上做文章。有氧能力不僅是馬拉松訓練的基礎(大眾馬拉松跑者比賽中有氧代謝的比例可佔80%以上),也是未來提升無氧能力的基礎。而「低配速」訓練正是提高和穩固有氧能力的最常見、最安全、最有效的訓練內容。
  • 大眾跑者應正確認識有氧訓練中「慢跑與快跑」的意義
    大眾馬拉松跑者由於運動能力不等,很難直接給出一個科學、合理的有氧耐力月跑量數據。但是基於對大眾馬拉松跑者運動潛力和訓練環境的了解和認識。有氧耐力訓練強度有氧耐力訓練強度制定標準主要是基於課程要求,也就是這堂有氧耐力訓練課的目的是什麼。通常,有氧耐力訓練強度分為:低配速有氧耐力配速和正常強度有氧耐力配速兩種訓練模式。
  • 最適合健身小白的減脂運動:低強度恆速有氧訓練
    在戶外跑步5 公裡,在泳池遊泳10 個來回,在動感單車上騎行30 分鐘,這些大眾最熟悉的運動方式,都有一個共同的名稱:恆速有氧訓練(Steady State Cardio,簡稱SSC)或低強度恆速有氧訓練。低強度恆速有氧訓練是最古老、最傳統的運動方式,也是最被大眾健身者熟知的有氧運動。
  • 輕鬆跑的配速是多少?對輕鬆跑的誤解,是很多跑者進步緩慢的因素
    相信對絕大部分跑者而言,4分配速絕對是一個恐怖的配速,但是對大神而言,那樣的速度確實是輕鬆跑啊。輕鬆跑,對於能力不一樣的跑者,配速是完全不一樣的。全馬能夠跑進3小時的人和全馬6小時跑完的跑者,輕鬆跑的配速怎麼可能一樣呢?普通大眾跑者的訓練模式很多跑者在日常訓練中,往往跑得很不輕鬆。在他們眼裡,跑得快才有成就感。
  • 「高強度」有氧訓練和鰹馳的關係
    有氧訓練是中長跑訓練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內容,通常以連續、長距離為特徵,且大部分有氧訓練強度較低。但是,我們大家進行的有氧訓練的強度是不是越低越好,不同強度對有氧運動有什麼影響?當強度到達最大攝氧率的80%,很多跑者的乳酸閾就在這附近,差不多是穩定有氧運動的最高強度,也是優秀運動員發展有氧耐力的最佳強度(但低水平跑者往往不能持久)。但是當我們進行較高強度的有氧訓練時,心肺、肌肉、血管都連續長時間處於大負荷運轉的狀態,就會產生最直接的感受是全身肌肉酸痛,坐立難安。
  • 夏天跑步,請忘記配速吧!跑慢一點兒,真的沒什麼
    忘掉速度,回歸跑步的本源  事實上,大約有70-80%的跑者看上去對配速極為敏感,津津樂道,但自己跑起步來卻對於速度沒有概念或者盲目追求快。  不慢跑,無耐力  很多跑者可能都聽說過「垃圾跑量」這個詞。所謂垃圾跑量,是指雖然花費了時間和精力跑步,但其實並沒有效果。
  • 簡單的訓練方法,卻提升了最佳配速!
    其中,D隊一位隊員在沒有盡全力的情況下跑出4分34秒的配速,大幅度提升了自己的25公裡最佳配速。 接下來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和大家聊一聊,大眾跑友提升「配速」,靠什麼? 運動負荷—— 【2018年09月-2019年05月】 訓練次數:3次/周,160-200公裡/月 訓練內容:低配速慢跑、核心訓練 【2019
  • 從初級跑者到中級跑者,打好有氧基礎
    先跑久,再跑快 無論是什麼樣的跑者,成功都是建立在堅實的有氧基礎上的。耐力是跑步表現的根本,無論是長距離跑還是短距離跑。 1.跑量的控制。如果你是一名初學者,建立有氧基礎只需要慢慢把每日跑量從2公裡提高到3公裡或4公裡甚至更多。在周末進行一次長距離跑中,你可以跑6~9公裡。
  • 2020年了,你還會用堆跑量的方式來PB嗎?
    簡單來說,就是不科學、無效、無目標的訓練。 這種情況下,你的跑量堆積,就成了「垃圾跑量」。 可能有會跑友認為:哪有什麼「垃圾跑量」?只要跑了就有效。但對追求跑步成績的跑者來說,這種堆積跑量的方式,的確是達不到訓練效果的。
  • 多快的速度才算有氧訓練的快速跑
    嚴肅跑者每周的訓練基本會包括至少一個高強度訓練,通常是一些節奏跑或乳酸門檻跑,激進的跑者可能還會安排一個間歇訓練,我對間歇比較排斥,總覺得大眾跑者沒必要練間歇,當然水平很高的跑者,想再提升速度能力,能科學加入間歇訓練也是很好的選擇。
  • 盲目最求配速?就算跑的再快也上不了天,看看什麼配速跑步最科學!
    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跑步訓練配速標準,讓大家有更明確的跑步計劃可以借鑑。 LSD訓練 很多跑友都知道LSD訓練,它是以"低強度"和"長距離"為特點進行的有氧訓練,屬於一種持續訓練法,對馬拉松的跑者而言更是一項重要的訓練。
  • 提升配速關鍵一步,跑者頂級訓練方式——間歇跑
    要提升跑步配速關鍵的一步,那就是進行間歇跑練習,提高你的耐久跑的能力和速度耐力。大家有沒有發現,剛開始跑步,總是感覺呼吸上氣不接下氣,感覺自己沒跑多遠就會覺得累了,然而後來堅持訓練一段時間後,自己回過頭來發現現在自己跑一樣的距離並不會覺得很累。
  • 深度解析基普喬格間歇跑訓練原理:背後訓練邏輯值得跑者學習
    也就是說,基普喬格這堂訓練課2:47的間歇跑配速比他的理論應該達到的間歇跑配速還要慢一點點,大約慢4-12秒,考慮到基普喬格是在2200米的高原環境下跑出這個間歇跑配速,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基普喬格就是按照自己水平所匹配的理論間歇跑配速在進行訓練。不會特別快,當然也不會慢,其訓練的邏輯性、科學性很強。
  • 健身愛好者必知:有氧訓練也能增加肌肉量!
    我身邊有兩種非常極端的人,這些人分兩大類,一類的是比較瘦弱,就是非常想增肌,所以常常做很多力量訓練,不做任何有氧的訓練,怕有氧導致肌肉流失。還有一類人,就是體重過大想著減肥然後瘋狂做有氧的人。而今天給大家矯正一個誤區:做有氧運動一定會掉肌肉嗎?
  • 冬天,為何「配速」會下降?
    12月13日,98跑俱樂部開啟冬訓模式。俱樂部第一階段(第一周)訓練目標:以恢復體能(經過2周身體調整後,體能有下降),提高學員有氧耐力為主。#第一周訓練計劃解讀訓練內容:3次有氧訓練(16~25公裡)、1~2次慢跑訓練(12~20公裡);訓練跑量:「A/B」配速組:80~97公裡/周;「C/D」配速組:50~61公裡/周;訓練強度:心率:140~145次
  • 基普喬格一周訓練計劃揭秘:大神最重視的卻是大眾跑者最忽視的……
    但單從基普喬格這周訓練安排來看,基普喬格要麼進行的是比馬拉松配速慢的有氧訓練,要麼進行的是馬拉松配速快的無氧訓練,也即基普喬格很少進行所謂馬拉松專項速度的訓練,這一點超出了很多跑者的想像。當然對於節奏跑究竟是什麼,有多種說法,有的說是乳酸閾跑,有的說是馬拉松配速跑,本文定義節奏跑為比輕鬆跑快,比馬拉松配速跑慢的一種跑法,也就是說LSD是速度最慢的有氧耐力跑,節奏跑是速度快一些的有氧耐力跑。
  • 姚明當年跑3200米配速408,12分鐘跑步測試,你處在什麼水平?
    說來湊巧,也是在上個月,中國短跑名將蘇炳添練曬出了自己跑3000米的成績,卻用時13分38秒,平均配速僅為432,耐力水平要跟17歲時的姚明比,也是得敗下陣來。即使對於一直堅持跑步的人來說,這408配速跑3公裡,也並不輕鬆的。
  • 關注你的心率,而非配速
    心率是衡量運動強度的一個重要個體化指標,相比配速、運動時間,心率更能準確的反映你的運動強度,以及運動的效果。根據心率進行相應強度的訓練,是馬拉松訓練的常用方式,同時也可以應用到日常跑步訓練中。如果你跑步只是為了健康,沒有參加馬拉松的需求的話,那麼夏天跑步堅持「有氧跑」就夠了!
  • 跑步時我究竟應該跑多快?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配速!
    強度,也即配速是馬拉松訓練的核心,想要更高效的進行馬拉松備戰,金字塔訓練是最佳訓練模式;其本質是在備賽訓練中,合理安排不同配速、不同跑量的訓練,那麼究竟應該怎樣掌握適合自己的配速呢?五種跑法強度時間基本要求1、輕鬆跑的配速如何掌握也即俗稱的LSD訓練,其往往安排在馬拉松備賽階段的初期;目的:打下良好的有氧基礎,並提升疲勞恢復能力,為後期更高強度的訓練奠定基礎。
  • 耐力訓練的3大基礎訓練,跑者應該怎麼訓練有氧耐力?
    力量,耐力和速度構成了有氧運動的三個基礎素質。我們就來聊聊跑者都是如何進行耐力訓練的,最後來進一步提高跑者的跑者能力。有氧耐力訓練的耐力本質這裡的耐力,其實是有氧耐力,是人體長時間進行持續肌肉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種對抗疲勞的能力。這裡的有氧,是在運動中,人體的脂肪和糖在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中有氧的參與,成為有氧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