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騙老年人的幾個保健品營銷手段

2020-12-14 山醫大生活圈

一邊是老人猛買保健品,另一邊卻是做子女的因家裡老人被非法保健品坑騙的舉報,「打爆」了全國各地工商局投訴舉報中心的電話。

工商局一位工作員告知,如今收到例如「姥姥晨煉遭受健康保健早教託班」、「借健康養生講座之名強取豪奪……」的舉報,早已見怪不怪了,每一年總要有幾百起。徐華鋒對於此事表明:「實際上,這種謀取權益的非法生產廠家多是商販,大多數打一槍換一個地區,應用的矇騙方式也很類同,要是稍稍注意,就不會太難鑑別。一般來說,她們會採用下列幾類方法坑騙顧客。

第一,利用「贈品」、「免費使用」等促銷手段吸引住老年人,許多老人最終是由於感覺過意不去,才選購其商品。

第二,喊著新科技的旗號,以騙取老人的信賴。老人接納新生事物的方式比較有限,不可以鑑別真假,通常被銷售人員的口若懸河所蒙蔽,出了難題既沒有稅票也找不著店面,只有認栽。

第三,在小區喊著「名中醫義診活動」的稱號,讓業務員穿上白大褂工作服當作「醫師」,用虛假的檢驗結果,坑騙老人選購、服食保健品。

第四,在有很多群眾主題活動的城市廣場採用「完全免費出行」的促銷手段,接送車老人,免費領取快餐,小食品,而小小饋贈後邊掩藏的確是一把銳利的「宰人刀」。

第五,在酒店進行各種各樣「權威專家專題講座」,老年人不明就裡,認為是有關健康養生健身的專題講座,結果通常是穿白大褂工作服的「權威專家」在敘述某某保健品實際效果怎樣奇妙、有多少榮譽資質,多少名人推薦等。

第六,在公園採用會員制度的促銷手段,吸引老年人選購保健品。「會員制度」有諸多益處,會出現「權威專家」高度關注老人的健康狀況,並騙取老年人的電話,以做到今後市場銷售的目的。

第七,在大型商場大門口採用「抽獎」的促銷手段,讓老人獲得「特惠選購某保健品」的巨獎。

第八,利用老人期盼真情的心理狀態,常常關心體貼,在了解以後採用死纏爛打的方法,讓老人上當受騙。

不論是哪個零售點,順手舉起一張產品手冊,都是發覺該商品誇大眾多作用,例如,健康養生、緩解疲勞、防衰老、調理內分泌作用、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等,乃至抗癌、防癌全是經常可以看到的關鍵字。但實際上,沒有一種保健品是能夠『一箭多雕』的,越發感覺商品越不靠譜。自然,這些年,伴隨著保健品製造行業的逐步標準,靠譜生產廠家坑騙老百姓的狀況大大減少了。可是,也存有著誇大其詞功效、業務員資質證書不足等難題。

為什麼上當受騙的多是老年人

一方面,老年人對健康的需求比較高,提高自身生活質量的願望比較迫切,有些騙局的確專為老年人所設。

另一方面,老年人心理上的一些弱勢也給了騙子可乘之機。

第一,老年人接受信息時,往往缺乏批判精神。通常是別人說什麼就相信什麼,特別容易相信來自「權威」專家的聲音。

第二,老年人的信息處理能力較差,一些銷售商往往會講一些讓他們不大懂也弄不明白的專業知識,讓老年人覺得問題嚴重,不馬上買藥就不行。

第三,老年人的面子觀念比較重。有些人覺得,我都享受了別人提供的服務,不買心裡過意不去。

第四,缺乏交流讓他們面對別人的噓寒問暖時,感情防線容易崩潰,因而落入圈套。

相關焦點

  • 老年人該不該用保健品
    其實這個問題不應該局限於老年人,但是老年人這個群體有其特殊性,故單獨列出來討論討論。首先要明確兩個問題,多大年齡屬於老年人?一般來說60歲以上的為老年人。第二個問題,什麼是保健品?日常說的保健品一般是保健食品的通俗叫法。
  • 保健品詐騙手段層出不窮 如何讓爺爺奶奶們不上當?
    為有效保護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財產權益,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認清典型詐騙手段的平臺,華北電力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爺爺奶奶別上當」老年人防詐騙公眾號對保健品詐騙進行了調查研究。  保健品詐騙有哪些危害  保健品是一種特定的食品種類,通常具有調節機體功能和改善體質等作用。但是保健品不是藥品,不具備治療疾病的功能。
  • 從源頭對老年人保健品市場加強監管
    晨報訊(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嶽宇豔) 市人大代表劉德勝認為,老年人保健品市場主要存在三個問題,「坑老」保健品層出不窮。從最初的「牛、羊初乳」,到現在納米技術、破壁技術製作的保健品,從補充微量元素到增強免疫力、抗衰的保健品目不暇接,有的隨意誇大適應症,甚至功效全無,副作用驚人。
  • 男子發現獨居母親吃男性壯陽藥,老年人為何總是掉進保健品騙局?
    老年人買藥容易上當受騙、踩雷的情況並不少見,因為過度關注健康,加上缺乏知識儲備,老年人更容易誤入營銷騙局,花錢事小,若吃出毛病,後果不堪設想。為什麼老年人更容易上當受騙呢?這類所謂的「保健品」製造成本低,經過包裝,虛假宣傳,市場營銷手段不正常,那騙子究竟是通過什麼套路,誘使老年人以高價超量購買,花幾倍甚至十幾倍的錢?藥品,保健品營銷騙局一般都有哪些套路?
  • 愚人節不愚人:教你一眼識破保健品營銷陷阱
    不管是講座還是義診,都是抓住了老年人關注自身健康、但相關知識匱乏的特點,偽權威、假療效,再配合「買一贈一」「促銷返利」「免費旅遊」等營銷手段,充分激發目標人群的購買慾。防騙指南:關注老人精神需求在保健品「坑老」的問題上,因存在口頭營銷取證困難、屬地限制執法困難等原因,一直屢禁不止。
  • 針對老年人新騙局,送雞蛋和麵條早過時,快收藏!
    很多的保健品都針對老年人來營銷,首先老年人的防範意識要薄弱一些;其次,很多老年人退休後,拿著不少的退休金;第三,老年人生活比較孤單,聽課反而解除寂寞。這就使得很多營銷人員把老年人作為銷售對象,通過送小禮品吸引老年人來,再通過上課的方式洗腦,最終達到銷售產品的目的,很多的兒女回到家裡,發現家裡老人買了上千塊的保健品,而且還樂此不疲的推薦給年輕人一塊來吃,很顯然他們已經被洗腦成功了。
  • 山東濱州:誰來規範「忽悠」成風的老年人保健品市場?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生意識的增強,種類繁多的保健品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而號稱具有「緩解疲勞」「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的保健品最受老年群體青睞。然而一些商家經營者利用各種手段,誘導老年人購買高價保健品,且經常存在誇大功效、以保健品代替藥品進行虛假廣告宣傳等問題。
  • 銀齡關懷④ | 為何老年人易陷保健品騙局?子女的陪伴,才是良藥
    一邊是老年人保健養生意識的提高,另一邊是保健品市場虛假宣傳、價格虛高、以次充好,不良商家引誘老年人高價購買保健品的新聞更是屢見不鮮。央視節目及相關媒體曾曝光過,某些保健產品每盒售價上千元,但實際進價僅幾十元。有網友留言:「每一個發跡壯大的保健品公司背後,都有無數熱衷養生、不堪孤獨的老人為之買單」。
  • 保健品營銷正在經歷,也是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服務營銷階段
    自從2019年的權健事件以來,可以說整個保健品行業近年來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譽危機,退出保健品行業的知名企業也大有所在!但也並非所有的保健品企業都一樣的萎靡不振,有的企業在這種情況下依然一路高歌,「風景這邊獨好」!
  • 老年人到底該吃保健品嗎?老年人的健康該怎麼重視?
    不知從何時起,保健品成為了一個令人談之色變的話題,成為了人們口中的騙子產品。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這東西絕不能碰,尤其是老年人更加不行!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老年人到底能不能吃保健品呢?但他們身邊往往沒有年輕家人的陪伴,在缺少親情關愛的情況下,很容易被某些銷售人員以親情牌搭關係送溫暖的手段,對其進行忽悠,可能叫一聲叔叔阿姨,認一個乾爸乾媽,就會讓老年人非常樂意花大價錢購買保健品3、老年人接受社會的最新訊息的速度都比年輕人要慢一些,對於一些騙人套路或者虛假廣告分辨能力有限,當面對身體健康下降的情況時,就很容易被虛假廣告的所謂賣點所蒙蔽4、保健品這個概念在我們國家興起較晚
  • 專家:防範保健品「精準詐騙」,老年人亦需提高信息識別能力並及時...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田曉航)隨著老年人對養生保健的需求不斷增長,利用老年人害怕疾病、渴望健康的心理詐騙財物的保健品詐騙案時有發生,嚴重侵害老年人權益。專家認為,在「精準詐騙」多發的資訊時代,除了市場監管部門加大打擊力度,老年人自身也需加強信息識別能力,及時向有關部門求證並維權。在中國老齡協會30日發布的2019年全國老年維權十大典型案例中,就有這樣一例涉老保健品詐騙案。
  • 老年人該不該吃保健品?
    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老年人的保健意識不斷增強。然而這一龐大群體對保健品缺乏客觀認識、辨別不清,如何引導老年人合理選購保健品值得深思。老年人該不該吃保健品呢,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明確一個概念——保健品,全稱「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適用於特定人群,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
  • 保健品再好,不如給老年人一份看得見的安全感
    這個新聞的出現,叔叔我馬上跑回家裡,找到爺爺奶奶,問一下有買保健品嗎? 還好沒有,畢竟也不是富裕人家,只是偶爾吃點冬蟲夏草。 那為什麼老人喜歡買保健品呢?
  • 2000億的保健品行業掏空老年人,子女的關心才是最好的「保健品」
    對於老年人的各種套路,層出不窮,我們農村這邊還好點,老年人一般不會在保健品這方面支出,但是只要一上當受騙,那就是全部的積蓄!8旬老人去世床下塞滿14萬保健品,很多都是過度推銷讓老人買的,真的特別恨這些個騙子,他們不讓老年人告訴子女在哪裡聽課,讓老年人瞞著子女。天天冒充大學教授講保健品好什麼的,關鍵是沒有人管!
  • 消費- 老夫妻吃保健品後拉肚子老年人可不可以買保健品
    對於老人家的身體健康,不少人都會選擇購買一些保健品進行食用。但是食用保健品後出現問題的事例也不少,近日就又有一對老夫妻吃保健品後拉肚子的事情發生了,這不禁讓一些人重新思考老年人究竟可不可以買保健品,以及應該怎樣避免像老夫妻吃保健品後拉肚子這樣的事情。
  • 「保健品吹牛、忽悠營銷」,真的該消停了!
    人的壽命是在不斷的延長,新一代的老年人對於養生的長壽的觀念是越來越足。老年人口基數的成長,保健市場蛋糕是越來越大,在普通實體店一片哀嚎中,保健品各種品牌和模式大放異彩,同時也亂象頻出。請看:一個不大的門市部,每天擠滿了老人,他們不僅能免費使用各種理療儀器治理常年病根,而且走時還能免費得到雞蛋、鍋碗瓢盆等禮物,樂此不疲。
  • 保健品營銷戰略:有效溝通、正確認識、客觀評價
    正是因為這一點,消費者對於保健食品的期望值也比較特殊,從而也就形成了比較特殊的消費人群,這類消費人群往往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消費心理——期望保健品能夠成為健康的保護神,逐漸地整個社會都會形成這種對保健品的不正確認知。舉例來說,本來保健品不是藥,不可治病,但是當某人食用了保健品之後,沒有防止其得某種病,消費者就會對該保健品做出「坑人、害人、不管用」的結論。
  • 老年人買保健品,這種現象還存在嗎?大家又是如何看待保健品的?
    自從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後,人們也對健康有了更高要求,然後就這一原因,前幾年很火的就是什麼保健品,吃完就可以治病什麼的,感覺這些藥都是神仙藥,而且大部分買的都是中老年人,但是這些藥真的有用嗎?保健品他到底是什麼,我們了解嗎?
  • 推銷淨水器、售賣保健品!臺前很多個村莊正在上演這樣的騙局!
    保健品忽悠老年人的手段有哪些?是什麼讓閱歷豐富的老人喪失了判斷力?一步一步陷入保健品騙局的?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會銷」保健品。老年人對健康本就十分在意,「專為中老年設計」的定位,緊緊鎖住老年人的需求,深耕運營,謀求盈利。尤其是針對老年人腰腿疼、內分泌失調、睡眠不好等常見病症,保健品企業著眼小切口、大推廣、強營銷,往往吹得天花亂墜,讓老人不知不覺落入陷阱,不能自拔。
  • 為保健品花費上百萬,遠離保健品詐騙,給老年人的三點建議
    阿姨並非個例,受到保健品詐騙的老年人數不勝數。我們該如何防範老年人繼續遭受保健品詐騙?首先,教育提高老人自我保護意識,防範信息洩露對於一個準確了解自己信息和身體狀況的年陌生人要格外注意防範。據心理專家分析,這種被稱之社群運營的方式,對老年人是最有效果的,老年人由於社交圈小,會依賴網絡社交,和網絡成癮的的人很相似,在他們的感知裡,網絡上相互發消息的聯繫就等於現實聯繫。即使在現實社會裡他們能分辨陌生人,網絡卻將陌生的距離消失了。陷入這種網絡社交依賴症狀中,極易被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