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要去追、去闖、去乘風破浪。但我根本看不到你口中那個明媚的遠方,每天都在重複,我只能看到我的未來白髮蒼蒼的模樣。」
這是在朋友圈看到的一段話,朋友又在抱怨工作無聊不想上班。
或許你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有過類似的抱怨。其實很有可能是因為進入了「職業倦怠期」。
上班時間久了之後,很多上班族都會表現出工作熱情消失、難以獲得成就感、對未來看不到希望、對現狀無所適從等等的焦慮心態。這都是典型的「職業倦怠」的表現。
「職業倦怠」會嚴重影響我們生活和工作過程中的對幸福感的感知,很多研究人員將「職業倦怠」列為一種常見的職業病。
01
究竟什麼是「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英文翻譯為「burn out」,即「燃盡」。是指一個人在工作的重壓下產生的身心俱疲及精力耗竭的狀態,是由於長期未解決的壓力導致的精神上、情緒上、身體上的疲憊狀態。
簡單來講就是:你有工作能力,但是喪失了工作動力。
「職業倦怠」的三種表現
「職業倦怠」主要有三種表現:情感衰竭、去人性化、自我效能感低。
情感衰竭:工作上總有一種付出大於收穫的感覺,工作熱情逐漸消失,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上都極易感到疲憊;
去人性化:對服務對象習慣性地採取一種極度冷漠或者消極否定的狀態,工作時少有積極情緒;
自我效能感低:做事之前總傾向於認為自己辦不成,對自己的評價越來越低,伴隨產生工作上的無力感。
我們可以將這三點簡單總結為:我好累、不高興、我不行。
02
從「邊際遞減效應」看職業倦怠產生原因
「職業倦怠」多出現在工作了幾年的上班族身上,或是三五年,或是十年八年,甚至更久。
其實這個現象不難理解,這類人在行業內有了積累,工作已經得心應手,也就意味著能取得的進步越來越小,工作難以帶給他們新的刺激,從而他們也就更容易進入倦怠期。
奧斯卡·王爾德說「世界上只有兩種悲劇,一種是得不到想要的,另一種是得到了它。」這類人的「職業倦怠」更符合王爾德提到的第二點。
類似於在經濟學上的「邊際遞減效應」。
舉例來說,當你很渴的時候:
喝第1杯水,你覺得很爽,這杯水給你帶來的效益是10。
喝第2杯水,你已經不是那麼需要了,這杯水帶給你的效益是5。
喝第3杯水,你覺得有點撐了,這杯水帶給你的效益是2。
和第4杯水,你開始拒絕,這杯水帶給你的效益幾乎是0。
「邊際效益遞增」與「邊際效益遞減」
工作上也是一樣:去年業績100萬,今年業績做到了120萬,多出來的20萬我們稱之為「邊際效益」。
如果明年你做到了150萬,增長了30萬,這就是「邊際效益遞增」;
而如果你明年做到了130萬,只增長了10萬,那就是「邊際效益遞減」。
所以,雖然你的業績仍然是增長的狀態,但是由於邊際效應的影響,獲得成就感變成了一件越來越難的事情。
在這種難以獲得成就感的情況下,工作帶給我們的正向反饋或者說正向激勵是越來越小的,在工作上逐漸感受不到刺激,我們就很容易產生一種對未來看不到希望,以及對現狀無所適從等等的焦慮心態。
這樣的焦慮長久得到不到解決,就會導致我們產生精神上、情緒上、身體上的疲憊狀態,也就是「職業倦怠」。
借用歐文·柏林的一句話來解釋,那就是「成功最難的地方在於你需要一直保持成功。」
03
怎樣合理應對「職業倦怠」
1. 主動創造正向激勵
「職業倦怠」產生的一大原因可以說是熟能生「厭」,因為太過熟悉沒有新鮮感的刺激,從而產生厭煩心理。
這個時候需要我們自己創造一些正向的激勵,比如給自己設定目標,最好是多個短期目標和一個長期目標相結合。
短期目標是為了增加正向激勵的次數,長期目標是為了賦予重複性工作意義。
「短期目標增加正向激勵次數」是說在每一次目標完成後都給自己一個相應的獎勵,可以是出去吃一頓飯、獎勵自己一件衣服、一支口紅、出去旅遊、看部電影等等,獎勵可大可小,只要是能讓自己放鬆、讓自己變得心情愉悅的事情就可以。
這些獎勵對我們來講都是普通日子裡的一個小驚喜,是工作和生活上的一個正向激勵,在那些心情煩悶的日子裡,這種小激勵會顯得特別重要。
「長期目標是為了賦予重複性工作意義」是說設立一個長期目標之後,我們就會覺得生活很有奔頭,會不自覺地認為現在重複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在為這個目標打基礎,攢經驗。
如此一來,雖然工作還是日復一日地進行著,但是我們的心態已經悄然向著更積極的方向了轉變。
心態已經悄然向著更積極的方向了轉變
2. 允許自己抽出時間
美國的《今日醫學新聞》專門研究過「職業倦怠」的人群,他們都表示:定期花時間專門做一些讓自己愉悅的事情,對緩解職業倦怠的消極影響很有效果。
工作中的我們就像一隻「氣球」,工作上長期得不到緩解的壓力一直在往氣球裡充氣,這樣的狀態下氣球爆炸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不如對自己好一點,當我們意識到自己進入「職業倦怠」期的時候,不要強迫自己變得積極起來,而應該允許自己抽出時間做一些想做的事情,用愉悅的情緒去稀釋「職業倦怠」帶來的焦慮情緒。
可以休個長假,也可以只請幾天假,總之,覺得累的時候,允許自己短暫的逃離。
可以去遊山玩水、可以待在家裡上網刷劇、可以陪陪家人、可以去見見老朋友,還是那個道理,做一切能讓自己覺得愉悅的事情,去任何能讓自己覺得放鬆的地方。
等到緊張焦慮的情緒緩解的差不多,再回到工作崗位繼續工作。
允許自己抽出時間去放鬆
3. 在其他領域尋找「邊際效益遞增」
前邊我們有講到邊際效益的遞減很容易造成「職業倦怠」,但是在一個崗位工作久了,這份工做會越來越難以帶給我們遞增的邊際效益。
這個時候,不妨把精力分一點到其他的領域。或許你讀到這裡想說「OK,那我現在趕快辭職換一份新工作。」
我說的其他領域,並不是讓你盲目換工作的意思。當然,如果你說你已經慎重考慮過了,那你可以隨意。
這裡的「其他領域」可以理解為一個「PLAN B」,比如你在公司做文案工作,有寫作功底,如果喜歡的話,那你可以嘗試工作之餘做一下自媒體。
進入一個新領域之後,讓原本普通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挑戰性,更容易獲得成就感,也更容易獲得遞增的邊際效益,反過來對本職工作的專業度提升也是有利的。
用大冰的話來講就是「既可以朝九晚五,也可以浪跡天涯」。
願你可以朝九晚五,也可以浪跡天涯
最後,願大家都能順利度過「職業倦怠」期。都能一直有著去追、去闖、去乘風破浪的勇氣,都能遇到遠方的星光,看到明媚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