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在是不想上班了」:職業倦怠,謀殺了80%員工的工作熱情

2020-12-13 騰訊網

文/野草莓

「好無聊啊,怎麼時間過得這麼慢?到底什麼時候才下班吶...」

「哎,完全不想工作,要不先休息一下,明天再做也行。」

是的,同事小敏又開始每日必備的工作吐槽了,在這家公司待了5年,前三年充滿了幹勁,一心扎在項目上,活生生的拼命三娘。

可是越到後期,尤其是這幾年,小敏總是感覺提不上勁,對工作仿佛一夜之間失去了熱情,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著什麼時候下班,明明什麼都沒幹,可就是覺著累得不行。

其實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都或多或少有過和小敏一樣的感受,這種情況並不少見,甚至有一個專業的名詞來形容這種狀態,即職業倦怠。

掃碼收聽大咖講「職業倦怠」

處在職業倦怠期的職場人,對工作喪失了以往的熱情,又被稱為職業木乃伊,長時間對著電腦或者文件發呆,不僅工作效率低,而且經常腦袋一片空白,工作想幹到哪兒就算哪兒,不再制定長遠的工作計劃,希望天天都是禮拜五。

長期處於職業的倦怠期,不僅無法創造工作價值,而且也對自身的健康、人際關係均會產生一定的危害,甚至會對其他事物感到心灰意冷,絲毫提不起興趣。

那麼處於這種階段該如何自救呢?換一份工作是不是就能解決?其實不然,要想解決這種困境,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我們會進入職業的倦怠期。

1

為什麼會產生職業倦怠?

1. 工作滿足感日漸減少

美國羅斯福總統在連任第四屆總統的時候,有位記者問:「請問第四次當選總統是什麼感受?」羅斯福總統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請這位記者吃三明治。

吃第一塊的時候,記者內心十分激動覺得這是總統請客,第二塊的時候感覺有些飽了,激動的心情也平靜了不少,到了第三塊的時候記者已經感覺難以下咽了,而當總統把第四塊遞給記者的時候說道:「當你把這第四塊三明治吃下去,你剛才問我的問題,我就不用回答了,你自己會有親身體會。」

其實任何工作都會有膩煩的一天,即便這份工作貴為總統,也始終逃脫不了職業倦怠的命運。

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邊際遞減效應」,邊際遞減效應是指每消耗一個單位的商品,所能帶來的新增的享受在遞減。

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吃第一塊三明治的記者覺得很開心,第二塊的時候仍然覺得不錯,而到了第三塊和第四塊的時候,這時三明治帶來的邊際效益,即新增的享受已經很低了。

工作也是如此,當你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都在幹同一份工作,那麼此時消耗的年份或者需要投入的工作量,它們帶來的新增享受已經遠遠低於當初的滿足感了,也因此心裡的落差越來越大,漸漸走進了職業的倦怠期。

因而換工作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任何一份工作一開始就如同吃第一塊三明治,我們會很有滿足感,而到了後面幾年的時候,再美味的三明治都味同嚼蠟了。

2. 自我價值始終沒有實現

每個人在初入職場時,都滿懷抱負,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

馬斯洛曾在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中將人類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類別,從生理需要到自我實現需求,分別從低到高排列。

當今社會的大部分工作,生理、安全、社會需求都能滿足,免受飢餓、保障自身安全、和諧的同事關係,如今我們真正追求的是工作中自我實現的需求。

然而這個需求實現的過程往往都是一場耗時耗力的超長馬拉松,許多企業內部政策不靈活,長久的穩定加之固定的工作方式,使得工作本身就已經變得枯燥。

同時僵化的機制,導致員工無法參與決策,缺乏合理的上升渠道,也在加劇我們職業倦怠的程度。

在種種因素下,面對僵化的體制、眾多的糾纏與誘惑,使得大部分的職場人迷失了自我實現的價值觀,成了他人自我實現需求過程中的「陪跑員」,常常不知道終點在哪裡,即便看到了終點,那麼冠軍也不是自己。

長久以往也漸漸喪失了對工作的熱情,開始了得過且過的工作日常。

2

如何度過職業倦怠期?

1. 以枯竭為契機,實現自我超越

職業倦怠又被稱為職業枯竭,根據資源守恆的理論,當你工作所需的資源消耗率高於補充率時,便要進行必要的補充,這時也是發現自我不足的最佳時候,此時若能以枯竭為契機,掌握新的技能,對自我的工作有一個新的認識,實現自我超越,那麼也會使得職業生涯產生質的飛躍。

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學會肯定自己的工作。處於職業倦怠期的我們,最容易產生的情緒就是「這工作太沒意思了,做了也沒什麼用,還不如不做」。

管理學中有一個經典的「不值得定律」,是說當我們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會保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學會肯定自己的工作,讓自己覺得這份工作是有價值有意義的,這時在完成工作後自然會產生一定的成就感,從而減輕職業的倦怠感。

其次在職業枯竭的時候,尋找新的興趣突破口,進行必要的補充也有助於成功過渡職業倦怠期。

朋友肖肖是一名髮型設計師,有段時間他覺得這份工作特別沒有意義,於是下班沒事就自學起了攝影,希望通過攝影能找到下一份工作。

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在學習攝影的這段時間裡,他發現自己的髮型設計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原來在下班自學攝影的時候,因為看的多,拍得多,因而審美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這種提升在髮型的設計上得到了直接的體現。

職業困境出現的時候往往也伴隨著機遇,當克服了壓力,往往會使職業生涯也會迎來新的突破。

掃碼收聽大咖講「職業倦怠」

2. 超越物質,以內在動機提升工作體驗

許多人以為,工資不過高福利不夠好是導致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其實不然,正是因為我們把工資看的太重,喪失了工作的初心才最終走向職業倦怠。

曾經有兩組大學生被選作實驗對象,試做SOMA數學謎題,對於第一組的學生而言每解開一道題就給1美元獎勵,而第二組的學生則完全沒有獎勵。

解謎任務結束後,實驗人員讓兩組學生自由活動,然後通過單面玻璃觀察兩組學生各自的行為,觀察的結果出人意料:有1美元獎勵的第一組學生在獎勵中斷後,幾乎寧願發呆也不願意繼續解題,而沒有獎勵的第二組學生則大部分都繼續在專研接下來的謎題。

類似的實驗結果不論是針對大學生、幼兒還是職場人士,結果都幾乎一模一樣,即有物質獎勵的那一組一旦停止獎勵便會放棄,物質的獎勵只在最初起到了激勵的作用,到了後期反而抑制了本身的積極性。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正是因為人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在「適應水平現象」中,更多的生活消費品,更好的物質條件或者更高的社會聲望,最初能給我們帶來強烈的愉悅感。但是,這一切都會很快消逝。接著我們需要更高的水平來實現更高的成就,否則就會產生挫敗與不滿。

你可能會好奇,那為什麼商界那麼多傳奇人物似乎從來就不會對工作產生倦怠呢?那是因為他們看待工作的視角早已超越了工資的本身,不論是福布斯、馬雲還是李嘉誠,激勵不斷付出的原本就是工作本身。

這種現象在普通人身上也有體現,許多遠赴他鄉的最美教師、天未亮便開始清掃馬路的最美阿姨,他們的工資並不高,甚至不及普通中層的三分之一,但是孩子的教育、城市的清潔本身就是工作的意義。

並不是要求我們徹底摒棄物質,而是在追求實現物質的過程中,尋找到一開始工作的初心,樹立一個高於物質的工作目標,正確看待工作的意義,這也正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環。

正如ZARA創始人阿曼修的人生信條所言:如果只想著發財不配做一個企業家,對我來說錢如果是用來實現目標的,那它才有真正的意義。

3

寫在最後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組調查,假設每個人活到83歲(30316天),那麼工作則佔據了其中的2555天,共計20440個小時,這其中還並不包括日常加班、來回的路程時間等等。

工作已經在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中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如何與工作正確相處,確保工作對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是每個職場人都要歷經的考驗。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曾說: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已有的工作;與其追求幻想,還不如愛上眼前的工作。換工作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在咬牙堅持的職場路上,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不為人知的辛苦,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偶爾的不想努力和突如其來的喪,也未必不能原諒,但更重要的是遭遇困難及時收拾心情,調整狀態,重新出發。

要相信機遇與挑戰永遠並存,當你咬牙挺過這份苦難的時候,機遇還會遠嗎?

-THE END-

相關焦點

  • 「姐,我不想上班了......」—職業倦怠,你經歷過嗎?
    「我們沒有再討論這個問題,我想起了幾個好朋友的抱怨:「今天才周一,還要上好幾天班,不想去」「每個月總有那麼30幾天不想上班。」「沒有一技之長的人才會出賣自己的時間換取金錢。」「上班就是在浪費時間與青春。」
  • 不想上班怎麼辦?3個建議幫你走出職業倦怠期!
    你是否一想到上班就覺得頭痛頭暈,哪哪都不對勁,不想去上班?你是否上班時什麼事情都不想做,全靠一口氣才撐到下班?你是否覺得自己最近的表現變得越來越差,對前途感到無望?出現以上這些問題,就證明你得了「職業倦怠症」。這種「症狀」,是不是很罕見呢?
  • 上班上到懷疑人生,職業倦怠是一種病嗎?
    許多媒體說「職業倦怠」是一種「病」。 小麗感到身體疲倦,上班時心中抗拒,每逢會議或者撞見領導都擔驚受怕,每次老闆工作交代時,內心都會有說不出的煩躁不安,回到家感覺非常疲倦,不想做事,有時會整天躺在床上不想動…… 這些症狀是否再熟悉不過?
  • 很煩躁,不想上班,4招教你緩解職業倦怠
    你是不是有這種感覺,每天早上一睜眼,就很煩躁,不想上班。有時候一想到上班就很恐懼,但是你又不得不強迫自己去上班。到了辦公室,同事們談論的還是不想上班,想退休之類的話,你的心就更加踏實不下來了,你就非常希望有一個政策,既可以退休又可以開工資。沒有這種好事,你就只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就是典型的職業倦怠。
  • 職業倦怠期丨「你永遠叫不醒一個不想上班的人」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不想上班啊!」累到調了 8 個鬧鐘也爬不起來,不是真的那麼困,只是不願意面對周一。明明手頭上有成堆的工作,to do list 比廁所的捲紙還長,但只想昏睡到晚上,獨對四面牆。我也覺得這樣很不好,但真的不想爬起來面對。
  • 剛過40歲不想上班怎麼辦?走出職業倦怠期,聰明人都會這麼做
    我有點疑惑地看著他:「你怎麼突然這麼說?」老馬低下頭說:「我今年剛過40歲,就突然有一種特別不想上班的感覺。而且我問過了身邊很多已經過了不惑年紀的同事、朋友,很多人都說現在巴不得不去上班。你說這是什麼為什麼呀?」
  • 現代工作中的職業倦怠
    工作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倦怠想到上班就心累,甚至上一天班要躺平三天。
  • 「想到上班就心累」,如何解決職業倦怠?
    ,不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 想到上班就心累,不想面對工作◆ 一上班就想著下班,對工作內容感到煩躁◆ 提不起勁,只想啥都不幹躺平歇幾天如果你出現了上面類似的感受,說明職業倦怠已經找上你了。3、在效能方面:感受不到工作帶來的成就感,持續否定自我存在的價值。因此,產生職業倦怠後,如果不及時解決,就會導致個人狀態持續惡化,繼而全面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家庭生活和職業發展。職業倦怠的危害如此之大,那它是如何產生的,又該如何解決呢?
  • 如何處理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倦怠
    1981 年,馬斯拉奇(Maslach)等人將「職業倦怠」 描述成一種症候群候群,並認為應該至少包含三個維度:一是情緒衰竭,指個體情緒和情感處於極度疲勞狀態,工作熱情完全喪失;二是非人性化,指個體以一種消極、否定、麻木不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同事或來訪者;三是低個人成就感,指個體消極評價自己工作的意義與價值的傾向。
  • 對工作總是沒熱情?小心,你可能得了職業倦怠症!
    如果你常常在工作中感到疲勞,無趣,對未來感到迷茫不安,那麼很有可能你已經受到了職業倦怠的困擾。那麼,職業倦怠症究竟從何而來,又該如何克服它呢?職業倦怠症的典型症狀如果你在工作中常常出現以下症狀,那麼也許職業倦怠症已經悄悄來到了你身邊。◆對工作喪失熱情,情緒煩躁、易怒,對前途感到無望,對周圍的人、事物漠不關心。
  • 《倦怠》:勇敢一點,讓我們治癒「不想上班」
    當脫口秀演員王勉用搖滾說唱吼出一聲「我不想上班!」全場炸裂,那一檔脫口秀綜藝的名場面由此誕生。後來,他拿到了總冠軍,但看綜藝的我們,還在上班。如果說不想上班是年輕人的一種普遍心態,那當我看到《倦怠:為何我們不想工作》這本書時,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廢話嗎,難道會有人樂意早起、擠早高峰、上廁所難找坑位、晚上10點下班還打不到車嗎?
  • 突然很想休息,不想上班,每天都很倦怠,對現在的工作沒有激情
    突然很想休息,不想上班,每天都很倦怠,對現在的工作沒有激情,該如何改善?如果是複雜的事情就把它分解開來,分解成一個一個地,可以達成目標,分解成一步一步可以動手去做的事情,然後找其中的一件事情的出發點,去把這件事情做完,接著再做第2件,第3件,一直到第9件,不知道你在做的過程當中會產生什麼樣的感想,或者想法或者新的感受或者新的計劃,但是我相信你可以嘗試一下
  • 總是不想上班怎麼辦?3步教你破除職場倦怠魔咒
    一份工作幹久了,是否會有這樣的感覺?明明有一堆工作要做,可就是不想動。一天下來,感覺什麼都沒做,卻精神和身體極度疲憊。每天早上睜開眼睛,第一個湧入腦海中的念頭就是:我要辭職。可是再一想,換一份工作就能解決問題嗎?現在的職位、薪水對自己而言已經很不錯了,再換一份工作好像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如果你有這些感覺,說明你已經進入了職業倦怠期。為什麼會厭倦工作?
  • 上班瞎忙又累,你可能已經工作倦怠了
    在談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看知乎網友對於工作倦怠的理解:maggie(安全行業):缺乏長期的目標和短期的成就感,是工作倦怠的直接原因。(如何克服?)給自己設定一些短期能實現的目標,每完成一項,就自我暗示我做成了一件事。
  • 如何走出職業倦怠?
    忙活了一天也不知道幹成了什麼,一不小心還要加班,別人吃夜宵的時間,你才準備回家,心想,辭職算了,這樣的念頭大概動了一萬遍了…… 假如你也是這樣,很有可能是因為產生職業倦怠了,它有著最顯著「症狀」——不想上班。
  • 你知道你正處在職業倦怠期嗎?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一份工作才幹了不到幾個月,原本發誓要好好工作的你慢慢就失去了對這份工作的熱情,於是你開始厭煩工作,不想上班;更嚴重的是,你開始發現自己對別人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冷漠,生活上似乎也越來越找不到樂趣
  • 突然想起了「職業倦怠」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時候,反正我是常態,就是要去上班前,手頭該做的事都做完了,原本是可以出門了,可是一看時間,好像離平常去上班的時間還早一點點,這麼說吧,平時上班是提前十五分鐘出門的,但這個時候還有二十分鐘,就覺得還太早了,換句話說,我們總是掐著時間踩著點去上班的,即使那十來分鐘在家裡並沒有什麼事可做了也要拖到那個點才去
  • 職場社畜一提上班就想哭?年輕人,你可能是進入了職業倦怠期
    01無法接受活著大部分時間就是上班,這個問題讓很多社畜高呼:扎心了,老鐵在職場中,有幾個職場人甘心一直就那樣工作下去,把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上班,沒有自由,沒有喜樂?但事實上,上班本來就是一件很日常的事情。有的人能從中找到樂趣,有的人卻始終覺得這種生活很不堪。有位網友就表達了自己這樣一種厭倦上班的想法。
  • 心累,感覺不想上班怎麼辦?
    你好,我是許川,最近有好幾個粉絲來信給我講,說上班提不起精神,對工作的熱情已經快消失殆盡,當和尚都不想去撞鐘了,上班如上墳。他們感覺自己的工作很沒有意義,高負荷但每天做著重複的事,就像在畫圈一樣,不知道這日子什麼是個頭。慢慢的就開始出現情緒煩躁、易怒、對前途感到無望、對周圍的人、事物都漠不關心....
  • 「我好累、不高興、我不行」:你可能已經進入了職業倦怠期
    但我根本看不到你口中那個明媚的遠方,每天都在重複,我只能看到我的未來白髮蒼蒼的模樣。」 這是在朋友圈看到的一段話,朋友又在抱怨工作無聊不想上班。 或許你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有過類似的抱怨。其實很有可能是因為進入了「職業倦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