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02屬靈的人與屬血氣的人A

2020-12-12 紅炭沾我口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02屬靈的人與屬血氣的人

【人拒絕接受保羅的福音,根本原因是自我中心,這是人罪性的本質。救恩是聖子買來的,但這是聖父的計劃。福音信息的中心是基督之死,這是父神旨意的一部分。就算是釘耶穌在十字架的人,也不在赦免以外,若不是他們死不悔改。但只憑人的理性,不能領受神的奧秘。】

基督的智慧是成長之道(1-3:23)

屬靈的人與屬血氣的人(1-16)

保羅靠神的大能宣講(1-5)

希臘是經典哲學的發源地,哲學是關於智慧的學問。古希臘人崇尚智慧及哲學,並且祭拜偶像。保羅在雅典傳福音時,以希臘人的哲學觀念為契機,用溫和的觀念去教導雅典人的信仰。他在亞略巴古的宣講,被當作外邦福音本色化的經典模式,以及他對待外邦知識分子的範本。

只是在提到耶穌復活時,引來不信的聽眾的非難,於是保羅從那地「出去」了。這事影響了保羅,他到了哥林多,一開始是「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希臘人被虛妄哲理和世俗小學充滿頭腦,神就任憑他們把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的(林前1:20)。保羅在哥林多以十字架信息使人歸信,「見證」了神的大能。

這段經文雖然簡短,卻格外有價值意義。保羅談到兩件事,一是教會的信息,二是教會傳達信息的方法。他在神的智慧與人的智慧中間劃出一道分界線。世上的智慧及爭辯代表人的智慧,教會蒙召去傳揚的十字架道理代表神的智慧。保羅對虛謊的事一筆帶過,側重描述真道和傳揚真道的方法。

保羅因為傳道,被毆打、遭逼迫,對此他並非毫無懼色。當人「言語的智慧」提出論戰,拙劣的觀點往往戰勝優秀的思想,以至鼓勵辯士誇耀自己的成就。信心不能從哲學的修辭推演出來。猶太人困窘於道成肉身,希臘人看復活如同虛謊,保羅卻只傳基督被釘十字架,以軟弱顯明大能、苦難成就榮耀的福音。

1 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秘。

1 「高言大智」,可直譯為「高超的話語或智慧」。原文中「高超」由「在上」(羅13:1,彼前2:13)演變而來,意思是「優越」,在新約裡只出現在本節和提摩太前書(2:2)「在位的」。其實際含義是「過分華麗」或「雄辯的口才」。在哥林多,保羅並沒有用修辭學技巧來堆砌美麗的詞彙,也沒有過用邏輯學作精緻的安排。

「奧秘」在欽定本用「見證」,一語雙關。「奧秘」源於「關閉」「啟蒙」「秘訣」的演變(腓4:12),在神秘宗教中也常用,指入門後得見的「秘密真理」。保羅的含義有所不同,在新約裡,這是古時被隱藏(西1:26),如今已經顯明的(7節,羅16:25-26)。神的奧秘就是基督(西2:2),藉著聖靈啟示給重生的人(弗3:3-5)。

2 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2 這節第一和第二分句直譯為:「我不曾決定,要在你們中間知道任何事」,否定詞「不」應與「定了主意」連用,不是與「別的/任何事」連用。保羅在雅典講道已經小試鋒芒,他來到哥林多無疑調整了策略;不再圍繞處境化,來討好世上的智慧。保羅定意,除了「神的奧秘」,他不適用、也不願意、知道其他的事。

「只知道耶穌基督」,包括「耶穌」這個人和「基督」這個職分。保羅根本不想在這個人以外再討論其他任何事情。他所要著重的,只是耶穌基督「這位被釘十字架的」。基督職事的這一部分,是保羅自始至終所專注的,並以此作為他所傳福音信息的中心(1:18)。雅典事件後,處境化有了新策略,他更純粹堅持福音的中心要旨。

當初在雅典,講說「道成肉身」的「新道」,原本就是希臘人的「絆腳石」。宣揚「復活的道」,又被誤認為「胡言亂語的」,遭受「只將新聞說說聽聽」的雅典人的譏笑(17:21,31)。如今保羅持定「被釘十字架」的救贖的真理,專心依賴和服從神的權柄和大能,照著神的旨意和智慧行。這是保羅貫串始終的侍奉精神和服侍特徵。

本節不可照字面直解。保羅其實要強調十字架是他所傳信息的核心,因為那些聽他傳道的人,無法領會關於基督神性的教導。尤其對哥林多教會來說,信徒需要更多領會十字架所代表的謙卑,緩和復活的盼望所帶來的末世凱旋主義色彩。除了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外,保羅闡明基督復活也同樣重要(15:3-8)。

3 我在你們那裡,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

3 有人說,保羅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到你們那裡的時候,不但避免使用那吸引人的華麗詞藻和哲理智慧;相反的,我是以極端的卑微和敬畏的戰兢的態度去的。」先前保羅在腓立比被囚過,在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又被驅逐出城,在雅典也是被人禮貌地請他離開,所以面對哥林多時他顯出自然的畏縮。

這也是一般最好的傳道者經常會有的共同感受。冷靜自滿的態度並不是最佳的傳道態度。「軟弱」很可能暗指他肉體上的那根刺,就是身體上的某種痼疾(林後12:7)。「懼怕」與「戰兢」兩個形容詞合併使用,就像哥林多後書(7:15)、腓立比書(2:12)的「恐懼戰兢」,和以弗所書(6:5)的「懼怕戰兢」。

屈梭多模說,保羅真懼怕危險嗎?是的,儘管他是保羅,依然是一個人,這不是貶損他,是說人性有弱點。事實上,他對死亡和打擊感到懼怕,又未因懼怕做錯事,這種果斷和堅毅才值得稱讚。說保羅不怕打擊,不僅沒有尊重他,還有損他的偉大。他若毫無懼意,身處險境時怎能體現出忍耐力和自制力呢?

4 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

4 保羅所「說的話」和「講的道」,大部分收在他的十三封書信中。此外還有由別人記錄的,路加作品使徒行傳收載保羅的三個長篇講章(徒13:16-41,17:22-31,20:18-35),和三個長篇自辯辭(徒22:1-21,24:10-21,26:2-29)。其中第二個講章在雅典,第二個自辯辭對巡撫腓力斯,都是對外邦人講的。

保羅在哥林多傳福音,可能和他在彼西底的安提阿所講、就是第一篇講章的內容大體相近,因為第三篇是勸勉長老們的造就的話。「智慧委婉的言語」,應該也是指他在雅典的宣教方式,就算在寫這封信時,他還是帶著些「智慧委婉」。「委婉」是個形容司,新約別處沒有出現過,可能由動詞「說服」變化而來。

「委婉」的希臘文,在《猶大古史》中,用來表達列王記上(13:1-32)那位「老先知的花言巧語」。同根字出現於歌羅西書(2:4)的「花言巧語」,指靈智派那些誘惑人的話。思想膚淺的哥林多人,容易被虛浮華麗的「高言大智」所騙。但聖靈不會進入不潔者靈魂,而且無論用多狡猾的言語攻擊他,他也不會被打倒。

「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是與「智慧委婉的言語」相對照。「明證」是由「宣告、證明」變化來的,新約裡只有出現這一次,意思是「證據」「證實」。「聖靈」,原文無「聖」字,所以可解為「聖靈」,也可解為人內在的「靈」,以與外在的表現相對照。「大能」,這裡指的是道德上的能力,不是指悟性上的能力(1:18)。

保羅自我承認之前的挫折,甚至以此作為他在哥林多宣教的起點。儘管是對外邦人講道,他也不再使用當時遊行教師和雄辯家那些「有說服力的言語」。相反,他唯獨高舉基督和他釘十字架的樸實無華的得救的道理。保羅要證明,對於基督的信仰,並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所賜的信心和愛心、智慧和能力。

5 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

5 基督徒的智慧存在於教會中,神將智慧託付給教會,教會有責任宣講給世人知道。十字架的道理是中心、整全、終極的哲學,它不能用別的哲學來試驗,這是真理;基督徒可以用神的哲學來檢驗世上的哲學。事實上,用神的智慧來指導世上的智慧/哲學,那麼一切哲學的疑難問題就都能迎刃而解了。

保羅在這兒宣稱的是神的心意。信心唯一可靠的根基,乃是「神的大能」,不在乎「人的智慧」。人的智慧,如科學、哲學、宗教、政治上的理論,常常在變,只有神的話永遠立定。保羅的工作並不只是言語,乃是有成績可以查驗的。一種再造的能力已進入世界的染缸,哥林多信徒的改變就是神的大能。

有人喜歡講故事:一個酗酒、無可救藥的人,有一天得救重生了。他的同伴想要動搖他的信仰說:「像你這樣一個現實的人,怎麼會相信聖經所說的神跡。比方說,你沒有看見你的這位耶穌在你家中把水變酒吧?」那人回答說,「在我家中沒看見水變酒,不過在我家裡,他已經把酒變成了家具。」

神已顯明的奧秘(6-16)

福音不是人的智慧(6-9)

人拒絕接受「保羅的福音」,根本原因是由於自我中心,這是人罪性的本質。救恩是子所買來的,但這是父的計劃。福音信息的中心是基督之死,基督之死是父神永恆計劃的一部分。就算是把耶穌釘上十字架的人,也不在赦免以外,若不是他們死不悔改,堅決不信。但若只憑人的理性,不能領會神的奧秘。

神聖的福音很簡單,又很深奧。福音不是一個謎,不是隱藏在言語裡,是隱藏在大能裡。基督教的講道和教導方式,對於信仰的根本教義,要強有力地宣告;對於次要的枝節,卻不可講得太過肯定。對人有益的智慧必須符合基督的真理。會眾需要多一些清晰、純正的神的智慧,少一些刻意堆砌的人的智慧。

6 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們也講智慧。但不是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這世上有權有位、將要敗亡之人的智慧。

6 保羅在前面指出,他傳福音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和「智慧委婉的言語」來宣傳,但他用了「然而」二字來隔開上面一段。保羅在這兒不是把「智慧」分類,好像諾斯底派把智慧分為「外圍的」和「秘傳的」,認為只有入他們教門的才能得著「奧秘」。保羅在這兒強調信心程度不同的人,必須有不同的教導。

保羅在這節提出了相對成熟的「完全的人/大人」(14:20,弗4:13,腓3:15)的新概念,他們與前面所論的「嬰孩」(3:1)不同,也與「這世上有權有位」的人相反。對這些人要充分教導「智慧」,這是與「世上的智慧」相對的,如關乎基督的位格和神永恆旨意的「智慧」。保羅希望把那些還不太成熟的門徒,帶到比較成熟的地步。

基督徒的成長有不同的各個階段。可悲的是人往往在最初的階段中,就已經覺得滿足,從而逗留在那裡;事實上他們應當發憤努力,追求精進。原則上,所有基督徒都因著聖靈居住在他們裡面而擁有智慧,實際上,惟有當他們順服聖靈,不是按著肉體的情慾/墮落的本性而行時,這智慧才能發揮作用。

保羅正是有其進一步的目的。他先要講的是「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這是基督教的基本宣告;不過,對心智較成熟的人不能就停留在這裡,他繼續主張:在教會以外,及對初加入教會的人,我們講的是基督教的基本要素;但當人稍微長成的時候,我們就把關於這些基本要素的較深意義教導他們。

保羅在完全的人中所講的智慧,並不是人類理智活動的產品,它是神告訴我們的。這並不是說,我們在此並不擔負努力的責任。只有努力用功的學生能獲得有學問的教師的豐富學識,我們在神的智慧上也是如此。我們愈努力追求,神給我們的也愈多;這種過程是無限的,因為神的豐富是高深莫測的。

「這世上的」和1:20一樣,含義是「這世代的」,受時間的限制。保羅在這裡所講的「智慧」是永恆的、不變的,真正的智慧不會成為「草上的花」。「要敗亡」原文和1:28「廢掉」一樣。儘管幾千年來各類哲學理論層出疊見,但是都和「有權有位」的一樣慢慢衰微了。惟從神的靈來的、神開恩賜給我們的智慧永存(12節)。

保羅的意思是說,福音不是世上的智慧。世上的智慧是人在有限的世代裡,從有限的思想所產生的結果;是人們企圖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宇宙的真理,它總是在一個時空範圍內破滅和消亡。保羅說那不是我們的智慧。基督教的一個基本特質,就是它不受任何世界的束縛,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7 我們講的,乃是從前所隱藏、神奧秘的智慧,就是神在萬世以前預定使我們得榮耀的。

7 保羅說,我們也講智慧,不是這「世上的智慧/哲學」;是絕對的智慧:「神奧秘的智慧」。「奧秘」這詞在新約全書出現了三十二次。有三次分別出現在對觀福音:馬太、馬可、路加,是耶穌親口說出的。三位作者不約而同地記載了主指著他的比喻說:「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太13:11)。

此後,保羅書信使用這詞達二十五次,這是他特別愛用的,因為是基督託付給他的(4:1)。保羅在這裡賦予這詞嶄新的含義:它是從前所隱藏的(弗3:5),不是全人類共通的智識;如今對不信的人,依然是隱藏的,他們一無所知;聖徒得知它,是因為神在萬世「以前預定」向我們顯明、要使我們得榮耀的(西1:26)。

保羅被差遣顯明一種奧秘的智慧,是這世上的智慧看為愚拙的。因為神的智慧是隱藏的,它不在乎言語,在乎大能;按人的理解是不可能的,但靠著聖靈的能力是可信的。神預見了這世上將來的罪惡,所以預定這智慧,以便挫敗那些將他的智慧變成他們自己愚拙的人;也叫我們信這智慧的人得榮耀。

8 這智慧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的、他們若知道,就不把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了。

8 關於十字架和救恩的命定的「智慧」,那些世上有權有勢的因著不信,」居然「沒有一個知道;保羅講得很誇張,邏輯卻很嚴密,他說「他們若知道,就不把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了」。的確,對於所有的基督徒都能分辨清楚的智慧,令人驚訝的是,那些宣稱有「世上的智慧」的人,竟然對「神的智慧」一無所知。

彼得在所羅門廊講的那篇信息中也提到,猶太人包括他們的「官長」,「出於不知」(徒3:17),把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殺了(徒2:23)。其實,他正是他們悔改歸正的唯一盼望(徒3:19)。「榮耀」是主的特性之一(雅2:1),保羅把十字架的差辱(來12:2)和被釘十字架者的尊貴(路22:69,23:43)同列,形成強烈對照。

奧古斯丁說,倘若基督不曾赴死,死亡就不可能消除。魔鬼雖曾引誘第一人,將他置於死地而欣喜若狂,卻因殺死這第二人,最終被自己的戰利品擊敗(林後15:45,47)。世人的無知當然不是犯罪的藉口,他們不能因此免除罪責,因為耶穌基督降世,已經給他們一切證據,他們本該悔改、信福音。

9 如經上所記: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9 保羅緊接著引用以賽亞書親口預言(64:4,52:15),作出一個證明。救恩的種種福氣都是由父神預備,藉基督成就,並透過聖靈應用在所有信徒身上(弗1:3-14);他們最終都是愛神的(約一4:19)。哥林多信徒要明白這些道理的唯一方法,就是靠著聖靈,因聖靈知道並顯明神關乎救恩的深奧的事。

「預備」一詞,常被用於最後的榮耀(太20:23,25:34,路2:31,來11:16)和最後的刑罰(太25:41)。保羅只在這裡把這字用於神的作為。從上下文看,本節所指的是愛神的人在目前所可享受到的福分(1:5-7)。「心」和羅馬書(1:21)一樣,這裡不僅指感情,也指思想。「人心也未會想到」,直譯為「未曾浮現在人心上」。

相關焦點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合集)|文字二稿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附:創世記【更新中】羅馬書逐節匯查(合集) | 文字二稿【神的道是活潑、純正、全備的。一卷經書常有其中心思想,隨著主旋律,有兩聲部,有多聲部,迤麗展現真理的風採。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0導論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1福音是神的大能,從人類的罪惡談起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2猶太人的罪與神的審判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2合一中的不同恩賜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2合一中的不同恩賜A【保羅先是總結教會的真理,再特別論到:恩賜、職事、功用。保羅論聖靈的恩賜,和教會的職分,按著他寫作時間順序,在哥林多前書12章、羅馬書12章、以弗所書4章、提摩太前書3章之間,似乎有一個隨教會的需要,從繁到簡的演化過程。本章統括了當時的恩賜。】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1C主餐的設立與意義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1C主餐的設立與意義【保羅提出一個省察,兩個分辨。省察是察驗/分辨的意思,每個人都要檢驗自己的信心,尤其是領受聖餐的內心動機。聖餐並不是普通聚會,是嚴肅會,是主自己設立的,充滿深奧/深刻的含義。參加聚會前,當進行深切的自省,以免得罪主,造成公共敬拜的浮躁和假冒。】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5B保羅論復活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5B保羅論復活【保羅從不同角度推論:若無身體復活,耶穌本人身體就無復活;眾使徒所傳和哥林多信徒所信就都無用;保羅和他的同工都是說謊的;全人類都要因著本身的罪被定罪;那些已死的人包括信徒都要永遠滅亡;基督徒最終是一場空,最為可憐!初代信徒卻都知耶穌已復活。】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0警戒拜偶像,自由不是放縱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0警戒拜偶像,自由不是放縱A【保羅指出,我們是活在世界歷史的末時裡,基督的世代已經或即將臨到。如今的基督徒,在屬靈上也是走在曠野裡,所以不能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轍,如貪戀惡事、拜偶像、姦淫、試探主、發怨言等。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14不要論斷弟兄,不要絆跌弟兄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14A不要論斷弟兄【當時羅馬教會的弊病,今天在我們中間也可以看到。同樣是可彼此接納的「兩可」立場,由於互不相讓,各自拔高,以致擾亂教會的和平。保羅是良善、忠心、有見識的管家,又是聰明的醫生,為這毛病開出了恰切的藥方。他有正確的指引,可以緩解爭端,促進教會合一。】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7從律法的約束得釋放與肉體順從罪的律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7從律法的約束得釋放與肉體順從罪的律A【律法就像那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讓人看見惡,惡就進入人心。亞當如遵守本為善的神的話,不吃禁果,是神所是,非神所非,善神所善,惡神所惡,一切都是極簡和極致的美。沒有律法,罪就不存在;罪若未被律法說明,人就不知道那是罪;有了規則,可行的成了過犯。】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10基督為救恩史的頂峰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10基督為救恩史的頂峰【心裡相信固然是根本,口裡承認也】在9-11章中,保羅陳明了福音的奇妙。其中第10章歸納為兩大真理:1-13,講論在不信的猶太人堅持「他們自己的義/律法的義」,和福音所帶給我們的「神的義/信心的義」,二者有極大的差異。
  • 《哥林多前書》第四十四篇
    第四十四篇對付吃祭偶像之物(一)《哥林多前書》我們看過,林前六章十二至二十節可視為保羅對付婚姻生活,並對付吃祭偶像之物的引言。壹 不妥當的吃一 不照著能建造的愛在八章一節保羅說,「關於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建造人。」這裡的曉得,原文與約翰八章五十五節的認識(第二個),林前十二章二節,提後一章十二節,三章十四至十五節的知道同字,指裡面主觀的知覺。林前八章一節與七、十節的「知識」,指外面客觀的知識,是普通、一般的。
  • 【導讀】《哥林多後書》第二章至第三章
    使徒保羅如何向哥林多信徒活基督?)*林後2:10注3【面,指眼睛周圍的部分,其神色乃是內在思想和感覺的標示,將全人表明並陳明出來。這指明使徒是照著基督眼中所表露祂全人的標示,在祂面前生活行動的人。……在本書,我們看見一個活基督的人,照著他在前書所論到的基督,與祂有最親近、最密切的接觸,按著祂眼睛的標示而行動;也看見一個與基督是一,滿有基督,並給基督浸透的人;他天然的生命被破碎,甚至被了結,他的意志柔軟有彈性,情感熱切而受約束,心思周到顧人,清明自守,並且他的靈向著信徒純潔真實,叫他們得益處,使他們像他一樣經歷並享受基督,好建造基督的身體,完成神永遠的定旨。】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使徒行傳13保羅第一次旅行宣教A在賽普勒斯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使徒行傳13保羅第一次旅行宣教A01在賽普勒斯【這時首次稱為保羅的掃羅大步上前,成為福音舞臺的主角,他比巴拿巴更富有銳氣,善於跟仇敵爭戰。在此題名保羅有兩種意義:一是福音事工更多傾向外邦人,保羅這羅馬名字更適於歐洲化事工;二是暗示保羅成了聰明的工頭,第7,13和46節排名發生了微妙變化。】
  • 屬靈的人︱靈、魂、體
    身體是人外面的軀殼,當然是個不錯的事實。然而聖經並不將靈魂相混,以為它們是相同的。除了字面上的分別,靈和魂的實質,並不一樣。神的話並不是把人分作「靈魂」和「身體」兩部分。乃是把人分作三部分:靈、魂、體。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二十三節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這一節聖經,明明將一個整個的人,分為「靈、魂、體」三部分。
  • 林前-12-8-屬靈的職事2-總要肢體彼此相顧
    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4-20節: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 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 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 若全身是眼,從哪裡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裡聞味呢? 但如今, 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
  • 耶穌基督福音|屬靈的恩賜
    阿們,我們翻開聖經[哥林多前12章4-7節]翻到了一起讀: 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 神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今天我與大家一起查考、交通、分享《屬靈的恩賜》獻上禱告:親愛的阿爸聖天父,我主耶穌基督,感謝聖靈常與我們同在!
  • 提多書第一章逐節解釋
    提多書共三章:第一章講到「堅守主道的工作」第二章講到「堅守主道的原則」第三章講到「堅守主道的責任」我首先和家人分享提多書第一章「「堅守主道的工作」(1:1/16節)我們逐節解釋。曾因為沒有受割禮使耶京的信徒給保羅帶來了非議( 加2:3節),他就是「提多」。就是照著我們共信之道做我真兒子的指同一屬靈的生命,是用福音生養屬靈的兒女,這裡面有兩個意義:一是證明保羅是一個有豐盛生命的人,有生養的能力。第二是保羅有更大的使命。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使徒行傳10彼得向外邦人打開福音大門,哥尼流...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使徒行傳10彼得向外邦人打開福音大門,哥尼流全家歸信【自從彼得三次不認主,又經耶穌三問建立他信心;及至五旬節聖靈降臨他和眾門徒身上;這次神又在異象中三次啟示他。彼得經歷了為過去的態度悔改的混亂過程,在與環境的搏鬥中順從聖靈的指引,培養出敏銳的觸覺,他再次代表教會,有效地事奉了神,服事了外邦人。】
  • 《哥林多前書》第六十二篇
    第六十二篇對付恩賜(六)今天說方言的難處《哥林多前書》保羅對付恩賜的問題時保羅和約翰的著作哥林多前書是保羅在以弗所寫的。保羅寫這封書信的用意,是要改正、調整在哥林多的召會。當時不論在基督徒的生活,或在神的行政上,那裡的召會都是一團混亂。保羅的用意是要規正哥林多人,救他們脫離受打岔的光景,並把他們帶回神經綸的中心線上。保羅寫這封書信時,正在享受以弗所召會絕佳的召會生活。羅馬書是在哥林多寫的。
  • 查經|新約-哥林多前書:愛是恆久忍耐
    新約:哥林多前書 13:1-13Corinthians 13:1-131.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4.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哥林多前書 13:4 和合本)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 哥林多前書5章注釋
    使徒所得到的報告是千真萬確的,在信徒中已廣為人知,這就使他們對犯罪者更加反感。  這樣的淫亂連外邦人中也沒有。如果報告涉及任何形式的不道德行為,那已經是夠糟的了,何況哥林多教會所發生的事連外邦人也要譴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