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與茶文化解析:蕎麥茶

2021-02-22 茶葉知識文化
蕎麥茶

蕎麥分為甜蕎和苦蕎,富含有大量的芸香甙(亦被稱為VP或盧丁)和煙酸(維生素PP),為普通蕎麥的13.5倍。芸香甙可以保持體內膠原蛋白水平,美容養顏,減少細紋;健胃排毒,幫助減輕體重。且可防止老年人「三高」。


中文名

蕎麥茶

分    為

甜蕎和苦蕎

富    含

大量的芸香

功    效

美容養顏,減少細紋

目錄

1 營養功能

2 功效作用

3 優劣辨別

4 主要成份

5 製作方法

6 吃法探討









 營養功能

苦蕎麥屬蓼科雙子葉植物,俗稱苦蕎,學名韃靼蕎麥。苦蕎麥喜涼爽,耐瘠薄,多生長在高寒山區,籽粒供食用。它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山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是苦蕎麥的主要產區和起源地之一。

彝族同胞長期以苦蕎麥為主食,身體健壯,肌膚紅潤,很少有人患有高血壓。祖國醫學《本草綱目》記載:苦蕎麥性味苦、平、寒,有益氣力,續精神,利耳目,有降氣寬腸健胃的作用。現代臨床醫學觀察表明,苦蕎麥及其製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中風等病人都有輔助治療作用。這些作用都與苦蕎麥中含有的營養成分有關。(文章來自佑順蕎麥茶網) 據科學工作者證實,苦蕎麥中含有黃酮類物質,其主要成分為蘆丁。

蘆丁含量佔總黃酮的70%-90%,蘆丁又名芸香甙、維生素P,具有降低毛細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在臨床上主要用於糖尿病、高血壓的輔助治療。苦蕎--七大營養素完全集於一身,不是藥,不是保健品,是能當飯吃的食品,卻有著卓越的營養保健價值和非凡的食療功效。它不屬禾本科,而屬蓼科,與人們所熟悉的「何首烏、大黃」等是親兄弟,是國際糧農組織公認的優秀糧藥兼用糧種,是我國藥食同源文化的典型體現。苦蕎被譽為「五穀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出產於高寒山區,綠色天然,純淨無染。



功效作用

1、淨化血液、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壓

芸香甙可抑制體內的磷酸二酯酶的活動,避免血小板凝集。它有助淨化血液和改善血液循環。此外,它亦有保護血小板脂肪過氧化的功能,能幫助患高血壓的人士保持健康的血壓。

2、保護微血管,降低血脂及預防腦中風

芸香甙可抑制脂肪氧合酵素(lipoxygenase)和前列腺素合成酶素(prostaglandin synthase)的活性,以防止血管變得脆弱,特別是微血管。它同時具有強化血管的功能,可降低瘀傷、筋脈瘤及痔瘡的發生率,也可降血壓和血脂及預防腦中風。

3、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韃靼蕎麥中同時具有一特殊化合物六磷酸肌醇(D-chiro-inositol),能發揮與胰島素相仿的作用,有效降低血糖。韃靼蕎麥可以防止或抑制醛糖還原酶的活動,有助延遲或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4、美容養顏,減少細紋

芸香甙可幫助身體吸收並充分利用維生素C,也可以防止細胞受到自由基的破壞。另外,此成分亦可保持體內的膠原蛋白水平以減少皺紋和細紋的產生。

5、清除體內垃圾,減輕體重

韃靼蕎麥茶所含的可溶性纖維量遠高於其它禾穀類作物,其含量是稻米的 4 倍、小麥的 2.7 倍、玉米的 1.1 倍及甜蕎的 1.6 倍。膳食纖維的攝取能提供飽足感和減緩消化速度以減低食慾,避免過量進食,因此,它可以幫助減輕體重。此外,它還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疏解便秘的問題,有助清除腸胃內積滯之食物。

6、預防膽結石,降低膽固醇

韃靼蕎麥茶的可溶性纖維也可降低膽汁的累積以避免膽石的形成。一項美國胃腸病論文顯示:攝取大量的膳食纖維可降低罹患膽結石的機率!以膠質狀的葡萄聚糖為主的膳食纖維,能減緩體內的葡萄糖水平在飯後快速地上升,有效預防糖尿病。另外,膳食纖維也可幫助控制體內膽固醇的水平。

7、抗腫瘤、抗氧化

芸香甙亦有預防直腸癌發生、抗氧化、抗發炎、抗突變、抗腫瘤的作用。



優劣辨別

外觀:好的苦蕎茶外觀應為黃綠色,且大小均勻、沒有色差,反之顏色發白或者顏色深淺不一則為次品。其中,藥丸形狀的最好,因為球形的表面積最大,在衝泡的時候更容易釋放出有效成分。另外,不要以為黑苦蕎麥得名是因為它的殼是黑色的,裡面的芯依然是黃綠色的。市場上充斥很多劣質苦蕎,存在硫燻、重金屬超標、細菌超標等問題,建議選擇陳志謙苦蕎茶這些知名品牌,規避質量問題。苦蕎加工以後得到的普通黑苦蕎茶是棕黃色的,全胚芽黑苦蕎茶的顏色略深,是棕褐色的。


  味道:好茶應是用工藝本身發揮苦蕎本色蕎麥香味,而不是用其它添加劑和化學助劑來調製香味。好的苦蕎茶是純蕎麥香,反之有其它類型香味或異味則為次品。製作過程中都要經過烘烤這個程序,適度的烘烤可以促進黑苦蕎麥生物類黃酮的轉換,提高蘆丁的含量,質量上乘的黑苦蕎茶的味道是一種清新的麥香味,但一定不能有「糊味」,有的話一定是烘烤過度了,不能吃的。


  原料:苦蕎茶有的是用苦蕎麥做的,有的是用黑苦蕎麥做的。黑苦蕎麥的有效成分是普通苦蕎麥的3~5倍,用黑苦蕎麥做的「黑苦蕎茶」肯定比普通苦蕎麥做的「苦蕎茶」好。而黑苦蕎茶又可分為全粉黑苦蕎、麩皮黑苦蕎、胚芽黑苦蕎及全株黑苦蕎。但是,「蘆丁」、「硒」在胚芽裡面含量最高,胺基酸、膳食纖維在胚芽裡面含量也高,而所謂全株茶就是用苦蕎麥的根、莖、葉等本來應該丟棄的部分做的,這些葉子放在一起很容易腐爛,加工不及時肯定會壞掉,而且只能在苦蕎麥收割的時候獲得。所以原料是胚芽的黑苦蕎茶更好。

主要成份

蘆丁:具有維持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適用於防治高血脂、高血壓和糖尿病等。

纖維素:可防治肥胖,消化脂肪,對高血壓、高血脂、便秘有積極作用。

微量元素:可提高人體內必需的元素含量,起到保護肝腎、造血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也有益於提高智力,保持心血管正常,降低膽固醇。如銅可防治營養性貧血,硒可防癌等。

胺基酸:尤其是其中的胱基酸和半胱基酸,有較高的放射性保護作用。

葉綠素:均衡人體營養,提高整體免疫力。

製作方法

1、原料精選精選帶殼苦蕎麥,並對苦蕎麥進行農藥殘留檢測;

2、清洗用清水將苦蕎麥漂洗乾淨;

3、低溫浸泡浸泡時間3~4小時;

4、表面幹化浸泡結束的苦蕎麥用脫水機脫去水分,並用強風迅速吹 幹苦蕎表面水分;

5、蒸熟利用蒸汽將苦蕎麥蒸熟;

6、炒幹採用可調溫炒制設備,從高到低逐步調溫,並勻速翻動炒幹, 使苦蕎中水分快速揮發,然後快速升溫;

7、噴灑涼水將上一工序的苦蕎麥迅速用潔淨水均勻適量噴霧,使苦 蕎麥表面殼迅速膨脹,致使苦蕎外表硬殼與麥仁由於不同膨脹係數而內部 殼與仁開始分離;

8、烘乾採用熱風烘乾設備,再將上道工序後的苦蕎低溫烘乾表皮;

9、脫殼採用離心力將苦蕎麥粒擊開致使麥殼與麥仁完全分離,除去麥殼,保留表面帶苦蕎麥麩的麥仁;

10、包裝採用顆粒包裝機將苦蕎麥仁用食品用熱合濾紙封裝成袋泡茶。

吃法

1、加入熱水衝泡作為茶飲,麥香撲鼻。

2. 可當零食直接食用,香脆可口。

3. 加入您喜愛的飲料、牛奶或麥片中。如加入麥片,可作早餐,加入牛奶,製成奶茶。加入方糖,亦別有風味。夏天可加檸檬,冰飲,味道不錯!

4. 取代玉米脆片來烘焙營養豐富的餅乾和糕點。

5. 撒在熱粥上享用。

6. 適當摻入少量韃靼蕎麥茶與和米一起烹煮,可增加米飯的風味和營養價值。

7.加入茉莉花或菊花等,調出花與麥的情調

相關焦點

  • 孫機: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
    《封氏聞見記》在敘述了陸羽和常伯熊提倡飲茶之後說:「於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明代陳繼儒在《白石樵真稿》中說:當時茶的蒸、採、烹、洗「悉與古法不同」,但有些人「猶持陸鴻漸之《經》、蔡君謨之《錄》而祖之,以為茶道在是」。這些「茶道」的含義相當於茶事或茶藝,有別於日本所稱「茶道」。
  • 談中國茶文化「泛化」現象及對茶藝、茶道、茶文化概念的思考
    由於部分社會人士、學者、研究人員缺乏對茶文化的相關學理、內涵界限、基本特徵與特質的清晰而準確的認識,憑藉其對茶文化的主觀認識,因時因事因需而論,出現將「茶之道」與「茶道」、「茶道」與「茶文化」等同,以茶藝來論述茶道或以茶道來代指茶文化,任意誇大茶道的內涵,將茶道凌駕於茶文化之上,將茶道視為的茶文化的代名詞等現象。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茶詩詞
    茶詩指以茶為主題所作的詩,中國既是「茶的國度」,又是「詩的國家」,因此茶很早就滲透進詩詞之中,茶詩從古至今歷時有千餘年,許多詩人、文學家都為茶創作了不少詩詞,較為經典的有唐·齊已的《詠茶十二韻》、唐·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唐·杜牧的《題禪院》等。
  • 日式茶文化交流 ASUKA SEICHA飛鳥製茶帶你感受日本茶道
    中國乃是茶的故鄉,對茶之一道研究頗深。而日本作為我國隔海相望、一衣帶水的鄰邦,自古以來就在多個領域與中國有著頻繁的往來與交流,茶文化方面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脫胎於中國茶文化的日式茶道,在結合了日本當地的地理環境、人文習俗等,漸漸發展出了不一樣的風貌,讓茶文化中又多了一種分支。
  • 「萬裡茶道城市聯盟」胡興明:弘揚茶文化、宣傳茶品牌、繁榮茶經濟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記者 葉輝)12月11日,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城市聯席會議暨萬裡茶道八省(區)文物局長申遺工作座談會在武漢召開,各節點城市政府代表籤署了《萬裡茶道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章程》,正式成立「萬裡茶道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
  • 日本茶道和中國茶道到底什麼關係?是否日本茶道抄襲了中國茶禮?
    到了唐朝中期,中國種茶、制茶、喝茶、茶禮已經自成體系,並且出現了《 茶 經 》這樣的茶文化著作,中國茶文化體系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體系是無疑的。茶葉及茶文化傳入日本,跟兩地僧侶的交流是密不可分的。唐朝中期日本不斷派遣遣唐使和留學僧到唐朝來學習,等你回去的時候,你不能空著手吧,茶葉作為中國的土特產就被捎回了日本。
  • 吃茶記|淺析中日茶文化差異之「一期一會」與「吃茶去」
    幾日前,濟茶協會女子分會會員們帶來了一場日本茶文化研學匯報會。天裕泰陳總講了在日本茶文化研學過程中的見聞和對日本茶道的一些感悟。有一些心得所以記錄下來。首先,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日本茶文化或者要研究一下日本茶道?
  • 中韓茶文化:透過《茶經》,聊聊中韓之間的茶道文化交流
    一、中韓茶道的形成因素探析亞洲的中、日、韓三國都是飲茶大國,三國都有自己獨特的茶文化。總的說來,日本和韓國的茶文化最早都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但日韓兩國經過時間和各自國家的文化融合以後,又都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茶道。
  • 世界茶文化,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各國茶俗豐富多彩
    ,使得茶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國;同時茶文化與各國的文化風俗相融合,呈現出五彩繽紛的世界各國飲茶風俗。伴隨而來的,還出現了反映西方色彩的茶娘、茶座、茶會以及飲茶舞會等。英國茶文化特別注重午後飲茶,飲午後茶逐漸成為一種文化風俗,一直延續至今。
  • 茶文化就是茶葉?茶滋於水,水藉於器,器皿也十分重要
    中國的文化包羅萬象,你可以在中國的文化中窺見世界,亦可以在中國的文化中感悟自己的人生,如果說要將中國的各種文化排列一個順序,那麼最為人所喜愛的一定是中國的茶文化。在茶文化裡,我們能清楚地看見炎黃子孫的民族發展,它生動地詮釋了整個民族的發展。
  • 【茶文化】茶與人文素養的關係
    「我官於南今幾時,嘗盡溪茶與山茗」的蘇東坡寫了大量茶詩,在他的詞作中也多有詠茶佳句,如「且將新火試新茶」。高產的詩人陸遊茶詩也不少,他的「晴窗細乳戲分茶」是廣被稱引的名句。而對於當今社會,茶文化已經不僅僅只是一種飲食文化,而是我國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體現,學習我國的茶文化,對於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等綜合素質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配方茶
    配方茶的英文是Blended Tea,是近年來歐美流行的新型喝茶方式。但富有創意的西方人,開始將高檔原葉茶和各種花草及口味搭配一起,做成從外觀和口感都能給人巨大衝擊的Blended Tea,翻譯成中文叫配方茶。它在製作過程中,需要把各種茶搭配,按一定比率調製而成,使原有的茶水中還有不止一種茶的味道,加入開水一起泡製後的飲品,將各種茶的功效結合起來,不但有清涼解渴作用,更是一種生活、享受的境界,之所以要說:享受。
  • 聚焦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海絲茶道萬裡飄香
    「海絲茶韻」文藝演出 東南網記者 陳佳麗 攝東南網12月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11月30日,由福建日報社主辦、東南網承辦的「海絲茶道 萬裡飄香」2020年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在福州開幕。與會者希冀,藉助論壇平臺,架起海絲國際合作新橋梁,加強國際茶文化交流互鑑及茶業貿易合作,進一步推動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與世界共享東方茶道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是海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將茶作為「一帶一路」人文交流與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
  • 茶道| 容易弄錯的茶知識
    人們常說:人生如茶,第 一道苦如生命,第 二道香如愛情,第三道淡如清風。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生這盞茶,或濃烈或者清淡,都要細細去品味。一片茶葉,看起來是那樣細小、纖弱,那樣的無足輕重,卻又是那樣的妙不可言。茶之內功,無喧囂之形,無激揚之態,一盞淺注,清氣馥鬱。  茶本就隨性,簡單如一。茶是生活中的樂趣,也因為品茶而悟出人生的許多道理。
  • 日本茶道申遺警醒國人,中國茶文化,要創新、要年輕人
    人有兩茶,一曰: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曰: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前者為"開門七件事",後者為"人生八雅"。前後諸般不同,唯獨茶字相通。 歐陽修有詩:壯志鎖磨都已盡,看花翻作飲茶人。 在中國,茶,即是世俗,也是風雅。
  • 茶文化知多少丨茶文化復興五個進程
    茶道》第七期】文丨蔡榮章▲茶文化復興進程知多少?這是1980年茶文化復興初期的狀況,刺激了大家想要有個茶荷可以觀賞茶葉並置茶入壺、想要弄清楚識茶、賞茶的正確方法,於是有人研發泡茶用具、研究泡茶動作、整理泡茶原理。小壺茶法、如何泡好一壺茶、茶道教室都是這個階段的產物,是為茶文化復興第一個進程。有心的人,趕時髦的人,在這喝茶風氣初起之時到處購備茶具、到處學泡茶。
  • 「一帶一路」茶為媒 台州向日本輸出茶文化(古代篇 )
    台州與日本的茶文化交流源於天台山,從茶種、茶器、制茶技藝、茶儀式的傳播發展,到喝茶養生理念和茶道的一脈相承,既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交流,更是中日友鄰邦交的友誼證明。省政協原主席、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先生說,茶是傳承創新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交往的橋梁紐帶,是走進「一帶一路」的文化使者。本文講述台州與日本的「茶之路」,通過歷史梳理,找出茶文化交流脈絡,提出茶文化進一步交流發展的借鑑空間和當代價值。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
    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及利用茶樹的國家,而且還在漫長的茶葉利用進程中產生了獨特的茶文化。我國古代的茶文化經歷唐宋發展到明清,已經達到非常成熟的程度。人們在品茗的過程中除了對茶的色、香、味、形等感官上的享受外,還上升到心靈的感受,發展為一種精神境界上的追求;與此同時,還伴生著一種哲理上的追求,即在品茗過程中所體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經常是和人生處世哲學結合起來而有啟迪教化作用,這就是所謂的品茶之道,簡稱為茶道。
  • 茶中千百味,一篇弄懂中國茶文化的起源和涵義
    中國茶文化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 4700 多年了。直到現在,中華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
  • 茶道茶藝茶文化
    杯茶獨酌,慰孤獨,益神思,得茶之神韻。寒夜與友對飲,促膝相淡,可得茶之趣。「茶三酒四」,品茶以三人同桌為佳,可領略茶之美味。多人聚飲,辦茶會,茶宴,以茶會友,亦可止渴,小慈,開展社交、獲取信息,茶在此處又成為人見人愛的公關飲料。飲茶方式若以人數多寡論,有獨飲,對飲,品飲和聚飲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