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患者的人格障礙--重視額顳聯絡弓狀束

2021-02-23 中山神內一腦智能平臺

人格是指整個個體心理特徵,包括性格、氣質、才能、興趣、愛好以及智能的總和,主要反映在對生活的態度、意志行為的方式和情緒反應狀態等方面。

通常來說,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是在幼年及成年早期。異常人格的產生常被認為與基因、家庭環境及早年境遇有關,通常認為它是一種功能性異常。自20世紀60年代起,人們已認識到癲癇患者可合併顯著的人格障礙,主要表現為好鬥、敵對、情緒化、易激惹、自罪、自責、依賴、偏執、粘滯和缺乏幽默感等。即使癲癇發作得到控制,人格障礙仍可長期存在,並嚴重影響癲癇患者的社會接觸、自我評價、生活質量以及認知功能。然而,目前臨床工作對癲癇患者合併人格障礙缺少足夠的重視,也缺乏科學的評估系統,對人格障礙可能的影響因素更是知之甚少。

我們採用艾森克人格評估量表發現,與健康人群相比,在癲癇患者中存在精神質及內向質人格障礙。可表現為孤僻、倔強,對周圍事物及人物缺乏關心及同情心;多性格內向,社交接觸減少。其中精神質人格的患者更容易出現精神樣的認知功能減退,在兒童中更易發展成為精神分裂症。

目前對癲癇患者出現人格障礙的原因尚未明確。顳葉癲癇患者是否較非顳葉癲癇患者更易出現人格改變尚存在爭議。也有學者認為癲癇患者起病年齡小、病程長、有癲癇家族史和癲癇持續狀態史、發作頻率高、抗癲癇藥物使用等均可能是引起人格障礙的相關危險因素。此外,對癲癇患者的歧視和社會恥辱現象,以及患者本身所承受的沉重社會心理負擔也可能是導致患者發生人格障礙的相關因素之一。鑑於上述各種因素十分複雜,且常相互影響,故目前尚缺乏統一的結論。

我們的研究採用彌散張量的方法,對癲癇患者的腦白質纖維進行研究。我們發現癲癇患者的精神質人格存在潛在的器質性異常。癲癇患者的精神質人格與雙側弓狀束、胼胝體前鉗、左側扣帶束的各向異性分數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呈負相關,且隨著癲癇病程及患者年齡的增加而加重。其中右側弓狀束是癲癇患者精神質人格的獨立危險因素。如下圖所示,精神質(P)評分越高、精神質人格越嚴重,弓狀束的損傷越顯著。

彌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一種利用人腦中水分子彌散的固有方向性來測量腦白質完整性的方法,已被廣泛應用於評估癲癇中白質纖維的微結構完整性。

當水分子不受約束時,分子的運動方向是隨機的。當運動在所有方向上均相等且不受限制時,這種彌散稱為各向同性。但是,腦組織的微觀結構形成了限制水分子運動的物理邊界,從而限制了彌散總量。在白質纖維的結構中,水分子的擴散在垂直方向上要比在平行於微觀結構邊界時受到更大的限制,這種擴散稱為各向異性。

各向異性分數(Fractional anisotropy,FA)是由於各向異性導致的彌散張量的量度。具有非常相似方向的緻密軸突的區域,擴散各向異性通常較高。FA值越高,代表了在相似方向上區域內的軸索越密集。當纖維受損時,由於可以在各個軸上自由移動,導致FA值的減少。FA的降低提示了軸突密度降低和髓鞘結構改變。

弓狀束是將顳葉和額葉後部相連的最長纖維,也是與顳葉相連的白質中密度最大的纖維。

額葉與顳葉均是控制人類的情緒和精神活動的高級中樞。弓狀束由顳中回和顳下回(BA 21、22、37)發出後,連接了初級運動BA4和運動前皮質BA6。其最大分支終止於額下回島蓋部(pars opercularis,BA 44),額下回三角部(pars triangularis,BA 45)、額下回的後部(BA 8、9)。另一部分纖維將顳上回(BA 41、42)的後部連接到額下回(BA 44、45)。

既往文獻報導弓狀束在複述等語言功能中的作用。我們的研究發現其與癲癇患者精神質人格獨立相關,提示弓狀束可能是潛在的結構性基礎。

癲癇患者合併人格障礙存在器質性基礎,早期識別及幹預至關重要。

原文刊載於:Seizure, 2011. 20(10): p. 741-747.

插畫/編輯:馬媛媛

相關焦點

  • 關愛癲癇患者,警惕情緒障礙
    在近代醫學發展之前,甚至傳統觀念將其與『精神病』相等同,導致癲癇患者飽受社會歧視和疾病羞恥感的困擾。如今,我們已經明確癲癇是一種以神經元異常放電為特徵的慢性發作性腦部疾病。雖然癲癇患者的臨床症狀具有發作性和刻板性的特點,但是在發作前後和發作間期,很多癲癇患者仍存在情緒障礙、認知下降和精神症狀等共病狀態,並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婚育和家庭生活,導致癲癇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 頂葉癲癇
    頂葉癲癇的臨床發作類型多種多樣,主要發作類型為簡單部分性發作和全身性發作。發作時無意識障礙,表現為簡單的運動、感覺、自主神經、精神等症狀。②軀體感覺性發作a.致癇灶位於中央溝前方時,常有頭面、肢體運動發作;b.致癇灶位於中央溝後方時,其發作的症狀為發麻、針刺、觸電感,熱、燒灼和痛感少見;c.致癇灶位於中央區鄰近的額、頂、顳時,常出現頭部沉重感或窒息感,或出現全身難以形容的不適感。
  • 青少年癲癇患者容易出現精神心理問題嗎?
    針對青少年時期是精神心理發展成熟的關鍵時期,因此,青少年癲癇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態更應得到廣泛關注,旨在進一步提高其生活質量。 早在20世紀初,研究者們便開始關注癲癇相關的精神障礙和心理障礙。其中癲癇患者出現的人格改變也被人們所認識。
  • 6成抑鬱症患者出現抑鬱共病人格障礙,這個問題不容忽視
    之前我說了大部分抑鬱症患者都是非常善良的,可現實中有報導抑鬱症傷人和害人的事件,其實這都是抑鬱症與人格障礙共存現象。部分抑鬱患者共病人格障礙,是人格障礙在先,由於人際關係惡劣,到處被排擠而導致抑鬱。這些都稱為抑鬱共病人格障礙。
  • 癲癇中的變色龍——顳葉癲癇
    命名性失語:當優勢半球的顳中回及顳下回損傷時可出現命名性失語只能說出物品的用途不能命名;4.   嗅覺與味覺障礙:嗅覺中樞位於海馬回,味覺中樞與其相鄰近,此處病變可出現嗅幻覺、味幻覺;5.   記憶障礙:顳葉前部病變時可產生記憶障礙;6.   音樂功能障礙:優勢半球的顳上回前部為音樂中樞,此處病變可致聽不懂音樂;7.
  • 顳頂葉出血
    4天後轉入上級醫院,完善相關檢查,於入院第3天在全麻下行「左額顳頂開顱血腫清除術」,術後給予氣管插管、抗炎、預防癲癇和營養神經等對症支持治療,病情平穩後予以拔除氣管插管,但遺留右側肢體輕度活動不利,日常生活完全依賴,無法獨坐、獨站,現為進一步康復治療來我院就診。
  • 顳葉癲癇附加症是顳葉切除手術失敗的主要決定性因素
    頂葉及顳-頂-枕葉交界區、具有複雜致癇網絡的多腦葉癲癇的特殊類型。從癲癇外科醫師的角度分析,顳葉切除術後仍出現癲癇發作,表明存在部分的癲癇起源灶未被切除,其位置可能位於術側顳葉、對側顳葉或同側顳葉外區域。法國Michallon醫院神經外科的P. Kahane等就曾對TPE進行過綜述,認為它是一種源於顳葉及其周邊結構,包括島葉、側裂上方島蓋部、額眶皮質及顳-頂-枕葉連接部的,具有與TLE相似表現的特殊類型癲癇。
  • 吞咽障礙治療—吞咽功能訓練結合呼吸訓練
    多種腦血管疾病以及神經、肌肉疾病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如果出現吞咽障礙應該及早進行評估以及治療。病例病情簡介:患者某女士腦外傷術後一年伴意識欠清。近一年來有多處顱腦手術史,有癲癇病史,長期大劑量口服抗癲癇藥物。氣管切開狀態,鼻飼管在位,肢體活動不利,理解力尚可,左上肢可完成簡單動作,言語不能,吞咽困難,大小便不能控制。
  • 癲癇治療好的醫院在哪裡-癲癇發作會出現幻覺嗎?
    癲癇發作會出現幻覺嗎?癲癇發作會出現幻覺嗎?
  • 邊緣型人格障礙測試,始終有種害怕被拋棄的恐懼:如何幫助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
    心理學家Marsha Linehan這樣形容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就像一個身上90%的面積被重度燒傷的人
  • 邊緣性人格障礙
    之所以心理醫生、精神科醫師會認為邊緣性人格障礙很可怕,是因為邊緣性人格的人常常會用自殺去威脅最親近的人,而作為她們最親近的人之一,心理醫生往往是最常被威脅的人。但眾所周知的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之所以要用自殺來威脅最親近的人,她不過就是要用這種瘋狂的行為來證明:「你是愛我的,你是重視我的,我對你來說是重要的」這件事,然而對於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來說,只有一次的證明是不夠的,你必須要一遍一遍地證明,一直證明到讓我的內心相信為止,只要我的內心還沒有相信,你就必須要不停地證明。
  • 腦外傷性癲癇能**嗎
    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如社會、工作、家庭等撲面而來的各種壓力都會造成失眠,當然,癲癇患者也不例外,癲癇發病本身對患者就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再加上長期的失眠,對患者是**嚴重的,因此,必須要及時採取治療。那癲癇長期失眠的原因是什麼呢?  1、長時間的藥物治療癲癇給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抑鬱、孤獨症等外傷性癲癇能**嗎,同樣也會很大程度的在精神上反映出來,這就很容易導致患者失眠。
  • 自戀型人格障礙
    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有對自戀的過度要求,患者的基本特徵是對自我價值感的過度誇大和缺乏對他人的共情。 ICD-10診斷分類中將自戀型人格障礙歸入了其他特異性人格障礙中,DSM-5則將其單獨歸類,並和反社會型、邊緣型和表演型人格障礙統稱B組人格障礙。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普通人群中,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患病率不足1%;在住院患者中,其患病率為2%~6%。男性更易患病。
  •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一場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來自內心的對話
    :神經症、精神病和人格障礙,相對來說,在治療實踐中神經症是比較輕的,精神病是比較重的,而人格障礙則是很難治療的。《與內心的恐懼對話》,這是第一本寫給邊緣性人格障礙者親友的療愈的書,由臨床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家保羅·梅森與美國最重要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自助網站發起者蘭迪·克萊格合作撰寫。書中收錄了大量真實案例,全部取材於現實生活。
  • 顳葉、枕葉、頂葉、額葉癲癇發病的區別
    外側顳葉簡單發作的特點為聽幻覺或錯覺或睡夢狀態以及視覺性感知障礙。若累及優勢半球時,出現言語障礙,若累及內側顳葉或顳葉以外,則可演化為複雜部分發作。 (1)僅有意識障礙:多見於兒童,又稱顳葉性失神或假性小發作,表現為意識突然喪失,兩眼凝視,面色蒼白,全身呈虛脫狀,持續數分鐘或數十分鐘後恢復。有的患者出現陣發性興奮躁動,外出亂跑,毀物傷人等,可持續數天,一般不超過3周。
  • 顳葉 枕葉 頂葉 額葉 癲癇發病的區別
    有的患者出現陣發性興奮躁動,外出亂跑,毀物傷人等,可持續數天,一般不超過3周。少數病例發作時呈恍惚、呆滯、注意力不集中等。(2)精神症狀:表現多種多樣,有的呈先兆症狀出現。包括:特殊感覺性發作、內臟感覺發作、精神感覺性發作、思維障礙發作、情感障礙發作和自動症。
  • 顳葉、枕葉、頂葉 、額葉癲癇發病的區別
    有的患者出現陣發性興奮躁動,外出亂跑,毀物傷人等,可持續數天,一般不超過3周。少數病例發作時呈恍惚、呆滯、注意力不集中等。  2、精神症狀:表現多種多樣,有的呈先兆症狀出現。包括:特殊感覺性發作、內臟感覺發作、精神感覺性發作、思維障礙發作、情感障礙發作和自動症。
  • 邊緣型人格障礙
    「雲尚心苑」沙畫系列第十四期「邊緣型人格障礙」簡介: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是以情感、人際關係、自我形象的不穩定及衝動為臨床特徵的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
  • 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如何引導和跟這個群體相處?
    邊緣性人格障礙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症狀:第一,紊亂自我身份認同(Self-identity)。缺乏自我目標和自我價值感,低自尊,對諸如「我是誰?」、「我是怎麼樣的人?」、「我要到哪裡去?」這樣的問題缺乏思考和答案。這種自我身份認同的紊亂往往開始於青春期,而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顯然出現了自我身份認同的滯後,長期停留在混亂的階段,其自我意象不連續一致且互相矛盾。
  • 與「水仙花人」共處 ——如何與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相處「播客更新」
    對於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的身邊人來說,學會識別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是很重要的第一步。你的清醒意識,可以幫助你早日脫離他們對於自己的愛恨遊戲,掌握健康的邊界,找回自己的軌道。了解更多水仙花人的心理,閱讀《他/她中了水仙花的毒——談談自戀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居高臨下感。他們常常認為自己遠優秀於芸芸大眾,只有」特別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