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抑鬱症患者出現抑鬱共病人格障礙,這個問題不容忽視

2020-12-13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難治性抑鬱是抑鬱症的重要困擾之一,關於難治性抑鬱業界也沒有特別明確的標準,當下普遍認為符合抑鬱症的診斷而同時對兩種及兩種以上的抗抑鬱藥物(非同一作用機制,化學結構不同)應答不佳即定義為難治性抑鬱症[1,2]。

在臨床來看,大約30%的患者用藥沒有效果。這還不包括誤診、用藥不當、患者缺乏服藥依從性等情況。也就是說,就算診斷正確,患者服藥依從性好,足量足療程配合服藥,仍會有30%的人對抗抑鬱藥物無效。

關於為何難治性抑鬱如此複雜,很多學者認為,大部分難治性抑鬱患者除了抑鬱之外還與其他精神障礙共存

比如今天我要說的人格障礙問題,這是很多抑鬱症患者忽視的重要問題之一。

什麼是人格障礙,它和抑鬱症的區別是什麼?

在了解人格障礙之前,我們先介紹一下什麼是人格,根據心理學來看人格(personality)或稱個性(character),是一個人固定的行為模式及在日常活動中處事待人的習慣方式

它比我們的性格更加穩定且不容易發生重大變化,而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明顯偏離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具有適應不良的性質,其人格在內容上、質上或整個人格方面異常,由於這個原因,患者遭受痛苦和(或)使人遭受痛苦,或給個人或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根據當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5)來看,其中列出了10種不同的人格障礙主要分為三大類:

類型A:包括通常被簡單地稱作「古怪」或「不正常」的人格特徵。這類人會不信任他人,表現為一直保持戒心和懷疑。類型B:包括戲劇性情感或衝動人格特徵。這類人多為極其熱愛表演,而且以自戀型人格障礙為主,自我膨脹,強調自身的重要性和應有的權利。類型C:包括焦慮、恐懼或迴避的人格特徵。這類人特別沒有安全感,迴避社交極其內向,而且特別依賴他人,沒有自我。

之前我說了大部分抑鬱症患者都是非常善良的,可現實中有報導抑鬱症傷人和害人的事件,其實這都是抑鬱症與人格障礙共存現象。

部分抑鬱患者共病人格障礙,是人格障礙在先,由於人際關係惡劣,到處被排擠而導致抑鬱。這些都稱為抑鬱共病人格障礙

一般抑鬱症患者在遇到問題時習慣性把問題歸結自己,而抑鬱共病人格障礙者則行事先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一切責任往外推,對待事情也習慣性懷疑別人認為他人會傷害自己,而且一些情商高的抑鬱者還習慣性操縱別人,思維刻板等等。

面對這類抑鬱群體,心理治療的難度會大大增加,因為他們在現實中會如此,在諮詢室內同樣會表現出如此多問題人格現象「刁難」心理諮詢師。

近6成抑鬱症合併人格障礙

隨著大數據的發展以及很多精神病專家研究來看,臨床研究發現,約59%的抑鬱症患者合併有人格障礙

而且,抑鬱症患者中伴有一種人格障礙的為18.9%,伴有兩種人格障礙的患者反而更高,達39.8%。

由於精神疾病的報導會大大增加抑鬱症的講解,卻對人格障礙忽略所以導致患者也對人格障礙的理解減少,而且當下好多精神科醫生缺乏對人格障礙的理解,所以出現抑鬱症狀之後就很快下定義隨意給患者扣一個抑鬱症帽子,卻沒有對出現的症狀做更深刻的分析。

其次,國內很多精神科醫生並不接受多軸診斷,他們認為人格障礙與精神疾病是互相排斥的,不能共存。這都是導致人們對抑鬱共病人格障礙忽視的重要原因。

由於人格障礙的治療時間,短則一年半載,長的可以很多年。大多數中途就脫落了,很少徹底解決。

原因是人格障礙患者儘管人際關係糟糕,但身體不難受,不影響學業、工作,甚至可以取得很高的成就,導致求助願望很低。

人格障礙形成的重要原因

根據精神分析的觀點來看,人格障礙的形成,主要是在幼年心理發展階段,特別是在出生後的6個月至18個月甚至36個月之間,或者說是在出生後半歲至1歲半或至三歲之間,即馬勒說的「分離-社會化階段」。在這期間,母嬰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嬰兒心理功能的形成。根據臨床經驗來看,好多人格障礙的人和多次疊加的心理創傷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比如童年期的精神創傷(如父母離異、被遺棄、被虐待、家庭矛盾過大、雙親有人犯罪)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均在人格障礙的形成上起莫大的作用。

當然還有些精神病專家根據雙生子調查以及染色體調查認為遺傳與人格障礙有關,而神經系統疾病如腦炎、顳葉癲癇及腦外傷等可為促發因素。這些均提示生物因素是形成人格障礙的原因之一,但可能不是主要的。

除此之外,不可忽略的還有社會因素,社會環境中家庭結構不穩定,離婚率過高,棄嬰私生子增多,犯罪率上升,社會風氣惡劣,暴力色情等影視作品泛濫都對人格發展有著直接影響。

如何應對抑鬱共病人格障礙

當下解決人格障礙的治療還是以心理治療為主,視角也主要從家庭方面來處理,比如一部分抑鬱患者的患病原因,和其婚姻互動方式、家教模式有關。

很多患者抑鬱症狀緩解之後那些家庭問題因抑鬱虛弱被掩蓋的現象立馬爆發,家庭問題凸顯,矛盾激化。

家屬也很苦惱,明明抑鬱問題怎麼又怪罪到我頭上了,這就是為何很多抑鬱症患者會輕易責怪父母的原因,根據臨床研究發現,很多有人格異常的患者,其父母或父母中的一方也有人格問題,甚至可能已經達到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回歸家庭,如果家裡人能夠虛心接受新觀點配合一起解決會事半功倍,和諧的家庭關係有一條金標準:家庭成員之間是否會說心裡話。重視家庭治療,把家庭建成一個愛的港灣,成員相互支持。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引起一部分家庭尤其父母的重視,家庭一個人的問題的產生可能是一整個家庭的問題,尤其人格障礙問題要加以重視。

相關焦點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一:6成抑鬱症患者伴有一種疾病!
    難治性抑鬱症為何那麼難治?這些患者的抑鬱症有什麼特殊之處?有的學者認為,所謂的難治性抑鬱症,應該是抑鬱症同時合併有其它精神疾病或共病其它疾病。比如抑鬱症共病人格障礙、強迫症、成癮疾病或嚴重的軀體疾病等。甚至有學者認為,大部分抑鬱症患者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共病,單純的抑鬱症患者反而較少見。
  • 哪些單相抑鬱症患者有可能是雙相障礙?
    單相抑鬱症和雙相障礙抑鬱發作(雙相抑鬱)從臨床症狀上是很難鑑別的,當一個單相抑鬱症患者難以追溯到既往的明確躁狂或輕躁狂症狀時,其當前抑鬱狀態下的如下特徵提示存在雙相抑鬱的風險。
  • 邊緣人格障礙----比抑鬱症還難的諮詢
    人格相對穩定,是一個人的表徵。人格方面的出現的問題在心理診斷中鑑別為人格障礙,是指長期逐漸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偏離正常的對人對事的看法,以及偏離正常態的行為模式,是一種性格上的偏差,往往造成人際關係的困擾,和社會適應性不良。常見的人格障礙有反社會/偏執/自戀/邊緣/依賴人格等。 《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對邊緣人格的診斷標準是符合9項中5項即可確診。
  • 酒精使用障礙共病抑鬱症的首選藥物「研究速遞」
    在對酒精使用障礙(AUD)共病抑鬱症的薈萃分析中,一種藥物脫穎而出,成為最有效的藥物,但很少有患者服用它。 研究概況 這項網絡薈萃分析包括66項隨機對照試驗,對5890名患有酒精使用障礙且共病重度抑鬱症或抑鬱症狀的患者進行了18種藥物治療的比較。
  • 《2020抑鬱症患者群體調查報告》——抑鬱研究所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抑鬱症發病率高達5%~6%,而且發病率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截至 2017 年底,全國已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 581 萬人。在中國,由於精神健康領域醫療資源不足,抑鬱症等精神健康疾病識別率僅有21%。有近八成抑鬱症患者沒有被「發現」,九成抑鬱症患者沒有得到專業治療。2.什麼原因促使患者去醫院進行檢查?
  • 關愛癲癇患者,警惕情緒障礙
    有研究顯示,癲癇患者的情緒障礙共病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癲癇發作本身。1、癲癇患者抑鬱症共病的發生率 在癲癇患者所有情緒障礙的類型中,抑鬱症的發病率最高,可達到30%左右。在顳葉癲癇和難治性癲癇患者中抑鬱症的共病發生率甚至高達50-60%。
  • 一名抑鬱症患者,寫給抑鬱症患者的6句話
    希望分享給大家可以讓深處抑鬱的人有所啟發:不要把抑鬱症當作病來看待很多人感覺抑鬱症是一種很難受的問題,但殊不知抑鬱症雖然是疾病,可如果你以疾病態度來對待它。那麼你永遠都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問題的人。可遺憾的是,你越想消除抑鬱,抑鬱會讓你更痛苦,看似好像無解了,怎麼辦呢?最好的答案就是,接受他!得高血壓冠心病,吃東西總是要先考一下,這些都是一輩子的病,為何這我們就能接受它,甚至可以允許它們和我們相伴一生,抑鬱症就不行呢?所以接受抑鬱才是走出抑鬱的正確態度。
  • 這可能不是抑鬱而是雙相障礙
    雙相障礙就是具有兩級、波動性既有情緒低落又有情緒高的狀態,伴有抑鬱和躁狂的就是雙相障礙,有的地方稱作「躁狂抑鬱症」。著名畫家梵谷,以及羅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馬克·吐溫、海明威都是典型的雙相障礙患者。 我國估計有上千萬的雙相障礙患者。「雙相障礙發病高峰年齡是青春期,15-19歲起病的特別多。」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5:抑鬱症合併進食障礙的難題,根源是什麼?
    在剛開始介紹難治性抑鬱症時,我們提及了一個臨床中的發現:很多難治性抑鬱症之所以難治,往往是因為抑鬱症合併了其它精神心理障礙或者軀體疾病。比如抑鬱症合併了人格障礙、強迫症、成癮疾病、嚴重的學習障礙等。今天這篇文章著重分析其中一種情況——抑鬱症合併進食障礙。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二:這個人格問題,要靠7個步驟加快康復
    但他們難以接受這個結果,又無力改變,於是精神崩潰。又或者,有另外的創傷事件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令他們陷入抑鬱發作。總之,往往到了這個時候,父母才意識到孩子的精神心理問題,到醫院就診,一般被診斷為抑鬱症。
  • 2/3新冠患者愈後出現精神心理問題,近30%的人有抑鬱!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將「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列為重大行動之一,明確指出要正確認識、識別、應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特別是抑鬱症、焦慮症。在疫情大流行之後,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焦慮、抑鬱等常見精神心理問題備受關注。
  • 抑鬱症也是病,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抑鬱?
    抑鬱症病發率有多高?近年來,「抑鬱症」越來越多地出現了社交媒體上。,記憶力衰退,精神無法集中;睡眠障礙,失眠多夢、入睡困難或者睏倦嗜睡;食欲不振,不想吃東西,體重嚴重下降;反覆出現輕生念頭,出現過自殘、自殺的行為。
  • 中國現有抑鬱症患者達9000萬 抑鬱症真的是病嗎?
    據有關調查,中國現有抑鬱症患者達9000萬,人數還在快速增長中,每年自殺的抑鬱症患者上百萬。在15~34歲青壯年人群的死因中,自殺是首因,其中60%~70%的人患有抑鬱症。  自殺的人患有抑鬱症,一定比例的抑鬱症患者會自殺,人們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抑鬱症導致了自殺,是一種可怕的「病」。
  • 長期抑鬱會給人留下「人格傷疤「|什麼樣的人更容易誘發抑鬱症?
    其實,有些人,他們自己可能都沒意識到自己存在長期的抑鬱問題。 所以,今天我還是想跟大家聊聊「抑鬱」這個話題。 有些人的情緒波動會比較大,狀態好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到抑鬱,狀態不好的時候會感到非常強烈的抑鬱;也有些人,會以更持久、更溫和的方式感受到抑鬱。 長期與抑鬱情緒為伴的人,可能符合周期性抑鬱症、或者持續性抑鬱障礙的診斷,也有可能什麼診斷都不符合,只是人格特質上不太容易感到高興。
  • Kate Spade自縊身亡,得這種病自殺率是常人10倍
    自殺率是常人10倍雙相障礙令人恐懼之處在於,自殺是其最大的威脅之一。據國外研究發現,雙相障礙患者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倍,雙相障礙患者中兩至四成曾有過自殺行為,而11%~19%自殺身亡。方貽儒教授解釋,一般人可能覺得抑鬱症患者的自殺風險很高,但是雙相障礙患者的自殺風險比抑鬱症更高。
  • 抑鬱症患者都仇恨父母?心理學:原生家庭是抑鬱的根源
    其實現實中我們也發現了,好多抑鬱症患者會非常怨恨自己的父母,看到下面一些匿名故事非常痛心。匿名答友抑鬱本身就已經很痛苦了,很多父母還認為孩子是裝病逃避,這不但不會讓孩子擺脫負面情緒,反而更加逆反,加重抑鬱。
  • 雙相障礙:「天才病」是病就得治(健康關注)
    據統計,雙相障礙患者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0倍,25%至50%的雙相障礙患者有過自殺行為,其中有11%至19%自殺身亡。今年「世界雙相障礙日」(3月30日)首次來到中國,其主題是「很高興走近你」。    什麼是雙相障礙疾病  「雙相障礙」這個詞對國人較為陌生,更多的人可能知道抑鬱症。
  • 抑鬱症已成為人類第2大殺手!抑鬱出現前的6個表現,不要再忽視
    「抑鬱就像是情緒流感,它會傳染也會流動,像感冒或者過敏一樣,它一定會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抑鬱症目前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第二大疾病,正是一個全球性的嚴重問題。
  • 抑鬱患者容易發脾氣就是雙相障礙嗎?
    很長時間以來,我在門診工作中發現了一個很值得商榷的臨床現象,有很多抑鬱症患者告訴我Ta以前之所謂被診斷為「雙相障礙,即雙相情感障礙」,是因為自己變得很容易發脾氣,當我再追問「除了發脾氣這一個問題,你的醫生有沒有告訴你其他符合雙相障礙的表現?」,答案往往是「沒有」。甚至連很多患者和家屬也自認為容易發脾氣就是雙相障礙。
  • 關愛老年人身心健康,謹防老年期抑鬱!
    老年期抑鬱障礙(late life depression,LLD)指年齡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出現的抑鬱障礙,其在老年人群中是一種較常見的精神障礙,在伴發軀體疾病患者中患病率可能更高,不僅損害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而且增加照料者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