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素養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學生學業評價過程的必備素養,融合了評價態度、評價知識和評價能力。近年來,隨著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不斷深化,各種類型的評價項目和評價方式在教學中廣泛應用,對教師評價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良好評價素養的教師能幫助學生有效、高效地學習,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提高教學質量。培育職前英語教師的語言評價素養,對於未來從事教師職業的英語師範生的專業發展具有積極引領作用,可以在幫助他們更快適應實際教學環境的同時,適應新時代教育評價發展的現實需求。
評價素養的概念最早是美國學者瑞克·斯蒂金斯於1991年提出的。他認為,評價素養是教師開展學生學業評價所應具備的素養,是在日常教學與評價行為活動中內化形成的。基於他的理論,國內外學者和組織機構進行了評價素養內涵的研究,明確評價素養的範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教師聯盟、國家測量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協會聯合開發的教師的學生教育評價能力標準,以及斯蒂金斯本人於1999年建構的教師評價素養框架,對評價能力做出了細緻的說明,明確教師在教學中的課堂評價能力內容。
語言評價素養與語言教學相關。語言測試領域的學者從不同的層面進行定義,主要涉及語言測試、對語言項目知識的學習過程反饋。多數語言學者對語言評價素養的內容描述涵蓋了測試測評、運用評價手段和分析評價結果。有學者的定義較為全面,認為語言評價素養是設計、開發、維持或評價大規模測試或課堂測試所必備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對測試過程熟悉,以及能意識到指導實踐或實踐背後的原則。由此,語言評價素養表現為不僅熟悉評價學生語言能力的工具和操作程序,還可以做出恰當的反饋來有效地讓學習者設定並實現學習目標。
綜上所述,英語教師評價素養的核心要素是評價能力,主要表現為教師從事英語教學評價活動所需的素質。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課程改革、評價範式轉變的背景下,英語教師具有符合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需求的,包括評價知識、技能等在內的評價素養至關重要。因此,語言評價素養是英語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實踐者,英語教師必須掌握語言學習、課堂教學評價和反饋之間的關係。
當今世界各國的教師專業標準都將教師的評價能力和評價要求列為重要項目,凸顯了評價素養在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性。我國頒布的《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要求教師利用評價工具,掌握多元評價方法,多視角、全過程評價學生發展,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教育教學效果,及時調整和改進教育教學評價工作。文件還明確規定了中小學教師的評價能力,均從掌握並運用多種評價方法、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和利用評價結果改善教學三個方面陳述具體的評價能力要求。新課程對外語教師的評價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評價理念,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有效實施課程標準。英語教師應基於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並輔以終結性評價,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注重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形式多樣化、評價內容全面性和評價目標多維化。這些都體現了職前英語教師評價素養培育的應然。
對於在職英語教師而言,一方面,評價的重要意義不容置疑,需要不斷提升教學評價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在職英語教師語言評價素養水平參差不齊,有的甚至出現缺失。調查表明,有的課堂幾乎看不到教學評價的影子、對教材的處理和考試缺乏新課程理念的引領。教育教學評價理念沒有轉變,沒有契合課程標準中的評價要求,影響教學評價效果和教學質量。究其原因,在職英語教師在職前的學科能力學習中缺少系統的教學評價素養專業訓練,對教學評價理解不夠深刻,在教學時往往不能很好運用評價知識進行教學設計和授課,無法對教學過程中的活動和學生表現進行及時反饋。
因此,對英語專業的師範生在入職前系統地開展評價素養的專業訓練,對其未來專業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國家層面對教育評價高度重視,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要加強教師教育評價能力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高校設立教育評價、教育測量等相關學科專業,培養教育評價專門人才,體現了對職前教師評價素養問題的重視以及對評價能力發展的統籌考慮。職前英語教師應學習掌握評價知識,熟悉各種評價技能的優劣和應用以提升語言評價素養水平,從而滿足未來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和教育評價專業化的需求。
職前英語教師評價素養的培育,首先必須考慮評價素養涵蓋的內容,即職前英語教師的評價素養的內部結構,一般圍繞評價態度、評價知識和評價技能三方面展開。評價態度是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效果、綜合能力等的主觀評價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傾向,包括評價意識和評價信念。英語教師要立足於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考慮學生表現行為,有意識地進行反思和評價,在實踐中建構或重構自己的評價者身份。評價知識包括了解評價類型和操作過程,明確評價過程中如何解釋和運用評價結果,以促進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採取多種評價方式、綜合多種評價信息,評價學生的學業表現,進行有效反饋。英語的學科特點決定了語言學習項目的評價方法,例如閱讀教學中選擇篇目、採取教學策略、設計學生的閱讀難點和理解反饋等均可以看作一類評價知識的應用。
就評價素養目標而言,可借鑑國外教師標準中的分層要求,設計符合我國國情的目標要素。首先,對職前英語教師評價素養的培訓機制,要有階段性和系統性安排,嘗試建構適合師範生的進階式素養培育模式。其次,引導師範生從多方面訓練自己的評價素養,熟悉評價概念,形成評價意識,制定評價規劃,調整改進評價方式方法。再者,通過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等實踐活動引導師範生不斷強化教學評價的意識,直觀或親身體驗教學的評價過程,提前規劃英語教師職業生涯。此外,引導師範生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進行課堂教學評價,需要突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育人價值,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體現課堂教學評價的動態性、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素養的最終目標在於使師範生能基於教學目標設計評價方案,熟悉收集信息的評價方法,有效運用測評方法檢測學生學習情況。
就評價素養內容要求而言,目前國內外評價研究的成果表明,語言評價素養主要集中於傳統測試理論和課堂評價的相關理論及應用。圍繞核心素養的目標要求以及評價素養的內涵,主要以評價檢測量表的研製、各類評價知識的學習、師範生的敘事研究和反思日記為途徑。幫助師範生學會使用各種專業手段,從較為客觀的角度觀察、評價自己的教學評價行為,從而完善評價內容,提升評價素養。
就評價素養培育方法而言,在研究過程中開發出衡量教師語言評價能力的有效工具,用於跟蹤培訓過程,檢驗培訓效果。語言課堂的動態性、多樣性和形成性使得語言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變得複雜,對師範生的評價實踐操練難度增加,但同時也增強了信度和效度。因而,可結合課堂教學、教學測試等不同教學場景,設定評價類型,幫助師範生有效形成在不同教學情景中的教學評價能力。在理論教學階段,則可以通過示範課或常態課的錄像觀摩,多方評價,對照形成教學評價反思的要點。同時積極幫助師範生形成研學共同體,在學習小組中進行有效互動,更好地解決教學評價難題。
總而言之,職前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在實踐課堂訓練中融入各種評價方式,結合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同伴評價等鍛鍊教學評價能力,學會通過評價反饋教學;另一方面,要學會運用測試理論和教育測量的手段檢測教學評價成效,進一步促進教學評價能力的提高。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職前英語教師評價素養培養研究」(FJJKCG20-416)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