蠔門,真的很複雜!
法國生蠔,被認為是世界上味道最豐富的生蠔品種,能吃出來個前中後韻味、講究after-taste……其他國家是沒法比了,但法國人要鬥的,是他們自己。
法國「蠔」門內鬥
蠔是這樣養殖的:在清澈、乾淨、鹽度不太高、含氧量充足、有大量生蠔喜歡吃的微生物、流動但又不激烈的溫暖海域中,讓蠔苗靜躺生長兩三年以上,就能養出肥蠔。
不是開玩笑,養蠔本來就是這麼簡單。但在法國,一隻新鮮的生蠔,怎麼能出類拔萃,既能賣得好身價,又能贏得讚譽?
神奇的淺水池
法國西部Loire河口與Gironde河口之間的大西洋海岸,有很多數百年前留下的荒廢鹽田,蠔農把它們改成淺水池,暫時放養待沽的生蠔。而正是這麼短短的兩三個星期,蠔的腮變為綠色,肉身也變得潤滑,而且味道更加甜美。
到底淺水池有什麼不同呢?
原來這邊的廢鹽田容易生有一種藍色硅藻,帶來了很多微生物,蠔吃了會變色,也會變得更肥美。而鹽田本來就比一般海域有更多的鎂、鈣和氟等等礦物質,這裡的蠔種,味道就變得更多樣化了。
所以,要收穫一隻出色的蠔,基本能總結為兩點:一、生蠔多吃微生物,就會長得更肥美;二、不同的微生物,會讓蠔的味道發生變化。
「放牧」的生活
首先,如何讓生蠔吃更多的微生物呢?同一個領域,蠔少一點,就少點競爭,每隻蠔能吃到的微生物就多了。而且每隻養的時間長一點,也等於讓生蠔多吃一點。所以,蠔在上市前都是過著豪門生活的。
第二點,讓生蠔吃不同的微生物,產生不同的味道,因而出現蠔農不計成本、不辭勞苦地把生蠔「放牧」去了。
「放牧」,就是把生蠔送到不同的海域,吃不同的微生物。現在大部分法國生蠔都是經過「放牧」程序的,其中法國最頂級兩大生蠔家族—Cadoret和Gillardeau(吉拉多),也是因為「放牧」得宜,而成為世界生蠔名牌。
押上家族之名
吉拉多(Gillardeau)是法國第一家以自己家族名號為蠔種命名的公司,把家族之名押上去,證明對自己的出品很有信心,也說明他們有自己獨特的配方,外人根本學不來。
據第三代傳人Gerard稱,吉拉多擁有700個大小蠔場,不只遍布整個法國,遠在愛爾蘭都有。每隻吉拉多一生至少搬家四五次,經過59道養殖與精煉的過程,養殖期在4年以上,相比一般石蠔養3年便上市,吉拉多明顯肥美得多。
吉拉多的味道複雜得難以形容!入口鮮香味撲來,短暫的爽脆以後,是超級豐盈的軟滑Creamy感覺,好像在吃牛奶布丁;然後榛子、碘香徐徐出現,細品後又感覺有微微煙燻還是酒香……吞下蠔肉後,整個口腔還有餘香在迴蕩。
蠔門守則
法國進口生蠔的還有很多,常見的有黑珍珠(Black Pearl), 白珍珠(White Pearl),芬迪克萊爾(Fine de Claire)等……而其他國家的生蠔也各有特色。
美國體形大,肉厚,甜度一般,口感Creamy。代表是Jumbo Oyster,價格大眾化。但美國近年也引入很多其他國家品種,如日本的Kumamoto便是代表作,味道有過之而無不及。
體形大,肉厚,甜度與鹹度皆比美國蠔多一些,也是口感Creamy。代表是Sydney Rock,價格較美國蠔稍貴。
小型蠔較多,Kumamoto外,廣島蠔、松島蠔都是大不過手掌的甜美蠔種。特色是超級鮮甜,很多「 蠔客」 就是獨愛日本蠔。
愛爾蘭
味道跟法國蠔相近,海水味較重,偏鹹,口感較軟,味甘甜。代表是Irish Gigas,價格中等。
體形中等,鮮甜度高,口感也是較Creamy。價格不貴,性價比較高。
有三種生蠔:聞名世界的布拉夫生蠔、馬爾伯勒蠔和藍珍珠蠔,其中布拉夫生蠔是本地野生品種,產量稀少。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精品海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