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幸福浪漫的時候,還是心情低落的時侯,一顆柔滑的巧克力、一杯香醇的咖啡、一塊精緻的蛋糕、一碟可口的點心,都可使我們心情愉悅。當我們肆意享受愜意時光時,我們可能正在被甜蜜的「反式脂肪酸」所侵害。
反式脂肪酸有四個來源:①反芻動物的脂肪、乳及乳製品中;②油脂不完全氫化過程中產生;③植物油精煉脫臭過程中產生;④烹調油溫過高。
天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極少。油脂不完全氫化過程中產生的反式脂肪酸是飲食攝入的最主要來源。使用氫化油脂的目的是其易儲存,從而延長保質期;成本低廉;增強口感;易塑型,易著色。最常見的氫化油脂產品有:植脂末、代可可脂、植物黃油及奶精等等。我們常見的正規產品中所使用的氫化產品,為完全氫化油脂產品。其中氫化植物油在製作時已經將不飽和脂肪酸大量氫化成了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含量極低。
烹調過程中產生的反式脂肪酸與油溫和加熱時間有關。油溫越高,加熱時間越長,烹調過程中產生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越多。有研究顯示,當油溫大於 200℃ 時, 反式脂肪酸含量逐漸增加,而且隨著溫度的進一步升高,增加速度越來越快;當溫度大於 260℃時, 反式脂肪酸含量急劇地增加,到300℃ 時, 反式脂肪酸含量是未加熱時的2倍以上。
反式脂肪酸會升高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心血管有極大的危害。
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膳食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應低於1%,即健康成人反式脂肪酸每日攝入量應<2g/d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5年6月16日做出一項裁定:逐步去除加工食品中的人造反式脂肪酸。
中國人反式脂肪酸的攝入處於較低水平。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於2012年作出的《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報告指出城市居民反式脂肪酸水平高於農村居民,大城市最高。以北京、廣州2011年的食物消費量評估,大城市總人群平均反式脂肪酸供能比為0.30%,未超過WHO的<1%的建議水平。供能比超過1%的人群比例為0.42%,其中75%為學生。
所以,我國大部分居民的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並未超標,但學生是超標的高危群體。在我們常吃的食物中,代可可脂巧克力、奶精果粉衝調的飲料、夾心餅乾、牛角麵包、奶油蛋糕、泡芙、薯條、炸雞、油條等等算是反式脂肪酸風險較高的,平時應儘量避免大量食用這些食物。
首先,我們要少食用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我國食品標籤法規定,每100g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小於0.3g時,可標示反式脂肪酸為「0」或「無」。所以,在選擇有包裝的食品時,多查看食品標籤,選擇反式脂肪酸含量為「0」的產品。
其次,反覆使用的煎炸用油,其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會增加。
再次,外出時,街邊小店出售的非預包裝類食品,其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可控。由奶精和果粉衝調的飲料,沒有任何的有益營養成分,常食用這些飲料只是攝入了大量脂肪而已,甚至大量的反式脂肪酸。我們應儘量選擇新鮮食物製作的飲品,如鮮果汁、鮮奶衝調的奶茶等等。
為減少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控制全天脂肪的攝入量,少吃肥肉、奶油
2)購物時,查看食品標籤
3)購買正規廠家出售的產品
4)避免烹調油溫過高,避免反覆使用煎炸用油。
遠離反式脂肪酸,離健康更近了一步。
文/營養科 程新意 張勍燁 編輯/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