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資訊平臺,請點擊本文標題下面的藍色字:艾萊康→ 再點擊:關注。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正常子宮位置處輕度前傾前屈位,周圍韌帶的功能活動自如。當子宮位置異常後,後屈或後傾可因子宮及周圍發炎造成粘連,引起牽引性腰骶痛;子宮後傾、後屈可壓迫直腸前側,改變腸腔內徑引起便秘;子宮後傾與陰道方向趨向一致可發生子宮脫垂,下腹墜脹;子宮頸上抬可導致不孕;子宮後傾可導致盆腔靜脈曲張;子宮後傾經血反流誘發子宮內膜異位症等。
子宮位置異常,多發生在頻繁人流、多產、產後子宮復位不良或其他子宮手術後;或盆腔炎粘連;子宮肥大症;子宮卵巢腫瘤壓迫;先天性圓韌帶發育差等。中醫認為此症的發生與中氣不足,腎氣虧損,衝任不固,帶脈失約,或氣滯血瘀,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以小腹下墜、性生活不適、痛經、腰骶痛、不孕為主症。氣虛證者見便秘,勞則加劇,四肢無力,少氣懶言;腎虛型見腰骶痛,腿軟稱乏力,或有便秘,小腹下墜,小便頻數,夜間尢甚,頭暈耳鳴;氣滯血瘀者經行不暢,疼痛隨懷緒變化而加重或減輕,或痛處固定,入夜為甚。
益氣行血,補腎固衝
三陰交、關元、足三裡、子宮穴
氣虛加百會、氣海、帶脈;腎虛加腎俞、神闕、長強;便秘者加天樞,上巨虛;氣滯加太衝。
艾柱隔姜灸,每穴灸3~7壯,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蔡某,女,28歲。2003年11月4日就診。訴小腹疼痛3天,現在值經期第三天,每次經期腹痛,前天受涼痛較前加劇,經量少,色黯,時挾血塊,平時小腹有墜感,性生活有適。檢查:子宮後傾後屈位,舌淡紅,苔薄白,脈弦。艾炷隔姜灸三陰交、關元、子宮穴、合谷,灸後痛減。以後每日灸治1次,治療3個療程,下次經期小腹僅有輕微疼痛。隨訪4個月,性生活較前舒適,經期無明顯腹痛。
灸法治子宮位置異常,對功能性者效果良好,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療效差。可結合服用中藥補中益氣丸以提高療效。防便秘,忌食辛辣燥熱之品,多吃蔬菜,堅持每日定時排便。早晚做膝胸臥位鍛練30分鐘。加強營養,適當鍛練,以增強體質,保持盆底肌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