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可能都知道酵母粉、泡打粉和小蘇打,但是不是很了解它們之間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心裡有點蒙圈的感覺,不要緊,今天來解開你心中疑問
小蘇打:
小蘇打是一種鹼性物質,對於胃酸過高的患者醫生經常開些小蘇打來平衡胃酸。以前長輩經常用來發麵做饅頭,但弊病是小蘇打雖然具有起發的作用,但起反應時釋放的二氧化碳較少,起發作用有限,而且因為鹼性的關係,經常讓饅頭有很大的鹼味。很多人在做麵包時,如果實在找不到酵母粉和泡打粉,可以將就使用小蘇打來起發,不過就不要期待過高了。
泡打粉:
泡打粉又稱為發泡粉和發酵粉,它是由蘇打粉配合其它酸性材料,並以玉米粉為填充劑的白色粉末 。泡打粉在接觸水份,酸性及鹼性粉末同時溶於水中而起反應,有一部分會開始釋出二氧化碳(CO₂),同時在烘焙加熱的過程中,會釋放出更多的氣體,這些氣體會使產品達到膨脹及鬆軟的效果。
酵母粉:
酵母是一類有益的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它們能大量繁殖。當酵母菌揉入溼的麵團中後,它就開始生長繁殖。酵母體能分泌出各種物質,將澱粉分解成糊精,再一步分解為麥芽糖、葡萄糖等,最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氣體分布在麵團的麵筋裡,使麵筋變成如海綿狀多孔的疏鬆體。再經過揉面和烤制,麵團裡的二氧化碳受熱膨脹,使製得的麵包獲得了疏鬆多孔的品質。
三者區別:
小蘇打由於起發作用低、鹼味重等缺點,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已經更多的成為醫用或化學用品,如果做麵包和饅頭實在找不到其他的材料,可以用小蘇打混合白醋或食醋來達到酸鹼平衡,增加起發作用。
泡打粉和酵母粉雖然都可以達到起發作用,但是還是有區別的。
泡打粉是化學物質組成的,靠化學反應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來達到起發作用,優點是起發快,受溫度溼度影響小,價格低,但畢竟是化學物質組成的。
酵母粉用純生物方法製成,優點是健康、幫助吸收、起發作用好,缺點是起發需要一定的溫度溼度配合,如果天氣寒冷,則需要更多的時間起發或不容易起發,同時價格比泡打粉要高很多。
分別的使用方法是:
乾酵母需要先將乾酵母與溫水一起混合放置5-10分鐘,將酵母激活,再加入面中,進行發酵。相對而言它的發酵效果是最好的,一般用在麵包,饅頭,包子等中。而所使用的比例是不能超過5%。
需要注意的是:
1.水一定要是溫的,不能太熱,因為酵母菌在太熱的溫度下是無法存活的。
2.如果是做饅頭,包包子之類的傳統麵食,在使用乾酵母發酵的時候,應先包後醒,也就是先做好饅頭,包子然後再進行醒置,如果是做麵包,也是揉好面後,先揪成小麵包團,再進行一次醒置。這樣做出的面點會更加宣軟,做好後也不會進行塌陷。
泡打粉由於一遇到水就會產生大量的氣體,所以使用的時候一定要先放入面裡,混合均勻後,再使用,這樣面才能產生蓬鬆的效果。如果先遇水的話,泡打粉就會失效,失去原本的作用了。
使用泡打粉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先將泡打粉與面混合進行活制,這樣對做出來的食物起的是一個酥脆的作用,如餅乾,薄脆等;另一種是先將其他原料混合,最後再將泡打粉放入原料中一起混合,這樣起到的是一個酥軟的作用,如蛋糕等。
而泡打粉的使用比例也是不能超過5%,我們一般的使用量都在2%—3%左右,也就是100克的面中用2—3克的泡打粉就可以了,過多的使用,會使做出來的東西口感變澀。
小蘇打它可以在面中混合直接用,也可以先溶解到水中再使用,我們平時常見的麻花,開口笑,都是用它製作出來的,用它製作出來的食品的共同特點就是脆,而在烘焙當中,一般都是用在餅乾的製作上。
需要注意的是:
1.如果溶解後再使用的話,那麼也是水一定要用熱水,而水溫不能太高,否則小蘇打就會失效。
2.再者,需要注意的就是,小蘇打的使用比例,切記不要超過「千分之五」,否則做出來的食品就會顏色發黑,口感發澀發苦。
最後想說重要的一點:泡打粉和酵母粉可以相互替代,但由於為了效率,常混合使用,因為酵母受溫度溼度限制,而泡打粉則不受限制。所以酵母粉+泡打粉混合後,可以達到更好更快的起發效果。有些人就會怕加了酵母粉再加泡打粉會受影響,有時候加了反而效果更佳,不過一切要看配方而定。喜歡挑戰烘焙的你可以嘗試一番。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網絡,公益分享,烘焙天地編輯排版,如有版權異議請給我們留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