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太平天國起義之後,鹹豐就見到咗佢哋滿族八旗嘅能耐,咪要拎重用漢人,咪畀壓迫二百年嘅漢族終於有咗出頭之日,曾國藩、李鴻章等相繼手握大權。可以講,清朝之所以可以堅持到二十世紀,靠嘅正系呢幾位漢人嘅鼎立支持。
自從清軍入關之後,漢族就又一次嘆咗宋亡之後嘅待遇,從牙擦嘅炎黃子孫再次淪點半奴隸嘅存在。當時嘅社會等級分為「滿八旗、蒙八旗、寡佬八旗、漢人,作為最篤底人民,漢人俾嘅刮削可想而知有幾。
大清之所以可以穩坐江山,靠嘅就系呢三樣:壓迫、再壓迫、一直壓迫,從入關嘅時候,因剃髮易服製造嘅屠殺已經跛咗漢人嘅脊梁,之後嘅文字獄更加系雪上加霜,禁錮咗人民思想,知嘅人唔夠膽講,唔知嘅人唔敢聽,邊有盛世嘅局面?隨後展開加強版嘅閉關鎖國,逃過咗外界嘅文化思想感染到人民,打壓國內嘅科學研究等,咁焮,中國焉能唔盟塞,焉能唔挨打?
而太平天國之後,三十萬近乎私軍嘅湘軍,鎮壓捻軍嘅淮軍已經成為清末最強大嘅武裝勢力,點解曾李二人冇振臂一呼,解脫呢個廢且盟塞嘅國家呢?筆者認為有三個羅。
第一,思想嘅局限性,我哋都知,清政府自從入關到湘軍成長起,已經過去咗二百年時間。喺呢200年中,無嘅種族壓迫政策!已經成為習慣,漢族喺呢種精神控制,物質壓迫之下,一早已經失去咗創新同改革嘅勇氣,因為佢哋唔知,失去清政府之後,佢哋存在嘅意義架。系乜嘢。
第二,傳統思想嘅影響。大清雖然系關外蠻族,可一旦進入關內,就同元朝一樣,擁有了正統嘅地位,再加尊窿嘅行為,比較重視文人,已經收買咗唔少人心。喺呢種情況之下,特別系喺朝中做官架漢人,無一唔系熟讀四書五經嘅窿長,自然有尊君愛國嘅傳統思想。
喺佢哋心中,清政府已經唔系關外嘅蠻夷,而成為正統嘅天朝上國,系佢哋一生所學需要奉獻咗嘅對象,點會推翻。
第三,唔捨得。地位,突然間發生嘅轉變能夠影響一個人嘅性格,其中變化最大嘅就系曾國藩,原來系一個冇地位嘅師爺,幕僚一樣嘅人物,借住太平天國嘅勢,佢一舉去到咗品實權嘅理大臣,李同樣咁,權系最好嘅興奮劑。
一旦改革,榮華富貴,身分地位一落千丈,雖有千古留名嘅名聲,但同喺嘅利益比,差距定都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