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28歲,放棄成功了」:找到自我、接納自我的人生同樣精彩

2020-12-17 阿亞說情感

這是一個關於朋友的朋友的故事。

故事裡的主角叫李敏,從小就是典型的別人家裡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好,還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小姑娘。 家裡人都對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在大城市裡立足,然而,對於她來講,她最想要做的事情卻是回老家種一片果園。

後來,她在父母的安排下出國留學了。學業歸來,她在一家知名企業上班,公司競爭很激烈,每個人都想著往上爬,那時的李敏同樣渴望成功,渴望證明自己的實力。

每天工作到半夜對她來講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然而,她的付出並沒有換來想要的結果,跟她一起進來的那些人都陸陸續續升職了,就她一個人還在原地踏步,她開始變得非常焦慮和不安。

沒有升職加薪,對於她來講,就是非常徹底的失敗。她甚至不敢回家,害怕父母望女成鳳的眼神,害怕鄰居街坊對她的評論。為此,她只能加倍努力。

仔細想想,曾經大家眼中的天之驕女,現在混得人模狗樣的,其中的落差,讓她難以承受得住實屬正常。

某次,參加同學聚會,跟那些過去的同學聊天,才知道大家早已有了立足之地,不是公司裡的管理層,就是自己開了一家小公司,反正都是混得風生水起,小有成就。反觀自己,工作四年,依舊一事無成,她甚至難以開口說出自己的情況。

再後來,她還是每天拼命工作,終於成為了部門裡的副經理。

這個職稱的背後,卻讓她陷入了更大的焦慮中,她對每一件事都追求過分的完美,而一旦事與願違,她就會變得異常焦慮不安。同時,每日高度緊張的狀態讓身體產生抗議,神經衰弱,失眠多夢,過勞肥等等,集於一身。

在那座大城市裡,跟成千上萬人一樣,每日擠進擁擠的地鐵,夜深才回到自己的小窩,逼著她不斷前進的是那個在大城市裡安居的期待,然而,她卻沒有收穫絲毫的快樂。

28歲那年,在即將成為經理的時候,她卻遞交了辭職信。她在朋友圈裡寫下這麼一句感言:「今年我28歲,放棄成功了,想要找回自己。」

身邊人一致用「荒唐」去形容她的行為,但她這一次並沒有聽大家的勸誡。她帶著這些年的積蓄回到老家,承包了一座山,在那裡經營起她的果園。

每天依舊很累,她也依舊對每件事都追求完美,但至少她是快樂的。鋤地,澆水,施肥,採摘,每一個過程都讓她很享受,因為那是她從小一直都想做的事情。

幸運的是,上天並沒有辜負她,她的果園經營得越來越好,父母也慢慢接受了她這個「荒唐」的行為。

看似在困難面前卸甲投降的行為,看似被成功拋棄的人,實際上,她不過是找到了自我,並接納了自我,走上了另一條道路而已,這樣的人生或許沒有那些輕易被看見、被認可的成就,但同樣精彩。

並非所有的人都能複製李敏的人生,但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人生裡找到自我,並接納自我。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害怕失敗,於是,隨波逐流地扎入「踩踏式的競爭」中,因為大家都在那條路上你追我趕,仿佛也只有通過那條路獲得的成功才能被認可,在他們眼中,那才是正確的人生。

這樣的結果往往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失去自我,或者說是放棄尋找自我,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失去人生的樂趣,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想要往上爬得越高,必定要經歷越多的困難,承受越多的苦難,但並非人人都能在困難面前,像勇士一樣堅強勇敢,能夠壓垮我們的,也許僅僅是一根稻草。

成功不可以複製,人生也不可以複製,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不必走上相似的道路。別人美好的人生固然令人羨慕,但找到自我並接納自我的人生,同樣可以很精彩。

選擇一條與他人不同的道路,這並非是在困難面前落荒而逃的表現,而是,你開始學會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人生的意義。

找到自我,並接納自我,即使當一個普通人,也能讓生活變得熱氣騰騰,也能在平凡的日子裡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我是阿亞,暖心情感寫作者,這一生能與你相遇,何其有幸!點個關注,我們一起長知識吧!

-END-

相關焦點

  • 自我接納:走向自信終極之路
    可能你會有疑問:我現在有這麼多不足,這麼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我怎麼接納自己呢?而且我還擔心,如果我接納了一個這樣的自己,就是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就是甘願這樣平庸下去,會讓我更墮落,我是不是就再也實現不了我想要的成功了?沒錯,這是許多人面對自我接納時的困惑和遲疑,讓我們回到成長的長河中尋找一下這種熟悉的聲音可能來自哪裡。
  • 自我接納
    >2019年的新年初始是我26歲的人生中最頹唐的一段歲月 我記得連著不知多少個日子 我每日都在外消磨時光 晚上醉酒回家 心情平靜地躺進被窩 經過波瀾不驚的一天 卻會在夜裡突然間情緒失控嚎啕大哭 不可抑制 我記不得那都是幾月幾號 但是哭著哭累了入睡的感覺還在我的精神裡歷歷在目 好像沼澤裡的手 把我的情緒要拽到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 很沉很冷很可怖 我是不抽菸的 但我記得那之間有一次
  • 到處在說「自我接納」你明白什麼是「接納」麼?
    很多人這樣理解「自我接納」:抑鬱的人不想工作,不想出門,接納就是我接受這樣的自己,等有一天好了自然就出門工作了。一個不喜歡收拾家的人,家裡亂七八糟,對自己說:我接受這樣的我自己,做真正自己嘛。亂一些沒關係,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兩個人吵架了,一方脾氣很差,遇事斤斤計較,每次都不能稍微包容對方。
  • 真正自我接納,你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
    我們經常會在一些心理學的書上,看到「自我接納」這個詞。但很多人都這個詞都是有誤解的:來源:525心理網閨蜜今年25歲,家庭條件很好,碩士學歷,現在在事業單位上班,長得也不錯,但是,她卻頻頻地在相親中失敗。轉載:525心理網每次見完面,對方都很滿意,但是,在接下來的交往過程中,對方卻漸漸地冷下來了,並且,認為兩個人性格不和。細問下來才知道,閨蜜覺得自己已經很完美了,是不需要別人幫助的。
  • 真正自我接納,你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
    我膽小又拘謹,怎麼才能夠在別人面前款款而談?我長得不好看,也不可愛,怎麼才能吸引異性?……這些問題,都在用不同的句式說同樣一句話——「怎樣才能變得像別人一樣好?」誤解1自我接納就是:「我沒有缺點,我很完美」閨蜜今年25歲,家庭條件很好,碩士學歷,現在在事業單位上班,長得也不錯,但是,她卻頻頻地在相親中失敗了。
  • 自我接納是自信的起點
    一個人並非要有突出的優點、成就或做出別人希望的改變才能被接納。二、自我接納與個人成長的關係 自我接納是人健康成長的前提。一個人如果不接納自己,連自己的問題都不敢正視,那他怎麼能引導自己向上?更何況,在生活中,不接納自己的人常會把很多能量用在自否認和排斥上,帶著那麼多對自己的不滿、失望,甚至否認和拒絕,又怎麼可能成長? 自我接納加上能力,這是構成自信的兩大基石。
  • 【心理學】甜檸檬心理:接納自己,找到自身的優勢
    心理學上將其引申為甜檸檬心理,現今人們將其總結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優勢,同時也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即便是一些看上去是劣勢的東西人們也要學會接納,並努力找到其中的積極之處,做到揚長避短。甜檸檬心理,是一種心理戰術,也是人們獲得成功的關鍵對此,著名的心理學導師卡耐基曾做過這樣的訪問:一次,卡耐基訪問芝加哥大學的校長,是什麼讓他獲得成功?
  • 九型的使命——從自我揭露到自我接納
    這就是關於九型的使命——九型帶給我們的不是一眼看穿別人的火眼金睛,不是「八面玲瓏」的人際交往智慧,甚至不只是自我的信心構建與心智成長,而是一種心態的轉變――一種真正的謙卑。        這個謙卑不是謙虛,而是接納,慈悲,平等心。我們透過九型一定會看到:九型好比九種顏色,一個人無論他是什麼顏色,無論他的顏色是豔麗是暗淡,都可以不帶評判地全然接受。
  • 《我的隱藏人生》:女性自我實現的艱難之路
    女性題材的文學作品從不同程度上反映著當下女性對表達自我的需求,公共的環境下,有關女性權利的問題也不斷引發社會各界的激烈討論。最近在國內出版的小說《我的隱藏人生》(文匯出版社,2019年10月)也是其中之一。《我的隱藏人生》由巴西作家瑪莎·巴塔莉婭所寫,由龔沁伊翻譯。
  • 83歲大爺給年輕人的忠告:不自我設限的人生,才是開掛的人生!
    我也知道上班會比較穩定,每個月領著錢沒煩惱,但30歲的我不想再過一眼望到頭的生活了,這樣太安逸了,我想多賺點錢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實際上,每個人都希望儘快實現財務自由,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用每天重複性工作,過著一眼望到頭的生活。
  • 【星星點燈】自閉症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與自我接納
    為什麼在談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的自我概念與自我接納會先談論到這些想法?不要忘了,我們大人如何看待孩子,以什麼態度解釋孩子,常常也影響著星兒自己接下來如何看待自己。對於自閉症是如此,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也是一樣。 試著以星兒心智年齡能夠理解、能夠懂的話告訴他,「高功能自閉症是怎麼一回事?」 「亞斯伯格症是怎麼一回事?」孩子有權利,也必需要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這些特質。
  • 真正的改變,需要接納自我,放下自己的焦慮,為所當為
    文/和雨似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話:接納自我,擁抱自我。那麼,什麼是接納自我呢?心理學中是這樣說的:一個自我接納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會為自己或他人的缺點所困擾,感到內窘與不安,他們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現狀,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願望,同樣也寬容地對待他人的弱點和問題,從容地生活。到底什麼樣的事情,是需要我們自我接納的呢?
  • 《蒂凡尼的早餐》:交際花找回自我的過程,教會我們如何放棄幻想
    在她心裡,還有一個夢想,就是成功嫁入上層人士的家庭,找到自己的靠山,結束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在紐約生活的霍莉結識了一個名為保羅的作家,保羅在和霍莉的相處中,漸漸被霍莉天真可愛的性格所吸引。霍莉卻一心想要追求享樂的生活,為了財富和地位將自己弄得聲名狼藉,甚至被警察以販毒之名逮捕入獄。
  • 如何認知自我,如何與他人相處,怎樣在社會中定位,以及如何才能找到自我的價值 ?
    有更多的人,只是一日度一日,結婚、生子,再讓下一代重複自己的人生,就這樣周而復始下去。對剛踏上人生之旅的他們,每一天都有新的問題亟待解決,如何認知自我,如何與他人相處,怎樣在社會中定位,以及如何才能找到自我的價值。這都是關乎每一個年輕人的問題,或許有人不去思索,但他必須得面對。對大學生來說,最直接的衝擊或許是夢想與現實的較量。
  • 一個人真正的成功,是自我肯定
    古往今來,「成功」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談及成功,人們大多會往事業有成、升官發財、名譽地位方面想,但只有極少數的人會真正意識到——一個人真正的成功,是自我的肯定。一個人真正的成功,是自我的肯定。或許會有人禁不住好奇問道:「真正的成功?難不成這世上還有假的成功?」
  • 電影《傲慢與偏見》:女人最好的才華,是能夠接納自我
    改編自簡奧斯汀同名小說的電影《傲慢與偏見》(2005年),裡面的主角伊莉莎白就是一個活出自我的女人,正是她對自我的真正接納,才擁有了自己想要的愛情。影片主要講述了19世紀的小地主家庭,班納特五姐妹尋找終身幸福的婚姻故事。母親班納特太太整天操心著為女兒物色稱心如意的丈夫。
  • 30歲以後的女人,最佳生活方式是自我滿足,生活是最好的禮物
    翻開臺灣女演員陳意涵的生活篇章,仿若一個18歲的妙齡少女,旅遊、健身、烹飪、自拍,她將自己的人生活得如同孩子一般瀟灑,這是她人生中最值得炫耀的事情,年齡從來都不會成為女人邁向人生新徵程的障礙,活得精彩與否全靠女人內心是否積極。
  • 了解自己,才懂自我關懷
    在今年因為疫情我大部分時間一個人在家網絡學習,慢慢找到通過自我關懷,學會獨處,療愈自己,賦予自身內心溫暖的強大力量。焦諦卡禪師在書上常提到要接受寂寞,學會獨處。一誰都想無條件地被愛,但是有誰能無條件地愛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在心理上不獨立,不能也不會真的去愛任何人。二自己真的愛別人嗎?
  • 科普| 成功人士的重要特質之一——自我效能感
    安德魯斯這樣寫道,「當時我看起來如此平凡,他們必須給我化點妝才行。」「最後的結論是,『她不夠上鏡。』」  J·K·羅琳(J.K. Rowling)那本關於一個少年魔法師的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在被倫敦一家小型出版社接納之前,曾經遭到12家出版社的拒絕。
  • 追求安穩到底人生理想還是自我麻痺?
    這兩年對我來說,最大的成長就是接受變化。「變化」這個詞在我人生的前半段並不是什麼褒義詞,因為變化意味著不安。我們從小被父母灌輸要過一個安穩的人生,按部就班的讀書升學,畢業後做一份鐵飯碗的工作,再找個可靠的人結婚成家,這樣的人生才是成功順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