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德行是兒子最好的遺產。——塞萬提斯
是枝裕和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中生代導演之一,一向以平易近人的作風,真情流露的態度提示人們最深刻的問題。比如他的《無人知曉》由一則真實社會新聞有感而拍的反映拋棄子女以及社會的冷漠問題,再比如《小偷家族》,描繪一個特殊的家族的溫暖反映的確實青少年犯罪以及社會邊緣人物的生存問題,無不顯示了導演的悲世情懷,提醒著人們對社會的關注,對家庭的珍惜。
我上一篇文章討論的是處於老年的父親,而這一篇想說的是年輕的父親。
如何做一個好爸爸,先從定義自己開始
重新看待自己的父親身份。在他看來,沒有人是生為人父——不是說兒子一出生,你就自動成了一個好爸爸。如何定義好,那是需要雙方乃至是多方達成的。不是一瞬間,而是許多年,甚至是一生。
也許我們從未想過,如果有一天你的小孩有重新選擇父親和家庭的機會,他還會如你所想的真的會毫不猶豫地繼續選擇你作為他的父親嗎?
就像劇中的兩個家庭,簡單概括,一個富爸爸,一個好爸爸,兩個小孩發現被調包,是換回來,還是繼續現在的家庭?太殘酷的問題,對父親亦或是對小孩,簡直是發自靈魂的拷問。
身為人父,當明白血緣關係和朝夕相處的珍貴
兩個孩子,慶多和齋木何去何從慶多並非良多和綠的兒子,而是由齋木雄大和尤加利的愛情結晶。是朝夕相處的感情珍貴,還是血脈相連的羈絆重要?面對多年前一個小小誤會所釀成的後果,良多和綠不知該何去何從。而對於雄大、尤加利和兩人亦非親生的孩子琉晴來說,他們已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之前。
《如父如子》巧妙地切入了父子情感空間的空隙,小心翼翼,怕驚動了兩個家庭的平靜,不願意它往悲劇的路子走。良多對兒子的關心負責、努力栽培,其實完全來自早前的家庭影響,而非金錢實力的飄飄然。倘若沒有意外,那又要造成一段看似平常、實則緊張的父子關係。
孩子眼裡的父親是枝甚至提出了更為大膽的設想,父子關係可以超越血緣而存在,你把我當作父親一樣對待,那麼,我就應該原樣奉還,視你為己出的兒子。在爸爸不在家的背後,在感動常在的相片上面,良多仿佛突然發現了被記錄的時光——父子間才能有的視角和情感。
那是一瞬間的影像,卻承載了一名父親的人生。如果要打一個比方,就像我們的朋友圈,天天曬娃的新人父母,有一天突然發現,子女也在認真注視著自己。那一瞬間,他們應該會更加明白,什麼是「如父如子」。
父子關係中的金錢與時間
如何看待金錢與時間良多自己兒時既沒有爸爸陪著放風箏的童年,成年後良多的父親想多見見兒子只能稱病,而兒子上門後聊天亦多次提到給父親金錢;齋木雄大處處表現出貪財、佔小便宜,但堅定認為撫養兒女不能以金錢交易,哪怕他有不止一個孩子,哪怕他對野野宮家優渥生活毫不掩飾的羨豔,卻始終沒有流露出以孩子為籌碼要挾良多巨款的心思,反而不斷勸說良多花時間陪孩子,在琉晴跑回舊家後,與前文良多的要求相應,反而是齋木雄大夫婦提出可以撫養兩個孩子。
有錢的父親相比沒有那麼富足的父親,卻更吝嗇金錢與時間。其實還是源於原生家庭的影響,良多從小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成長,滿足父親的期待,於是自然而然造出一個同樣的家庭。
爸爸的家庭也是缺失的良多自己的原生家庭關係便是缺失的,儘管他繼承了父親的意志與優秀,但對撫養自己長大的繼母,始終不稱呼母親,這一點竟亦為父親默許。而他重視血緣,也被律師老同學點出,是長期心態如此成長的良多,對家庭關係的理解原本就有些偏狹。
良多回到家中,看到慶多做的兩朵手工花,原本以往都是給自己的,結果卻被告知一朵是給雄大的,從良多明顯失落的表情上,我們可以看到良多的醋意。良多原本性格冷傲,看不起雄大,如今卻不得不雄大「平等」分享慶多的愛,心裡自然非常不舒服。
父子關係的和解,終極目的
故事的結局,兩個小孩最終交換,去了各自真正有血緣關係的家庭。
和自身的童年成長和解,和原生家庭和解,良多再次找到慶多,mission結束了,你不需要再去努力完成爸爸一個又一個的要求,說一句遲來的抱歉,無論發生什麼,在你生命最初的六年,我是你的爸爸,無可動搖,你對我的愛,從未消散。
《美麗人生》裡為保護兒子編造謊言的溫柔猶太父親,《因父之名》與兒子一起遭受牢獄之災的嚴厲父親,《千裡走單騎》抑制的情感和愛的父子,《當幸福來敲門》永遠懷揣希望和夢想的父親,《我是山姆》最是痴傻也最是催淚的父親,《大魚》講述光怪陸離魔幻荒誕經歷的父親……
無論是哪一種父親,父愛同母愛一樣的無私,他不求回報,默默無聞,只能用心體會。
作者介紹:藝術慰藉人生,我是貓小姐的貓,願和你分享我追劇,看電影和繪畫的最真實感受,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