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更多人關注校園欺凌,她做了一個遊戲丨觸樂

2021-02-16 觸樂

《指縫陽光》沒有精美的畫面,也沒有巧妙的互動,它有觸目驚心的現實與一小段溫馨的故事。傻子小琴

幾乎每個班級裡都有一個「傻子」。

傻子並不是真傻,也不一定被叫「傻子」。傻子只是一個代號,當你被歧視排擠時,你就可能成為傻子。在逸夫小學的某個班級裡,小琴就是那個傻子。

午後的課間,陽光刺眼。低年級的同學在操場上嬉笑打鬧。男生們把草稿紙揉成一團,比拼著誰能投進垃圾桶。嬉戲中,有個小男孩想到了什麼,他拉著同伴,指著一個低頭坐在操場角落裡的小女孩:「看,這就是我們班的傻子!」

另一個女孩是班裡的優等生,她叫「甲加星」。她也來幫腔。「小傑說的沒錯,她就是傻子,腦袋上除了頭髮,什麼也不長!」

小女孩怯生生地看著他們。

被罵的女孩就是小琴。她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家境一般,性格內向。因為爸爸覺得「直接上小學也沒關係」,小琴沒讀過幼兒園或學前班。上學第一天,大家被要求寫自己的名字,小琴沒受過啟蒙教育,寫得磕磕碰碰。優等生甲加星發現後,帶頭喊她「傻子」,全班就跟著起鬨。漸漸地,「傻子」的稱號伴隨了她整個小學生涯。

欺負小琴成了全班同學的消遣娛樂活動。小琴沒有朋友,班上同學做了錯事時常嫁禍給她。甲加星把操場上的鞦韆弄壞了,跟老師說是小琴幹的,同學們都幫著甲加星說話,老師也向著甲加星。小琴有本心愛的畫冊,有一次稍微沒看住,就被同學們搶走扔掉了。

小琴找過老師和父親。老師輕描淡寫地讓她和同學搞好關係,父親則覺得這都是小孩子在「小打小鬧」,反問她:「為什麼人家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

漸漸地,小琴不再把這些事情告訴大人。

異類小薔

小薔是一名中專生,她一直在努力無視同學們的冷嘲熱諷。但是,她越不願意想起什麼,那件她不想記起的事情就愈發清晰地刻在腦海中。

小薔家裡條件不太好。父親長期在外地工作,母親住在單位,兩三天才能見一次。她是被爺爺奶奶拉扯大的,有時候爺爺奶奶會帶小薔去市裡的商場或公園逛逛,這是她童年的美好回憶。

但小薔在校園裡的記憶不太美好,反而充滿了無數細碎的折磨。她想要好好學習,改變命運,當班級裡其他女生鑽研眉毛眼影怎麼畫好看時,她選擇努力看書。

這讓她被同學們稱為「書呆子」。小薔的學校一般,同學們大多無心學習,在這種環境下,想要學習的小薔成了異類。同學們開始排擠她,她也偶爾會聽到一些「不太好聽的話」。有一天,老師把她找過來訓了一頓,因為她偷了同學一支「昂貴的筆」。委屈的小薔大聲否認,同學卻熟練地在她書桌裡翻出了那支她從來沒見過的筆。

這件事後,班裡的同學開始對她指指點點。小薔一心想當其他人不存在,卻也知道其他人不可能不存在。她很害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踩到暗處的陷阱。

小薔開始慢慢地擠出一點時間玩遊戲。她喜歡橙光遊戲,在那兒她可以體驗和現實完全不同的生活。小薔不太了解什麼樣的遊戲好玩,她只知道「玩得爽」。有一天,橙光平臺首頁上出現了一個有關校園欺凌的遊戲,名叫《指縫陽光》,她毫不猶豫地點了進去。

這個遊戲玩起來並不爽,卻擊中了她。

麻木迎合

小琴逐漸發現,反抗或者向大人求助是毫無意義的。為了保護自己,她開始刻意變得呆板無趣,別人來欺負她,她就擺出一副麻木的臉。

「嘭」的一聲,壯如小牛的男孩迎面衝過來,把小琴撞倒在地。她感到肋骨鑽心地疼,疼得張大了嘴,卻叫不出聲。將小琴撞倒的男孩若無其事,看不出是無心還是有意。她感覺自己像一隻被丟在路邊的麻袋,其他同學則像是在看戲。

小琴沒有反抗,也沒有哭喊,她知道任何反應都只會讓他們變本加厲,她只是靜靜地趴著,面部陣陣灼熱,不知道是因為太陽把水泥地烤熱了,還是因為羞恥。

慢慢地,小琴變得不再敢流露自己的情感,她開始相信,只要別人發現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會把它搶走。她開始隱藏自己,不敢穿漂亮衣服。老師提問,即使她知道答案也不敢舉手。

這些改變確實幫她躲開了一部分暴力行為,可是,為了「安全」養成的習慣給她的人際交往帶來了巨大的阻礙。在小學沒有朋友的小琴上中學後矯枉過正,形成了討好型人格,與人相處時總是委曲求全。長期的封閉和自卑讓小琴總是顯得非常消極,在旁人看來,這個女孩的眼睛始終寫滿著警惕、瑟縮、逢迎與討好。

在往後的日子裡,即使沒有人再欺凌她,小琴也始終在質疑自己。小學的經歷成了她無法擺脫的夢魘,令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完全放棄了社交。

指縫陽光

小琴是遊戲裡的角色,這個角色來自遊戲《指縫陽光》。

「陽光是用手抓不住的,不管怎麼用力都會流逝在指尖,這很符合女主在絕望和希望中反覆掙扎的狀態。」這是製作者黑維素對遊戲名的解釋。

《指縫陽光》是一個校園欺凌題材的AVG,在橙光平臺上累計擁有46萬名玩家、2萬多點讚和10萬多朵鮮花(1朵鮮花約等於付出人民幣1元)。《指縫陽光》頁面下的玩家評論超過1.6萬條,不少玩家在評論區裡說出了自己遭受校園欺凌的經歷。作為一個社會現實題材遊戲,獲得這樣的關注並不容易。

橙光平臺的排行榜,排在前面的大多是戀愛養成或者修仙類遊戲

某位玩家講述自己小學遭受欺凌的經歷

《指縫陽光》的技能機制別有新意。在一般遊戲中,習得「技能」通常是正面的。在《指縫陽光》裡不一樣,遊戲中的小琴需要習得的技能有「頂罪」「呆板無趣」以及「毫無存在感」等,這些技能習得後便無法忘卻。在合適的時候使用這些技能,可以避免受到同學的欺負。

使用技能可以避免被欺負,這麼看起來,習得技能是「有用」的。但在前面的故事裡,使用這些「技能」也會付出代價——小琴逐漸變得孤僻而自卑。

黑維素告訴我,這些技能來自於她對校園欺凌受害者的觀察,她希望用這種「學習技能」的機制來探討受害者的特徵如何形成,又會有什麼影響。

在某些場景中,遊戲需要小琴需要作出「正確」的選擇

遊戲製作

黑維素讀大四時開始製作《指縫陽光》。那會兒她本科答辯剛剛結束,碩士生涯尚未開始,正處於一種「想找點事幹」的狀態裡。向來偏愛現實主義的黑維素發現,橙光遊戲平臺上儘管有《暗訪筆記》和《恆水中學連環虐殺》這樣貼近現實的遊戲,但終歸是極少數。恰好一些觸目驚心的校園惡性事件在此時被曝光,她認為校園欺凌這個題材「有搞頭」。

懷著一腔熱血,黑維素猛查資料,「肝」了三四天,一邊學習製作工具,一邊嘗試著寫劇本、調Bug、修圖……做出了《指縫陽光》的第一個版本。「劇情很短,只發展到主角的小學階段。」

小學階段的小琴

她把這個版本發布到橙光平臺。剛上線時遊玩人數很少,後來「不知怎麼的」,《指縫陽光》上了橙光的首頁推薦,B站也有博主做了相關的遊戲視頻,慕名而來的玩家越來越多。黑維素說,玩家們的關注給了她繼續製作的動力,在英國讀碩士時,她利用課餘時間繼續製作,更新了中學、大學以及工作階段的劇情。

對於沒太遭受過校園欺凌的黑維素來說,最麻煩的事情是收集受害者案例。雖然有社會新聞作為參考,但是黑維素不想過多使用新聞中的極端案例,她認為遊戲裡描述的案例應該更具普適性。

為了收集案例,黑維素找到反校園暴力志願者組織「藍手結」。「藍手結」裡的志願者簡唯正好是《指縫陽光》的玩家,兩人一拍即合,簡唯給黑維素提供了不少一手素材。這樣一來,案例的問題就解決了。

更大的煩惱來自於人們的不理解。黑維素的一位朋友經常說她的遊戲是「瞎胡扯」,因為他「從來沒有碰到過這樣的事情」。橙光評論區裡也經常有玩家對劇情提出質疑,還有人認為主角太懦弱,被欺負是活該的。黑維素平時說話和風細雨,面對質疑卻燃起了「小暴脾氣」。她和質疑者對線,一條條地反駁「受害者有罪論」,還把她的駁論寫進了遊戲簡介中。

簡唯代表「藍手結」在知乎上發布的帖子,介紹他們幫助的對象

針對「打回去不就完了」之類的質疑,黑維素認為懦弱不是優點,但也不該被苛責,更不該被欺凌

黑維素認為,無論遊戲劇情如何,一個文字互動遊戲對現實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她可以做的事很有限。假設校園欺凌的受害者是在一間黑漆漆的屋子裡,她做的只是拉開窗簾的一條縫,讓更多人能稍微看到黑暗處有什麼。

軌跡交匯

在遊戲發布的同時,黑維素建了一個QQ群。群裡的成員來自五湖四海,無所不聊。

「我從《指縫陽光》中得到的最大收穫就是結識到一群很好很好的人。」黑維素一直這麼認為。黑維素曾經請來一位畫師為遊戲畫立繪。某天,那位畫師在群裡找黑維素結清700塊的立繪費用,當時她沒有上線,群裡有位玩家爽快地幫她把錢付了,事後也沒有和她說。過了很久,黑維素才得知這件事,於是趕緊把錢給還了。

當然也有比較沉默的群友。群裡有一位玩家,平時幾乎不怎麼說話,最多在大家聊得興起時附和兩句。有一天不知為什麼,可能是被其他群成員觸動到了,她終於開口介紹起自己:

「大家好,我叫小薔。」

「小薔你好呀!」黑維素無需介紹自己,進群的人都認識她。

「我的學校不好,家裡條件也不好,在學校裡還受人欺負,我覺得我好沒用,好沒前途……」

黑維素驚訝於她的直白與悲觀,也感激她對大家的信任。小薔緩緩講出自己的故事,群友們一邊告訴小薔,被欺負不是她的錯,不需要自卑,一邊大罵她的同學。簡單粗暴的共情方法卓有成效,大家很快與小薔熟絡起來。有位群成員建議小薔自考本科,說可以把自己自考的經驗傳授給她。

後來,小薔對黑維素說,當時她玩著《指縫陽光》,發現小琴和自己一樣也受到過誣陷,瞬間感到了一種共鳴。她看到有遊戲交流群,就順手進來了,沒想到這個群裡的人都這麼暖心,願意聽她傾訴。小薔覺得「自己的話被聽到了,感覺很好」。

那次談心後,小薔在群裡沉寂了一段時間。後來,小薔主動來和黑維素報喜,說自己考過了第一門考試。黑維素這才知道,小薔實在忍受不了糟糕的學習環境,退學了。她聽取了群友的建議,正一邊在親戚家的洗衣店裡幫忙,一邊準備自考本科。

考過第二門的時候,小薔又和了黑維素聊了聊,再次感謝黑維素建了這個群。再之後,小薔就沒怎麼上過QQ,她們之間也沒有再聯繫。

黑維素倒並沒有太傷感。「我相信她能考上,也會有一個好的生活,她能好好的,就夠了。」

殘酷現實

在我國,儘管社會進步整體上提升了國民素質,但校園欺凌問題一直不容忽視。去年11月,河南某小學曝出女生被3名男同學往眼睛裡塞紙片的事件。不久後,一段福建某女生被脫掉上衣、打耳光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惡性事件曝光在公眾視野下,還有更多事件無法進入人們的視野中。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顯示,2015~2017年,全國共發生3000起校園暴力案件。這僅僅是進入了刑事訴訟流程的案例,有更多的校園暴力事件沒能訴諸於司法,而像孤立、謾罵這樣看起來危害不大,卻可能長期對受害者造成心理傷害的行為更加難以被捕捉。

作為志願者,簡唯親身接觸過各種各樣的受害者,他們遭受欺凌的原因各不相同——太瘦、太胖,學習不好、學習太好,太土、太會打扮……只要你成為人群了中的「少數」,就有可能會被欺凌。

涉及故意殺人罪的校園暴力事件,大多是因瑣事而起,預防難度高

校園欺凌問題的困境在於,校方可能總想大事化小,一些家長對此不夠重視,甚至沒有意識到這是欺凌。即便立案,因為受害者少有取證意識,加上施暴者大多為未成年人,也存在很多在法律層面上解決問題的困難。

除此之外,在校園欺凌發生時,旁觀者往往會因為害怕而選擇默不作聲。在《指縫陽光》中,欺負小琴的甲加星人緣好,深得老師寵愛,同學們害怕成為下一個受欺負的對象,無人敢為小琴發聲。

如果把目光再拉遠一點,我們會發現,校園裡存在的這些現象某種程度上就是成人社會的縮影。階層差異造成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規訓著孩子,「多考一分,幹掉千人」的標語使弱肉強食的觀念深入人心,性別歧視造成的刻板印象使得「娘娘腔」或者「男人婆」等少數群體容易遭受排擠。校園欺凌問題因此變得更加複雜。

種種結構性的暴力就像各類有機物質,被從成人社會灌進校園中,在充滿原始衝動的青春荷爾蒙中發酵,最終形成沼氣,蔓延開去。

簡唯認為,志願者團隊所做的只能是在微觀上拯救一些人,最終還是需要社會各界的重視,帶來觀念以及制度上的變革,其中完善法制是首要的一步。2019年10月,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進一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入刑年齡的草案被提上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議程。簡唯期待著事情會有可喜的變化。

簡唯還希望輿論上可以多一些這方面的聲音。她試著寫下校園暴力事件的文章,到處投稿,並把得來的稿費捐給受害者家屬。「也許當我們的聲音足夠大,改變的節點就能夠來得快一些,再快一些,就能少一些受害人及其家屬的血淚。」

簡唯這幾年一直跟幾起校園兇殺案中的受害者父母保持著聯繫,陪他們參加庭審、預約心理諮詢,她不知道自己的關心能給那些父母帶來多大的慰藉,但她明白自己要做點什麼。

「起碼,要讓自己意識到自己並沒有無動於衷。」簡唯在2019年的總結中寫下這句話,跨入了既平凡又未知的2020年。

不是傻子

《指縫陽光》的遊戲頁面上寫著「2020年1月前完結」,這一承諾並沒有兌現,遊戲目前處於停更狀態。停更有多個原因,除了學業忙碌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她和橙光平臺正在處理版權糾紛。

黑維素表示,橙光平臺給出的續約合同要求把作品著作權幾乎完全劃歸給橙光,作者只保留署名權,她無法接受,一直沒有續籤,再加上如今博士在讀的黑維素要跟著導師跑項目,更新就這麼擱置下來。

黑維素認識的另一名橙光作者將合同拿到了律師事務所諮詢,以上為律師針對合同的部分批註

有玩家因預料到了難以按時完結,而前來留言

黑維素對遊戲的結局已經有過構想,她暗示小琴可能會有個悲情的結局,她覺得這樣更能展現校園欺凌如何傷害了一個人。

被欺凌過的人當然可以在現實中直面回憶,過得很好。但黑維素不想這麼寫,她覺得真正的「好結局」,是欺凌從未發生。

回到那個午後的課間,陽光依舊刺眼,就算把手擋在額頭上,陽光也會穿過指縫灑落。一個男孩子在嬉戲中指向小琴說道:「看,這就是我們班的傻子!」

但這次有善良的人站了出來,他們走到小琴身邊,對那個男孩子說:

「不,她不是傻子。」

實習編輯張耀

一起嗨皮

歡迎在微信關注觸樂,閱讀更多高品質、有價值或有趣的遊戲相關內容。丨

相關焦點

  • 2015年,觸樂報導過的那些遊戲丨觸樂
    這兩天打開App Store,翻一翻主頁頂上的Banner,會發現臨近年關,蘋果編輯們也特地準備了幾個跨年專題。其中有「2015趨勢盤點:這一年湧現的App及遊戲潮流」,也有「2016:開啟新一年」,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中文獨立遊戲精品」的專題盤點,這是專門為國區玩家所準備的。
  • 檢察官法治課開講,對校園欺凌說「不」!
    檢察官送法進課堂為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和自我保護能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校園欺凌、校園暴力等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近日,慶雲縣檢察院的檢察官們走進金書小學、雲龍小學兩所學校,為學生們送去內容生動且實用性強的法治公開課。
  • 八款「奇怪的」腦洞遊戲丨觸樂
    左:《奇怪的任意球》右:《副隊長》《倒鉤》的遊戲性顯然不如上面兩款,遊戲需要看著隊友的傳球動作,掌握正確的時機和角度來倒鉤進球。很可惜,我玩這個遊戲玩得很差,還沒有能進球解鎖更多內容……米的回家路開始,同為上班族的男主角(玩家)的任務則是在不被她發現的情況下跟隨守護她直到她回到家中。
  • 男性向遊戲的女玩家丨觸樂夜話
    (圖/小羅)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近日,觸樂打算向讀者們推薦一款女性向遊戲,為了寫出負責任的推薦語,我司幾位男同事們愉快地下載了遊戲客戶端,開啟了新世界的大冒險。然後,我不太理解,辦公室裡不時傳來的哀號和感嘆都是怎麼回事?男孩子玩攻略男孩子的遊戲,在男孩子的體表上下其手,不是很正常嗎——我是個女孩子,我也喜歡攻略萌妹的遊戲呀。
  • 《少年的你》喚起大眾的關注,校園欺凌事件中,你充當什麼角色?
    少年時期的你們,是否曾經經歷過「校園欺凌」的事情呢,《少年的你》這部電影就引發了大眾們的關注,你在這樣的一場時間之中,充當的是什麼角色?十七八歲的時候,就是年輕的時期,我們屬於未成年,生活在學校裡。校園欺凌的行為在生活之中屢見不鮮,多數人選擇默不作聲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想被牽扯,不想找麻煩,做一個 沉默的旁觀者再好不過。不過,人們總是不知道,這種沉默遠比施暴人還要可怕,他們才是釀成悲劇的劊主要人。因為旁觀者的沉默,所以看到別人被欺凌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去制止。由於受害者選擇了沉默,才讓那些施暴者更加放肆了起來。勇敢地對校園欺凌說「不」,才能終止一切惡果。
  • 一個13歲的女孩會在遊戲裡遇到多少性騷擾?丨觸樂
    這不是一個好故事。確切來說,這不是一個故事。過去的6周裡,我和觸樂的同事玩了大約10款兒童遊戲。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我們假裝自己是一名未成年女性,並且在一切行為舉止上儘可能貼近一名女童。以下是我遇到的全部事情。
  • 關於「校園欺凌」,這些知識點你要...
    兩位青年演員周冬雨、易烊千璽,也在熒幕外積極呼籲,讓更多人關注校園欺凌現象,保護被欺凌的少年們。其實,「校園欺凌」不是個別、偶然的事件,也絕非只是孩子間的「玩笑」,這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反思。
  • 央視《守護明天》第三集:《持續欺凌之後》,聚焦校園欺凌話題
    央視《守護明天》第三集:《持續欺凌之後》,聚焦校園欺凌話題 2020-11-26 2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對校園欺凌最直觀的描寫,看完之後讓人深思的電影——《聲之形》
    說起校園暴力,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最近幾年頻頻被曝光出來的欺凌事件,牽動著很多人的心。但是真正經歷過校園暴力的人,很多卻不敢發聲,使我們只是感到可憐,但是無法產生共鳴。甚至更沒有人從施暴者的視角,來感受欺凌。
  • 那些關於校園欺凌的電影
    影片講述的是女主因一場跳樓風波而被捲入校園欺凌,謾罵、毒打、錄像等等,讓女主的內心多次受到傷害,在男主的保護下,施害人尋求女主原諒,最終女主失手將其推下樓梯致死的故事。在影片中,男主也是一位孤苦無依的「孤獨患者」,再遇到女主後,他才有了真正要捨命保護的人。
  • 中學生遭校園霸凌:預防子女被欺凌或欺凌人的5大技巧,錯過可惜
    我相信類似的觀點,大家並不陌生,因為這隔三差五就曝出的校園暴力的確把家長們弄寒心了。近日,貴陽一名父親講述了自己女兒遭遇校園霸凌的事情,讓他一個堂堂男子漢也泣不成聲。他說自己的女兒目前剛上初中一年級,自己從來沒有聽女兒說過在學校被欺負的事情。最近在一次乘車的途中,他突然看到一個視頻大概就是與校園暴力相關的,而點開一看竟然發現被霸凌的女學生是自己的女兒。
  • 日本校園欺凌:比影視更加殘酷的是現實!
    據一個在札幌長大的日本學生介紹,日本校園是一個等級森嚴的金字塔結構。如同十分看重等級、輩分的日本社會一樣,校園等級構成了校園秩序的重要一環。從金字塔可以看出,那些孤獨的、特立獨行的人,更容易受到欺負。日本校園等級金字塔你或許會有這樣的疑惑,既然欺凌現象如此嚴重,學校和老師都不管的嘛?其實,日本從1980年就開始制定國家水平的應對欺凌事件的對策。
  • 一個「女性Only」的遊戲社區丨觸樂
    換到遊戲這邊,由於性別產生的不適感同樣嚴重。坨坨說,她記不起最初創建女性玩家聯合會的具體契機了——被冒犯的地方太多,讓她很難確定是哪個詞、哪種說法、哪件事情,讓她有了強烈的牴觸之心。「我可以給你舉個例子。」她發來一個貼吧連結。我打開連結,主題內容是轉載一名女玩家對《賽博朋克2077》女性角色的個人觀點,但轉載目的顯然不是為了討論。
  • 丨觸樂
    在玩了多年手遊之後,我們或多或少地能總結一些讓人繼續留在遊戲中的理由。它們或許其中一個就足夠有魅力,而常常又有相輔相成的互相作用。無論如何,這篇文章所考慮和探討到的大概只能說明其中的一小部分理由,更多和更深的理由依然存在於每個玩家內心。觸樂讀者可烏安寬在《迷你西遊》2015年的遊戲記錄。
  • 【正義貓】別讓校園欺凌傷了孩子
    「校園欺凌」事件的曝光,本喵突然發現純淨的校園環境也許也有著「灰度空間」。雖然這個觀點過於偏激,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來,我國的法律對校園欺凌的施暴者的「仁慈」已經引起了社會的不滿。 校園欺凌的誘因______
  • 同人遊戲是獨立遊戲嗎?西方人眼裡的日本獨立遊戲丨觸樂
    當然,讓一個國家和整個世界的獨立遊戲作比較確實有些過分了,但是遊戲強國的日本來似乎也很合理。畢竟,如果問我小時候喜歡什麼遊戲,脫口而出的作品很大比例都是來自日本。如今,雖然日本在世界遊戲舞臺上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但我們還是會驚訝於近年來日本獨立遊戲在業界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日本獨立遊戲界是怎樣的?以及日本獨立遊戲未來將如何發展?
  • Sekai Project的世界丨觸樂
    也差不多是在同一年,為了翻譯18禁戀愛文字冒險遊戲《日在校園》,Raymond和另外5名志同道合的小夥伴成立了一個「英化」組,他們把這個小組命名為Sekai Project。「Sekai是日語『世界』的意思,不過,這個名字實際上是來自遊戲《日在校園》中的西園寺世界。」
  • 五個裡面就有一個學生捲入校園欺凌!專家:學校應設反欺凌校規和...
    1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8日訊 當前,校園欺凌已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不時有媒體曝光的極端案例,讓人觸目驚心。但在很多人眼裡,校園欺凌似乎只是個例。但其實,校園欺凌發生率很高,只是程度有輕重不同,對孩子的成長危害不容小覷。
  • 《少年的你》一部校園欺凌的電影
    在中國二線以下小城市,大多數的校園欺凌發生在六年級到初三這個時間段,高中已經不是義務教育,初升高也已經篩掉了一批人渣,他們可能會去職校,但進入高中並成為好學生可能性極低(比如魏萊),後面還會講到魏萊。第二,被欺凌人陳念是個學霸級的人物,如果編劇有心可以去實地調查採訪,遭到欺凌的人中有幾個是成績優異的學生,老師會放任清華北大的苗子被人欺負嗎?
  • 花季少女遭遇校園欺凌 心理援助重獲新生
    近期,校園欺凌成為社會熱議話題,多起校園欺凌事件闖入公眾視野。如何有效地防止校園欺凌,防止未成年人的身心遭受傷害備受關注。教育環境的改變、家庭教育能力弱化、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以及多元文化的衝擊是造成校園暴力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