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霍桑效應:父母需要學會關注孩子的情緒

2020-12-13 騰訊網

霍桑效應也稱為霍索恩效應,是指當人們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會改變行為的傾向。這個效應起源於1924年-1933年之間一系列的研究。由哈佛大學的心理專家梅奧教授為首的研究小組提出的這一概念。

當年在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工人們仍然憤憤不平,生產狀況很不理想。於是工廠就設置實驗小組,不斷改變照明、工資、午餐、休息時間、環境等因素,希望能發現這些因素和生產率的關係,但是很遺憾,不管外在因素怎麼改變,試驗組的生產效率一直未上升。後來,梅奧教授帶隊專門對其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兩年時間,心理專家找工人個別談話,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談話累計達到兩萬餘人次。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

那霍桑效應對於我們養育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幫助和啟發呢?

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少的困惑或者不滿,但又不能充分地表達出來,這些情況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那作為父母,你是否還是在從不斷地去改善孩子的學習條件、生活環境入手呢?

其實呀,你只要做一個動作,那就是一定擠出時間來與孩子談心,並且在談的過程中,要耐心地引導孩子多說、盡情地說,說出自己生活、學習中的困惑,說出自己對家長、學校、老師、同學等的不滿。不要小看這個簡單的動作,如果你能做到,那孩子在「說」過之後,就會有一種發洩式的滿足,從而讓他們感到輕鬆、舒暢。那他們在學習中就會更加努力,生活中也會更加自信!如此簡單的事情,親愛的家長,你們做到了嗎?

來源:一對一業務管理部

編輯/發布:趙玉環

審核:張傳宇

相關焦點

  •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霍桑效應或稱霍索恩效應,起源於1924年至1933年間的一系列實驗研究,由哈佛大學心理專家喬治.埃爾頓.梅奧(George Elton Mayo)教授為首的研究小組提出此概念。基本原理:所謂的「霍桑效應」,是指那些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別人觀察的個人具有改變自己行為的傾向。心理學上的一種要求特徵。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係實驗中發現了實驗中效應,稱霍桑效應。
  • 職場人士必須了解的36個心理學效應——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就是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霍桑效應 (Hawthorne Effect)或稱霍索恩效應,起源於1924年至1933年間的一系列實驗研究,由哈佛大學心理專家喬治·埃爾頓·梅奧(George Elton Mayo)教授為首的研究小組提出此概念。霍桑一詞是美國西部電氣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間工廠的名稱,是一座進行實驗研究的工廠。
  • 【心理健康】父母必知的十大教育兒童心理學原理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可見,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
  • 心理學「踢貓效應」: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孩子容易鬧情緒
    曾看過一個新聞,說的是一對父母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因為一個小問題意見不一,大吵起來,隨後更是動起手來,導致媽媽面部被毀了,爸爸被拘留了,只剩下孩子受驚無措地大哭。看到這個事情的時候,人們都很心疼這個孩子,紛紛指責這對父母不會控制壞情緒。
  • 積極的3大心理暗示效應:巴納姆效應、霍桑效應、期待效應
    積極的3大心理暗積極的3大心理暗示效應:巴納姆效應、霍桑效應、積極的心理暗示,能為你帶來積極的人生。這種現象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人在情緒低落,或者缺乏安全感時,心理的依賴性也就大大增強,受暗示性比平時更強,因此會對一些籠統的、一般性的描述產生信任感。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
  • 十大心理學效應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 (Hawthorne Effect)或稱霍索恩效應,是指當人們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會改變行為的傾向。
  • 能讓男人迷戀的女人,往往掌握了霍桑效應
    俗話說,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每個男人喜歡的女人類型也都會各不一樣,但最終能夠讓一個男人死心塌地愛上的女人,往往都是聰明有大智慧的,而一個女人之所以能夠讓一個男人著迷,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因為她掌握了霍桑效應。
  • 孩子是個「愛哭鬼」?利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負面情緒
    "鐘擺效應":孩子的"喜"和"悲"同樣重要《兒童情緒心理學》中說:所謂情緒的鐘擺效應,就是指任何人都有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兩種情緒對人的影響呈對稱狀態:如果一個人對正面情緒感受強烈,那麼對負面情緒也會有比較強烈的反應;同理,如果對負面情緒反應不強烈,那麼對正面情緒的感受程度也會下降。
  • 孩子愛哭不好哄?教家長用「鐘擺效應」,幫教孩子控制好情緒
    但實際上,在兒童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做「鐘擺效應」的心理學原理可以明確的幫助家長們教育孩子,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再隨時隨地的大哭不止。什麼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是《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的一種概念,他首先將孩子的常見情緒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自信、高興等正面的情緒,另一種則是自卑、難過等負面情緒,而孩子的情緒就像一個鐘擺一樣在兩種情緒之間來回擺動。
  •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了解「登門檻效應」,父母要學會「得寸進尺」
    家長面對孩子的失敗易惱火,很可能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孩子的自信心被打擊,更沒有動力前進。同時,孩子很難感知父母的關懷,只能看到沉重的壓力,孩子極易變得抑鬱,自暴自棄。教育孩子不能妄想一步登天,循序漸進才能讓孩子有序的進步。家長應該知曉"登門檻效應",對於孩子更受用,讓孩子更樂意聽取家長的建議。
  • 孩子無理取鬧時,比起苦口婆心的教育,他更願意你給他一個擁抱
    有人說,孩子既是天使,又是惡魔。他擁有能夠輕易俘獲大人的軟萌臉龐,天真的想法和語言也總是能擊中父母的心,使之柔軟。1924年,心理學專家梅奧教授帶領自己的團隊來到一家工廠,並想要找出能提高工人效率的方法。但是他們提高工資或者增長休息時間,對於提升工作效率都沒有太大的作用。反而是由於他們經常找工人了解情況,沒想到卻無心插柳柳成蔭,大大提升了他們的工作效率,這就是著名的「霍桑效應」的由來。
  • 心理學|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每個孩子都可能是個天才
    這種現象,人們把它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心理學中,皮格馬利翁效應又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心理學研究發現,在教育實踐中,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的成長有巨大的影響。1968年的某一天,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來到一所小學,說是要進行一個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3個班,在這18個班的學生中進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 從心理學解析教育的力量:論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積極意義
    如果你可以堅定地回答是,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經具備了成就非凡的條件了。每個家庭,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成為他人口中稱讚的對象。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家長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和特長班,目的就是讓孩子行於人前。
  • 育兒心理學:別把「馴化」當教育,孩子也會有「斯德哥爾摩效應」
    不少家長篤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然而卻沒有意識到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出現什麼樣的心理偏差,近來,就有育兒心理學直接點評這樣的"教育理念",這個心理學表示:別把"馴化"當成教育,孩子也會有斯德哥爾摩效應。
  • 孩子愛發脾氣?父母需要對情緒多些了解了
    消極情緒在窄化我們思維的同時,對我們的機體同樣起著保護的作用。考試之前的焦慮,讓我們去做更充分的準備;被欺負之後的憤怒,提醒我們我們被侵犯了,要引起我們的重視;恐懼提醒我們正面臨著危險,需要我們加倍謹慎地去應對……從父母的角度如何看待孩子的負面情緒呢?
  • 【教育心理學】南風效應:寬容比懲罰更有效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是心理學十大定律之「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南風」法則或「溫暖」效應,源自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 用心理學解讀《小孩》中凱文受「踢貓效應」產生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這種心理會造成孩子受父母不良情緒的影響,陷入深深的痛苦中「踢貓效應」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人向比自己弱小的對象發洩不良情緒,從而產生的連鎖反應。也就是說,人的不良情緒一般會根據強弱的社會關係鏈逐級傳遞,由強一直擴散到弱,這條反應鏈中最弱小的那個人,就會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 學會這10個分析法就夠了
    學會這10個行為心理學就能輕鬆破解自閉兒家庭教育中的難題。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 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 如何運用: 家庭教育中採用「棍棒」、「恐嚇」之類「北風」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
  • 家長的情緒影響孩子性格,李玫瑾:好的教育,是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孩子在父母的陪伴和教養中逐漸成長,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同時也接受著父母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於幼兒來說,缺乏對事物的判斷能力,父母的行為和情緒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養成。如果父母比較暴躁易怒,很可能會讓孩子的性格出現問題。
  • 孩子得失心太重,父母可採用「瓦倫達效應」,避免孩子患得患失
    孩子的成長就像一場遊戲,一路都在打怪升級,不到人生終點永遠不知道自己能夠得到什麼,所以要是孩子的得失心太重的話,孩子本身的思維就會嚴重受到限制。所以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景,父母可以巧用"瓦倫達效應",避免孩子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