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料理分成二種,「本源素食」和「象形素食」二種技法,即是指合於固定的形式,尊崇食材本身的形狀的烹調叫「本源素食」,而「象形素食」可以解釋成非固定的形式的變化,其中包含了創意的玩心。
「象形素食」可以用來代表素食料理中的一種特殊料理形態,馬上讓人聯想到就是類似素雞、素鴨的豆類製品最為人知的。
象形素食的製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賈思勰《齊民要術》一書有素食專章,是我國第一部素菜譜。起初,僧尼素食只限於寺院內部食用,或做佛事人家招待僧尼進用。後來,朝山進香的施主、香客來了,需就地素食,於是有些較大的寺院就兼營寺食了。再後來又擴大到市肆和宮廷,形成寺院素菜、宮廷素菜、民間素菜三大流派。
如宋代汴京、臨安肆上已有素食店,宋人林洪《山家清供》所載傍森鮮、玉灌腸、東坡豆腐等,都是頗具特色的素菜。清宮廷飲食中也有素菜,光緒朝御膳房素局就有廚師二十七人,專門製作素菜。
素菜的特點,一是為寺院所創,執鼎者多是僧廚;二是忌用動物性原料和韭、蔥、蒜等植物原料;三是以葷託素,即吸收葷菜烹製技術,仿製葷菜菜形,借用葷菜菜名。其名菜有羅漢齋、鼎湖上素、素魚翅、釀扒竹筍及八寶雞、糖醋魚、炒毛蟹、油炸蝦等,象形菜如孔雀、鳳凰、花藍、蝴蝶等花色冷盤菜。
關於象形素食料理,常被質問的是:「不知道魚或肉的真正味道,為什麼素食者能仿做這料理呢?」「是因為素食者想吃肉嗎?」關於這問題,但是從素食發展以及朝廷官員家的宮廷素菜,可以知道,這只不過是發揮玩心的創意料理罷了,豐富素食料理花樣品種。
但話又說回來,最近的素食飲食漸漸變得重視機能性和合理性,變得缺乏彈性的生命力。但是料理這東西不是能吃就好,如果只是這樣,不免令人覺得乏味。
因此,也能為餐桌添上「和」的氣氛,我認為,這的確格外重要。請品嘗看看這道玩心的象形素食料理吧!
素燻魚
食材
年年素魚
調味料
老蔡醬油
五香粉
薑片
香醋
素鮑魚汁
製作
1. 齊善的年年素魚,切斜刀厚片待用。
2. 生薑洗乾淨切成片。
3. 起鍋,倒入少許精製油,爆香薑片,加二杯水、老蔡醬油、五香粉、素鮑魚汁、白糖略微煮一會兒,熬出香味。然後放少許香醋、蘑菇精,倒入不鏽鋼盆中待用。
4. 淨鍋內加入精製油,大火加熱至6成熱, 油鍋火要旺,溫度要高,一般控制在180℃左右。放入素魚塊炸,油炸時,待魚塊堅實,呈棕色或棕褐色為止。倒出素魚塊,瀝乾油分。
5. 把油炸好的素魚塊,撈出瀝油片刻,趁熱浸入步驟3的調味料中浸約10分鐘左右,撈出瀝湯汁,裝盤即可。
特點
香味濃鬱,甜中略酸,鹹淡適中,鮮美可口。
歡迎您通過以下三種方式關注我們:
1. 點擊屏幕右上角按鈕,【查看公眾帳號】可關注我
2. 在【添加好友】-->【搜索公眾帳號】中查找: cishi801
3. 通過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