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醫大家黃元御,提出了中醫調理人體的八字方針就是:培植中土,扶陽抑陰!他所說的中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脾系統,中醫所講的脾是一種運動,是一個系統,它不僅包括脾這個臟器,更包括脾的功能運動;而現在西醫講的脾只是單獨脾這個器官,大家一定要分清楚!
《黃元御老師的氣機升降圖》
中醫當中的脾有什麼功能呢?
1:主運化:指脾具有把飲食水谷轉化為水谷精微和津液,並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轉輸到全身各臟腑的生理功能。人體如果沒有水谷精微,就像汽車沒有了燃料,就無法再正常行駛!
2:主統血:指脾氣具有統攝、控制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而不逸出脈外的功能。傷口不宜癒合,身體皮膚出現紫顛、血青塊的,要注意,您出現氣虛的症狀了!
3:脾在體合肉,主四肢。全身的肌肉,都有賴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及津液的營養滋潤,才能壯實豐滿。肌肉勻稱,結實有力,說明脾氣足,身體偏瘦或者偏胖,都說明身體的脾功能出現問題!
4:在竅為口,其華在唇:指人的食慾、口味與脾氣的運化功能密切相關。脾之華在唇,是指口唇的色澤可以反映脾精、脾氣的盛衰。
5:在志為思:思即思慮,人體的情志活動一種,過度思慮容易傷脾,同樣道理,如果一個人愛思慮、擔憂,那麼這個人的脾也一定有問題。
總而言之,人體生命活動的維持,依賴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和津液的充養;心、肺、肝、腎的生理功能,皆賴脾氣及其化生的精微物質的支撐。
所以說,如果一個脾胃養不好了,那是很麻煩的,身體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外在的身體器官,內在的情志活動!
今天咱們大家先一塊分析脾氣虛弱對人體有什麼樣的影響和作用?
很多人對腎虛很了解,也很在意,但是對於脾虛、脾弱卻知之甚少,其實脾虛比腎虛更加可怕,為什麼呢?現在就給大家分析下吧!脾虛比腎虛更可怕!
通常人們認為:
生命的動力源頭源於心臟。其實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動力源頭,它才是推動全身循環第一動力,其次是腎,再次是肝,因此心臟並非生命的動力源頭,沒有被人看得起的脾才是推動生命循環的第一能量馬達。
細心的媽媽都知道嬰兒出生落地時,哭的聲音特別響亮,音訊可以傳得很遠,為什麼能夠音訊可以傳得很遠呢?其主要力量就是源於脾。
然而現實中許多西醫醫師從來就沒拿著脾當回事兒,說摘除就摘除,完全不知道脾在全身的重要性。
其實,脾不僅是全身的能量馬達,同時也是殺菌滅毒的航母級消毒器,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脾比腎還重要。
人出生後,脾就是那二小片,一直長到十八歲成人,也還是那麼大小,始終沒有變化,生長的動能全靠脾的能量供給,只有年齡增長時,脾才稍稍增厚,到五十歲時,我們的脾內已經呈蜂窩狀,其中已無實質——能量了。如果將脾再次填實,腎水自然就會升入頭部,人就有回到年輕時期的感覺。
脾衰則力不從心,記憶力差,思維與反應遲鈍。頭暈的源頭在於後腦發空,是脾虛的問題,脾衰時,全身癱軟無力,又說不清,道不明,往往被誤認為是闌尾炎。
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相生!
脾衰的嚴重程度盛於心衰,脾衰嚴重時看文字只看到兩行,大腦就會極度疲勞,整日只想昏睡;與人交談,只聽到一、二分鐘,大腦就會一脹,隨即大腦一片空白,對方談什麼,全然沒聽見,緊接著昏昏沉沉、疲勞至極。
許多人都聽過「虛不受補」這個詞,其實「虛不受補」的要點就落腳在脾上,大病的最終結果是脾受到損傷。因此脾衰比腎虛更可怕。
腎水足則脾有力量,寒溼就不存在;腎水虧則脾衰,則形成寒溼;脾臟溼,腎臟燥,最終演變成心寒、脾寒、胃寒、肝寒、腎寒和腦衰。
很多人身體溼重,為什麼?
脾虛啊!始終是標,脾虛是本!現在人一般脾腎陽虛的人比較多,陽虛則水不蒸發,慢慢的人體的溼邪越來越多,百病皆於溼,這個溼氣就會粘上很多其它風邪、寒邪、暑邪、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危害!
這裡按一下,
脾好更年輕!
脾衰聽起來很可怕,往往大病就是被自己的不在意慣出來的。中醫學認為:「人體的一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都是臟腑生理功能的反應。臟腑之間相生相符,就如一個運轉的機器,各個零件達到平衡才能運轉,身體好就成功了一大半。
那麼我們如何去艾灸呢:
方法1:世艾樂培元固本鋪灸法+引火下行灸
培元固本鋪灸
(培補腎元 堅固脾本,身體元精足,正氣自足。正氣足,抵抗力自然好,人就不容易生病;)
每次艾灸背部陽經、腹部陰經皆灸,升發一身之陽,堅固一身之形。溫經散寒、祛溼排毒、扶陽抑陰、調理氣機、活血化瘀的功效!
本灸法屬於大灸,每次大概灸時在2-2.5小時,盒子在全身移動,循經鎖穴,集舒適性、療效性、安全性於一身!
方法2:穴位灸法(艾條懸灸 或直接灸)
取穴:足三裡、三陰交、中脘穴、脾俞穴、太白;
1、中脘穴
促進經氣運行,提升胃功能,消眼袋,提升膚色。
2、足三裡
為回陽九針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體強壯要穴。具有培腎固本,行氣活血,補虛益損。
3、三陰交
具有:健脾補血、活血化瘀。
4、脾俞穴
具有:利溼升清、健脾和胃、益氣壯陽。
5、太白穴
屬脾經上的原穴,也是補脾大穴。
在心肝脾肺腎這五臟中,脾號稱「後天之本」,脾胃之氣受傷,各種疾病也就由此而生。難怪自古以來,中醫就有「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說法。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夠保持脾臟健康,那麼幾乎就可以避免所有的外邪,保持健康與美麗!
《艾灸交流分享群,公益艾灸分享課》
想了解培元固本鋪灸的艾灸家人,可以加我微信。
作者:張騰飛,號潛龍,今南陽人士。喜愛中醫,後專研於中醫艾灸療法,借前人之經驗,加後輩之努力,合力創世艾樂鋪元固本鋪灸療法、溫陽暖宮灸、艾灸開穴加中藥外敷療法。每款療法只調理針對性病症,效果經過檢驗,對於有無基礎從業者,均可操作施灸。吾願結天下士,共讓這濟世艾草,灸出更多健康快樂!
想了解更多,加微信或電話15938449211,聯繫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