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現在很多店鋪都會採取線上銷售的方式,因為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房租節省資金,而且操作也比較方便。
近日有媒體報導,杭州一小夥在某網絡平臺"撿漏",一口氣買了26件商品,這個操作讓商家慌了,瞬間將發貨方式改為了自提。
撿漏鞋子,結果商家拒絕發貨
小趙在網絡平臺上撿漏了幾雙鞋子,但之後商家卻突然告知他,是價格弄錯了沒法發貨,讓他去申請退貨。小趙表示,他買的鞋子大概價格都在兩三百,大概是原價的一半,就是五折買的。當天小趙一共是用了三個不同的號在店裡拍了26件貨物,所有的貨物合起來大約是在八千多元。
記者介入,不願退貨
隨後記者在APP上找到了小趙購買鞋子的店鋪,記者發現這些鞋子現在都已經恢復原價了。記者對比了小趙購買的價格,發現小趙差不多都是半價拍下的,有的甚至是三折拍下的。其中最優惠的一雙鞋子就是一款電競系列的耐克鞋子,它的原價是1249元但小趙拍下的價格是205元。小趙告訴記者,現在他的訴求就是希望店鋪快點發貨。
小趙表示,對方的操作也是讓他十分無語,因為發不了貨,他們直接把發貨方式改成了轉自提,並且還在他不知情的時候將貨提走了,所以現在系統就是顯示已發貨,但其實他是什麼都沒有收到的。小趙告訴記者,因為這家店是開在西安的,所以如果想要拿回快遞還要去一趟西安。
小趙表示,這就是正常的一個買賣關係,既然商家將產品掛上去了,那麼商家就有義務發貨,如果實在發不了貨,那麼按照道理也應該是要進行適當賠償的。結果商家不僅沒有任何賠償,還就草率地打了一個電話過來通知他退貨,所以他肯定是不會同意的。小趙告訴記者,這個價格都是非常划算的,憑什麼他買到了這麼便宜的東西,卻要因為商家的失誤而退貨呢。
之後記者也將此事反映給了購物平臺,平臺表示會介入調查的。
作為一個商家,我們一定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儘量不要讓客戶為自己的疏忽買單,這樣不僅容易失去客戶還可能給客戶造成麻煩。
文案丨耕野
編輯丨藍逸飛
(部分參考來源:浙江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