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中醫補肝養血方

2020-12-23 澎湃新聞

【健康指南】中醫補肝養血方

2020-06-06 0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肝藏血是肝臟進行物質生化的基礎,肝血虧虛影響肝臟的全部功能,而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肝血虧虛。因此,春季養肝需要首先補益肝血。

歸杞丸

組成:當歸12克,熟地10克,雞血藤12克,枸杞子12克,白朮10克,川芎5克。

功效:補血活血,滋養肝腎。適用於肝血虧虛所致的頭暈眼花、視物模糊、腰膝酸困、肢體麻木、屈伸不利、手足拘攣、鬚髮早白等。

用法:按此比例加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

每次10~12克,早、晚各1次。

大棗桑椹粥

原料:桑椹30克(鮮品50克),大棗10枚,粳米60克,冰糖適量。

功效:補肝滋腎,養血明目。適用於肝血虛所致的失眠、多夢、心悸、視力減退、耳鳴、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鬚髮早白、腸燥便秘等。

用法:共煮粥服用。

補肝湯

組成:熟地黃12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麥冬10克,酸棗仁10克,木瓜10克,川芎5克,炙甘草5克。

功效:補血養肝,調經活血。適用於肝陰虛、血虛所致的頭暈頭痛,夜臥不安,兩目乾澀、羞明畏光、視物模糊、視力減退,胸脅隱痛,肢體麻木,小腿轉筋,或神經衰弱、慢性肝炎、肋間神經痛、腓腸肌痙攣、慢性風溼性關節炎等屬肝陰血虛者。

用法:水煎服,每天2次。

來源:健康指南

原標題:《【健康指南】中醫補肝養血方》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肝不好的人,如何「補肝」?可分兩個方面進行
    但凡有點力氣不濟、神疲體倦的感覺時,便認為自己或許是體子虛、需要補一補了。從「進補」的角度來說,大多都是從補益氣血著手。當然,更具體的一些進補方式,會結合何髒何腑的「虛」,更能起到有針對性的調理作用。從中醫五臟六腑來看,內經認為,五臟六腑都可以出現氣血的不足,因此,所有臟腑都適用於「補其不足」這個方法。
  • 春季中醫養生指南
    吃了幾天苦藥湯病雖然好了周末也泡湯了後悔不已的觸摸妹趕緊整理了一篇春季養生指南送給大家希望大家注意身體不要像觸摸妹一樣倒黴哦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這裡給大家吃一發安利:《黃帝內經》在中醫裡的地位,大概就相當於《論語》在儒家的地位。所以,不管是養生專家還是中醫大師,談到什麼疾病,經常會引用它。有興趣的粉絲可以看看。
  • 【中醫指南】中醫建議別睡3種覺
    【中醫指南】中醫建議別睡3種覺  姚欣豔 卓 丹  莫在生氣時入睡 中醫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體對外界環境的生理反應,一般不會直接致人生病。但如果情志活動劇烈、過度,並持久不得平靜,就必然影響臟腑的氣血功能。  常生氣是百病之源,生氣主要危害在肝。肝主疏洩,喜條達而惡抑鬱。犯怒時,會影響肝的疏洩功能,導致肝氣鬱結,表現出胸膈滿悶、兩脅脹滿;可進一步發展為肝火上炎,表現出目赤腫痛、口苦口乾、煩躁易怒。
  • 為什麼熬夜會傷肝,有哪些表現和危害,中醫怎樣養肝保肝護肝?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黃帝內經》認為人的健康養生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人體內的氣血按照一定的時間節奏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輪流「值班」。子時歸膽經,丑時歸肝經。也就是說11點到1點不睡傷膽,1點到3點不睡傷肝。《素問·調經論篇》言:「肝藏血」。
  • 【胥大夫說中醫】頭髮早白、眼睛乾澀、時常耳鳴要怎樣補?
    從中醫角度講,白髮、眼睛乾澀、耳鳴、健忘,都可能是肝血虛、腎陰虛、腎精虛的結果。肝血和腎陰或者說腎精是我們身體的根基,如果長期疲勞,那肯定會動搖到這個身體的根基。所以對現在人來說,補肝益腎就成了我們健康的剛需。一些補肝益腎中成藥,大家應該聽著很熟悉,有的可能還吃過的,比如杞菊地黃丸、左歸丸等等。很多人吃這些藥是為了烏髮生發,緩解視力疲勞。
  • 心對舌,肝對目,脾對口,肺對鼻,腎對耳,養五臟,做好這4補!
    在中醫的理論中,人的五官是人體五臟的反射區,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言: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意思就是說,五官的變化可以反映人體內五臟的健康情況。心對舌,肝對目,脾對口,肺對鼻,腎對耳,養五臟,方為健康!
  • 中醫如何健康減肥?【智慧健康指南第五十五期】——來自健康禪養院
    對於這些類型的肥胖,中醫認為其根本原因是陰陽平衡失調,直接影響到人體體液的酸鹼度及體內酶的存活度。而中醫則能夠由內而外的調整人體,從調節內分泌入手、對肝、脾、腎、心臟、肺及三焦等進行調節,通過氣血津液的作用來完成機體的統一,達到減肥的目的。同時,中藥無副作用,還能起到滋補和保健的作用。中醫認為肥胖病多為本虛標實之症。
  • 經常喝酒的人,多半肝臟受損,中醫教你養肝降血脂,肝越來越健康
    過度飲酒會導致脂肪肝、肝硬化,而我國是肝病大國,肝病嚴重影響著人民的生命健康,這些肝病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都有可能發展成肝癌。不喝不行,喝多了身體又受不了,大家都知道酒精是最傷肝的,這個時候我們如何把酒精對肝臟的傷害降到最低呢?
  • 喝TA補肝,揉TA補肺……想要冬不病,補好這五臟氣!
    中醫認為「天人合一」,這時人體中的「氣」同樣會在寒冬時節以藏為主。因此,嚴冬到來前,補好體內的「氣」,對冬季養生很重要。黃芪泡水補肝氣肝氣指肝臟之精氣與功能,有升發透洩和舒暢全身氣機的作用。肝氣不足,會導致肝的疏洩功能異常,表現為頭昏眼花、視物模糊、面色萎黃、煩躁易怒。調理方法肝氣不足者,每天用15克黃芪泡水代茶飲,20天為一個療程。艾灸太衝穴也可補肝氣,每天艾灸20分鐘即可。
  • 都說喝酒傷肝,到底喝多少酒才會傷肝?中醫8招教您降低肝損傷
    所以,喝酒傷肝,毋容置疑;特別是酒精進入身體之後的代謝產物。喝多少會傷肝?只要有酒精的攝入,也就是說只要您今天喝酒了,就會對於肝臟造成損傷,不喝不會有。也就是說,飲酒傷肝並沒有具體的量,但您要明確,只要您喝酒了就一定會傷肝。如何飲酒可以減輕對於肝臟的損傷?從健康角度講,我們建議大家都可以「滴酒不沾」,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給自己的肝臟增加壓力,甚至帶去疾病。
  • 補脾,是健康的根基,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中醫裡有一句話,「養脾胃就是養元氣,養元氣就是養生命」,脾胃健康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心與脾就像一對母子,心臟病要從脾胃治。脾負責統籌人的氣血,供養心臟。一旦脾出了問題,不能益氣生血,就會導致人的心血失調,引發心臟疾病。肝與脾胃互相影響。
  • 補氣補肝,養血護肝,尋到肝臟食療方法,是追求健康食物的根本
    比如牛肉,豬肝,核桃,梨子,枸杞等都是大家較為熟悉的補肝食材。多吃這些食物,有利於肝病患者康復,但是正確烹飪手段和準確搭配,才能夠起到合理養肝效果。否則不僅不利於肝病康復,反而還可能會引起其他疾病。這次專欄就是為大家解決這個問題,而專門編寫。補氣補肝,養血護肝,尋到肝臟食療方法,是追求健康食物的根本。
  • 男人「肝」淨就強壯,女人「肝」淨就漂亮!中醫有妙招,幫你養出好肝臟!
    尤其女生例假時,肝血不足,氣浮於上,就更容易煩躁。肝臟無法將酒精裡的乙醛排清,導致頭暈、口苦口乾、酒精肝等問題。肝是個沒有痛感的器官,如果不注意身體「求救」信號,加上抽菸、喝酒、熬夜等,一出問題,很可能就是晚期!
  • 從中醫思維解讀:肝司二便與腎司二便!
    宜補其氣,則津液行而溺自長;補其血,則幽開通而便自潤也。」由於先天和後天的密切相依,在病理上腎司二便往往與脾胃的失調密不可分。清·葉天士在《秘本種子金丹》曾論及:男子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而為脾胃虛寒。見大便不實、瀉利頻作,或小水自遺、虛淋、寒疝。
  • 書香機關|司富春:蕁麻疹的中醫療法
    本讀書活動第一期推薦書目為《健康中國人行動手冊》,該書是由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致公黨中央常務副主席蔣作君任主編,致公黨中央醫藥衛生委員會和中國社區衛生協會組織部分專家參與編寫完成的。該書匯集了百餘條涉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和健康保健知識,希望這本書能作為普及疾病知識的科普讀物、尋醫看病的就診指南、健身防病的指導教練,使大家從中受益,成為健康中國人。
  • 《食材調理積病指南》-何洪政
    食材調理積病指南(一):基本概念,即養生、食材、積病、調理概念1、養生:古代稱為攝生、道生、養心、養性、衛生、保生、壽世等等。養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內篇養生主》。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指人體生命;所謂養,指生育、哺乳、培養、飼養、調養、補養、積蓄的意思;養生,指調養人體生命,保養生命,已達長壽的意思,就是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達到保養生命、健康精神、增進智慧、延長壽命的目的的科學理論和方法。因為身體是我們生活的根本,健康的身體是我們有一個健康人生的基礎。
  • 【中醫】中醫內科學辨證歌訣
    肝痰龍膽滌痰化,脾虛痰盛用六君。瘀阻腦絡通竅活,肝腎大補元煎聞(中醫內科)。厥證厥證當需辨四因,氣厥血厥痰食分。氣實通關五磨飲,氣虛生參四味能。血實羚鉤通瘀煎,血虛獨參參養人。痰厥導痰礞石滾,食厥神術保和真。脾胃疾病 胃痛胃痛肝氣柴疏肝,飲食傷胃保和安。
  • 中草藥材 | 何首烏:補肝,益腎,養血,祛風!
    此外,在中藥對腎上腺鼠肝糖原含量的影響試驗中,發現何首烏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樣的作用。又所含的蒽醌衍生物能降低神經時值,有興奮神經系統的作用。炮製:生首烏:揀去雜質,洗淨,用水泡至八成透,撈出,潤至內外溼度均勻,切片或切成方塊,曬乾。
  • 中醫講「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虛會出現哪些現象?
    肝不鬱,則脾不虛,大家都知「茶飯不思」「氣飽了」,其實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要讓脾健康,就要養肝柔肝,順暢肝的氣機,讓肝氣可以正常疏洩,這樣肝木與脾土處於和諧關係。因此說,養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永遠不要發怒,儘量減少發脾氣,這是舒肝養脾的一個重要因素。
  • 膝蓋不好,是肝的問題,要治肝養肝!
    >為什麼說膝蓋不好/疼痛要治肝呢? 如果膝關節疼痛以周圍的肌肉,筋韌帶等疼痛為主,屈伸不利,中醫認為,膝為筋之府,膝就是筋的房子。而肝又主筋,拉筋首先就要治肝! 如何治肝、緩解膝蓋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