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苦瓜是瓜嗎?

2021-02-27 原鄉書院

昨天晚上,家裡吃白蘭瓜。我的一個小孫女,還不到三歲,一邊吃,一邊說:「白蘭瓜、哈密瓜、黃金瓜、華菜士瓜、西瓜,這些都是瓜。」我很驚奇了:她已經能自己經過歸納,形成「瓜」的概念了(沒有人教過她)。這表示她的智力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重要的階段。憑藉概念,進行思維,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她奶奶問她:「黃瓜呢?」她點點頭。「苦瓜呢?」她搖了搖頭,並且說明她的理由:「苦瓜不像瓜。」我於是進一步想:我對她的概念的分析是不完全的。原來在她的「瓜」概念裡除了好吃不好吃,還有一個像不像的問題 (苦瓜的表皮疙裡疙瘩的,也確實不大像瓜)。我翻了翻 《辭海》,看到苦瓜屬葫蘆科。那麼,我的孫女認為苦瓜不是瓜,是有道理的。我又翻了翻 《辭海》 的「黃瓜」條:黃瓜也是屬葫蘆科。苦瓜、黃瓜習慣上都叫做瓜;而另一種很「像」瓜的東西,在北方卻稱之為:「西葫蘆」。瓜乎?葫蘆乎?苦瓜是不是瓜呢?我倒胡塗起來了。

前天有兩個同鄉因事到北京,來看我 。吃飯的時候,有一盤炒苦瓜。同鄉之一問:「這是什麼?」我告訴他是苦瓜。他說:「我倒要嘗嘗。」夾了一小片入口:「乖乖!真苦啊——這個東西能吃?為什麼的要吃這種東西?」我說:「酸甜苦辣鹹,苦也是五味之一。」他說:「不錯!」我告訴他們這就是癩葡萄。另一同鄉說:「癩葡萄,那我知道的。癩葡萄能這個吃法?」

「苦瓜」之名,我最初是從石濤的畫上知道的。我家裡有不少有正書局珂羅版印的畫集,其中石濤的畫不少。我從小喜石濤的畫。石濤的別號甚多,除石濤外有釋濟、清湘道人、大滌子、瞎尊者和苦瓜和尚。但我不知道苦瓜為何物。到了昆明,一看:哦,原來就是癩葡萄!我的大伯父每年都要在後園裡種幾棵癩葡萄,不是為了吃,是為了成熟之後摘下來裝在盤子裡看著玩的。有時也剖開一兩個,挖出籽兒來嘗嘗。有一點甜味,並不好吃。而且顏色鮮紅,如同一個一個血餅子,看起來很刺激,也使人不敢吃它。當作菜,我沒有吃過。有一個西南聯大的同學,是個詩人,他整了我一下子。我曾經吹牛,說沒有我不吃的東西。他請我到一個小飯館吃飯,要了三個菜:涼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湯!我咬咬牙,全吃了。從此,我就吃苦瓜了。

苦瓜原產於印度尼西亞,中國最初種植是廣東、廣西。現在雲南、貴州都有。據我所知,最愛吃苦瓜的似是湖南人。有一盤炒苦瓜,── 加青辣椒、豆豉,少放點豬肉,湖南人可以吃三碗飯。石濤是廣西全州人,他從小就是吃苦瓜的,而且一定很愛吃。「苦瓜和尚」這別號可能有一點禪機,有一點獨往獨來,不隨流俗的傲氣,正如他叫「瞎尊者」,其實並不瞎;但也可能是一句實在話。石濤中年流寓南京,晚年久住揚州。南京人、揚州人看見這個和尚拿癩葡萄炒了吃,一定會覺得非常奇怪的。

北京人過去是不吃苦瓜的。菜市場偶爾有苦瓜賣,是從南方運來的,買的人也都是南方人。近幾年來北京人也有吃苦瓜的了,有人還很愛吃。農貿市場賣的苦瓜都是本地的菜農種的,所以格外鮮嫩。看來人的口味是可以改變的。

由苦瓜我想到幾個有關文學創作的問題:

一、應該承認苦瓜也是一道菜。誰也不能把苦從五味裡開除出去。我希望評論家、作家——特別是老作家,口味要雜一點,不要偏食,不要對自己沒有看慣的作品輕易地否定、排斥。不要像我的那位同鄉一樣,問道:「這個東西能吃?為什麼要吃這種東西?」提出「這樣的作品能寫?為什麼要寫這樣的作品?」我希望他們能習慣類似苦瓜一樣的作品,能吃出一點味道來,如現在的某些北京人。

二、《辭海》 說苦瓜「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對於苦瓜,可以各取所需,願吃皮的吃皮,願吃瓤的吃瓤。對於一個作品,也可以見仁見智。可以探索其哲學意蘊,也可以蹤跡其美學追求。北京人吃涼拌芹菜,只取嫩莖,西餐館做羅宋湯則專要芹菜葉。人棄人取,各隨尊便。

三、 一個作品算是現實主義的也可以,算是現代主義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個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說它是瓜也行說它是葫蘆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苦瓜就是苦瓜——如果不是苦瓜,而是狗尾巴草,那就另當別論。截至現在為止,還沒有人認為狗尾巴草很好吃。


原鄉書院總目錄(點擊可直接閱讀)

名家專輯,持續更新內容

在後臺回復作家名字或首頁查找,即可閱讀

北喬|畢飛宇|班宇|殘雪|曹文軒|陳崇正|陳集益|陳忠實|池莉|遲子建|甫躍輝|格非|海男|韓少功|賈平凹|老舍|李國彬|李洱|李敬澤|李娟|李佩甫|李一鳴|梁鴻鷹|林那北|林森|劉慶邦|劉瓊|劉汀|劉醒龍|魯敏|路內|莫言|穆濤|南帆|邱華棟|三毛|沈從文|石一楓|史鐵生|蘇童|雙雪濤|鐵凝|汪曾祺|王安憶|王朔|王小波|文清麗|吳義勤|徐可|徐則臣|嚴歌苓|閻晶明|閻連科|楊建英|楊慶祥|楊獻平|弋舟|易清華|餘華|張愛玲|張承志|張國領|張清華|趙燕飛

波德萊爾|博爾赫斯|茨威格|川端康成|村上春樹|大江健三郎|杜拉斯|福克納|海明威|漢德克|加繆|芥川龍之介|卡爾維諾|卡佛|卡夫卡|科塔薩爾|庫切|萊辛|馬爾克斯|麥克尤恩|門羅|納博科夫|奈保爾|歐·亨利|石黑一雄

相關焦點

  • 汪曾祺:苦瓜也是一道菜 誰也不能把苦從五味裡開除
    有人說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和美食家,他自己也說:寫字、畫畫、做飯是「業務愛好」。他寫過很多談吃的文章。讀其文,如睹其人,好一個可愛的老頭。這是在談吃,又哪裡是在談吃,分明有逝去的時光在,亦有一種從容在裡頭。
  • 苦瓜這麼做,保證不苦!
    早年汪曾祺在家裡招待朋友,飯桌上有一盤炒苦瓜。朋友問:「這是什麼?」汪說是苦瓜。他說:「我倒要嘗嘗。」夾了一小片入口:「乖乖!真苦啊!為什麼的要吃這種東西?!」汪曾祺回了一句:「酸甜苦辣鹹,苦也是五味之一。」誰也不能把苦從五味裡開除出去。這苦味,難道就真的吃不得麼?
  • 苦瓜品種中較為受歡迎的苦瓜品種,黑苦瓜怎麼種植呢?
    黑苦瓜,又名為脆妃苦瓜,是一種極具特色的新產品。市場上的普通苦瓜都是綠色的、白色的,味道比較苦。而黑苦瓜的顏色是墨綠色,外形比綠色苦瓜長,瓜肉更厚,呈瘤狀突起鮮明發亮,非常有光澤,苦味比普通苦瓜淡很多,非常受消費者的喜歡。黑苦瓜盛產於湖北。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黑苦瓜的種植技術吧。
  • 3.5紀念美學生活家「汪曾祺」:人間至味是清歡,一定要愛著些什麼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晚翠文談》等。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汪曾祺汪曾祺是一個十分可愛的老頭,是美文家中的美食家,他寫過了很多談吃的文章,也親身體驗著「吃」。不過相比於以往中國人講究精緻的吃,汪老是個另類。他筆中的吃,都是滿是煙火味的家常之物,他所喜的是地方風味和民間小吃。
  • 這是一篇能把你看餓了的推送——《汪曾祺談吃》
    汪曾祺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圍,怎麼個來歷說得頭頭是道、烘託得恰到好處。用真實細膩的語言,表達了無限的生活熱情和雅致的韻味,是把口腹之慾和高雅文學拉得最近的人。肉食者不鄙獅子頭獅子頭是淮安菜。苦瓜是瓜嗎?昨天晚上,家裡吃白蘭瓜。我的一個小孫女,還不到三歲,一邊吃,一邊說:「白蘭瓜、哈密瓜、黃金瓜、華菜士瓜、西瓜,這些都是瓜。」我很驚奇了:她已經能自己經過歸納,形成「瓜」的概念了(沒有人教過她)。這表示她的智力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重要的階段。憑藉概念,進行思維,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她奶奶問她:「黃瓜呢?」她點點頭。「苦瓜呢?」
  • 白玉苦瓜大量上市了
    李時珍說:「苦瓜具有『除血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之功效。」苦瓜還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和防癌的功效。苦瓜是苦的,可是你知道嗎?一根苦瓜含有0.4%貴如黃金的減肥特效成分「高能清脂素」。一隻瓜從從容容在成熟一隻苦瓜,不再是澀苦日磨月磋琢出深孕的清。。。一隻仙果,不產在仙山,產在人間     。。。
  • 原來它是半生瓜.
    ,又叫半生瓜。朋友迷迷糊糊地說:「你知道嗎,苦瓜也叫半生瓜。」關於那天我已經記不得太多,卻不知為何記住了半生瓜這個名字。那意味著它的美年輕不會洞察嗎到大悟大徹將一切都升華這一秒坐擁晚霞我共你覺得苦也不太差於是動身去菜場,買來苦瓜,給自己做了一盤涼拌苦瓜。
  • 種植苦瓜需不需要整蔓?苦瓜整蔓真的能高產?苦瓜如何正確整蔓?
    ,還會削弱苗株的長勢和健壯度、降低植株的開花結瓜能力、減少植株的開花結瓜數量,如此一來,苦瓜既長不好、結不多、個不大,在開花結瓜時也容易大量落花落瓜,同時田間鬱閉密不透風的環境還容易誘發苦瓜經常發生各類病蟲害,這樣不僅不利於苦瓜的高產優收,反而會造成苦瓜後期的產量和品質都大幅降低。
  • 汪曾祺:作家裡的美食家,美食家裡的哲學家
    1997年5月16日,著名作家汪曾祺去世。生前,汪曾祺有一癖好,與同行不大一樣——作家們上街愛鑽書店、逛書攤,而他卻喜歡逛菜市場,看看生雞活鴨、鮮魚蔬菜。讀過汪先生的散文和小說我們會發現,他可以稱得上是「作家裡的美食家,美食家裡的生活哲學家」。中國當代文壇,汪曾祺算得上是一枚「資深吃貨」。
  • 種的苦瓜
    5月1日栽下去的兩根苦瓜秧苗,到7月25日把它們的根從土裡扯了出來,扯它們的根時它們的藤蔓還長得正茂盛,藤蔓上黃色的小苦瓜花朵也還開著有不少。 也許是土壤問題,也許是七月總是在下雨問題,種的這兩根苦瓜只瘋狂爬藤開花,不怎麼結瓜,難得結出來的苦瓜也是長不大,而且有的還硬梆梆的像生病長蟲了一樣。
  • 秋後多吃這些「養生瓜」:南瓜、木瓜、冬瓜、苦瓜
    《本草綱目》記載:「結瓜正圓,大如西瓜,皮上有稜如甜瓜。」南瓜性溫、味甘,吃起來軟糯、香甜,更有「金瓜」的美稱。南瓜的食療價值高,具有補中益氣、潤腸通便、調節血脂、輔助降壓等效果。現代醫學研究指出,南瓜果實中有7%~17%的果膠,其吸附力強,能粘合與消除人體內的細菌及其毒性物質,保護消化道黏膜,對消化道潰瘍有一定療效。
  • 蘋果苦瓜是個什麼鬼,蘋果or苦瓜?
    蘋果苦瓜是臺灣十大經典神農獎獲得者吳秋榮模範農民以野生山苦瓜與白玉苦瓜雜交後精心培育成的一個苦瓜新品種果型似蘋果,粗肥;果面晶瑩剔透
  • 【永清齋】原來它是半生瓜
    苦瓜,又叫半生瓜。是和青春無關的味道。
  • 種苦瓜 過好日子
    在大廚的巧手擺弄下,這個圓碌碌的小瓜被賦予新生,搖身變成108道特色菜餚,誘惑著無數饕客的味蕾。每年4月至9月,譚邊社區特有的大頂苦瓜上市,吸引區內外遊客前來品嘗。這一比普通苦瓜含糖量高出10%的小瓜,苦裡帶甜,引得德國旅遊團連續7年造訪,魅力無窮。它不僅滿足了海內外食客的口腹之慾,也讓譚邊社區居民和南海區獅山鎮對口幫扶地區的貧困戶嘗到了致富「甜頭」。
  • 白玉苦瓜
    苦瓜,有人不愛其苦味,有人又怕它不夠苦。苦瓜中,白玉苦瓜特別美,每年夏季市集只有一位阿姨買,看到必買。
  • 雲南大白苦瓜及長白苦瓜
    苦瓜溫室大棚栽培起步較晚,迄今尚無專用品種。從近年生產表現看,一般苦瓜品種表現都比較好。因以嫩瓜為產品,不能選用小果型品種。適宜品種有:1.雲南大白苦瓜 莖蔓細,節間短,株高3米左右,分枝多,葉片綠色,果實棒形,果面有稜及不規則突起,長40釐米左右,橫徑4釐米左右。單瓜重250~400克,質地脆嫩,味清甜略苦,抗病力強,耐熱。2.大頂苦瓜 廣州農家品種。莖蔓節間短,分枝強,主蔓第一雌花著生於8~14節。
  • 苦瓜炒雞蛋,苦瓜不苦有訣竅,記住這1步,雞蛋滑嫩,苦瓜帶著甘味!
    苦瓜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鈣、鐵等營養元素,經常食用對人體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苦瓜向來被人們視為難得的食療佳蔬。但是它的味道是非常苦的,對於吃不了苦瓜苦味的人來說,即使它有這麼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他們也是難以接受的。想苦瓜不苦有訣竅,今天我就交給大家一招「苦瓜炒雞蛋」雞蛋滑嫩,苦瓜不苦
  • 洪素麗:苦瓜
    我偏愛苦瓜。《本草綱目》上記載:「苦瓜花為末,黴瘡,胃氣痛,滾湯下;目痛,燈草湯下;瓜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葉曬乾為末,治一切丹火毒氣,金瘡結毒,脂麻疔,大疔疼不可忍,酒下三錢;子苦甘無毒,益氣,壯陽。」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生冷之物,火氣大的人吃了特別受用,可以「清心明目」;夏天喝了苦瓜湯,可以消熱惱,解勞乏。苦瓜鮮葉搗爛了,可敷腫傷。
  • 【鄉土作家】黃曉娟:半生瓜
    半生瓜黃曉娟酷暑,溽熱,每天的餐桌上也就少不了一樣東西,碧綠晶瑩的色澤,清脆爽滑的口感,這是我和愛人的心儀之物,我們常常是一頓要吃掉一大盤,唯獨兒子並不沾筷,是的,這便是苦瓜。  父親雖說熱愛種菜,但在我小的時候,卻不曾見識過苦瓜。
  • 汪曾祺:安撫好胃才能安得下心
    點擊上方藍字iMorning訂閱文| 汪曾祺剩下帶籽的瓜心不用,醬油、糖、花椒、大料、桂皮、胡椒(破粒)、幹紅辣椒(整個)、味精、料酒(不可缺)調勻。將扦好的瓜皮投入料汁,不時以筷子翻動,使瓜皮沾透料汁,醃約一小時,取出瓜皮裝盤。先裝中心,然後以瓜皮面朝外,層層碼好,如一小饅頭,仍以所餘料汁自饅頭頂淋下。扦瓜皮極脆,嚼之有聲,諸味均透,仍有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