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 卸甲不卸志丨晴隆縣長流鄉長流村網格...

2021-01-07 天眼新聞

  我是長流鄉長流村中勝組網格員周璇,2019年7月18日,我主動請纓作為全縣網格化管理下沉攻堅隊伍中的一員,投身脫貧攻堅第一線。  或許源於我是軍人出身,嘴裡時常念叨:「軍人退伍不褪色,卸甲不卸志」,我一直秉承著不懈努力、孜孜追求的精神,帶著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  始終堅決貫徹上級決策部署,紮實深入開展好「四逐四準」工作,在普遍走訪和重點調研的基礎上,緊緊圍繞與群眾脫貧息息相關的關鍵要素謀措施、抓攻堅、求實效。

周璇入戶走訪

在村裡我一直在協調推動串戶路、庭院硬化、透風漏雨整治、飲水保障、教育扶貧、產業結構調整等工作。  同時,積極開展外出務工就業推薦工作,通過宣傳愛心崗位、集中輸出、「十大員」、就地就近就業崗位等方式,實現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17戶37人。  有一天傍晚,我剛從網格內走訪回到村委會,得知長流村丫口田至黑山通村公路土地協調與老百姓未談通,施工挖機被一位年事已高的村民阻攔在地裡不準動工。  我立刻同指揮所其他同志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與阻工老人用心交談,之後我和其他同志多次上門與老人進行溝通,老人最終被我們的真誠打動,甚至認我做了乾兒子,並答應無償把家裡的土地拿出來給村裡修通村路,並說道:「今後我家的事,我只願意聽周璇的。」

周璇送貧困戶鞋子

老人的話,讓我非常的感動,也讓我了解到只要我們認真的幫助群眾,他們就會認可我們。  通過遍訪,我還發現長流村尤其是中勝組網格內弱勢困難群體較多,為了幫助他們改善生活狀況,我通過抖音、朋友圈等方式,廣泛協調發動多方資源開展救助活動。  2020年新年來臨之際,歡度佳節,我也很想回家與親人朋友在一起,但始終放不下中勝組身患重疾不能行動的李鳳階老人,我就來到了李鳳階老人家,並現場通過微信視頻連線的方式讓老人與在外不能回家過年的孫女進行交談,讓他們爺孫倆相互了解彼此近況,遙祝雙方新年快樂,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安心生活。  其實老百姓的幸福真正很簡單,我將一如既往,為父老鄉親的安居樂業、幸福生活、同步小康,奉獻我全部的力量。  【人物小傳】  周璇,晴隆縣財政局工作人員,2019年7月18日,到長流鄉長流村任網格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允鳳 整理編輯 朱登芳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做新時代築夢人丨鎮遠縣羊場鎮半屯村...
    「這個退伍老兵可以勒!能吃苦,能耐勞,很勤奮,農村的苦活、髒活啥都能幹。」我叫劉發禮,是鎮遠縣羊場鎮小壩村同步小康駐村隊員,也是半屯村的幫扶幹部。為了完成我的的軍旅夢,2000年我積極參軍入伍,走上了軍旅之路。
  • 退伍不褪色 脫貧路上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
    退伍不褪色 脫貧路上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 發布時間:2020-12-18 11:33:57   作者:古基鎮黨政辦   來源:古基鎮黨政辦
  • 「我的扶貧故事」熱情飽滿做好扶貧工作丨三穗縣瓦寨鎮白家村網格...
    我叫李國棟,是貴州黔東南三穗縣瓦寨鎮白家村的一名網格員。2018年9月18日,全縣派駐一千多名網格員下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同大多數人一樣,面對突如其來的工作任務,內心多少有點彷徨。這期間,我不斷學習脫貧攻堅相關政策,始終以熱情飽滿的工作態度來做好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永葆軍人風採丨黔西縣錦星鎮白泥社區...
    1971年10月,我從部隊退役後,先後在大方縣水泥廠、畢節水泥廠工作。  2006年,大方水泥廠因經營不善關停。經過幾番考察論證,我主動接辦了水泥廠,經過不斷探索和努力,大方水泥廠很快就扭虧為盈,我也富裕了起來。  背井離鄉,不忘桑梓。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扛起脫貧責任的兵支書|赫章縣安樂溪...
    我叫林登軍,是一名退伍老兵,現在是赫章縣安樂溪鄉大茶村黨支部書記。大茶村地處赫章縣西部山區,有群眾208戶104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之書2戶235人。這裡自然條件差,經濟落後,平時百姓收入主要就靠外出務工和廣種薄收的傳統種植業。
  • 網格戰「疫」新戰線 軍人退伍不褪色——眉山東坡網格員戰疫中的...
    她總是義正言辭的回答:「我是一名退伍軍人,又是中共黨員,國家有難,我不站出來誰站出來?!」。本該理一個清爽的髮型迎接春天到來,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曾經帥氣的短髮已漸漸過耳,曾經神聖的軍裝已換成新裝,藍色口罩,紅色戰袍,英雄般的奔赴在疫情戰場上。夜以繼日的辛勤付出,儘管她的戰袍有些陳舊,但眼神依然堅毅;或許一些動作不如以前敏捷,但身影依然那樣篤定。
  • 「我的扶貧故事」心懷三寶情 幹好三寶事丨晴隆縣三寶街道新坪社區...
    2019年12月,我來到晴隆三寶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掛任晴隆縣委副書記、晴隆縣三寶街道新坪社區(三寶彝族鄉大坪村)第一書記,併兼任省直機關駐晴隆縣同步小康工作隊副隊長、省委辦公廳駐晴隆縣三寶鄉脫貧攻堅前線工作隊隊長。
  • 「我的扶貧故事」盡微薄之力做扶貧小事丨劍河縣南寨鎮柳社村網格...
    2019年7月,我有幸成為脫貧攻堅幹部的一員,我網格內涉及35戶(貧困戶16戶),135人(貧困人口62人)。  網格內貧困戶人口主要以病、殘、老、弱為主,自身發展基礎條件差,穩定增收路徑窄,脫貧難度大。
  • 晴隆縣長流鄉虎場村:忙把「設計圖」變「實景圖」
    要是自己不種的話,合作社可以按每畝300元/年的費用流轉。」網格員田靜為群眾丈量土地在晴隆縣長流鄉虎場村立箐組村民李定豪家的地裡,晴隆縣市監局派駐該村的網格員田靜一邊走一邊對其宣傳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當前,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春耕生產的季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虎場村網格員們和村支「兩委」積極投身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同時也行走在田間地頭與村民們交流,帶上土地面積測量儀丈量土地……一次次把老百姓最急最盼之事提上重要日程,一步步將虎場村的「設計圖」變成百姓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景圖」。
  • 「我的扶貧故事」90後「老金」丨黎平縣肇興鎮皮林村網格員金緒榮
    「老金,你來了」,這是串寨入戶時,我網格裡的26戶貧困戶見到我時說的第一句話,也是寨子裡很多老人和小孩子說得最多的幾句話之一,雖然90後的我算不上老,但是我已深深的愛上了「老金」這個稱呼。我叫金緒榮,是黎平縣肇興鎮扶貧站工作人員。
  • 「我的扶貧故事」從「小白」到「精兵」,95後網格員淬鍊別樣青春|...
    扶貧,從來不是一代人的使命,而是需要通過幾代人接力完成的偉大事業。「60後」「70後」「80後」接連衝在扶貧一線。如今,我們「95後」也衝鋒在扶貧隊伍中。我叫鄭嘉黎,今年24歲,2019年10月,我考入貴州黔東南州三穗縣雪洞鎮人民政府工作,現在不僅是黨政辦的一名工作員,也是桃元村網格員、幫扶幹部、人口普查員……鄭嘉黎(左二)向貧困戶宣傳扶貧政策我所負責的是桃元村街上組網格,有15戶貧困戶,23戶非貧困戶,共166個人。
  • 「我的扶貧故事」人間處處是真情|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網格員邰光芝
    我叫邰光芝,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網格員。   扶貧工作,軟體材料是基礎。但最終要實現脫貧致富還是要在因戶施策,在加強幹群聯繫上下功夫。疫情期間路口值守的邰光芝(左一)我作為他的網格員幫助他是我應該做的事,因此隨後我想到縣裡給了我們村一個北京愛心人士的資助名額,但要求學習要好,思想要端正,要有學習的上進心,以小學生優先。
  • 「我的扶貧故事」拖娃帶仔的網格員丨平塘縣塘邊鎮新店村網格員駱...
    2018年11月20日,經組織安排,我有幸成為一名脫貧攻堅「網格員」。  我深知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同時也有幾分擔憂,憂的是不能照顧已身懷六甲的妻子,憂的是不能照顧遠在正安老家年邁體弱的父母……  當晚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妻子問我有什麼心事,我低聲說:「單位選派我下沉到距離縣城近百公裡的一個小山村駐村扶貧,不能照顧你和咱們的小寶寶。」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另一個「戰場」 丨興義市倉更鎮扶貧辦負責人...
    2016年8月24日,作為一名退伍老兵,一名黨員,我滿懷戰鬥熱情來到了黔西南州興義市倉更鎮,走上了人生第一個崗位,進入了人生另一個「戰場」,同時也有了更多的角色。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我不由微微皺眉,放眼望去漫山黃土、遍地黃沙,這與我在部隊到高原荒漠駐訓時的環境也不遑多讓吧,心中不禁對自己的選擇多了幾個問號?當天報到後我被安排到倉更鎮扶貧辦工作,正式成為扶貧辦的一員。
  • 「我的扶貧故事」從「扶貧小白」成為「行家裡手」丨甕安縣珠藏鎮...
    我叫白俊燃,是甕安縣司法局珠藏司法所負責人,也是珠藏鎮甕朗壩社區的一名網格員。2019年5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我對大山深處有了牽掛。起初,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加上有些群眾不配合,且我所在的司法所僅有我一個人,如何扶貧?怎樣扶貧又兼顧本職工作?這樣的情況拷問著我......作為扶貧幹部,我深知肩上責任重大。記得第一次開展走訪,我全程處於「懵」的狀態,與幫扶對象交流更是「相顧無言」。
  • 「我的扶貧故事」這山這水讓我找到了生活的樂趣丨天柱縣江東鎮...
    2019年4月1日,經組織部批准,我被選派到江東鎮半山村擔任網格員,負責蔣家組和蔣家衝組。初到半山村的一大早,我搭乘同事的車來到江東鎮人民政府臨時辦公房,在這裡我見到了其他5位網格員,扶貧路上我們聚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苦,道不盡的樂,寫不完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土」經驗,效果還不錯丨甕安縣建中鎮白沙村...
    我還運用駐村的閒暇時間,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法律等多領域的知識。勤加學習讓我各方面水平都有較大提高,為做好業務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到群眾家走訪了解情況在我負責的網格內有40戶農戶,其中建檔立卡戶9戶。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 真心換真情|施秉縣牛大場鎮山口村網格...
    我叫胡宇,是一名中共黨員,現任施秉縣牛大場鎮派出所所長。2018年4月,我加入了扶貧幹部隊伍,擔任山口村楊家嶺上寨、下寨、對門坡三個村民組的網格工作人員。2018年7月,施秉縣開展了村寨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戶「十個一」工程,為了更好的開展這項工作,我和其他的駐村工作隊隊員一起吃住在村,徵求群眾的意見,實地查看施工條件,為寨子、為群眾規劃。工作伊始,困難重重。「路燈不能安在那裡,只能是這裡。」
  • 「我的扶貧故事」幸福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丨長順縣廣順鎮立木村網格...
    我叫姚志男,是長順縣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在廣順鎮立木村牛場組的擔任網格員。2019年3月18日初到牛場組時看到,組上的串戶路已經打好,但路邊隨處可見生活垃圾,這讓我們感到很揪心。   抓好人居環境整治,是脫貧工作的關鍵之一。
  • 「我的扶貧故事」白俊燃:「扶貧小白」成長記
    我叫白俊燃,是甕安縣司法局珠藏司法所負責人,也是珠藏鎮甕朗壩社區的一名網格員。2019年5月,我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從此我對大山深處有了牽掛。說到扶貧,對於剛剛參加農村工作的我,只是一個門外漢,談不上扶貧經驗。對於剛參加扶貧工作的我,很多扶貧政策不熟悉、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