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強化實踐育人體系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2020-12-23 雲南網

原標題:山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強化實踐育人體系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是高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化發展素質教育、提升育人質量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實踐育人工作取得了較大發展,但由於實踐育人體系構建較晚,一些高校還存在重知識講授輕實踐應用,尤其是作為設計類專業,學生普遍缺乏實踐機會、創新能力不足。山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擔負著為山西省培養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重要使命,堅持實踐育人導向,把強化實踐育人體系構建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設計創新能力,不斷探索和完善高質量創新人才的培養途徑。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課程設置是專業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當下部分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夠科學、不夠合理,缺少整體的規劃,不能及時地與社會發展接軌;課程內容相對陳舊,很多使用的教材不能及時更新,學生的知識獲取與社會發展脫節;部分高校教師缺乏課堂教學經驗與設計技術實操經驗,教學效果不佳,教師的課堂與企業相融合的意識較弱,學校與企業合作不夠密切、教師與企業聯繫不夠緊密、課堂教學與企業實踐融合不夠深入。

高校要著重培養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高校設計類專業必須把創新教育作為人才培養主要目標。視覺傳達設計旨在通過創新性的視覺語言向受眾傳遞指定信息,而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是保證設計效果的核心要素,更是衡量視覺傳達設計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

實踐育人體系強化探索

1.頂層設計入手,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山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依託現有優質教學資源,實施課程分類建設,提高課程建設質量。科學合理設置了專業課程,按照新的本科專業目錄調整、設置專業課程,按照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創新創業等設置了模塊化專業方向課程。加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增強學生創新實踐體驗。在第六、七學期增設專業實習課程,學生選擇與專業相符的實習單位或依託教學實踐基地進行專業實習實踐。在課程實踐教學中,以藝術設計各類學科競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培養團隊合作創新意識,增強研究課題的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鼓勵發表作品和論文。

2.落實教師培養,拓展教學實踐基地建設

學院通過開展各級各類教師培訓項目、教學比賽交流、兄弟院校互訪等形式,不斷增強專任教師的教學能力。學院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改革,主動創新教學方法,積極推行互動式教學、實踐性教學,增強課堂教學吸引力。重點推行將課堂講授和課下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科學思考,理性判斷,掌握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學院教師近3年承擔本科教學改革項目3項、優質課程2項、省級項目1項、校級項目2項。

學院積極拓展校外實習基地,目前共有本科生校外教育實習基地16個、寫生基地11個及專業實踐、實訓基地10個。除了積極調整長期合作的實踐基地,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為學生動態調整合適的實踐場所,使學生能夠隨時了解社會需求,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目前已建立眾多實踐基地,如大連謙萃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好利閥業集團有限公司、臨汾市堯信印業有限公司、人祖山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等,動態實踐場所有臨汾金蘋果蛋糕店、平陽木版年畫工作室、晉國博物館、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等。

3.優化教學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學院採取多樣化教學方式方法,啟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通過應用任務驅動或項目教學,引導學生實際參與設計與銷售;通過研究式教學,鼓勵教師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從查找文獻和田野調查開始,逐步培養科研能力;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上主要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線下對關鍵知識點進行小組討論,激發學生深度思考,同時通過不同的訓練內容,引導學生挖掘自身創新潛能。

學院還不斷構建和培育優質課程資源,創新教學模式,在各專業課程的結課環節增加了結課評課討論,本專業及相關教師共同參與討論。目的是使教師們及時掌控課堂教學真實狀況,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發現並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進一步鞏固教學目標,凸顯教學實踐中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

4.以賽促學,積極創設創新實踐平臺

學院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專業競賽活動,以賽促學,提高學生學習、創新實踐能力。近年來,教師指導學生獲得國際比賽獎項1項、國內比賽獎項120餘項,每年舉辦多種形式的作品展覽活動約10場次,如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雛菊獎大學生藝術大賽、國際大學生雪雕大賽、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等。在學院的政策鼓勵引導和專業教師指導下,學院選拔優秀學生組建創新創業平面設計部,引導學生發揮專業特長,積極為校內各部門提供專業技術支持,累計設計創作了《校園文化牆》《三晉之聲,我的中國夢》《2016宿舍三人籃球賽》《2017招生指南》《2018招生指南》等海報、標誌、展板、宣傳冊等系列作品百餘幅(件),增強了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

山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將進一步加強實踐育人工作總體規劃,深化實踐教學方法改革。緊緊圍繞人才培養這一核心,以實踐育人為主要抓手和著力點,提升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多適用性人才,為國家和行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張銳玲)(張銳玲)

相關焦點

  • ...案例|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推進「一體兩翼」模式 突出實踐育人特色
    確定為試點高校以來,學校黨委高度重視,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堅持守正創新、固本鑄魂,統籌好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著力加強「十大育人」體系建設,推動思想建設、知識傳授、能力培養。
  • 「三色文化」育人 「四賽體系」育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奮力...
    學校立足贛南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特色,林業類、環保類院校的行業特色,確定高職學生「艱苦奮鬥精神培養、生態文明素養培育和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三個目標,沿襲「軟硬並舉,軟體建設和硬體建設相結合;知行兼修,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促進;內外交融,校園文化與社會服務相統一」三個思路,致力「環境化心、學賽化知、實踐化行」三方舉措,促進了學生集紅色基因、生態理念、工匠精神於一體的綜合素養形成,培養了大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棗莊學院:實踐育人譜新篇
    近年來,棗莊學院不斷加大改革和建設力度,逐漸形成了立足棗莊本地特色文化資源開展觀感類實踐教學、積極探索基於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的勞動類實踐教學、利用援疆實習支教拓展實踐教學的運行機制和模式,大大提升了實踐育人的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 杭州師範大學的「經亨頤學院」希望培養出像蔡元培、經亨頤一樣的...
    杭州師範大學葉高翔校長說,經亨頤學院是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教改實驗特區」,旨在創建具有師範類特色的榮譽學院,這也是全國第一個師範特色的榮譽學院。    值得一提的是,經亨頤學院實行精英化人才培養時,尤為注重學生素養的提升,提出了「一人一藝」,即每人在音樂、美術、文學等方面至少有一樣藝術特長。
  • 樹高鐵特色文化品牌,構立體文化育人體系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文化育人工作,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價值觀融入文化育人,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文化支撐。聚焦這一主題,學院以鐵路文化為主線,以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為兩翼,樹立高鐵特色文化品牌,構建全方位立體文化育人體系。
  • 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在幾代教職員工共同努力下,學院已經建成具有完整的教學、科研和藝術實踐綜合功能的現代高等音樂教育體系,實施「德藝兼優、教演並舉」辦學目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學院師資隊伍年齡分布均衡,職稱結構合理,現有在編專任教師100人,其中正教授10人、副教授35人。
  • 貴州大學明德學院以賽促訓 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近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貴州省決賽公布獲獎名單,貴州大學明德學院《水意源》《黔貴世界》兩個項目斬獲銀獎,《募尚感應水龍頭》項目拿下銅獎,《小龜學車》項目獲優秀獎,明德學院榮獲優秀組織獎稱號。
  • 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的辦學定位和以人為本、依法治校、特色辦學、質量立校的辦學理念,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人文精神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致力培養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基礎紮實,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應用型(本科)、技能型(專科)人才;堅定圍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中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挖掘自身優勢,從而使每名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 打造文化育人新模式——吉林工程職業學院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示範案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圍繞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要求,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學校黨委高度重視,以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紮實落思想政治工作
  • 美術學院在海南省民族研究所、保亭文化館掛牌創新合作實習實踐基地
    為加強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黎錦的保護傳承,充分發揮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黎錦)項目的實踐價值,美術學院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文化館、海南省民族研究所先後籤訂創新合作實習實踐基地協議,並舉行掛牌儀式。12月24日上午,海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文化館籤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創新合作實習實踐基地協議並掛牌。
  • 寧波大學:在實踐育人中培養飽含中國情的翻譯人才
    該基地由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與寧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三方共建,可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有助於學生發揮好專業優勢,更好對接社會需求,標誌著學校在翻譯實踐育人上又添新平臺。多年來,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堅持「口譯與筆譯並重,理論與實踐兼善」的人才培養理念,在課程育人等常規方式之外,立足中國大地、擴展全球視野,著力寫好實踐育人這篇文章,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開展生動實踐,培養了大批飽含中國情的優秀翻譯人才。
  • 北京理工大學:「學為中心 三通合力」的大思政育人實踐
    一年來,北京理工大學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這個重要講話,為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以本為本」,進行了「學為中心 三通合力」的大思政育人實踐。「學為中心」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設計,「三通合力」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課內外實踐、方法手段三個層面做通,構成強大合力,大思政育人。
  • 「四重奏」領銜三全育人「交響樂」
    通過依託班級、寢室和學生社團等主要陣地,以學生骨幹為核心,以學生為成員,在自組織的規章程序和內容形式中培養學生的規約意識和集體歸屬,使得全體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自己的價值觀建設和個人目標塑造中,做自己大學生涯的主人。經濟學院組建了「青春正好微講堂」學生骨幹宣講團,建立健全學生價值塑造體系,充分發揮學生骨幹的示範引領作用,打造學生價值引領「第二課堂」。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基於協同效應,從組織體系、教師隊伍、育人文化、實踐平臺、教材體系和質量評價等多個方面,對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建設路徑中的關鍵著力點進行了系統論述。[關鍵詞]專業思政;課程思政;耦合育人;核心素養;協同建設[作者簡介]閆長斌,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 啟智明慧、陶情冶操 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展開幕
    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像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她希望,未來美術學院要充分利用好學校教師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優勢、汲取綜合性大學多學科資源的養分、對接國家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要求、面向立足中國大地建設一流大學的目標來建設有獨特內涵的美術學科、美術學院,爭取在「十四五」期間取得更大的進步,也為新時代學校美育的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 馮遠:持守與開新——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變革進行時
    核心要務在於系統提升學生思想品德、價值觀養成,學習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培育動手的實踐能力,本科教育的過程也是培育合格的建設者、可靠接班人的塑造過程。作為基礎教學,它直接關乎人才質量,同時也是研究生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基礎生源和後備梯隊。  專業美術教育中,技能教學所佔比例歷來較重。這是因為社會需求的應用性人才,以技術水平作為主要衡量標準。
  • 打造線上線下金課,搭建雙創育人平臺——上海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
    近年來,上海市把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中之重,探索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取得了顯著進展。2016年,本市印發《上海市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投身創業實踐的學生顯著增加,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和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環境,對經濟社會的貢獻度明顯提升」的總體目標,明確提出「轉變理念、修訂方案、創新機制、加強實踐、改革評價
  • 弘揚工匠精神 創新思政實踐
    ,為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積極營造氛圍,努力培養更多德技雙馨的大國工匠。一、案例主題弘揚工匠精神 創新思政實踐二、育人理念學校作為以立德樹人為已任的先進文化組織,在辦學過程中,逐漸提煉出「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實踐」的工作特色,融入於學校育人的全過程。而在工匠精神的內涵認知上,亦形成我校的認知體系與觀點——「無私奉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 這,就是我們的外國語學院、人工智慧與計算機學院!
    學院數位化語言教學實驗中心為江蘇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同聲傳譯實驗室自主學習語音室人才培養學術育人學院十分重視學生專業素質的提升,在專業能力培養方面,堅持學術育人導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學術導向,培養開拓創新的進取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
  • 打造線上線下金課 搭建雙創育人平臺 上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近年來,上海市把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中之重,探索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取得了顯著進展。2016年,《上海市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印發,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投身創業實踐的學生顯著增加,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和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環境,對經濟社會的貢獻度明顯提升」的總體目標,明確提出「轉變理念、修訂方案、創新機制、加強實踐、改革評價、強化師資、改進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