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汽車的研發和生產水準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各種新車橫空出世,讓人應接不暇。「德國品質」大眾朗逸,是當之無愧的車界「當家花旦」。「日系質量王」雷克薩斯ES,能力依舊不容小覷,多年來均展露風採。在高質量車型比比皆是的今天,一款汽車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清楚自己的定位,正如奧迪A4L。今天的分享嘉賓是兩位奧迪A4L的用車者,下面就讓駕駛者為我們解答。
車主一:工作8年,27萬提了奧迪A4L,開了6個月,車主說了用車感受
顏值:不是外表控,顏值中庸適合大眾審美。外表很漂亮,流線性很好.。前後車燈真是沒話說,燈廠出品,必屬精品。流水後車燈的成效很好,可以不是矩陣,沒有前流水。內飾比較簡單,太商務,個人感覺不太適合90後,沒有3和C260好看。飛機擋杆,全液晶儀錶盤,這都是我喜歡的有科技感的東東。內飾塑料感較強,不過是軟塑料。只是擋杆出現雜音,尷尬。
空間很大,著實很舒服。第二排真心大,尤其是坐我後面的人,絕對蹺二郎腿。車內的置物盒,不知道設計者腦子是不是打了鐵。後備箱方方正正能放很多東西的。舒適度還可以,壞路還是很一般。降震可以挺軟的,不是特別硬。許多人說左前輪雜音,我怎麼沒聽到。座包的確比較硬,老媽坐後一排一個多小時,下來的時候腰疼。
動力不飆車絕對夠用。畢竟是2.0T,雖然趕不上性能車那麼快,但是8秒內0100,日常用足夠了。只要肯給油,深踩油門,推背感還是很快的。暫時還沒上過高速,所以高速性能如何還未知。開空調油耗比不開多1個,街區擁堵能達到10個12個油耗。
結論:我覺得,奧迪A4L之所以能被消費者重點關注,永不落伍的外觀,沉穩,大氣,靜靜的等待你的駕馭。內飾很年輕話,越看越喜歡,很耐看。空間就不說了,非常夠用十分的寬敞啊,日常家用不成問題。舒適性其實我覺得一般。奧迪A4L更優秀,"比起對手同級別車型,性價比頗為突出。
車主二:開過英菲尼迪Q50L,再花25萬提奧迪A4L,車主:想說七個字
先來看英菲尼迪Q50L的外觀,對於顏值控的我來看當然選有顏值的車。外觀上還是很耐看的,鑽石切割外表構型很是銳利,尾部飛翼感覺。不說最好,每個人眼光不一樣。而且後車燈的攻擊性很強,遠遠看去就很不好惹的樣子。
再看奧迪A4L,外觀還是比較大氣的。迪奧反正外觀很老實,整體讓人覺得就是沉穩吧。沒有任何缺點,因為燈廠畢竟名不虛傳。後尾燈流線不錯,流水轉向燈也很炫酷,回頭率槓槓的。
進入英菲尼迪Q50L車內,內飾還行吧,配得上二線豪華品牌的頭銜。多媒體,技能版本,新穎版本,數據線連接手機才會放歌,比較麻煩。內飾的用料非常好,用手摸上去許多皮質地地方,手感很棒。就新車時有點異味,10多天後慢慢的就沒有了。不過三廂車永遠在空間上沒法跟兩箱車比。前面提及過了,最後排中部部位凸起,著實難受,心塞啊。硬傷可以儲物的地方太少手套箱就是個放各種票據卡的。後排座椅放倒之後,能放4個行李箱。
再看奧迪A4L,內飾匹配這個價位感覺很摳應該多借鑑一下國產車。CarPlay這個功效挺不錯,手機充電快,聽歌還帶歌詞。總體不錯,除了第一排座位包邊出塑料凸起太高其他都滿意。內飾的設計科技感很強,空調出風口下方的飾板特別漂亮。但是也足夠用了如果看重空間的話不買a4l了。但是後一排中部凸起實在太高了。車內儲物空間說起來真是一把辛酸淚。後尾箱倒還是很大,很能裝東西,還有個掛鈎,帶湯水的東西可以掛著運輸。
先開英菲尼迪Q50L,犧牲這些換來的是超高的駕駛。手離開方向盤就要跑歪,跑直線手放方向盤上要時不時糾正。所以說,這三種模式還是肯定有區別的。油門、剎車的反應還是特別快速的,換擋也沒有頓挫。不是舒適性設計,喜歡運動感,就不會太強調舒適度。懸掛為了保證整車的穩定性,所以調教的比較硬,舒適性差了點。車內隔音功效做得也不錯,這點值得表揚。全包圍皮質座包,舒適度也是有的。
再開奧迪A4L,偏舒適格調,很軟很輕但不散,這車駕駛起來真的很省力。方向盤是沒什麼道路反饋的,所以路感不強。但是肯定不能和寶馬的後驅比,人家的前輪只用來打方向盤的。制動有點硬,還需要在適應適應,制動力沒話說。舒適性適中,改完整車後,舒適度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帥就完事了。舒適性整體不錯,這個層次應該有的水準,坑窪道路通過性很好。噪音抑制還不錯,畢竟豪華品牌,噪音水平應該在這檔次水準線之上了。上下戶來30萬的車,布制座包,很難清洗。
總之,我更喜歡奧迪A4L,原因有兩個,外觀這東西真的很神奇,操控起來非常的靈活,如果會玩車的話,簡單的漂移什麼的都不是問題,開到現在,我想用七個字表達感受:慶幸當初的選擇!那麼,大家持何種態度呢?
易車號作者提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