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盲盒背後,隱秘著哪些玄機?

2020-12-13 騰訊網

最近幾年,一种放在盒子裡銷售的小玩偶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追捧,和其他商品不同,消費者在購買之前,並不知道盒子裡是哪一款玩偶,只有在購買後才能打開盒子確定玩偶的款式,因此也被稱之為「盲盒」。

盲盒是近幾年消費市場中的一種極為火爆的現象級產品,正在迅速覆蓋許多城市的商場、超市,同時在線上的盲盒銷售也快速增長。談起盲盒,許多消費者共同的感受是,讓人上癮,停不下來。

這些盲盒有很多款式,每一套基本由12個不同玩偶組成,價格通常在39元到69元不等。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因為盲盒被設計成不同風格系列,每個系列少則十幾款一套,多則幾十款一套,消費者在收集盲盒的過程中往往會痴迷於收集一整套。

但由於一整套中,每款玩偶出現的概率各有不同,拆開盒子前無法預知盒子裡具體是哪款玩偶,所以購買盲盒就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消費者很容易購買到重複的盲盒。為了集齊一套玩偶,許多消費者不得不大量重複的購買。

銷售人員介紹說,這些盒子裡的玩偶還分為普通款和隱藏款,普通款的盲盒通常沒有升值空間,但如果抽到了概率為1/144的隱藏款盲盒,它在二手市場上的價值通常會上漲5倍到幾十倍不等。如果購買的盲盒裡有隱藏款,就會得到幾十倍的收益,等於直接擁有了一兩千元的寶貝。在這種極具差異性的價值刺激下,許多追求隱藏款玩偶的消費者會不斷購買,期待自己能夠抽中隱藏款。

銷售人員:

「有些人花了5000-7000元,就為了買一個隱藏款,直接買了一箱,

一箱裡才出一個(隱藏款)。」

一些盲盒愛好者告訴記者,買盲盒買的就是不確定性,消費者往往希望在拆盒後能得到自己喜歡的款式,而銷售人員在介紹中則以這種類似購買彩票和碰運氣的方式為賣點,吸引消費者購買。

近些年來,盲盒產業增長迅猛,在一些大型商場裡,從進門開始,就能看到各式各樣的廣告宣傳,除了包裝時尚的廣告和銷售門店外,這種被稱為「機器人商店」的盲盒自動販售機,在大型商場裡也隨處可見,消費者通過手機支付就可以在機器上購買盲盒。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在對玩偶形象的追捧下,或是在類似買彩票的刺激下,許多消費者迅速成為盲盒消費的瘋狂粉絲。

記者了解到,作為盲盒產業的頭部企業,泡泡瑪特在2017-2019年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增幅分別達到225%及227%。在利潤方面,2017-2019年泡泡瑪特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呈現爆發式增長。

另外我們發現,盲盒在線上也十分火爆,2019年,泡泡瑪特線上渠道收入達到5億3920萬元,佔全部收入的32%。

泡泡瑪特的官方數據顯示:其中18-24歲的消費者佔32%,25-29歲的佔26%,而且,在泡泡瑪特的所有用戶中,75%為女性。

許多盲盒的消費者在接受我們採訪時表示,他們覺得買盲盒,會讓人上癮。

消費者:

「會上癮的,我還好一點,我朋友基本上每天都要買好幾個回來。」

消費者:

「周圍好多朋友都是比較上癮,可能去了想買一個,最後就買了好幾個回來,可能還是同一種。」

家住北京市房山區的孫女士是一位盲盒的瘋狂愛好者,一年半前,她因為一次機緣巧合接觸了盲盒,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進入她的家裡,走廊的牆邊,臥室的柜子裡,梳妝檯上的木格裡都擺放滿了各種各樣的盲盒。

一開始被盲盒可愛的外形所吸引的孫女士,到最後發現自己根本停不下來買買買。從一開始單個購買盲盒,到現在整套的購買,不知不覺孫女士已經收藏了700多個盲盒,總共花費了4萬多元,平均每個月在盲盒上的花銷有2000多元。

孫女士表示,除了喜歡盲盒可愛的形象之外,還有因為抽盲盒自身的不確定性,總會帶給人們期待感,總想試試手氣,想抽到概率為1/144的隱藏款,這也是許多消費者痴迷盲盒的原因。

盲盒愛好者孫女士:

「這是我前兩天去北京西站,隨便在盒機裡抽了一個,我拆到的時候就特別高興,當時在地鐵裡,只花了69元就中了隱藏款,那種滿足感特別好。」

孫女士告訴我們,在自己收藏的700多個盲盒中,抽到的隱藏款大概有7個左右,雖然數量不多,但對於商家設定的概率來說,已經是比較幸運的了。

類似這樣的隱藏款,在二手平臺上的售價通常在四五百元左右,而一些極其稀有的隱藏款,價格甚至能賣到上千元,這樣稀有的設定,對於一些玩家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些玩家甚至為了追求隱藏款而大量購買盲盒。

盲盒愛好者 孫女士:

「比較有錢的玩家會端箱買,直接買144個,裡面肯定會有一個隱藏款,然後再陸續把其他款,低價處理掉。」

無論是對於隱藏款形象的喜愛,還是對收藏價值的追捧,許多盲盒愛好者往往痴迷於追求概率為1/144的隱藏款,所以大量購買,以至於欲罷不能。

孫女士介紹,盲盒在線上售賣時,甚至發展出了一種名為「砌牆」的活動。

盲盒愛好者孫女士:

「就是把盲盒堆成一面牆一樣,標上數字,一般情況下是標144個,然後會根據買家付款順序,讓(買家)來自己選號,這個賭的心態會比較大,因為就是明碼標價,那個隱藏款就在裡面,我就想要,沒準就是我呢。」

和一些資深的盲盒玩家溝通後,記者發現,很多盲盒愛好者像上了癮一樣,一直不停地買買買,並且花銷越來越大,而在網上有關盲盒的爭議話題源源不斷。

如「膠州12歲女孩偷母親錢買盲盒,三天花費過萬」、「盲盒玩家自稱被割韭菜」等新聞,在網絡上都曾引發廣泛關注。

肖晶是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應用心理學教授,長期從事心理健康與行為問題的評估與幹預等研究,主持過多項國家級心理與行為健康科研課題。他認為,盲盒從產品本身,到交易規則,對於盲盒特定的消費群體具有很大吸引力。

首都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所長肖晶:

「隨機性是跟人的獎賞系統,多巴胺分泌有關,這種隨機性,就是有時候能獲得自己預期,有時候不能獲得自己預期。這樣一種想法和這種玩法,能夠讓我們產生極大興奮和期待,期待帶來繼續探索的渴望,這種持續渴望,我覺得是這種玩法當中,能夠讓人比較樂此不疲的一個原因。」

肖教授介紹說,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模擬了人類對盲盒一類產品成癮的心理機制。

斯金納發明了一個實驗裝置,在箱子外面放置水和食物,而箱子的主角是一隻飢餓小白鼠,當小白鼠按下箱子內的拉杆,食物就會掉入箱內的食物槽中。經過多次操作,小白鼠熟悉了這個規律,每當小白鼠餓了就會去按拉杆。但隨後斯金納改變了試驗規則,並不是每次小白鼠按拉杆都能獲得食物,也就是說,有時候有食物,有時候沒有食物,其概率完全是隨機的,這種情況下,小白鼠不知道哪次按拉杆能獲得食物,它就會不停地重複按拉杆,隨著概率越來越低,直至40-60次按按鈕掉落一個食物,小白鼠仍然會不停按按鈕,持續很久一段時間。

這個實驗,模擬了人們為什麼會對老虎機等「賭博」產生上癮。而盲盒的銷售方式,正是斯金納實驗在消費市場的翻版,也是讓許多玩家欲罷不能的重要原因。

首都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所長肖晶:

「第一個就是獲得的即刻性,我們每拆開一個盒,都能夠得到一個即刻反饋。第二點是結果反饋的隨機性,也就是說在這個過程當中,是不是自己期待的結果是不確定的,這種不確定感,其實有的時候會讓我們產生極大的興奮和期待。第三個是我們有很多的時候,即使沒有拿到我們預期的這樣的一個玩偶,但是它有很多的時候是相似的,這種相似性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或者一種想法認知,我覺得已經差不多可以實現,這種幾乎接近成功的想法,會讓人繼續瘋狂投入。」

利用消費者的這種上癮心理來進行營銷,盲盒的商家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銷售模式的呢?

記者找到了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位於北京的總部,希望進行採訪,一位公關部負責人出面回應了我們。

泡泡瑪特工作人員:

「這個真的要看情況。」

記者:

「比如說有一些爭議呢,您方便接受採訪嗎?比如說我看網上討論很熱烈,關於盲盒這種營銷模式,感覺是有爭議的。」

泡泡瑪特工作人員:

「這個我們也會內部權衡一下。」

經過一番溝通後,泡泡瑪特最終表示「不方便參加採訪」。

隨後,記者通過電話聯繫到了另一家在南京經營盲盒產品的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我們,盲盒這樣可以工業化大量生產的玩偶,實際上成本並不高。

盲盒公司內部人士:

「玩偶全部材質都是PVC加搪膠,其實出廠價都不超過20元錢,這個行業的話,利潤是相對比較高的。」

這位負責人表示,其實盲盒同屬於潮流玩具行業,只不過是以「盲盒」的形式出售,正因為如此,才讓這種成本不高的小玩偶在現如今的市場上如此火熱。

盲盒公司內部人士:

「主要是盲盒的銷售方式,第一是未知的刺激,包括這種好奇,像中獎了,這種博彩心理,會刺激(消費者)重複購買。第二,每一個產品,每一個IP,它都是一個系列形式展現,你買多了,就想收集齊這個屬性,最主要的是每一個IP系列裡面,都有一到兩款的隱藏款,買到的概率就更低了。如果你買到隱藏款,就像中獎一樣,這個就和賭博、買彩票挺像的。其實盲盒只是它的售賣方式,因為能增加銷售額,就是因為這樣的方式才火起來。」

一個成本價還不到20元的玩具,在炒作下零售價格被炒到50元、60元,一些隱藏款甚至被炒到幾千塊錢。

一位盲盒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盲盒產品的設計、定價以及銷售方式所植入類似賭博的邏輯,這些設定都是為了吸引刺激消費者購買。

盲盒公司內部人士:

「盲盒相同的盒子包裝,我隨便拿一個,拆開不是,我還會衝動再買的,69元又不貴。如果你買重複款多了之後,那你就想集齊一個系列。」

盲盒的銷售模式是利用了人們心理上的弱點,那麼長期沉迷於盲盒的消費者,其心理健康又是否會受到什麼影響呢?

首都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所長肖晶認為,盲盒對消費者的心理健康影響,非常值得引起重點關注。

首都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所長 肖晶:

「那麼這種重複性的行為,如果說從一開始能夠還有樂趣,能夠主動去控制,變成一種強迫性,明明沒有快樂,但不得不去做,那麼我們認為可能就需要引起重視了。第二個,這樣一種盲盒消費行為和衍生出的生活和習慣,會不會對(消費者)和(消費者)家人、工作、生活和情感交流,帶來一些衍生的 新的心理和行為問題,這個是需要我們去考慮的。第三個,類似這樣的一些人,我們不僅要重視在盲盒這件事情上,相關的一些心理和行為的健康問題,同時也要去重視,在其他一些衝動性消費,或者甚至一些危險行為自控能力和衝動性決策這些能力,需要去引起重視。這個我們想是盲盒這件事情,我們需要去考慮(消費者)心理和行為健康相關的一些衍生問題。」

隨著年輕人喜愛的潮流文化類產品的發展,像盲盒這類新興的商業形態正在層出不窮地發展創新,這就需要監管部門對市場保持高度敏感,儘早評估這些商業形態的社會效果和合法合規性,積極引導市場健康發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讓人慾罷不能的盲盒背後有玄機
    僅在天貓平臺,就有近20萬玩家每年人均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購買力強的群體每年為此花費甚至超百萬元,其中95後佔了大多數。看似不起眼的盲盒,到底有何魔力吸引著新一代的95後花重金去追逐?由盲盒延伸出的盲盒經濟,背後的力量是營銷行為還是純粹的消費心理?年輕人購買的是物質快樂還是精神滿足?
  • 「雙11」盲盒、球鞋爆火背後,隱秘的「二手」江湖
    今年以來,炒球鞋、炒盲盒,成為頗受關注的消費現象,這股熱潮一直延續到「雙11」。據轉轉「二手『雙11』」戰報數據,其旗下切克平臺的球鞋交易在「雙11」期間,迎來高峰。與此同時,轉轉平臺炒盲盒的熱度亦不遑多讓。二手平臺上炒鞋、炒盲盒爆火,也折射出近年來二手經濟的蓬勃發展。不過,這個隱秘的「二手」江湖,似乎依舊是巨頭搏殺的遊戲。
  • 盲盒盛行的背後,依附著哪些底層邏輯?
    天貓去年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手辦力壓潮鞋、電競、攝影、Cosplay,成為95後最燒錢的興趣愛好,而其中,盲盒手辦的收藏更是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天貓上一年有近20萬玩家在盲盒上花費超2萬元。透過這些現象級熱度,我們可以直觀感受到,如今盲盒經濟風頭正勁,盲盒收藏點亮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精神角落。破譯「人性的密碼」,盲盒煥發無窮魔力!
  • 盲盒瘋狂背後 玩家後悔入坑?
    盲盒有很多款式,每一套基本由12個不同玩偶組成,價格通常在39元到69元不等。因為盲盒被設計成不同風格系列,每個系列少則十幾款一套,多則幾十款一套,消費者在收集盲盒的過程中往往會痴迷於收集一整套。
  • 盲盒背後:有人買的是開心,有人倒賣盲盒一年掙8萬
    ,潮玩手辦排名第一,每年有20萬硬核玩家在盲盒上花費超過2萬,有些瘋狂的消費者,一年甚至要花上百萬!有人買盲盒為了開心,有人卻倒賣盲盒一年掙8萬有人買盲盒是因為減壓、純粹的喜歡。林佳(化名)很喜歡買盲盒,長期購買的品牌就是泡泡瑪特。她介紹,她買過6隻Molly(泡泡瑪特的一款玩偶)和三十幾隻tokidoki(泡泡瑪特的另一款玩偶)。
  • 瘋狂的盲盒背後:「不確定性激勵消費」怎樣掏空你的錢包
    盛行的盲盒文化形成了新的經濟鏈「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盲盒經濟在近年來突然盛行,一家家盲盒店入駐線下商城,消費者每走幾步就能看到一臺盲盒自動販賣機。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盲盒的忠實粉絲,在朋友圈裡曬著一張又一張盲盒娃娃全家福,在各種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盲盒收藏、交流盲盒購買技巧——盲盒儼然已經成為當代青年人的新型社交方式。圖/ POP MART盲盒,顧名思義,就是看不見也不知道內部產品的盒子,消費者只有購買後打開它,才知道自己買到了什麼產品。
  • 比炒房瘋狂,比炒茅臺還賺!突然而至的"盲盒"是什麼?
    盲盒背後套路:網友小C覺得盲盒公仔是自己個性的一種體現,自己可以通過購買喜歡的盲盒追求潮流,展示自己獨特的審美。小C甚至為了在同學之中顯得有面子不惜花重金購買限量珍藏版公仔。比小A和小C還瘋狂的買家不在少數。盲盒圈內最瘋狂的行為,叫做「端箱」。盲盒的狂熱愛好者會一次性花費幾千元,成箱往家搬。
  • 95後的瘋狂盲盒背後:泡泡瑪特將上市 老闆僅33歲
    瘋狂的盲盒盲盒簡單來說是消費者購買時看不到盒子裡的東西,盲盒中實際可以裝任何物品,不過時下最熱的盲盒是各種設計師的潮流玩具盲盒。盲盒中的小玩具大多為小人物造型,一個盲盒大約40-70元,12個一盒。除常規款外還有第13個「隱藏款」,隱藏款的被抽到的概率要低很多,大多為1/144。
  • 被誤解的盲盒!16億暴利背後,它從來不是割韭菜神器
    而它背後所折射的大眾心理和文化現象,更是可以稱作為一種奇觀。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也許你並不知曉泡泡瑪特的名字,但你一定聽說過「盲盒」。從去年開始,一個名叫「盲盒」的產業就闖入了大眾的視野。瘋狂的炒盲盒現象愈發加重了這一印象:閒魚上一個原價60元的盲盒隱藏款,可以叫到3000元的高價。
  • 瘋狂的盲盒還能走多遠?
    2019年「雙11」活動中,盲盒銷量迎來高光時刻,天貓數據顯示,泡泡瑪特旗艦店1小時的銷售額就超過上年全天,龍家升LABUBU迷你系列盲盒9秒便售出55000個。盲盒吸引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入坑」。記者打開淘寶搜索關鍵詞「盲盒」,隨即迪士尼人物、HELLO KITTY、櫻桃小丸子等各種IP系列盲盒信息顯示出來,大體上每個系列擁有12款角色,售價從二十多元至近百元,以59元居多。盲盒愛好者一般將玩偶稱為「娃」,將搜集盲盒玩偶的過程比作「生娃」、「養娃」。
  • 上架就斷貨,漲價幾十倍,為盲盒瘋狂的玩家究竟圖什麼?
    一對夫妻四個月花二十萬購置盲盒。小學生偷拿媽媽手機給店家轉帳三萬開盲盒。有人還特地給自己收藏的盲盒玩具定製了展示櫃,家裡裝飾得跟博物館一樣。 即使不熟悉盲盒的你,或許也看到過這些令人咂舌的新聞。
  • 《隱秘的角落》背後:口碑網劇陷商業迷霧
    來源:時代周報《隱秘的角落》背後:口碑網劇陷商業迷霧時代周報記者 範文茜 發自廣州2020年影視業一片慘澹,但懸疑短劇卻從「隱秘的角落」中突圍而出。《隱秘的角落》是愛奇藝「迷霧劇場」的第二部作品。撲朔迷離的案情、頗有質感的畫面、暗藏玄機的線索細節、演員的出彩演技……讓這部懸疑劇獲得8.9分豆瓣評分,並引發關於原生家庭和人性話題的廣泛討論,口碑流量雙豐收。從百度指數來看,從6月16日上線首日開始,其熱度就一直處於上升狀態。「隱秘的角落細節」「秦昊帶你去爬山」等話題先後40餘次登上微博熱搜。
  • 這些盲盒腦洞大開,連鑽石都玩上了!
    美妝文物蔬菜盲盒…只有想不到沒有抽不到!現在我們就來見識一下這些新奇盲盒。「美妝盲盒」——口紅,化妝刷,潔面乳,香氛不知道怎麼選?看天意隨便抽一個吧;「文具盲盒」——學生時代最大的樂趣就是買上一堆好看的文具,這些聯名大英博物館、解答之語、血型醬等IP的文具盲盒盲袋,就是學生們的最愛;「圖書盲盒」——面對未知的題材未知的內容,拆開前誰也不知道,這本書會引領你走向哪個新知世界;「品牌代言人盲盒」——表白愛豆有千萬種方式,其中之一就是趕緊集齊全套盲盒
  • 「盲盒」第一股上市背後的理智與情感
    其實,現階段「盲盒」的市場熱度,和早兩年「發售千元、轉手上萬」的「炒鞋」有點類似。2019年10月,央行上海分行在《警惕「炒鞋」熱潮防範金融風險》的簡報中明確指出,「炒鞋」行業背後可能存在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
  • 瘋狂印鈔機!讓95後上癮的盲盒第一股上市暴漲100% 33歲創始人身家...
    時至今日,說起盲盒和泡泡瑪特,即便沒買過也大多有所耳聞。不知從何時開始,「抽盲盒」在95後00後的年輕人中日漸流行開來。   12月11日,作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在港股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
  • 小盲盒瘋狂生意:Molly一年賣400萬個 有人年花百萬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小盲盒的瘋狂生意:Molly一年賣400萬個,有人買盲盒年花百萬「最初接觸盲盒是一個朋友送我的,她抽到的是我的星座(天蠍座)的一個Molly娃娃,因為特別喜歡,然後我就去抽Molly其他系列的天蠍座娃娃。」
  • 泡泡瑪特迎上市,背後是誰在為盲盒「印鈔機」買單?
    這篇2020年初的舊文將帶你進入盲盒的「瘋狂」世界。盲盒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潮流玩具——商家會將不同的玩偶放進相同的盒子中進行售賣,玩家只有在買下盒子後才能拆開看到裡面的玩偶公仔。泡泡瑪特是盲盒風潮中的代表企業,成立於2010年,並在2016年推出了首款盲盒。
  • 太瘋狂!「盲盒第一股」上市破千億,33歲創始人真靠收「智商稅」發家?
    玩家瘋狂剁手的盲盒,成就了年僅33歲的王寧。在擁有龐大的粉絲群、超過90個獨家IP版權,遍布一二線城市主流商圈、購物中心的零售渠道之後,王寧的「盲盒帝國」已經赫然成型。又是如何打造出自己的「盲盒帝國」的?《環球人物》記者曾於今年2月對王寧進行了專訪,和他探討了潮玩IP背後的故事。在他看來,「『潮玩』的本質,就是保護消費者的夢想。」
  • 盲盒營銷是把雙刃劍!
    除了好吃,裡面的水滸收藏卡,當時讓無數90後為之瘋狂,小浣熊乾脆麵也因此風靡各大校園,銷量可觀。這是盲盒營銷的前身。最近兩年,盲盒經濟再爆發,特別是隨著以盲盒IP玩法著稱的泡泡瑪特的崛起和上市,盲盒更是走進大眾視野。當前盲盒已經突破手辦潮玩品類,開始向服飾、美妝、餐飲等各領域滲透,成為各大品牌借勢營銷的重要手段。
  • 星巴克貓爪杯的背後玄機!
    每個都很想擁有的聖誕杯如果你是一個男生,在聖誕節糾結買什麼禮物送給女朋友,那麼聖誕杯絕對是超棒的選擇。閉著眼睛,任意選一款絕對不會錯的啦!「爆款產品」的背後玄機列舉了這些星巴克的經典杯子,是因為想讓各位讀者們了解到,品牌如果想精準傳達品牌內容,尤其是對於零售品牌來說,是要持續不斷地向消費者們展示,才能達到品牌宣傳的目的。星巴克除了主營咖啡和食品銷售以外,通過杯子這一富有文化意義的產品,傳達其自身的品牌文化,與客戶在飲食之外,建立更密切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