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
近幾年,盲盒在消費市場中成為了一種極為火爆的現象級產品,正在迅速覆蓋許多城市的商場、超市,同時在線上的盲盒銷售也快速增長。
盲盒有很多款式,每一套基本由12個不同玩偶組成,價格通常在39元到69元不等。因為盲盒被設計成不同風格系列,每個系列少則十幾款一套,多則幾十款一套,消費者在收集盲盒的過程中往往會痴迷於收集一整套。
「有些人花了5000-7000元,就為了買一個隱藏款,直接買了一箱,
一箱裡才出一個(隱藏款)。」
買盲盒買的就是不確定性,消費者往往希望在拆盒後能得到自己喜歡的款式,而銷售人員在介紹中則以這種類似購買彩票和碰運氣的方式為賣點,吸引消費者購買。
作為盲盒產業的頭部企業,泡泡瑪特在2017-2019年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增幅分別達到225%及227%。
在利潤方面,2017-2019年泡泡瑪特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呈現爆發式增長。
另外發現,盲盒在線上也十分火爆,2019年,泡泡瑪特線上渠道收入達到5億3920萬元,佔全部收入的32%。而且,在泡泡瑪特的所有用戶中,75%為女性。
無論是對於隱藏款形象的喜愛,還是對收藏價值的追捧,許多盲盒愛好者往往痴迷於追求概率為1/144的隱藏款,所以大量購買,以至於欲罷不能。
我們經常也會看到一些新聞,如「膠州12歲女孩偷母親錢買盲盒,三天花費過萬」、「盲盒玩家自稱被割韭菜」等新聞,在網絡上都曾引發廣泛關注。
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應用心理學教授,長期從事心理健康與行為問題的評估與幹預等研究,主持過多項國家級心理與行為健康科研課題。他認為,盲盒從產品本身,到交易規則,對於盲盒特定的消費群體具有很大吸引力。
「隨機性是跟人的獎賞系統,多巴胺分泌有關,這種隨機性,就是有時候能獲得自己預期,有時候不能獲得自己預期。這樣一種想法和這種玩法,能夠讓我們產生極大興奮和期待,期待帶來繼續探索的渴望,這種持續渴望,我覺得是這種玩法當中,能夠讓人比較樂此不疲的一個原因。」
盲盒的銷售模式就是利用了人們心理上的弱點,長期沉迷於盲盒的消費者,其心理健康也會受到影響。隨著年輕人喜愛的潮流文化類產品的發展,像盲盒這類新興的商業形態正在層出不窮地發展創新,這就需要監管部門對市場保持高度敏感,儘早評估這些商業形態的社會效果和合法合規性,積極引導市場健康發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可以理性消費,不要讓自己的愛好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
圖|網絡
文|網絡
不關注 就搗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