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瘋狂背後 玩家後悔入坑?

2020-12-13 騰訊網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

近幾年,盲盒在消費市場中成為了一種極為火爆的現象級產品,正在迅速覆蓋許多城市的商場、超市,同時在線上的盲盒銷售也快速增長。

盲盒有很多款式,每一套基本由12個不同玩偶組成,價格通常在39元到69元不等。因為盲盒被設計成不同風格系列,每個系列少則十幾款一套,多則幾十款一套,消費者在收集盲盒的過程中往往會痴迷於收集一整套。

「有些人花了5000-7000元,就為了買一個隱藏款,直接買了一箱,

一箱裡才出一個(隱藏款)。」

買盲盒買的就是不確定性,消費者往往希望在拆盒後能得到自己喜歡的款式,而銷售人員在介紹中則以這種類似購買彩票和碰運氣的方式為賣點,吸引消費者購買。

作為盲盒產業的頭部企業,泡泡瑪特在2017-2019年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增幅分別達到225%及227%。

在利潤方面,2017-2019年泡泡瑪特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呈現爆發式增長。

另外發現,盲盒在線上也十分火爆,2019年,泡泡瑪特線上渠道收入達到5億3920萬元,佔全部收入的32%。而且,在泡泡瑪特的所有用戶中,75%為女性。

無論是對於隱藏款形象的喜愛,還是對收藏價值的追捧,許多盲盒愛好者往往痴迷於追求概率為1/144的隱藏款,所以大量購買,以至於欲罷不能。

我們經常也會看到一些新聞,如「膠州12歲女孩偷母親錢買盲盒,三天花費過萬」、「盲盒玩家自稱被割韭菜」等新聞,在網絡上都曾引發廣泛關注。

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應用心理學教授,長期從事心理健康與行為問題的評估與幹預等研究,主持過多項國家級心理與行為健康科研課題。他認為,盲盒從產品本身,到交易規則,對於盲盒特定的消費群體具有很大吸引力。

「隨機性是跟人的獎賞系統,多巴胺分泌有關,這種隨機性,就是有時候能獲得自己預期,有時候不能獲得自己預期。這樣一種想法和這種玩法,能夠讓我們產生極大興奮和期待,期待帶來繼續探索的渴望,這種持續渴望,我覺得是這種玩法當中,能夠讓人比較樂此不疲的一個原因。」

盲盒的銷售模式就是利用了人們心理上的弱點,長期沉迷於盲盒的消費者,其心理健康也會受到影響。隨著年輕人喜愛的潮流文化類產品的發展,像盲盒這類新興的商業形態正在層出不窮地發展創新,這就需要監管部門對市場保持高度敏感,儘早評估這些商業形態的社會效果和合法合規性,積極引導市場健康發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可以理性消費,不要讓自己的愛好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

圖|網絡

文|網絡

不關注 就搗蛋

相關焦點

  • 「入坑」盲盒的年輕人,有人一年耗資百萬元
    自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後,一直在博物館同文物打交道的孫路遙,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入了「盲盒」的「坑」。「冬天加班結束,或是忙完一個大展,就順帶去商場逛一圈,悄悄帶一款盲盒回家,忐忑又興奮。」吸引孫路遙的,是不知何時出現的盲盒販賣機。造型與普通販賣機無異,只不過外形更花哨,販售的商品也非零食飲料,只有拆盒才揭曉是哪款玩偶的所謂「盲盒」,「它的樂趣就在於不確定。」
  • 二手盲盒怎麼賺錢?年入30萬的職業炒玩家如是說
    這玩意儘管看起來可愛無公害,但實踐上癮程度跟毒品差不多,幾十塊錢就能輕鬆拿下,有人剛入坑一個月就為它花掉一萬,有人一年甩個七十多萬也不在話下~上到60歲大爺下到十來歲小弟,任由你再嗤之以鼻說這是「智商稅」,下一秒卻無一例外走向「啪啪啪」打臉的大型真香現場。 沒聽過?
  • 讓人慾罷不能的盲盒背後有玄機
    在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中,潮玩盲盒是硬核玩家增長最快的領域,成為95後年輕人最燒錢的愛好。僅在天貓平臺,就有近20萬玩家每年人均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購買力強的群體每年為此花費甚至超百萬元,其中95後佔了大多數。看似不起眼的盲盒,到底有何魔力吸引著新一代的95後花重金去追逐?由盲盒延伸出的盲盒經濟,背後的力量是營銷行為還是純粹的消費心理?
  • 盲盒玩家是交 「智商稅」嗎?
    盲盒最初來自於動漫,許多製造商會將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設計師單獨設計的玩偶裝進盲盒中進行售賣。盲盒裡的東西有等價的,也有與價格不對等的,這需要看一定的運氣。11日,被稱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港股上市首日高開超100%,在引發眾人關注的同時,也有人稱,背後離不開眾多盲盒玩家貢獻的真金白銀。盲盒為何能吸引這麼多人收藏?
  • 瘋狂的盲盒「熄火」了?
    讓人慾罷不能的盲盒,最近開始熄火了?不僅杭州的線下店門庭若市,而且不少「退坑」「回血」的玩家開始頻繁在二手交易網站出售藏品。 線下門店冷冷清清 「瘋狂」的盲盒熄火了 所謂盲盒,就是裝著不同款式玩偶的盒子。這些盒子的外觀都一樣,拆封前不知道裡面裝的是哪一款。 許多人喜歡抽盲盒,是因為喜歡盲盒的不確定性和拆盒時收穫的「驚喜感」。
  • 「盲盒第一股」上市破1000億 為什麼玩家吃土賠錢都要買?
    其次,背後設計師、藝術家也代表著盲盒另一方面的價值,泡泡瑪特之所以成為頂流的中國潮玩,正是因為他籤的藝術家是首位獲得歐洲繪本大賽冠軍的華人得主:龍家升。如果泡泡瑪特想把盲盒做好,我覺得最終的導向還是那些在背後付出的藝術家們。
  • 一入盲盒深似海,泡泡瑪特最出彩
    從她入坑到現在四年了,已經收集了兩百多款。但是,盲盒玩家的收藏從來沒有上限,就像圈內流傳著的那句話,「一入盲盒深似海,一盒一盒不停買」。  每當她把一輪新品買得差不多,打算暫時收手時,都會抵擋不住誘惑再次購買。「幾年前機器人商店沒有,現在商場裡到處都是,我不買也不行啊。」她無奈地說道。
  • 盤點玩家入坑魔獸世界最後悔的事,錯過稀有綠色PVP暴君幻象!
    眾所周知,相信很多玩家入坑魔獸世界也做過最後悔的事情,不過先聽下玩家A分享的故事吧,熊貓人的挑戰幻化全職業就弄了個盜賊,DK,偏偏忘了聖騎士,法師塔全職業都弄了
  • 泡泡瑪特靠盲盒上市,資本市場會「入坑」嗎?
    憑藉「盲盒包裝IP賺錢,IP包裝盲盒上市」的泡泡瑪特打算讓資本市場「入坑」。被疫情「撞了一下腰」急求線上新流量招股書裡的好成績,歸功於過去幾年的加速成長。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瑪特招股書僅披露截至2019年的業績,將今年上半年計入「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內進行部分數據披露。
  • 瘋狂的盲盒背後,隱秘著哪些玄機?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在對玩偶形象的追捧下,或是在類似買彩票的刺激下,許多消費者迅速成為盲盒消費的瘋狂粉絲。 記者了解到,作為盲盒產業的頭部企業,泡泡瑪特在2017-2019年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增幅分別達到225%及227%。
  • 迷戀盲盒的年輕人
    最瘋狂的一次,大熊一次性將盲盒抽盒機裡的拉布布全部清空。盲盒的概念最初源自日本的扭蛋,指裝有不同公仔手辦、外包裝上沒有任何款式提醒的盒裝玩具,購買者在拆封之前永遠不知道盒子裡裝的是什麼,剛開始「入坑」的玩家被這種未知感吸引。今年28歲的大熊自稱自己還是一個「寶寶」,跟媽媽住在家裡,不想買房、也不追求車,目前最大的愛好是抽盲盒。
  • 上架就斷貨,漲價幾十倍,為盲盒瘋狂的玩家究竟圖什麼?
    她自詡是一名盲盒資深玩家,入行三年多。對她而言,抽盲盒的樂趣就在於開出隱藏款,像是玩尋寶遊戲,得有運氣,得花時間分析,也得投入金錢。 隱藏款是一個盲盒系列中最稀有的。以泡泡瑪特的盲盒為例,一整箱 144 個盲盒裡通常會有一個隱藏,因此抽中的概率就是 1/144。 為了抽中隱藏款,一些更瘋狂的玩家會整箱買下。朱莉不會。
  • 慢生活|花276元4連抽,盲盒是「智商稅」嗎?聽聽玩家怎麼說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 攝影報導今(11)日,被稱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港股上市首日高開超100%,在引發眾人關注的同時,也有人稱,在這背後離不開眾多盲盒玩家貢獻的真金白銀。盲盒為何能吸引這麼多人收藏?
  • 慢生活 | 花276元4連抽,盲盒是「智商稅」嗎?聽聽玩家怎麼說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 攝影報導今(11)日,被稱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港股上市首日高開超100%,在引發眾人關注的同時,也有人稱,在這背後離不開眾多盲盒玩家貢獻的真金白銀。盲盒為何能吸引這麼多人收藏?那些玩家與盲盒又有哪些故事?反覆購買盲盒真的是交「智商稅」嗎?
  • 瘋狂的盲盒還能走多遠?
    2019年「雙11」活動中,盲盒銷量迎來高光時刻,天貓數據顯示,泡泡瑪特旗艦店1小時的銷售額就超過上年全天,龍家升LABUBU迷你系列盲盒9秒便售出55000個。盲盒吸引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入坑」。記者打開淘寶搜索關鍵詞「盲盒」,隨即迪士尼人物、HELLO KITTY、櫻桃小丸子等各種IP系列盲盒信息顯示出來,大體上每個系列擁有12款角色,售價從二十多元至近百元,以59元居多。盲盒愛好者一般將玩偶稱為「娃」,將搜集盲盒玩偶的過程比作「生娃」、「養娃」。
  • 賣盲盒的公司都要上市了,而我只想趕緊退坑
    入坑安夏幾乎每天都要去一趟泡泡瑪特的門店。2018年,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半年。安夏是一位烘焙講師,笑容甜美,聲音軟糯,在烘焙教室人氣很高。入坑從來都是悄無聲息的。慢慢地,安夏家裡的盲盒越來越多,酒櫃、書櫃、臥室,到處都擺著五彩斑斕的小人。圖:安夏提供入坑盲盒的戰利品她堅信運氣總有一天會降臨。她看不上很多玩家的「端盒」行為——為了買到心儀款,直接買一個系列的整盒。但堅持意味著不確定,可能是更快捷省錢,也可能是付出更多的時間和金錢。
  • 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
    近些年盲盒風靡,讓不少年輕人「入坑」。在一項調查中顯示,最近一年,有20萬人為了購買泡泡瑪特的盲盒消費超2萬元。
  • 迷上買盲盒砸下重金,這真的是個「坑」呀!
    同一系列的盲盒有多種可愛玩偶,其中隱藏款盲盒珍貴稀少,如果能全部集齊,不但有收藏價值,如果出售的話,會比原本的價值多出好多倍。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很多人投資盲盒,就像投資彩票,甚至比彩票還燒錢。那麼盲盒是如何讓人「中毒」的? 6月13日、14日,山西晚報記者走訪了太原市多家商場、學校,採訪到了多位盲盒追捧者,聽他們講述是怎樣一步一步掉入盲盒的「坑」。
  • 迷戀盲盒的年輕人 _澎湃人物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最瘋狂的一次,大熊一次性將盲盒抽盒機裡的拉布布全部清空。盲盒的概念最初源自日本的扭蛋,指裝有不同公仔手辦、外包裝上沒有任何款式提醒的盒裝玩具,購買者在拆封之前永遠不知道盒子裡裝的是什麼,剛開始「入坑」的玩家被這種未知感吸引。今年28歲的大熊自稱自己還是一個「寶寶」,跟媽媽住在家裡,不想買房、也不追求車,目前最大的愛好是抽盲盒。
  • 「盲盒第一股」出圈背後:多少年輕人錢包被「掏空」?
    然而,盲盒究竟是什麼,怎麼火起來的,行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等問題值得深思。「上癮」的盲盒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根據閒魚公布的數據,盲盒二手交易在閒魚上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2018年有30萬消費者在交易,2019年有42萬消費者在交易,每月發布的閒置盲盒數量逐漸上升。而轉賣理由主要包括:抽到重複的不想要,或者膩了想「退坑」。「一入盲盒深似海」,但「退坑」往往就在一念之間。